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華為能超越西方公司 不追求完美和精致

(2023-10-10 06:40:19) 下一個

任正非:華為為什麽能夠超越西方公司?就是不追求完美和精致 

華為總裁任正非2014年在子公司董事賦能研討會上的講話中表示,未來的戰爭是“班長戰爭”。華為過去二十幾年,一直采取中央集權的管理方式,為什麽要中央集權呢?就是要組織集團衝鋒。為什麽要集團衝鋒?因為我們火力不強,所以要集團衝鋒,搞人海戰術,近距離地集中火力。

而今天,我們的作戰方式已經改變了,怎麽抓住戰略機會點?這二十幾年來我們向西方公司學習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有可能一線作戰部隊不需要這麽龐大了。流程IT的支持,以及戰略機動部門的建立,未來有可能通過現代化的小單位作戰部隊前方發現戰略機會,迅速向後方請求強大火力,用現代化手段實施精準打擊。這就是我們堅持LTC落地,實現“五個1”及賬實相符的目的。

同樣在2014年,任正非在人力資源工作匯報會上講話指出,“班長的戰爭”這個理念應該這麽來看,大規模人員作戰很笨重,縮小作戰單位,更加靈活,綜合作戰能力提升了,機關要更綜合,決策人不能更多。讓組織更輕、更靈活,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也是我們未來組織改革的奮鬥目標。

任正非在這兩次講話中,都指出了“班長的戰爭”這個理念,那麽如何理解“班長的戰爭”呢?在華為心聲社區中有一個帖子說的很透徹:軍事學術界有一種說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機械化戰場是師長的戰場;20世紀80年代的空地一體化戰場是營長的戰場;21世紀的信息化戰場是以士官為主的班長的戰場。

據說,美軍正致力研究“班長的戰爭”,並在幾場局部戰爭中付諸實踐。阿富汗戰爭,美軍最先派去的是“三角洲”和“綠色貝雷帽”的特種小分隊。伊拉克戰爭中,這種特征更為明顯。許多戰鬥中,唱主角的不是過去的師團,而是連排甚至班一級小分隊,這些小分隊的士官們深入敵後,攜帶著衛星定位儀和激光指示器,隨時可以下載衛星畫麵,根據畫麵去尋找敵人的蹤跡,也可以通過衛星呼喚戰機進行轟炸。

那麽,華為在日常管理中是如何貫徹“班長的戰爭”這個理念的呢?任正非2014年在董事賦能研討會上與候選專職董事交流講話中表示,攻占城牆需要多少發炮彈,現還需要後方機關審批,前方說“我要9發炮”,後方說“6發夠啦”,最後6發炮彈打過去,城牆隻塌掉一半,衝鋒的部隊要爬這半截城牆,血流成河。未來授權,一線作戰部隊要幾發,就給幾發炮彈,打完仗後再算賬。決算我們可以去數彈殼,“給了9發,怎麽才有3發炮殼,剩下6發到哪裏去了?”雖然現還做不到這個授權機製,因為還沒有實現端到端的項目管理,但未來5到10年最終要走到這一步。

早在2010年,任正非在與流程IT管理團隊座談會上表示, 世界是變化的,永遠沒有精致完美,反對精致完美,根本不可能存完美,追求完美就會陷入低端的事物主義,越做越糊塗,把事情僵化了。做得精致完美,就會全部是小腳女人,怎麽衝鋒打仗。以前我認為跳芭蕾的女孩是苗條,其實是粗腿,很有力量的,腳很大的,是以大為美。華為公司為什麽能夠超越西方公司?就是不追求完美,不追求精致。

任正非還有一個著名的城牆突破理論。過去,我們在電視劇也好,還是真實的戰爭也好,攻打城池的時候,都是一窩蜂向上衝,兵力是橫向布置的。但有一個開國元帥,領兵攻打城市,兵力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全部兵力縱向配置。集中兵力突破一點,然後不斷延伸,再向外擴展。對這種戰術,任正非非常欣賞,並深得要領,在企業內部也大力推廣。

任正非說,華為還是要踏踏實實繼續做學問,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從幾十人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到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到十八萬人,都是對準同一個“城牆口”衝鋒,攻打這個“城牆口”的“炮彈”已經增加到每年已經接近150億到200億美金,全世界很少有上市公司敢於像我們這樣對同一個“城牆口”進行投入,要相信我們領導行業的能力。我們有的研究所已經在單點上突破,領先世界了,要繼續在單點上的突破的基礎上,在同方向上多點突破,並逐步橫向拉通,在未來三、五年內,我們是有信心保持競爭力的。

任正非還曾表示,組織建設以作戰為中心,以勝利為目標,縱向減少層級,橫向減少協調。做強彈頭作戰部,建立有序有力的組織隊列。領軍人物要有戰略洞察力和結構思考能力,並具有成功實踐經驗;中基層幹部要專業化、實戰化,堅決祛除平庸幹部和機關將軍。

我們的理想是偉大崇高的,我們為之奮鬥是無怨無悔、癡心不改的。我們向一切先進學習,努力追趕美國,我們一定要最先將紅旗插上“上甘嶺”。初生牛犢不怕虎,超越美國不是夢,何不瀟灑走一回呢?我拿青春賭明天,你用真情換此生。我們的目標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標也一定會達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