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德國政府首份“中國戰略”7月13日公布。根據外媒報道,這份文件由德國外交部牽頭起草,經執政聯盟內部和政府各部門爭論後達成妥協, 是聯邦德國曆史上第一份作為文件出台的“中國戰略”。
該文件稱,德國的對華政策植根於歐盟的對華政策,德國希望繼續與中國開展經濟等各方麵合作,“與此同時,我們迫切需要降低風險,但並不追求脫鉤”。德國《明鏡》周刊認為,該戰略的核心概念是“去風險”和“減少依賴”;文件還采用了歐盟委員會描述中國的“三合一”詞匯,稱中國“同時是合作夥伴、競爭者和製度性對手”。
這份“中國戰略”的封麵圖是中國圍棋。德國外交部網站介紹稱,圍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盤遊戲之一,“與國際象棋不同,圍棋的目的不是將死對方,而是獲得有利的地位並捍衛‘自由’”。目前德官方發布了該文件的雙語版本,其中德語版文件共64頁,英語版文件為40頁。
德國外交部官網截圖
德國總理朔爾茨當天發推稱,新戰略的發布是為應對“更加自信”的中國。
法新社說,朔爾茨在新戰略發布後發推稱,“我們的目標不是(與北京)脫鉤。但我們希望未來減少在關鍵領域的(對華)依賴。”他還稱,這一新戰略是“對一個已經改變並且變得更加自信的中國作出的反應”。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德國的這份文件受到歐洲等地區政商界熱切期待,他們急切地想了解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對華政策。
針對德國的“中國戰略”,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發言人13日表示,將中國視為“競爭者和製度性對手”不符合客觀事實,也不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看待中國和製定對華戰略,隻會加劇誤解和誤判,損害雙方合作與互信。
有德媒稱,該戰略草案去年曝光之後,一直處在重新評估和修改的狀態。由於德國執政聯盟內部的緊張關係,德國對華戰略的公布已被推遲數月。德國《商報》稱,德國聯邦政府各部門11日還在就“中國戰略”的內容進行談判。據知情人士透露,各方就爭議焦點達成了妥協,這些爭議包括:如何製定廣泛的透明規則以及怎樣對擁有大規模中國業務的德企進行壓力測試。另外,各方就文件最後的細節也已達成共識。
德國《焦點》周刊13日評論稱,政府的“中國戰略”“讓人一頭霧水”。《華爾街日報》稱,分析人士表示,與之前泄露的草案相比,最終版本的文件有所緩和。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12日發表聲明,概述其對政府即將出台的“中國戰略”的立場。該聯合會主席霍伊斯根批評德國政府在對華貿易中設置障礙,表示“聯邦政府不得幹預(德企對華)出口業務或孤立中國”。
《紐約時報》13日稱,德國的“中國戰略”現在將提交議會。“問題是,德國企業是否以及如何響應政府的中國戰略。”一些中型和家族企業表示,地緣政治風險使他們在中國的業務變得複雜,但巴斯夫、大眾等德國大型企業麵對政府“去風險”的呼聲,它們的回應是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安永中國合夥人泰特斯·馮·邦加特表示:“中國是最大的汽車市場、最大的化學品市場,這是無可比擬的。”他說,麵對與中國“脫鉤”的言論,德國企業推出“在中國,為中國”戰略予以回應。
德國發布首個“中國戰略”!拿圍棋當封麵卻被中國網友吐槽了個遍……
https://m.hujiang.com/de/p1407403/
導語:經過幾個月的談判,7月13日,德國政府首次發布了“中國戰略”,作為德國未來與中國來往的指導方針。在這長達61頁的文件中,德國政府表達了合作的意願,同時也強調了分歧,希望減少在重要領域對中國的依賴性。文件封麵是一副圍棋的照片,還配上了對圍棋的介紹,不過中國網友卻覺得槽點滿滿……同時,中國政府也給予了表態
China-Strategie的文件封麵是一副圍棋圖,引入部分寫著:
中國策略遊戲“圍棋”(在歐洲也被稱為Go)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盤遊戲之一。圍棋是由兩個人輪流在一個方格上擺放黑棋或白棋。棋盤上有10170種可能的棋子組合。與國際象棋不同的是,圍棋的目的不是與對手交戰,而是獲得有利位置和捍衛所謂的“氣”。
看起來,似乎德國有好好地研究中國的國情文化,想要下“一盤大棋”。不過,微博網友卻是發現了一堆槽點:
比如圖中棋子是“均子”是日本的。棋盤才是中國樣式。(嗯,雖然日本圍棋也是咱的)
比如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認為:棋盤上每個點有黑、白、空三種狀態,所以圍棋變化數是:3的361次方,約為10的172次方。可德方解釋“10170種棋子組合”屬實是小看圍棋了,要麽其實是想打上標……
還有比如左下側黑子沒氣了,卻不提走
那麽,這份重磅出爐的“中國戰略”到底決定了些什麽?
以下是tagesschau 原文翻譯(7月13日):
“中國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一點以及中國的政治決定使得我們有必要改變與中國來往的方式。與中國的經濟聯係應當繼續保持。然而,我們希望減少關鍵領域對華的依賴性,以降低其帶來的風險。”
我們不想與中國脫鉤
聯邦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寫道:“通過中國戰略,我們為雙方關係提供了一個指南。我們希望與中國合作。因為我們需要中國,但中國也需要我們歐洲。”這位綠黨政治家還強調:“我們不想與中國脫離關係,但要將我們的風險降到最低。”體現這一點的有 “促進我們在歐洲的經濟和減少對華依賴性”。貿易和供應鏈越多樣化,德國的抗風險能力就越強。
2022年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排第一的是中國,貿易額達到2990億;其次是美國、荷蘭、法國、波蘭、意大利、奧地利、瑞士、比利時、捷克
企業應降低風險
人權問題處理的差異性
與台灣進一步發展關係
隻能說,中德對話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