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童年時期的貧窮,會徹底改變一個人。貧窮讓人過早告別童年,認識生存的殘酷。
命運或許從來就不公平,在這個世界上,有的孩子穿名牌、吃牛排,有的孩子卻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人們常說,生在有錢人家的孩子是中了基因彩票。
然而,有一群孩子,卻生在全球最富有國家的貧窮家庭。
不知該說慶幸,還是更加不幸。
今天想聊的是一部頗為冷門的紀錄片,觀看人數不多,但非常值得推薦。它讓人直觀地看到,富有國家的窮人生活,其背後是令人心驚的巨大貧富差異——
這個世界:美國的窮孩子們This World: America's Poor Kids 導演: Jezza Neumann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上映日期: 2013-03-06
片長: 60
之前一直以為美國兒童都物質富足,無憂無慮。
但深入了解後,驚訝地發現,美國竟然有1300萬兒童生活在貧困中。
甚至平均每6個兒童中,就有1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紀錄片《這個世界:美國的窮孩子們》,跟蹤采訪了美國3個家境困難的孩子,講述他們眼中與眾不同的美國生活。
雖然片長隻有1小時,但是信息量巨大。
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貧困兒童)來看待國家萎靡不振的經濟以及失業、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和金融危機的影響。
10歲的女孩凱莉·海伍德就是典型的美國窮人,她和12歲的哥哥泰勒,與媽媽生活在愛荷華州斯托克頓。
凱莉的媽媽芭芭拉過去在一家工廠上班,但9個月前失業後,一直沒找到工作。
凱莉從未見過她父親,雖然有外婆的幫助,但這一家人隻能靠每周320美元的失業補助,外加食品救濟券勉強度日。
凱莉和哥哥最深刻的童年記憶,可能是饑餓。
很難想象,現代美國社會竟然有兒童還在挨餓。
然而諷刺的是,愛荷華是世界糧食基地之一。
為了貼補家用,凱莉經常和朋友沿著鐵軌去撿塑料瓶和易拉罐。
未壓扁的易拉罐值5美分,壓扁的2美分。
僅去年,愛荷華州就有超過60000家企業宣布破產。
凱莉出生後,小鎮更是經濟大幅下挫,鎮上到處都是廢棄的企業和工廠。
除了饑餓,凱莉更擔心的是無家可歸。
如果想繼續住現在的房子,他們每個月要承擔超過1000美元的房租和賬單。
如果媽媽一直找不到工作,他們全家就不得不搬出去。
三餐都成問題,更談不上買新衣了。
凱莉穿的衣服,都是從二手服裝店買的舊衣服。
不僅媽媽失業,連會計學碩士高學曆的外婆,也已經一年找不到工作。
如今超過4900萬美國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很多人都是失業之後找不到工作。
芭芭拉的收入是1480,而每月賬單是1326。
剩下的錢都不夠買食物和汽油。
這家人甚至已經窮到養不起狗。
凱莉最喜歡小狗娜拉,也不得不送去動物待領所。
因為她們再也負擔不起養狗的費用。
送娜拉去動物待領所的路上,凱莉懷抱著小狗,在車窗上一遍遍地寫著“我愛你娜拉”。
片中的凱莉一直表現得很堅強,無論怎麽挨餓被欺負都沒哭過。
但在寵物待領所的她終於繃不住,伏在桌上哭了。
小女孩因為貧窮失去了她的小狗,這一幕真的令人心碎。
凱莉一家終於還是到了交不起房租的地步,他們隻能搬進廉價的汽車旅館,直到媽媽找到能安置全家的收容所。
收容所也要排隊申請,不是想去就能去。
這是唯一一家允許長期住宿的汽車旅館。
然而環境簡陋,沒有冰箱。
凱莉隻能在洗手盆裏倒上冰塊,來冷藏食物。
如今,他們隻能靠“食品銀行”來維持一日三餐。
食品銀行(Food Bank)是專門為接濟窮人,發放食品的慈善組織。
一般是各大超市裏的臨期食品,以及大量剩餘農產品,集中起來提供給窮人免費領取。
美國有3700萬人依靠“食品銀行”度日。
對於凱莉來說,童年並沒有多少豐富多彩的遊戲和娛樂。
她整天想的就是房租、食物這些本不該由孩子操心的事。
幸運的是,後來慈善機構為凱莉一家租到了一間房子。
這家人勉強能支付新房子的租金,不過實際上還得靠外婆來支付第一個月房租。
並寄望於慈善機構會繼續幫助他們。
凱莉最擔心是住進收容所。
而13歲的約翰尼·戴維斯就住在收容所裏,他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約翰尼的父親以前做家裝生意,一個月可以賺5000美元。
那時他們的生活不錯,住在三居室的房子裏。
然而經濟蕭條來襲的時候,家裝業務萎縮,這家人很快陷入了舉債的境地。
這家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淪為無家可歸者。
母親在鏡頭前泣不成聲,原來隨心所欲采購的日常一去不複返。
維持生計變得很難。
因為住在收容所,約翰尼在學校經常受到嘲笑。
他逐漸變得沒有朋友。
欣慰的是,約翰尼的學習成績還不錯。
他很清楚自己唯一的希望是學習,就像很多中國孩子一樣,擺脫貧窮的唯一辦法就是成績。
隻有上到好的大學,才能找到收入不錯的工作。
然而現實是,和其他孩子相比,沒有穩定生活的貧困兒童,在校期間留級的可能性要高8倍。
約翰尼如果想有好成績,就要付出其他孩子多幾倍的努力。
片中有一幕心酸又家常的對話,約翰尼想說服媽媽給他買一雙30刀的耐克鞋。
媽媽不為所動地說:我看沃爾瑪買的5刀一雙的鞋就很好,你還是小時候比較乖。
青春期的孩子難免有攀比心理,也許多年後約翰尼依然會記得這雙買不起的耐克鞋。
約翰尼也喜歡打橄欖球,但橄欖球太貴了,他們買不起。
就算約翰尼有橄欖球天賦,但他根本沒機會嚐試。
這就是貧窮帶來的局限,有些孩子的夢想就是這樣被磨滅的。
暫時有穩定住處的貧困兒童生活得怎麽樣呢?
舊金山灣區的房租是全美最高,工作還很難找。
每年都有40萬人來到這裏,但並非每個人都能發展順利。
11歲的塞拉和姐姐、媽媽2009年搬來舊金山,當經濟崩潰的時候,她的媽媽失業了。
整個家庭如今隻能依靠每月600美元的失業金過活,所幸的是,她們不用擠收容所,而是住在一個有租金補貼的單間公寓。
這間房子隻有一個開間,三個人和所有家當都堆放在一起,顯得擁擠不堪。
由於通風不好,牆壁上遍布黴斑。
塞拉一家正在申請搬到托馬斯佩恩,那裏是長期補貼住房,戶型比較大,一家人可以在那裏長期生活。
如果申請失敗,她們隻能回到收容所跟幾十人擠在一起。
那是塞拉最恐懼的事情。
塞拉住在舊金山的一個名叫田德隆區的地方, 這裏充斥著毒品和暴力,治安狀況堪憂。
絕對不是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
所以塞拉很少出門,她的娛樂就是通過望遠鏡暗中觀察街上的人。
塞拉說:她姐姐教她,如果一個男人第一拳沒打中你,你第二拳就應該打中他。
因為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才會有這樣的“心得體會”吧。
幸運的是,影片結尾,賽拉一家申請到了長期補貼住房托馬斯佩恩。
這是一間二層的小公寓,她也終於有了自己的房間。
然而,有過之前那段流離失所的經曆。
小小年紀的塞拉覺得自己和以前比已經改變了。
她說,貧窮會改變一個人。
對孩子來說,貧窮讓他們過早懂得了生存的殘酷。
也讓他們更加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哪怕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房間。
另一邊,凱莉一家很快又因為無力支付房租,回到了汽車旅館。
媽媽最近的計劃是找一輛拖車式活動房屋,這樣一家人有個更“穩定”的居所。
與此同時,凱莉的教育成了問題。
他們一直在愛荷華和莫林之間來回搬家,凱莉就不能固定在一個地方上學,平均一兩個星期就要換一次學校。
小小年紀的凱莉也很明白,這很影響她的學習。
如果不能接受好的教育考上大學就不能找到好的工作賺到錢,後果就是跟媽媽住在一起,繼續過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
甚至有朝一日淪為猝死街頭的癮君子。
令人感動的是,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中,幾個孩子依然對未來充滿了樂觀和夢想。
凱莉很喜歡跳舞,她相信將來一定會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也許是成為一名舞蹈家。
當然,前提是媽媽要盡快讓一家人擺脫貧困。
看完這部不長的紀錄片,你會發現,很多美國貧困家庭原先都過著不錯的生活,但這種生活太脆弱,突如其來的打擊就能摧毀一切。
失業、付不起賬單、拖欠水電房租、無家可歸……
任何變故都能輕易將他們拉回貧困,一切歸零。
據說美國老百姓沒有存錢的習慣,又喜歡貸款消費。
這可能也是導致這麽多人突然返貧的原因之一。
片中三個孩子的經曆,令人心酸的同時,也給人啟示,人應該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沒有什麽是理所應當的。
哪怕是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都可能是另一些人想要卻得不到的。
此外,存錢,存錢,存錢,重要的事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