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人為何不願讀技校了?

(2023-11-18 10:49:20) 下一個

中國人為何不願讀技校了?

知識TNT |2023-11-18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進入到大興工業的時期,那時,工人階級稱得上是社會的領導階級,每個人都搶著進工廠、進車間,成為一名真正的工人,工人在當時一直都受到了尊敬和追捧。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90年代,工人下崗潮來襲,工人階層的地位一落千丈。如今,人們對工人職業仍然存在偏見,認為隻有讀不下去書的人才會進工廠。家長們寧願花大錢讓自己的孩子去讀一個不知名的三本或大專,也不願讓孩子讀技校成為一名技術工人。

中國是一個工業大國,中國的經濟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快速的發展,正是得益於我國技術工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而如今中國的高級技工越來越少,出現了很大的缺口。

這樣下去,我國目前正高速發展的製造業,終有一天會陷入瓶頸當中,無法自拔,能救的隻有我們自己。

“高級技工”有多缺?據相關調查顯示,在2022年四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64個屬於“生產製造及專業技術人員”,與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製造業缺工狀況持續。

預計到2025年,我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缺口將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從長期看,我國製造業加速升級發展的進程中我國最缺的便是“高級技工”。

與他國相比,我國“高級技工”的占比少之又少。日本的整個工業產業從業者中,高級技工的占比達到了40%,德國高達50%,而中國這一比例僅有5%。

更令人震驚的是,30年前的中國高級技工比例就已經是5%,這意味著我國近30年來並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技工培養體係。

反觀德國,德國的產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他們也有著一套獨特的培養方案——“雙元製”的職業教育模式。該教育模式主要麵向初中畢業生。

這些學生需要和培養的企業簽訂合同,企業會提供學習指導和一定的津貼。學生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在工廠學習工作。整個過程會持續3年左右,學習結束後合格的學生可以正式進入企業工作或繼續深造。

這一機製使得德國的企業能夠有計劃的補充技術人員的缺口,也有利於培養出合格的技術人員,大大提升了企業與員工的匹配效率,節約了社會成本和時間成本。

而我國在培養技術人才方麵並沒有一個完善的體係,同時限於世俗觀念等主觀因素,使得我國高級技工的差距與他國越拉越大。

技術工人被看不起,存在感低?現代社會,中國技工的存在感低,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人們主觀的偏見認為,二是相關製度的支持不夠完善。

首先,傳統觀念中對技術工人的偏見和戲謔仍然根深蒂固。在多數人的價值排序中,技校無疑是最次的選擇,隻有成績差讀書沒有出路的人才會去選擇上技校。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因此,在高考的招生製度下,大部分優秀的學生都被各大高校“收入囊中”。即使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也會選擇“將就”讀一所高校。隻有實在考不上大學的學生才不得不選擇去讀技校。

同時,在大學擴招的背景下,技校能招到的學生越來越少,生源也越來越差,這將會影響到10年、20年以後中國高級技工的數量與質量。

其次,我國在製度方麵的保障和支持也有很大的空白。一方麵,技術工人的薪資待遇相當低。一些一線工廠的工人每個月的工資僅為3千到5千,但工作強度極高。

而工人薪水低則來源於他們一般從事的都是機械重複的工作,很容易被當今的智能機器所替代。

但也並不是每個國家工人的薪資待遇都那麽低。許多國家對工人仍十分重視。尤其在德國這樣的國家,工人享受著高薪和高社會地位,甚至超過了白領。

另一方麵,技校的辦學標準也參差不齊,很多技校的辦學資格不夠,師資力量也較差,並不能很好的培養出國家需要的技術人才。同時,國內一些技校負麵新聞層出不窮,這讓人們對技校的偏見更深了一層。

與此同時,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工人的社會地位。過去,工廠十分注重工人的福利和培訓,鼓勵技術工人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能。

而現在,企業都在追求效益和利潤的最大化。鑽研技術的人才往往得不到賞識,薪資待遇也要遠遠落後於管理者。

這樣一來,中國的技工沒有存在感,得不到社會的尊重,也就不願意鑽研技術,他們便逐漸退出了“舞台”。

尊重技術人才,打造大國工匠過去,中國的發展靠的是兢兢業業的技術工人們。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換來了新中國輝煌的今天。而中國未來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高級技術人才。

當前,我國正處於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重視技術人員的培養,建設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打造更多的“大國工匠”是當務之急。

首先,觀念的轉變源於現實環境的改變。因此,想要打破人們對於技工的偏見就必須讓人們實實在在的看到,作為技術工人能夠獲得社會的尊重也能獲得一份可觀的收入。

從宏觀社會層麵來說,國家需要給予技校製度上的支持。例如可以效仿德國或瑞士等發達國家在培養技術人才方麵的做法。

同時,要保證技校的教學水平和師資力量,技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符合國家需要的,培養出來的人才可以直接輸送給國家,幫助國家工業、製造業更好的發展。

對於企業來說,國家要要求企業對各類技術人才的重視和保障,讓更多的人知道企業對高級技工的需要,並且工資待遇很好。這樣才能有人願意接觸高級技工行業,也能通過技術獲得相應的尊重和回報。

從微觀個人層麵來說,我們需要拋棄固有觀念,轉變對高級技工的看法。實際上,技工,尤其是高級技工對個人的綜合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

成為一名合格的高級技工需要經曆長時間的磨練,對個人的技能、心態、性格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通過並精通一門技術同樣可以獲得一份體麵的工作,更能磨練自己的心智。

從過去到現在,我國工人的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科技的進步直接影響了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技術人員。

希望未來,國家和企業能夠給予高級技工製度上的保障,社會能夠給予足夠的尊重,以改善高級技工現如今的境遇,重塑工人職業的尊嚴和價值。

為什麽有些家長不願意讓孩子讀技校或者職高?答案太現實了! 

網友一:

應該說目前大部分家長都不願讓孩子讀技校。其原因很多:無非內因與外因。

內因就是家長的心理與思想認識問題。一是虛榮心。覺得自己孩子沒能上高中,無奈選擇了技校或職校,覺得低人一等,攀比心作梗,顏麵盡失。二是不了解。覺得職校學不到知識,還可能學壞。

外因就是職校本身存在的現實問題。一是部分專業設置滯後於市場需求,學生畢業後,就業率高,就業質量低。二是受生源層次與年齡特點影響,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客觀問題。但社會帶有色眼鏡看職校。

網友二:

這跟社會普遍價值觀和社會分工構成有很大關係。普遍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如汽修、廚師、美容美發、開挖掘機等,掌握的技術含量低,工資收入低,社會地位低。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好的工作環境,工資待遇高,受人尊敬。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主要是一份能自食其力養活自己的工作都值得尊重。現在更是有很多人做一份簡單的工作,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愛好上。進入多元化的社會,接受多元的人生,孩子選擇什麽樣的學校什麽專業都有可能成功。

網友三:

不是不願意,而是花了很多錢卻學不到未來一工作所需要的實用技藝東西!

不是不願意,人品還不錯的孩子進入技校或高職後發現染上許多惡行!

不是不願意,畢業後發覺自己手拿文憑卻找不到工作!

好技校,想進卻進不了!畢業後,發覺有背景的同學卻有一份體麵工作,而自己卻兩手空空!

網友四:

首先呢,我們國家職業教育體係這塊搭建的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不管是在教師資源配置還是說在專業設置或者說實在教學管理等等這方麵客觀是存在一些問題的,這種情況下的話,家長不願意讓自己孩子學,也是怕耽誤了孩子的前途。

第二呢,整體的氛圍以及招生錄取的一個情況。現在來說基本上分數低的或者按我們傳統觀念裏麵的差生才要去念職業類的學校和技術類的學校。

這樣一來的話給家長的感覺或者說給整個社會的感覺,就是學習不好才會去讀這些學校。誰家家長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落個差生之名吧!

網友五:

為什麽同為初中生,都是同齡人,初中三年別人的孩子可以考上重點高中或者普通高中,而自己的孩子卻連一所普通高中都考不上隻能無奈的去上技校或職高呢?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進入初中以後貪玩沒有好好學習造成的,很多孩子是初一貪玩不學習,進入初二了依然貪玩不學習,還有很多孩子即使進入初三了仍然要玩手機遊戲。

網友六:

1,觀念問題,大部分家長不能接受孩子讀職高學手藝出來工廠上班,更希望孩子讀高中考大學出來坐辦公室考公務員光宗耀祖或是做生意賺錢。

2,職高畢業升學途徑少,大部分是出來直接打工,少部分是通過單招和高考升入大專院校就讀,上升空間窄。

3,中職教育體係不完善,很多中職學校存在著辦學思路不明確,管理混亂等問題,國家對中職教育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定位也很模糊。

4,中職學校普遍風氣較差,很多中職學校的生源很差,都是些考不上高中去混日子的,很多家長怕自己孩子學壞故而不敢送去讀。

5,就業壓力大,雖然目前我國缺乏大量技術工人,但目前職高培養的人才和社會產業需求的職業技能人才素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目前職高讀出來就業壓力也很。最後:

高中生和家長,如果想加入有外國人、大學生的英語社群練口語,搜索公眾號“豎起耳朵聽”即可加入,語角裏會美音、倫敦腔、印度腔的小夥伴都有。

最新評論 搜狐網友37q14k9nfk37c

說你思想膚淺,你卻讓我了解德國教育的體製,每個國家教育都有他的優越性,也有他的弊端,截然不同的兩種體製,根本沒有任何可能照搬過來。我國目前教育的薄弱環節是職高教育,職高本身存在很多的現實問題。一是部分專業設置滯後於市場需求,學生畢業後,就業質量低。二是受生源層次與年齡特點影響,社會大多數人帶有色眼鏡看職高。三是絕大多數職高技術專業不強,麵臨畢業即失業的囧境,個人認為,職高必須要和大學銜接起來,必須和普高一樣,做到課程互選,分數互認,資源互通,國家要加大建設和職高技能互通的大學,以後職高的孩子考大學,就是技能+文化課,考上了就能學習更高水平的技能,如果以後職高的孩子也能考好的職業大學,就不會在有人覺得職高低人一等。這樣會有更多的孩子能發揮一技之長,更好的服務於社會。

值得深思!為什麽中國技工缺口這麽大? 

2017-05-06

小編的話:我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成為製約中國製造的一大因素。

小編的話:我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成為製約中國製造的一大因素。

傳統觀念中對技術工人的偏見和戲謔猶存,職業教育難以吸引到優秀的生源,“選高校、棄技校”仍然是不少家長的共同選擇,部分用人單位對技工“挑肥揀瘦”的現象屢見不鮮??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都處於野蠻時代,企業主把流水線的效演繹到了極致,工人則漸漸退化成一部機器或者一把大錘,但現在,流水線的這種極致遇到了瓶頸,年輕人越來越討厭進工廠,單調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和AI取代,於這種背景下,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高級技工”的重要性,遺憾的是,中國製造浪費著大好光陰,不但沒有培養出更多的技工,反倒是吞噬了越來越多的美麗天賦。相關調查顯示,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則是50%,而中國這一比例僅為5%,更可怕的事實是,30年前中國高級技工占比就是5%,這意味著,我們壓根沒有構建任何技工培訓體係,一灘死水而已。

可憐技工,卑微的存在感

“選高校,棄技校”在多數人的價值排序中,技工教育仍然是相較於學曆教育的次優選擇。於是,在高校招生的篩選機製下,高分考生大都被高校“攬入懷中”,考不上大學的學子,退而求其次,才不得不選擇讀技校。

而事實上,通過技工教育同樣可以獲得體麵的生活與人生的成功。

技工,尤其是高級技工對人的基本素質要求很高,且無法隻靠天賦完成工作,需要長時間的艱苦磨練,於技能、心態、性格、環境都是非常大的挑戰,比如一些機器加工部門需要常年跟機械打交道,環境的氣味大、夏天熱、冬天冷、且容易出現工傷事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可蹲在辦公室裏碼字,也不願意去嚐試學習相關技能,更不要提什麽攻克技術壁壘,變成先驅之類的想法了,更重要的是,在時下日益浮躁的大環境下,即便有些人立誌在技術上尋求突破,也難以不理會外界的各種誘惑。

其實,中國技工缺少存在感,最重要的還是製度文化使然,因製度的不健全,中國人的投資觀念都是短平快,技工的存在感實在太低,社會更不會給予其應有的尊重。正因如此,普通的人是絕難享受“產品在手中升華”之快感的,他們更享受搶別人女朋友的快感,於是如你所見,學校裏、中小企業裏都不推崇高級技工的培訓,應試教育中,學生專注書麵指導和考試,硬背概念、強記公式、涉險考試構成了中國技校的全部生活,至於說實際操作或者試驗論證,大多數的學校因經費緊張而敷衍了事,要知道大學、技校中的年華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學習欲望、精力、好奇心都是最旺盛的,我們卻慷慨地、毫無察覺地浪費這大好的生命,沒有構建起自己的知識技能體係,也就難怪大學生找工作比上天還難了。

學校的環境不理想,起碼單純,而一些腐朽的企業則更加毀人不倦了,事實上,中國很多企業推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文化,鑽年技術的人常常得不到製度的賞識,在薪資待遇方麵要遠遠落後於管理者,更畸形的狀況是,中國企業向來內耗嚴重,很多“勞心者”沒有把心思放到“育人”之上,而是放到“人玩人”之上,不懂創造式地開發利潤,就隻能盯著固有利潤爭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個遍體鱗傷,技工的成長軌跡本就與這種製度文化相衝突,沒有存在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兒了,既然沒有存在感,得不到社會的尊重,誰又願意靜下心來研究技術,中國技工漸漸退出了中央舞台。

尊重技術,善待中國未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真理,亙古不變,中國社會、企業、學校剝奪了技工的存在感,終將會遭到報複,這種報複體現在產品溢價率低、人員離職率高、銷售困難、企業運營難以為繼等等,這也是為什麽中國開始了重新尋找工匠之路。

中國要想徹底解決“技工缺乏”的問題,需要從製度上進行徹底地改革,首先從學校開始,另外,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充分證明了“全民高學曆”的模式已經失敗,社會已然沒有必要以學曆區分對待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效仿瑞士、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做法:一般孩子在初中畢業之後,就開始尋找“學徒機會”,跟著師傅修煉技藝,這樣學徒從15歲開始學習,到30歲左右需要麵對家庭、生活壓力的時候已經出師,從而更遊刃有餘地掌控生活,更重要的是,這些高級技工沒有高學曆,但能獲得高收入,從而獲取社會尊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級技工的培養需要時間沉澱、需要製度文化的認可和保護,隻有讓技工們有尊嚴、活得光鮮,得到應有的尊重,中國製造才有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