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網購、移動支付、高鐵,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這其中最厲害的就是高鐵,再一次見證了中國速度。
現在通高鐵的城市越來越多,相比於飛機的票價昂貴和普通火車的速度慢,高鐵成了人們出行的首選。所以每當高鐵修到一個城市的時候,當地的居民總是歡呼雀躍,因為高鐵通了,謀生的機會就更多了。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在中國喊了幾十年的口號。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總裏程數都有了質的飛躍。
加上現如今的高鐵,以前的人總說出遠門,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已經沒有遠門了。高鐵通了,交通更加便捷了,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尤其對於核心競爭力不強的三四線城市來說,高鐵的出現給原本就發展緩慢城市帶來了陰雲。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為什麽說高鐵給三四線城市帶去了陰雲呢?
利弊共存
自古就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說法,尤其是年輕人,都渴望到大城市去開開眼界,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闖出一番事業,再衣錦還鄉。以前礙於交通落後,很多人有想法,但沒能付諸行動,畢竟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一來一去不僅花費的時間長,其他各方麵的代價也比較大。
現如今不同了,高鐵一通,縮小了所有城市間的距離,以前幾天時間才能到的地方,一天也就夠了。以前外出謀生還擔心老家有事一時半會兒趕不到,現在就沒有了這方麵的顧慮。
高鐵通了,人們的出行更方便了,直接讓很多人有了追求新生活的心思和動力。但通高鐵真的是百利無一害嗎?當然不是。
北上廣深這幾個老牌的超一線城市從來不擔心人才流失的問題,幾個中原大省的省會城市則不然,諸如合肥、鄭州、西安、武漢等。
在幾個省會城市中比較有戰略眼光的要屬於西安,西安早早的預見了未來城市發展中人的重要性,早早放開了落戶政策,對於高學曆人才的落戶有待政策也比較有針對性。所以如今的西安,在同等條件下的省會城市中,發展的速度很明顯,後勁也比較足。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誰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誰的發展機會才會更多。
筆者所處的城市雖然是省會城市,但是由於管理者對未來問題和城市發展趨勢預估不夠準確長遠,導致人口的增速緩慢,原本計劃修建的地鐵也因為人口城市不夠而擱置。
高鐵通了之後,首先受到衝擊的就是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原本在發展上就不能與大城市相比,資源、人才等都處於劣勢,很多城市在牟足了勁兒發展,可高鐵一通,這些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又是陰雲密布。
眾所周知,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根本要素,高鐵通了之後,就加快了人才向大城市的流動,而且在短時間內,這個流動肯定是單向的。
人才流動
三四線城市的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等方麵本來就差,加上人才的流失,這就讓三四線城市的發展更加雪上加霜。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這是房地產商最先感受到的。原本這些地產大鱷們早早的瞄準了高鐵帶來的商機,所以在新開通的高鐵站周圍開發樓盤,但與在大城市開發樓盤賺的盆滿缽滿不同的是,三四線城市的高鐵樓盤銷售滯後,價格也上不去。
歸根到底就是因為三四線城市留不住人才,房子是給人住的,沒有人,又何談賣房?
房子賣不出去隻是三四線城市在高鐵通了之後呈現頹勢的一個方麵,人才向大城市、省會城市、一線城市流通,除了帶來了消費層麵的變化,也有原生動力的變化。
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等公眾資源也遠勝於三四線城市,所以很多年輕人拚命想在大城市站穩腳跟,進而拖家帶口在大城市謀生,有了速度快的高鐵,故鄉也不在遙遠,理想和鄉愁的距離也近了。
在交通尚沒有這麽發達的年代,去大城市打拚加遠走他鄉,聽著就有一種悲涼的感覺。所以老人們常說,隻要在家門口有一口飯吃,就不願意背井離鄉的到外地討生活。由於交通不便,很多人出去謀生真的就成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高鐵通了,給三四城市帶去了陰雲,大城市也未必是陽光明媚。隨著人才和資源向大城市的日益集中,顯而易見的好處是發展的動力強勁,人才源源不斷。
但一個城市的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畢竟有限,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大城市,就會給城市的管理帶來很大的壓力。
理性發展
大城市的生活條件固然是好,但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大城市,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城市生活的成本,無論是就業、買房還是入學,麵臨的壓力都非常大。
可即便現實是這樣,仍然無法阻擋人們去大城市追逐夢想的腳步,至少在短時間內,這種人才的單向流動不會改變。
一線城市超負荷承載,三四線城市人去樓空,這種隨著高鐵開通帶來的鮮明對比需要多方麵管控,畢竟這種嚴重失衡的社會現象從長遠來說不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
隨著打工潮的出現,中國的廣大農村出現了空心化,隨著高鐵的修通,三四線城市雖然不至於空心化,但也會呈現老齡化的趨勢,因為年輕人都被高鐵“運走了”。
三四線城市想要留住人才,就隻能在硬件上動心思,努力提升自己的吸引力,至少先留住本土走出去的人才引鳳還巢,再想辦法吸引外部人才。如果能在家門口輕鬆的謀生,誰又願意去他鄉顛沛流離。
另一方麵,大城市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可以向周邊的三四線城市轉移,這樣也能降低企業的成本。高鐵開通了,距離縮短了,對於人才外流的三四線城市來說,以低成本吸引大城市企業也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栽好了梧桐樹,就不怕引不來金鳳凰。
以後的城市會朝著集群式的方向發展,也就是以一個大城市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的中小城市,而且是打破省域限製,僅僅是地緣上的周邊。
大城市人才和資源的富集最終隻能是不斷地向往擴展外延,如此一來大城市周邊三四線城市就又能重新找到發展的機會。
小結:
總之,高鐵開通之後,對人們生活方式和城市的發展都帶了很大的改變,有利也有弊,總的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畢竟高速流動的人才和資源帶來的是機遇和發展。至於如何把握高鐵帶來的福利,這是個因人而異的事情。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高鐵給三四線城市帶去了陰雲,這是暫時不可逆的一個事實。這樣的情況也倒逼三四線城市必須改頭換麵,高速發展,要不然在市場規律麵前將被無情地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