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GDP增長,虛擬房租、金融、律師和醫療費

(2023-08-02 00:55:01) 下一個

 

美國GDP增長,主要靠虛擬房租、金融、律師和醫療費?

來源:火星宏觀 -  

一、一些網民認為,美國上半年GDP增長超預期,主要靠毒品、虛擬房租、金融、律師費、醫療費

上周中美先後公布的二季度的GDP數據中,美國二季度GDP可環比折年率增長2.4%,被專家、媒體、美聯儲一致解讀為美國經濟增長超預期。但我們二季度GDP同比增長6.3%,不僅被專家學者評價為複蘇乏力,領導們口頭雖然表示形勢不錯,但上周開始卻出台了一個又一個刺激消費、促進經濟複蘇的文件,用行動告訴我們,其實他們也知道經濟複蘇遇阻。一些網友對此表示不理解。

7月30日,我在《為什麽GDP增長美國2.4%是活力驚人,中國6.3%卻是複蘇乏力?》一文中,用盡量通俗的語言但絕對原裝的準確數據,為讀者朋友們解釋了GDP計算、對比和實際運用中的一些基本常識,從現價與可比價、同比與環比、GDP中的債務支付與居民實際可用、基數大小與增速的關係等角度,為大家解釋了其中的原因。該文全網閱讀超百萬,大多數網友表示能夠解答他們的疑惑,幫助他們加深了對宏觀經濟問題的了解。

但也有不少網友提出了一些質疑。

 

有的說,認為美國的GDP裏麵包含了1萬億毒品費用,4萬億律師費用,還有虛擬房租、二手車交易,家庭主婦做家務都算進去,這些莫名其妙的去掉,剩下的也跟我們差不多了。

有的說,美國GDP數據包含了自住房子出租費、律師費、財務報稅費,這幾樣占比20%,和印度把牛糞拉進GDP數據一個道理,與我們沒法比。

也有人說,拉動美國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治療長新冠的醫療支出與保險支出。

還有人認為,中國上半年用電量增長5%,GDP增長5.5%,美國前4個月居民、企業、商業用電下降0.7-5%,GDP一季度增長2%,二季度增長2.4%,美國是如何做到的?

我還是本著普及經濟學、統計學常識的立場,用中美官方公布的相關數據,結合基本的常識與經濟邏輯,來一一回應、證偽,以免這些類似陳平教授中國2000元RMB過得比美國3000美元還好的謬誤,愚弄更多的網民。

二、中美的國內生產總值核算範圍基本一致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GDP的核算製度並非各國自行一套。

為了便於國際之間的數據匯總與對比,早在1953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統計處,就公布了“國民經濟核算體係”(SNA),此後也有多次修改。全球所有國家的官方統計機構、大學、研究機構,都會按照聯合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體係,編寫培訓教材、製定各國更具體的統計製度。因此,哪些項目需要計入GDP,哪些不計入GDP,基本上都是一致可比的。

所以,一些不懂基本統計常識的人認為,美國、印度GDP核算中計入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注水項目,但我們沒有,這種觀點不符合基本的統計常識。

比如說毒品,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將毒品計入GDP,哪怕是毒品生產最集中的緬甸、哥倫比亞,其政府GDP中,也不會包含毒品的收入。

其次,有些看上去我們似乎沒有的項目,其實也存在於GDP之中。

 

有些項目,在有些國家屬於合法經營的行業,在他們的GDP分類中,會有這些項目的分類。比如博彩行業,比如色情行業。不過在我國,這些屬於非法行業,我們的GDP中沒有這些分類。但並不等於說這些行業的收入在GDP中完全沒有體現。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在生產法、收入法中,我國的GDP沒有對應的分類。但在支出法的最終消費支出中,一定會包括這些非法行業所產生的支出,比如他們支付的租金、購買的用品、從業人員的消費,他們的盈利所產生的投資與消費,誰也無法將這一部分剔除。

至於大家質疑的金融保險、律師費、醫療費,不僅存在於美國的GDP中。在我國統計製度中,也明文規定屬於GDP的組成部分。

第三、我們的GDP中也包括虛擬租金。

大家以為隻有美國存在的虛擬房租,在我們GDP的最終消費中,也同樣存在。

國家統計局2022年2月21日在其官網掛出的《五、國民經濟核算(17)》中的“16 問:房地產業增加值中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的增加值如何計算?”,就專門介紹說:“由於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沒有發生實際的租賃行為,也不存在實際市場價格,因此需要虛擬計算其服務價值”。

第四、至於說牛糞計入在印度的GDP中,這屬於典型的惡意解讀。

在GDP核算中,肥料是計入GDP的。在印度有小微企業專門將牛糞加工為有機肥銷售,當然需要計入GDP。在我們國家,利用動物糞便加工為有機肥銷售的,同樣計入GDP。在一些公廁我們看到有人采集尿液,加工為藥品原料之後,也計入了GDP。

西方一些國家並不食用動物內髒,一般丟棄處理,沒有形成GDP。但在我們國家,銷售動物內髒、加工動物內髒,都被計入GDP,能因此解讀為我們的GDP注水嗎?

三、美國的GDP,真的主要依靠金融、房地產、律師和醫療保健

有的網民會說,是的,我知道,金融、房地產、律師、醫療保健,中美都計入GDP,但美國這些服務項目的占比特別大,美國的GDP增長主要依靠他們。

第一、從GDP增長速度的角度看,這些行業可能是我們GDP增長的主要依靠,但拖了美國GDP增長的後腿。

2023年上半年,美國的金融保險、醫療保健收入同比增長3%、5.6%,房地產與租賃、律師行業(法律服務)收入同比分別下降1.3%、1.4%,均低於GDP現價同比增長7.1%的水平。事實上,這幾個行業反而拖了美國GDP的後腿。

 

我國金融保險、房地產與租賃、醫療保健行業收入現價同比分別增長8.3%、7.3%、9.9%,法律服務收入增速不詳。至少前三個行業增速均高於GDP現價同比5.4%的增幅,正兒八經是我們GDP增長的依靠!

第二、從這幾個行業在GDP中的占比看,中美差距沒有那麽大。

國證(武漢)證券研究院依據國證大數據提供的數據繪製的上圖顯示,金融保險、房地產與租賃、律師、醫療保健行業在GDP中的占比,中美互有高低,合計區別也遠沒有質疑的網友們想象的那麽大。這四個行業合計,我們在GDP中占到22.6%以上,美國占28.8%,最多相差6.2個百分點。

其中金融保險我們占8.9%,高於美國的7.6%(上圖為美國GDP中金融保險的細分類)。這是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均為國有企業,沒有市場競爭,成本高,但壟斷利潤更高。

房地產與租賃服務業我們占比9.7%,低於美國的12.5%。這是因為,美國人9成住別墅,我們9成住公寓。別墅的裝修、保養、維護費用,當然高於公寓。很多網民以訛傳訛,說什麽美國房地產的虛擬租金,誇大了美國的GDP,純屬謠傳了。

醫療保健行業我們的占比為3.4%,美國為7.4%。原因是美國的醫療保障覆蓋麵和醫療保障水平,均高於我們。比如美國人的牙醫服務,基本上是一種普及性的醫療服務。

美國的法律服務行業占比為1.3%。從上圖美國GDP中法律服務的分類看包括了工會會費、協會會費、職業介紹費、稅務谘詢服務,殯儀殯葬服務費。

而我們的GDP分類中,將這些均放在其他服務中,沒有細分類。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計算,2022年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638億元,占GDP的0.22%,律師行業總收入大約為2541億元,占GDP0.21%。全總未公布會費收入,但按工資總額的0.5%繳費。2022年居民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總額為29萬億,需交會費1453億元,占0.12%。協會費、職業介紹費、稅務谘詢服務我們更難獲取。如果加總已知的三項費用,2022年中國的法律服務行業收入在GDP中占比,大於0.55%。

四、用電量與GDP之間的關聯主要體現在高耗能工業上

很多網友認為,看經濟形勢,看用電量足矣。這句話,也對,也不對。

第一、不同的經濟結構,用電量與GDP的關聯程度差異巨大。

 

如果經濟結構以製造業為主,並且製造業以高耗能工業與傳統工業為主,用電量的變化,的確與經濟形勢的變化高度正相關。

如果經濟結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製造業以高科技產業為主,或者說經濟增長以科技驅動為主,用電量與GDP的增長,往往並無太大的關聯。

第二、即使在居民用電和商業用電中,不同經濟水平國家,用電量與居民消費和商業服務興旺程度之間的關聯性也有較大差別。

比如在美國城鄉,家用電器均為必備生活用品,所有的寫字樓夜晚均不關燈,用電量基本到頂。但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下班關燈是基本現象。城市用電高於農村也是基本現象,這種經濟狀況下,城市化和商業的發展,就會帶來用電量的增加。

第三、中美曆史上用電量與GDP漲跌趨勢不同或者增長幅度不同的情況都存在。

最近三年中的2021和2023年,美國用電量與GDP的同比增速差都比較大,大體上GDP增幅比用電量高5個百分點左右。但2022年比較平衡。

我國也出現過用電量與GDP增長出現較大異同的情況。比如2021年4季度之前,一直是用電量增幅高於GDP增幅2-3個百分點,但2021年4季度突然出現用電量增幅比GDP增幅低2.4個百分點。而2023年兩個季度,發電量增幅與GDP增幅,隻有0.2-0.3個百分點的差。

第四、工業用電占比是GDP增速與用電量關聯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不少人疑問:用電量減少,看數據經濟很活躍,失業率新低,這怎麽解釋呢?新增經濟和崗位都不耗電的嗎?

美國的工業用電在總用電量中僅占26%,而中國占到65%。這是美國用電量變化對GDP的影響不大的主要原因。

美國的經濟主要靠什麽樣的企業?2023年第一季度沃爾瑪營收1523億美元,同比增長7.6%;亞馬遜營收1274億美元,同比增長9%;穀歌母公司Alphabet營收697.87億美元,同比增長3%;微軟營收為 501.2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大家想想,這些公司用電量基本是恒定的,營收壓根與用電量關係不大。

即使是占用電量26%的製造業,美國以高科技製造業為主。比如一季度英特爾營收為18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特斯拉營收2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4%。這些高科技通過科技進步,用越來越少的能量獲得越來越多的收入,用電量對他們的收入影響也不大。

另外,狡猾的美國人,將高耗能、以及以來用電的傳統製造業,都外包給墨西哥、我們、東南亞了。還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工廠,把一些生產環節近岸外包出去了,工業增加值增長了,但用電量下降了。

從交通工具用電量的增長情況看,截至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620萬輛,美國隻有365萬輛。我們的長途交通主要靠電動火車,美國主要靠汽油汽車和飛機。我們這幾年交通工具用電量的增長平均在40%以上,美國交通工具用電量的增長,應該可以忽略不計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