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溫徹斯特 中國製造精密芯片 美國很恐懼

(2023-06-24 12:00:58) 下一個

前英國衛報記者溫切斯特,晶片的問題在於,中國正在逐漸擁有或者希望擁有生產更高質量晶片和更精密晶片的能力,而美國對這點是非常恐懼的,他們不會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引用美國人的原話,中國是個威脅,因此,中國不能擁有美國所擁有的技術能力。在我看來,這簡直太荒謬了,我完全無法認同,良性競爭對於全人類是有益的。中國不應該被視為威脅。

西蒙·溫徹斯特:中國逐漸擁有製造精密芯片的能力,美國對此很恐懼

觀察者網 2023年6月22日

 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英國曾是精密製造的先行者和全球化的引領者,各國之間良性的合作與競爭曾經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向前邁進。

  然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世界卻出現全球化的逆風,政治的壁壘被用來阻礙技術上的合作和進步,這能成功嗎?能獲得全球有識之士的理解和認同嗎?

 前英國《衛報》記者、剛剛出版《追求精確》一書的暢銷書作家西蒙·溫切斯特(Simon Winchester)就光刻機、人工智能、GPS等問題接受觀察者網采訪,以下是部分采訪實錄。

  觀察者網:你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對科學技術史興趣,並且決定成為一名科技作家的?

 西蒙·溫徹斯特: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源自我的父親,他終其一生都從事精密機械工程師的工作,並對此感到非常的自豪。有一天,他帶了一套量塊回家給我看。那東西是一套經過機器完美加工的金屬塊,一直用於測量,甚至是測量最微小的公差。他把量塊展示給我看,它們的表麵是如此的平坦和光滑,一旦把它們拚在一起,它們就像是有磁性一樣緊緊地貼住,很難被分開,盡管他們是用鋼材製作的。我的父親對這種完美的平滑非常癡迷,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工作中做出安靜且完美的微型馬達。這種完美的概念同樣讓我著迷,所以我跟我的編輯提議應該寫一本關於精密製造的書,然後這本《追求精確》就出版了。

  觀察者網:今天說到精確,大家會想到芯片,今天我們的精度甚至達到2納米,隻有幾個分子的寬度,但是,摩爾定律似乎也已經達到了極限,您怎麽看,摩爾定律真的死了嗎?

  西蒙·溫徹斯特:首先有個概念我要解釋一下,那就是機械精度和電子精度之間的區別。在機械精度上,我想我們可能已經達到了製造精密機械裝置的極限,但是在用金屬和陶瓷製造東西的機械工業中,從來就沒有摩爾定律的概念。在電子的世界裏,這麽多年來,摩爾定律一直就是聖經,隻是正如大家所擔心的那樣,摩爾定律可能已經到達了極限。僅僅是因為東西已經被做得足夠小了,(納米級的製程)在分子級別有效地利用(空間)並產生影響。因此,在這個時刻,大家紛紛把目光轉向了量子力學。然而,正如理查德·費曼所說,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這就是在著手研發量子計算機時所發生的事情,一次孤注一擲的嚐試。我認為我們應該從更加哲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

  目前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一個轉折點上,進入了一個沒有規律可循的全新世界。摩爾定律在這裏被拋棄了。我們發明出了全新的科技,但對他們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完全無法理解並采取方式應對。非常明智的是,已經有人發現了這點,並且呼籲大家該停下來。我們必須對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進行評估,因為如果我們一門心思隻想生產更快、更精確的產品,(而不考慮其他的問題),那我們就是在把自己推向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然而人性使然,我們沒有停止研發。那麽我們要對這些技術進行監管嗎?我對此持保留意見,看看那些發生在伊朗和以色列的事情吧,就拿對核技術的監管來說,我們就沒怎麽成功過。

 觀察者網:談到監管,一個目前很多中國網民關心的,也是比較有效的監管,是關於阿斯麥爾對華禁售光刻機,你怎麽看待專利保護被當做政治工具來製約發展中國家的科技發展?

 西蒙·溫徹斯特: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專利保護現在有被濫用的風險。芯片的問題在於,中國正在逐漸擁有或者希望擁有生產更高質量芯片和更精密芯片的能力,而美國對這一點是非常恐懼的,他們不會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在這裏我要引用一下美國人的原話,中國是個威脅,因此中國不能擁有美國所擁有的技術能力。在我看來,這簡直太荒謬了,我完全無法認同。良性競爭對於全人類是有益的,中國不應該被視為威脅。

 在當前的形勢下,美國的黨派內部認為中國是非常危險的,然而我對此並不苟同。我是個英國人,我是中立的。我希望世界各國之間能保持開放。多年以前我讀過李約瑟的書,他的書裏充滿了對中國科技的癡迷。中國發明了很多東西,從馬鐙到手推車,這些對全世界都是有益的。我覺得我們隻需要記住,德國人戴姆勒·奔馳發明了汽車,而我們從駕駛中受益。中國人發明了紙張和印刷術,而我們從書寫中受益。接受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強大的發明創造的能力。

 觀察者網:您談到了汽車,今天的汽車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機械,自動駕駛正在快速發展,這也涉及到您在書中寫過的衛星導航係統,中國自研的北鬥導航係統對民眾開放的精度已經達到了10厘米,你怎麽看待人們對導航精度的這種極致追求?

 西蒙·溫徹斯特:我有個在橫濱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在使用Joystick的時候,定位精度能達到5毫米,這是多麽令人震驚的成就啊。然而我下麵想談一談,這種節省勞動力的設備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到底帶來了哪些影響。

 幾天前,我在華盛頓特區一家名叫“鐵門”的餐廳用餐,這位女士按照GPS規劃的路線導航到餐廳。她是從河對岸的弗吉尼亞州開車過來的,在距離餐廳還有0.25英裏的時候把車停下,然後步行走了過來。她說自己在下車之後完全喪失了方向感,過去她知道在正午時分麵對太陽,那就是在麵朝南方,但現在她已經完全忘掉了這一點,因為GPS剝奪了她大腦中感知方向的能力。其他的一些發明,如計算器、拚寫檢查器、穀歌或者維基百科等,也在剝奪我們大腦的思考能力。盡管有人持類似觀點,但我還是對此表示樂觀,這些電子產品具有獨特的創造力。其中,人工智能產生的影響是我們無法預料的。

 觀察者網:既然談到了人工智能,那我們就來聊聊最火的ChatGPT吧,很多人擔心ChatGPT這類人工智能的出現會取代部分人的工作,使他們失業,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你對此有什麽看法?

  西蒙·溫徹斯特:我有個親身的經曆可以和你們分享。前段時間,我們把我明年即將出版的書稿中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喂了ChatGPT3.5,然後讓他仿照我的寫作風格自己續寫一部分內容。比如說,350頁這段是我寫的,然後352頁這段是ChatGPT3.5仿照我的寫作風格寫的。當我把混雜了ChatGPT3.5寫作段落的書稿拿給我的編輯看的時候,他居然評價寫得不錯。

 英國文學家雪萊有一首詩叫《奧茲曼德斯》,寫於十九世紀,是一首非常優美的詩歌。我把這首詩歌的第一行喂給了ChatGPT3.5,然後讓他按照雪萊的風格接著往下寫。他還真寫出了一首像模像樣的十四行詩,看上去非常的漂亮,然而那毫無意義,就是個垃圾。

 前幾天有媒體報道,有個人用ChatGPT4.0寫法律文書,裏麵引用了十來個案例,結果被發現這些案例在現實中根本就不存在,全都是它編造出來裏的。所以我覺得這東西就跟維基百科一樣,不值得被信任。

 觀察者網:聽上去,我們需要對它進行監管。

 西蒙·溫徹斯特:是的,人工智能似乎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需要對他進行監管。幾天前,我看到蒙大拿州說,TikTok是非法的,我們要對它進行管製。可具體要怎麽去落實呢?是靠行業內部的監管,還是要政府也參與其中?

 我這裏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我在倫敦的出版代理公司恰好還是喬治·奧威爾的遺產管理公司,而喬治·奧威爾就是寫出了《1984》的那作家。大概是十年前,亞馬遜在網上售賣《1984》,他們說《1984》是在1948年寫成的,現在已經超出了版權法的保護範圍,所以他們可以自行出版或者銷售它。但是我的出版代理卻說,不行,你們不能發售《1984》,因為我們已經更新了版權。喬治·奧威爾的遺產管理公司擁有《1984》,你們必須停止出版《1984》。後來亞馬遜同意了,但糟糕的是,他們潛入到了每一個在亞馬遜上購買了《1984》 的人的電腦裏,然後把這本書從他們的電腦裏刪掉。這就像你買了本書放在自己的書房,然後當你入睡後,有人溜門撬鎖鑽進來把書拿帶走了。因為他們說,亞馬遜自己說的,他們確實沒有賣給你這本書,他們隻是給了你這本書的永久租約。這簡直太可笑了。

  因此,我認為,在蒙大拿誰來監管Tik Tok,也會落入同樣的爭論中。

 觀察者網:您在書中還談到精密製造存在二元性,一方麵是人們對完美的追求,另一方麵是人們對不完美的熱愛,有沒有第三條路線的存在,如果有的話它應該是什麽樣子的?

 西蒙·溫徹斯特:我認為這取決於我們,特別是取決於中國人的社會共識。的確,世界上有很多人可以承擔這個責任,但我認為中國可以做到,因為中國人很尊重自己過去的曆史,他們對過去的發明,如竹器、漆器和書法,都很尊重,而這些器件的製造都不是追求絕對的精密。而與此同時,中國也可以製造出像C919大飛機這樣需要非常高超的精密科技才能製造出來的東西,並且你們還在繼續這樣做,繼續將其改進。我希望你們能堅持自己的曆史,堅持那些不精密的、不準確的、非機械的、非電子的東西,因為那些東西會讓社會更完善,人們更幸福。貪婪和享樂不應該是人類幸福的核心,完整的體驗才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