個人資料
正文

西班牙一高校教授兼院長 7篇論文6篇是買的

(2024-02-05 06:55:09) 下一個

高校院長去年發表7篇論文,其中6篇是買的

送交者: 我在楓林中哭泣  2024-01-27 

去年,西班牙一所高校的教授兼院長迪奧尼西奧•洛倫佐•洛倫佐-維勒加斯(Dionisio Lorenzo Lorenzo-Villegas),突然爆發式地與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合著發表論文。

蹊蹺的是,此前他的合著者都是本國人,而現在則來自印度、中國、尼泊爾、韓國、格魯吉亞、奧地利和美國。為什麽他能在短暫的時間裏,迅速拓展了科研朋友圈呢?


洛倫佐-維勒加斯

撤稿觀察網站經過為期6個月的調查,發現洛倫佐-維勒加斯去年發表的7篇論文中,至少有6篇曾被印度論文工廠iTrilon公開出售。

近日,調查結果部分發布在《科學》雜誌上,文章揭露了洛倫佐-維勒加斯通過某種方式購買了這些論文,而他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這一點。

論文工廠的“常客”

在調查過程中,有證據表明洛倫佐-維勒加斯是這些論文工廠的“常客”。

去年夏天,iTrilon公司科學總監薩拉特•蘭加納坦(Sarath Ranganathan)給潛在客戶發消息稱,公司向“努力在PubMed和Scopus索引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科學家”出售“現成”的論文作者署名資格。蘭加納坦還聲稱自己在期刊裏有人,在大部分情況下,他都能保證期刊能接收他投的稿件。

2023年6月份,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生西德什•紮迪(Siddhesh Zadey)收到了來自iTrilon的廣告。iTrilon吹噓自己的一篇原創論文已經被接收,並很快將發表在《生命神經科學》期刊上,該論文還有幾個作者署名可供出售,價格在290美元到400美元之間。

這勾起了紮迪的興趣,他裝作一個天真的醫學生,詢問這篇論文的第五作者位置,卻被告知這個位置已經被客戶預訂了。

7月20日,這篇研究柑橘類水果提取物是否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論文,真的在網上發表了。第五作者正是洛倫佐-維勒加斯。這也是他的名字第一次與國際合作者一起出現在一項研究中。

洛倫佐-維勒加斯是他所在大學的生物倫理委員會主席。他在10月份接受采訪時表示,他曾在領英上向一家主要尋找翻譯和審稿人的公司提供服務。當被問及這家公司是否叫iTrilon時,他說:“是的。”

洛倫佐-維勒加斯解釋稱,他為阿爾茨海默症的論文做了修改和編輯,該論文描述了一係列關於大鼠的實驗。洛倫佐-維勒加斯承認為該論文支付過一筆錢,但他表示這筆錢是期刊的論文處理費。不過,《生命神經科學》網站顯示,2023年和2024年提交的文章不需要支付該費用。

“這是不可能的。”美國一所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表示,洛倫佐-維勒加斯的論文存在不合理處,如缺乏關鍵實驗細節、基本的統計錯誤,以及不可能的直方圖,在不同實驗條件下總是顯示“完美的單調遞減或遞增”。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國際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納斯羅拉•莫拉迪科爾(Nasrollah Moradikor)拒絕接受采訪。據莫拉迪科爾稱,他過去發表過的其他研究論文也存在同樣類型的結果。他同時也是《生命神經科學》的高級編輯。

韓國通明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生命神經科學》編輯印德拉納特•查特爾吉(Indranath Chatterjee)是另一位合著者,他表示並不知道該論文打過廣告。據報道,查特爾吉去年秋天參加了iTrilon和國際神經科學研究中心舉辦的講座。

目前,洛倫佐-維勒加斯沒有回應其他5篇論文的情況。這些論文都曾被iTrilon發過出售作者掛名的廣告,具體包括: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中國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延安醫院骨科醫生阿裏福爾•哈克(Ariful Haque),是其中一篇關於生物墨水論文的共同作者。他表示他們是一個齊心協力、關注全球公共衛生挑戰的團隊。

“我沒有看到過iTrilon或任何其他機構出售期刊作者署名的廣告。”哈克補充說,“我堅決反對與論文工廠合作以及其他學術不端行為。”哈克是細胞出版社Heliyon Surgery的副編輯、《骨科雜誌》的助理編輯和《醫學報告》的編輯。

論文工廠剽竊或包含虛假數據

作為哈克和洛倫佐-維勒加斯的共同作者之一,印度薩蒂亞巴馬科技學院助理教授阿倫•孫達•莫哈納•孫達拉姆(Arun Sundar Mohana Sundaram)似乎也在用作者署名當籌碼,來換取論文發表機會。

去年5月,孫達拉姆在領英上給紮迪發了一條信息,請求他作為編輯委員會成員提供支持,完成有關神經科學和公共衛生的論文。

“如果您能審閱我的作品並支持我在知名期刊上擔任編輯,或者承擔論文的處理費,我願意提供‘共同作者’身份。”孫達拉姆寫道。

孫達拉姆沒有回複後續郵件。紮迪並不是編輯委員會的成員,目前還不清楚孫達拉姆是怎麽找上他的。但去年,孫達拉姆和洛倫佐-維勒加斯作為共同作者發表論文Female house surgeon stabbed to death: High time for a multi-pronged action plan to prevent and manage violence against Health care workers,其中借鑒了紮迪和同事此前在《柳葉刀區域健康•東南亞》上發表的研究成果。

“他們使用了我們的研究成果,卻沒有說明引用。”紮迪說,“這讓像我這樣付出努力的研究人員付出了代價,因為這些人不會在意閱讀量或引用率。”

紮迪沒有找到與這篇關於被刺外科醫生的文章相匹配的iTrilon廣告,但他說這篇文章可能是在他去年6月底混入iTrilon的WhatsApp群組前發布的。“作者、期刊、主題,最重要的是寫作方式,這與我所看到的都不謀而合。”

MDPI是部分涉事文章的出版商,該公司科學委員會主席朱利亞•斯特費內利(Giulia Stefenelli)表示,出版商關注到該事情的嚴重性,後續將啟動調查。

這並非個例

案例1:

操縱、偽造實驗數據長達12年之久(從2002年到2014年),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Samson Jacob仍然熬到了名譽教授的榮休身份。而學校的一項學術不端調查,卻讓他名譽掃地。2021年5月,Samson Jacob被學校取消榮譽教授資格。俄亥俄州立大學表示Samson Jacob在研究中存在不當行為,並且他的實驗室存在“放任數據操縱”的風氣。校方表示“他已與大學沒有任何關係”。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俄亥俄州立大學調查發現有20篇研究論文存在學術不端。截至到2024年1月30日,Samson Jacob被撤回17篇文章(在2023年12月15日被撤回4篇Cancer Research 文章)。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委員會建議的撤回10篇文章列表

案例2:

美國最負盛名的癌症中心之一、哈佛大學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FCI)也涉及論文造假。

近日,該研究所有57篇論文被指涉嫌數據造假。隨後,其中6篇進入撤稿流程、31篇正在修正,其餘論文則仍在審查中。更為嚴重的是,多位研究所高層管理人員集體卷入此次風波,包括DFCI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aurie Glimcher、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William Hahn、實驗醫學高級副總裁Irene Ghobrial,以及哈佛醫學院教授Kenneth Anderson,他也是DFCI旗下LeBow骨髓瘤治療研究所和Jerome Lipper多發性骨髓瘤中心的主任。

建全機製,加強管理

學術界已經在一步步建設更加完善嚴密的監管體係,加強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的懲處力度,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學術體係。

近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代表委員呼籲,應從科研人員自律、打造“反內卷”大環境以及嚴懲失信等方麵,多管齊下,有效杜絕科研失信,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去年9月,教育部在回複全國人大代表關於營造高校創新性學術氛圍建議時指出,保持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零容忍”,健全高校學術規範監督機製,建立並持續落實學術不端與師德失範的處理處罰聯動機製,對違背科研誠信行為人從學術、師德、黨紀三方麵處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