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老師講的高屋建瓴,門外漢不求深解,力求理出一條邏輯出來。
世界人口在增加,金融資產也在增加,但是人均GDP,或者人均財富在減少。也就是說,世界總體財富隻是在少數人手中增加了,而且是以虛擬財富的形式增加的。而世界整體的財富並沒有增加,由於人口的增長,大部分人的財富其實是減少了的。
量化寬鬆:約等於印鈔票。
投機產品:約等於期貨
期貨:約等於工業原材料
工業原材料:約等於石油
製造業大國:約等於發展中國家,約等於出口型國家
通貨膨脹:約等於物價高
一、增加流動性和消滅流動性
金融資產的增加,本質玩的是增加流動性,和消滅流動性。所謂增加流動性,就是印貨幣,俗稱熱錢。錢多了,就去資本市場,買一樣東西:投機產品。投機產品約等於期貨,期貨約等於工業原材料,工業原材料約等於石油。石油價格上漲,這就導致,實體國家,或者,製造業國家,工業生產成本上升,所以,生存的產品的價格就上升。因為生產出來的初級產品會被其他的工業進一步加工,所以最終導致物價全麵上漲。形成通貨膨脹。
因為石油或者工業原材料上漲,是世界性的。所以,物價上漲也是世界性的。進而,世界人民的消費需求都會下降,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在本國賣不出去,在國外也賣不出去,這就打擊了出口。製造業的企業不僅麵臨成本增加,同時麵臨產品賣不出去,兩難的危機。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賣不出產品,就收不回資金,企業就無法繼續運轉。最後,隻能宣布破產,或者,選擇低價出賣工廠和企業。這時候當時通過炒作期貨掙錢了的熱錢,就會來低價收購這些瀕臨破產的企業。這樣當年,印出來的紙,就真的變成了資產,從而消滅了流動性。由於熱錢去收購了實體經濟,期貨上的熱錢減少,工業原材料和石油的價格回歸正常情況,這就回歸了原點。為下一輪,印鈔票做好了準備。
觀察:
二、政府調控
上麵分析到製造業國家的實體經濟遇到了困難,企業麵臨成本增加,而產品又賣不出,兩難的窘境。這時候,製造業國家的政府就需要出麵。製造業政府會向企業收購初級產品,或者,原材料,企業不賺錢,但是最起碼收回了成本,能活下去,而工人可能會被拖欠工資,但不至於被解雇。政府收購了這些初級產品和原材料後,就會去做基建,造橋,鋪路,造機場,造高鐵。在基建的過程中,會大量雇傭工人,雇傭其他的企業來完成項目。這樣,企業和工人就都掙到了錢,那就能平衡本國物價。其次,政府可以通過貶值自家貨幣,讓自己國家生產的產品變得便宜,這樣通過貨幣兌換,其他國家的人民就會覺得東西便宜了,就會買東西,這樣,製造業國家的企業也可以收回資金,讓企業繼續活下去。當然,政府還可以直接發救濟金和收購企業,企業國有化。
觀察:
三、軍事霸權
在第一部分的分析裏麵有一個前提,就是存在一個國際的唯一市場,大家都來這,買石油,而且,必須用統一的貨幣。如果沒有統一的貨幣來買石油,假如金融國家A印了錢,大家完全可以用金融國家B的錢去買石油,這樣石油的價格就還是穩定的。所以,要印錢收割世界,就必須讓石油隻能用美元結算。所以,世界大多數油井必須由我們的人看著,不用美元賣,我就揍你。世界的油田在中東,所以,中東遍布了美國的軍事基地。不用美元結算,我就想辦法揍你。
目前來看,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打破石油隻能用美元結算的霸權;或者,找到替代石油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