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歐洲能和中國“脫”得了“鉤”嗎

(2024-02-04 00:15:48) 下一個

來論|中歐經濟“脫鉤”的“冷飯”再炒就餿了!

澎湃新聞 11-04 10:07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要率領商業代表團訪華的消息一出,歐洲以及德國內部就又開始炒對華經濟“脫鉤”的“冷飯”。一些反華人士被“意識形態”衝昏頭腦,認為對華經濟往來會造成日後受製掣肘於中國的被動局麵,使歐洲經濟缺乏韌性、讓歐洲喪失經濟安全等。可是,無論是歐洲企業今年前三個季度在中國投資貿易的亮眼表現,還是歐洲的“領隊”德國總理朔爾茨的行動和表態,都說明這些鼓吹“脫鉤”的言論不符合實際情況,更不會是歐洲的未來選擇。要想撥開歐洲反華政客播撒的“迷霧”,就得將中歐經濟關係的現狀和未來聊聊明白。

一、“脫鉤主義者”需回答的問題

    ——“脫鉤”能使歐洲經濟更有韌性嗎?

歐洲一些人士認為隻有撤出中國市場才能增加歐洲經濟的韌性,才能更強勢地抵禦住不確定的全球風險。事實上,歐洲目前經濟韌性受到的打擊來自於烏克蘭危機及其外溢效應,特別是能源成本驟增使歐洲企業和民生都受到相當大的傷害。究其原因,在於歐洲聽信盲從美國的“價值觀”鼓噪,錯把企業發展和民眾生活兩件事都綁在政治立場這根旗杆上,社會和商業因此苦不堪言。

在這種關頭,隻有牢牢把握住和中國合作的“管道”才能緩解能源管道中斷造成的損失。中國是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擁有世界上類別最齊全的工業體係,連續多年穩居全球製造業產值第一。這意味著,一方麵,中國完整穩定的供應鏈能為歐洲提供低成本的產品來減輕歐洲發展的負擔;另一方麵,和中國在科技研發和資本融通上的合作會因中國幅員遼闊的市場而收獲巨大的規模紅利。這才是加強歐洲經濟韌性,有效緩解烏克蘭危機以及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衝擊、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正確之道。而聽信美國,“脫鉤”中國,隻是在危機之中“自縛手腳”,毫無前途。

    ——“脫鉤”能使歐洲經濟更安全嗎?

還有一些言論稱“脫鉤”能使歐洲的經濟更加獨立而安全,不被外部威脅所左右,暗指歐洲可能被中國所“脅迫”。這種說法缺乏最基本的事實依據,完全是“被迫害妄想症”作祟。縱觀20世紀的曆史,是哪個國家不停地謀求霸權打貿易戰,滿世界“卡別國的脖子”?進入21世紀以來,又是哪個國家勤懇踏實一直堅持打開開放的大門,每年為全球經濟增長和國際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歐洲看不見曆史的教訓,卻聽得著美國吹的“耳旁風”,試圖以近乎“自殺”的方式來追求所謂的經濟安全。和俄國鬧僵、美國又靠不住、再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脫鉤”,這無異於要求德國的中小企業“坐以待斃”。德國智庫的數據顯示,如德將全部在華產業鏈回遷,GDP或因此下降近10%。更不必說,46%的德國企業依靠中國的供應商而存活,“脫鉤”一旦落實,半數德企的生存都將陷入困頓。

歐洲亟需認清,企業最想要的“安全感”,不來自與世隔絕,而是政策的穩定與市場的回報。中國是世界上最穩定的國家,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階層,每年貢獻30%的全球經濟增長量。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就一語道出真諦,“參與中國市場的企業將跟著中國一起發展”。

——“脫鉤”能使歐洲民眾過得更好嗎?

歐洲總有一些人鼓吹“脫鉤”的好處,可他們卻始終對“脫鉤”帶給民眾的損失視而不見。烏克蘭危機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向西移民,連鎖效應又讓多少歐洲人民連衣食冷暖都需付出高昂代價,一些中東歐國家壓力倍增就連福利體係都近乎難以為繼。可歐洲反華勢力則甘願跳進美國炮製的“價值觀”陷阱,不惜犧牲歐盟中其他國家的利益,企圖用偏激的政治立場裹挾經濟發展的自由,結果是讓歐洲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這時“脫鉤”中國隻會加劇經濟衰退,使民眾生活境遇愈加艱難。德國工商總會主席萬斯勒本就直言“沒有中國,德國隻會更貧窮”。

反觀中國曆來倡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歸根到底是為了造福雙方人民改善生活質量。這才是歐洲民眾最渴望的實實在在的需求,這才符合歐洲民眾對歐盟領導力的期待。歐盟幾時才能認清,美國的危言聳聽遠在彼岸,而民眾的訴求就在耳旁。

    ——歐洲能和中國“脫”得了“鉤”嗎?

在烏克蘭危機“火燒眉毛”的時刻,歐洲一些人不想著凝聚人心、尋找出路,反要用“脫鉤”這種偏激的政治立場和不切實際的行動路徑把歐洲搞得人心惶惶。一些歐洲智庫研究稱,如果歐盟都讚成“脫鉤”一定可以抵禦住短期內承受的傷害,並給中國帶來更大的損失。可是政治口號易喊,實際做起來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且不論歐洲能否在與中國“脫鉤”問題上取得共識,就算達成共識,歐洲真的能做到“脫鉤”嗎?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的報告顯示,一旦不負責任的中德貿易戰打響,德國的經濟損失將是英國脫歐損失的4到6倍。就連歐洲“領頭羊”德國都無力承擔“脫鉤”之重,更何況“良莠不齊”的歐洲整體?事實也是如此,德國總理朔爾茨就曾親口告訴媒體,歐盟峰會上沒有一個國家想與中國“脫鉤”!美國就是前車之鑒。特朗普政府時期,對華挑起關稅戰、貿易戰,至今進退維穀。2022年前7個月中美貿易額高達4523.09億美元,同比增長11.8%。國內主張對華打貿易戰的貿易一方和想要通過貿易緩解國內通脹壓力的財政一方吵得不可開交。可見“脫鉤”這種“斷人財路”的荒謬建議根本不可能取得共識。

二、大變局下,歐洲何去何從?

首先要勇做自己。歐洲大陸不該成為美國“煽風點火”時扔“煙霧彈”和“火藥桶”的土地,歐盟也不是美國謀求霸權的“工具箱”,歐洲人民更不應為美國狹隘自私的戰略競爭買單!作為國際格局中重要的一級,歐盟在處理各種事務時都應保持戰略自主,既不被內部的極端聲音所綁架,也不為美國的意誌所左右。歐洲始終是歐洲人的歐洲,歐盟需要做符合自身利益的事情,而不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歐盟隻有擦亮眼睛,重拾信心,勇於做自己,才能撥開迷霧,找到出路。

其次要敢作表率。站在人類前進的十字路口,開放包容、命運與共的眼光為世界人民帶來團結向前的希望,而狹隘自私、本國優先的論調則會使世界重陷困頓和絕望。在國際社會轉向的關鍵期,畏畏縮縮、疑神疑鬼絕不是大國風範,隻有敢於擔當、作出表率才能引領時代潮流。20世紀的冷熱戰爭充分證明了保護主義與極限施壓不能帶來持久繁榮與和諧。歐盟具有不可替代的國際影響力,在當今時代更應擔起引領責任,凝聚區域信心,動員歐洲各國走符合曆史大勢的開放之路,用實惠的利好造福歐洲。

最後要篤信雙贏。越是有人渲染緊張關係掩蓋合作前景,就越要抓住關鍵信息避免誤判形勢。既然歐盟聽得到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也看得見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為“加大製造業引資力度、促進外商投資服務”出台的條條措施,歐盟就該有理由相信和中國深化合作的天地廣闊無垠,利潤增長前景看好。事實勝於炒作,2022年1月至8月,中歐貿易總額高達5752.2億美元,同比增長8.8%;歐盟對華投資74.5億美元,同比增長121.5%。市場的選擇充分證明了合作帶來利好看得見摸得著,是完全有益於雙方發展的。中歐經貿投資曾在曆史上造福了兩地無數的民眾,今天歐洲更要相信隻要繼續以過往之成功經驗開創未來,就一定會為兩地帶來更大的繁榮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