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多倫多陷入曆史級危機 1/10吃不起飯 淩晨4點排隊搶食物

(2023-11-14 23:48:37) 下一個
  • https://globalnews.ca/news/10089503/food-bank-use-toronto-annual-report-2023/
  • https://toronto.citynews.ca/2023/11/14/food-bank-use-increase-toronto-daily-bread-report/

多倫多陷入"曆史級危機":1/10居民吃不起飯!淩晨4點排隊搶食物

2023年11月14日  加國無憂 51.CA作者 堅果兒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多倫多的糧食不安全問題已經達到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機水平"。今年有10%的人依賴食品銀行,比去年翻了一倍。

圖源:CityNews

每日麵包食品銀行(Daily Bread)和北約克豐收食品銀行(North York Harvest)周二發布的"誰在挨餓"(Who's Hungry)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之間食品銀行訪問量出現最高的年度增長,比前一年增加了51%,達到250萬次。其中,有12萬名新人是首次使用,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人依靠這一非營利組織來維持生計。

"食品銀行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報告中寫道。"食物是一項人權,但加拿大政府卻不能確保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每日麵包食品銀行的首席執行官赫林頓(Neil Hetherington)透露,“多倫多食品銀行的客戶每月在支付他們的房租和水電費後,總收入僅剩下6.67元,這剛好夠乘坐TTC往返食品銀行一次。”

報告發現,69%的人依靠公共交通前往食品銀行,但隻有39%符合條件的人獲得車費減免。

多倫多食品銀行大排場龍 圖源:X

多倫多食品銀行大排長龍:有人早上4點半開始排隊

據Toronto Star報道,一位誌願者提供的圖片顯示,位於College St.的Fort York食品銀行日日大排長隊,等待領取救濟的人群占領整整一條街。

這是10月的一個周五早上排隊的景象↓

多倫多食品銀行大排場龍 圖源:X

據這名誌願者稱,隊伍中大約有60多人。據第一個進門的人透露,他從早上4:30就開始排隊,等待9點開門。

他還注意到,如今排隊領取救濟的人與以前不同了,領取社會福利金的人少了,更多的是打工人或者新移民。過去,大多數客戶都是老年人,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在這裏,還有很多母親帶著年幼的孩子......其中以18至45歲的年輕人增幅最大。

多倫多食品銀行大排場龍 圖源:X

半數客戶有學曆、有工作 

四分之一是兒童 留學生人數激增

數據顯示,食品銀行的訪問次數在Etobicoke地區的增長最為顯著,增長了66%。在多倫多市中心,訪問量增加了50%,北約克增加了54%。士嘉堡增加了36%。

報告中幾乎沒有好消息。自"誰在挨餓"年度報告發布以來,首次出現"每一項衡量糧食不安全的指標都惡化"的情況。

報告的一個關鍵點是使用食品銀行的人口統計數據發生了變化:一半的客戶家裏有人工作;59%的客戶已經完成了高等教育;其中四分之一是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維持生計而不得不這麽做"。

據Financial Post報道,加拿大食品銀行24%的用戶具有臨時身份,如學生、工作或訪客簽證,這比去年報告的10%翻了一番。

圖源:National Post

安省倫敦的一個食品銀行最近告訴媒體,在開學後,他們的客戶數量“迅速增加”,許多新用戶是附近Fanshawe College學院的學生。

該食品銀行的聯席執行董事Glen Pearson表示:“據我們的員工說,他們(學生)人數太多,我們必須采取措施。這也引發了一些擔憂,關於我們是否會有足夠的供應。”

Fanshawe College學院隨後向全體學生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解釋食品銀行是為有需要的人準備的,而不僅僅是一個免費食物倉庫。

在大多倫多地區Brampton的一家食品銀行最近采取了更為嚴格的措施,張貼了一張"禁止留學生申請救濟"的告示。

多倫多大批留學生進"黑名單":6萬存款還搶免費食物

加國14 評論6天前

cover

“這是不可接受的,”赫林頓說。“這些人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事情。正如古老的格言所說,如果你上學,如果你找到工作,如果你努力工作,你就穩了。事實證明,這個格言不再成立。”

"這是一座陷入危機的城市"

帕特森 (Sue Ellen Patterson) 是每日麵包食品銀行的誌願者,現在她依靠食品銀行自己來養活家人。“我不知道一箱食物會對我的家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我們的自主權和尊嚴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們偶爾還是會挨餓,但遠沒有以前那麽頻繁了。”

多年來,帕特森除了支付房租和食物之外,無力承擔任何額外的費用,包括生病吃藥。他們每月會去食品銀行2到4次。

 
圖源:Global News

"我們(領取食品救濟的人)都在努力生存,我們不需要一切都是最好的,但我們需要基本的東西。我們現在不是在談論陌生人,而是在談論你的鄰居、同事、家人和同學,”帕特森說。

帕特森指出:"食品銀行從來不應該成為解決貧困問題的可持續方案。食品銀行就像創可貼,隻能作為治愈傷口的臨時支持,而傷口現在正在潰爛......"

報告指出,房租成本、工資與生活成本不匹配以及高昂的交通費用是迫使人們向食品銀行求助的一些壓力因素。

《誰在挨餓》報告呼籲各級政府采取行動,加大力度落實減少貧困戰略。

“我們現在需要采取行動,需要改變。這是一座陷入危機的城市,”北約克豐收食品銀行的執行董事諾布爾(Ryan Noble)表示。“當每10個居民就有1人需要求助於食品銀行時,我們的社區真的麵臨著巨大的危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