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英國人,高盛(Goldman Sachs)前首席經濟學家,現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 ,畢業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和薩裏大學。 主要研究興趣在外匯市場。
前BBC的主席戴維斯(Gavyn Davies ,2001-2004)評價他為,在過去10年中世界上頂級的外匯方麵的經濟學家。
1995年,奧尼爾進入投資銀行高盛,2001年成為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在加入高盛之前,他曾任瑞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究主管。
2013年5月,吉姆·奧尼爾從高盛退休。2014年1月,他被任命為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1]
在2015年5月份,他被時任英國財政大臣的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任命為財政部商務大臣。
2018年4月,他當選英國著名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負責人。
吉姆最知名的成就:他是“金磚四國”(BRICs)這一重要名詞的發明人,他與他的團隊一道發表了多篇關於BRIC的報告,而BRIC一詞也已成為代表未來增長機遇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代名詞。
吉姆·奧尼爾認為美國經濟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將以一種介於“U”和“L”之間的模式發展(經濟在底部的蓄勢期將持續很久)。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這輪衰退的根源是占美國GDP比重70%的消費,這期間還包含大量的杠杆交易,以往由過度消費支撐的經濟增長年代將就此結束。
中美處於相反的經濟周期
就經濟周期而言,中國2009年的情況與美國截然相反。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見頂,有望在2009年底降至占GDP的4%至5%,而出口則將繼續降溫。中國的內需正在溫和提速,這是更加令人感到高興的事。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如果計算商品零售數據的話,中國的消費者對全球消費的貢獻已經超過美國消費者。
高通脹是全球最大風險
通貨膨脹是目前全球經濟麵臨的最大風險,尤其是對於發展中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央行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因油價上漲引發的通脹壓力滲透到其他更廣泛領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實際利率過低而貨幣卻不夠強勢和堅挺。對於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央行來說,他們則將繼續在必要時進一步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他們也需要這麽做才能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
未來一年大部分股市都會上漲
吉姆·奧尼爾2009年預計:熊市不太可能持續很久,看看現在的預測市盈率和所謂的股票風險溢價,股市顯然已經基本消化了當前人們所麵臨的經濟困境和挑戰。他預計,未來一年內,全球大部分股市將出現上漲。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2009年4月27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2008年以來的這場危機的確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中國在世界中的作用和責任。
2008年,出口的快速增長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主要支柱。在2007年末,僅對美出口就占中國GDP的12%左右。這意味著,一旦美國需求出現問題,出口就會遭受嚴重衝擊,並可能激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彈。
全球貿易受到金融危機迅速、沉重的打擊,而中國經濟增長很顯然也會受到衝擊,但中國的政策製定者將迅速做出反應。三項政策措施相繼出台,而且已開始顯現成效。因此,高盛上調了對中國增長的預期。
在“金磚四國”中,中國曆來是最重要的。2008年夏季,高盛發布長期預測報告提出,到2027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而屆時“金磚四國”的經濟規模可與七國集團(G7)相比。未來兩年,中國很可能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經濟規模2027年趕上美國
奧尼爾預測,中國在2027年的經濟規模將等於美國經濟規模,而2050年時的中國經濟規模將比現在增加14倍。內部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預計2050年中國內部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由現在的35%增至50%。
奧尼爾在回答本報的提問時表示,按照如今的趨勢,“全球化並不代表全世界經濟都要和美國一樣,中美雙方應增加彼此的了解。”
奧尼爾表示,2個月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國,“中國消費者的時代已到來”,即使許多人仍以為世界還在依靠美國消費者。
“"金磚四國"的國內需求大於美國,中國國內需求又大於其他"金磚三國"。零售業中國比美國強,全球公司特別是零售商已經看到這種現象,零售業將由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帶領。”奧尼爾說。
“即使油價飆升,德國仍在出口汽車到中國,這是相當好的事情。”奧尼爾表示,絕不要低估城市化進程的力量。城市化進程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人民幣匯率問題被嚴重擴大
自稱3個星期前已遍覽關於中國出口複蘇報道的奧尼爾指出,中國進口增長速度比出口恢複速度更快,但罕有國外媒體報道中國進口迅速增加這一現象。這一現象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昭示中國內需強勁,這正是全球經濟結構重新取得平衡的第一步。“如果我是政策製定者,我會用這一證據來證明人民幣匯率的問題被嚴重誇大。”
奧尼爾坦言,直到2年前他都一直認為人民幣應自由兌換。“但過去18個月來我在不斷思考,特別是中國在現行金融體係下運行得如此之好。可能30~40年後,我們會回到類似於固定匯率的貨幣體製。”
他表示,即使如今的匯率自由浮動體製有效,但隨著中國和其他未加入現行匯率體製的新興國家不斷強大。“他們即使不加入這一體製,也能表現得很好。當這些國家變得更大,聲音也會越來越大。”
奧尼爾還稱,如果像高盛預測的那樣,即2050年全球經濟將由“金磚四國”及“N-11”(孟加拉國、埃及、印尼、伊朗、韓國、墨西哥、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土耳其和越南)主導,那麽“全球貨幣體係肯定會發生改變”。
A股將在2600點至3400點間波動
奧尼爾還表示,中國A股市場將在2600點至3400點的區間波動,但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穩定在10%~12%之間後,後市會向上突破。香港股市則受內地和美國股市影響,要進行相應調整。 奧尼爾將近期A股、H股的疲弱表現解讀為市場對經濟增長過熱的正確擔憂。他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提問時稱:“市場心理與去年此時正好相反,中國經濟數據越好,市場越謹慎。隻要當中國GDP增速放緩到10%至12%之間,市場會再次上行。”
而高盛預測,中國2010年和2011年的GDP增幅分別為11.4%和9.1%。
奧尼爾預計,中國央行09年將加息1至3次,並相信會用人民幣微升5%的方式,打擊外資炒作人民幣升值預期,同時防範通脹升溫。“我們還沒有看到全球通脹的更多證據,但中國和印度確有通脹上行風險。”他說。
他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並沒有泡沫,“中國的政策製定者在泡沫形成前就開始擔憂泡沫,去年10月起就開始對房地產市場"降溫"。”他認為今年夏天後,市場收緊措施將會告一段落。
主權債務危機不會成歐元區末日
奧尼爾笑稱,對歐洲債務五國的簡稱——PIIGS(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首字母的縮寫)太粗魯。他認為,“意大利情況並沒有那麽嚴重,再加上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大國占歐元區整體經濟約75%,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家隻要得到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財政支持,這次主權債務危機並不會成為歐元區的末日。”
他指出,對主權債務危機和“伏爾克條例”的過度擔憂,是全球市場疲弱的根本原因。他認為全球複蘇之路,歐洲呈“L”形,美國呈“U”形,其他新興國家則呈“V”形,而中國經濟則呈“超級V形”反彈趨勢。
“對中國來說,風險主要在美國是否會出現"雙底衰退",從而帶來全球貿易下滑。”奧尼爾說,今年全球投資焦點將放在“金磚四國”的消費板塊。
奧尼爾於2011年提出了一個縮略語叫做“迷霧四國”(MIST) ,即墨西哥、印度尼西亞、韓國和土耳其。這四個國家和金磚四國一樣,應當區別於其他新興市場看待,因為它們的GDP都占到了全球總量的1%以上,都是重要經濟體。奧尼爾認為本10年迷霧四國將會有不錯的表現,但不會有金磚四國那麽好。
新華社倫敦7月19日電 (天下人物)“金磚之父”吉姆·奧尼爾
新華社記者金晶 張家偉
身著深色西裝、背著牛皮公文包的吉姆·奧尼爾步履匆匆地準時趕到采訪地點。他帶著歉意問記者:“我可以先回複一下郵件嗎?隻需要兩分鍾。”
因首創“金磚”一詞而被稱為“金磚之父”的奧尼爾曾任英國財政部商務大臣,目前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今年4月,他當選英國著名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負責人,不久將正式上任,工作愈加繁忙。
首創“金磚”
采訪中,奧尼爾談到2001年發生在美國紐約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就在襲擊發生前幾天,當時身為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的奧尼爾還在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其中一座高樓裏工作。這一事件引發他對世界政經格局的憂慮,“開始思考如何構建一種全球體係,讓所有國家都同等重要”。
放眼全球,奧尼爾注意到了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這些國家都有巨大的人口資源、新興的市場和擁抱全球化的意願。在他看來,這些特征意味著這些國家具有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且相互間息息相關。
奧尼爾選取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名稱首字母組成“BRIC”一詞,因其發音與英文詞匯“磚塊”相似,故這四國被稱為“金磚四國”。英國《金融時報》稱,這個縮寫詞重構了投資人和決策者的認知,預示了全球化進程開始從西方主導階段逐漸轉向發展中國家崛起階段。“當然,這也改變了我的人生。”奧尼爾說。
2001年11月,奧尼爾在高盛一份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世界需要更好的金磚國家。”他預測,在未來十年,金磚國家占全球GDP比重將大幅上升。隨後,全球政策決策機構也將重新調整,給予金磚國家更大話語權。
17年過去了,奧尼爾依然對金磚國家充滿信心。他表示,自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一次會晤2009年在俄羅斯舉行以來,金磚國家在經濟、政治、人文等多個領域加強了溝通與合作。
對有關金磚國家發展速度減緩、“金磚褪色”的言論,奧尼爾不以為然。他說:“金磚國家的發展速度的確有些減緩,但這是經濟轉型中的正常現象。金磚國家的影響力仍然在加強,‘金磚褪色’的說法很可笑。”
關注中國
1990年第一次到中國,奧尼爾就對這個國家“深深著迷”。“我能想到‘金磚國家’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我對中國充滿信心。”奧尼爾說。
奧尼爾兩年前到過北京、上海和成都,並計劃今年9月再次前往中國。他說,中國正處在“飛速發展變化的過程中”,“那些我最近沒去過的地方的發展變化一定會讓我十分驚訝”。
奧尼爾強調,除了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中國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和大眾創業的趨勢更讓人“印象深刻”。“中國經濟已逐漸脫離對重工業和低端製造業出口的依賴,開始大力發展服務業,這將給全球帶來新的發展合作機會。”
他認為,中國經濟對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國目前麵臨“脫歐”談判帶來的不確定性,穩定緊密的英中關係顯得愈加重要。奧尼爾表示,英中兩國可在“一帶一路”、金融、新能源、汙染治理等多個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打造兩國“黃金時代”增強版。
奧尼爾指出,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英國尤其應當關注中國的發展需求。幫助中國實現發展目標,也將為英國的長遠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超級球迷
奧尼爾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一個普通工薪家庭,父親是郵遞員。上小學時,由於缺乏自信,他很難融入群體,直到足球進入他的生活。他回憶說:“當我踢球之後,我發現自己被其他同學接受了。這對我人生的很多方麵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奧尼爾自此迷上足球。他後來選擇就讀謝菲爾德大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謝菲爾德距離曼徹斯特較近,可以方便他觀看曼聯足球隊的比賽。
逐漸自信起來的奧尼爾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取得相關博士學位後,他到一家銀行當外匯分析師。1995年,奧尼爾進入投資銀行高盛,2001年成為高盛首席經濟學家。
奧尼爾經常到世界各地出差。無論在哪個國家,當他介紹自己來自英國曼徹斯特,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想到曼聯。奧尼爾感慨:“這就是為什麽足球可以成為人們之間奇妙的紐帶,雖然我們語言不同、政治製度各異。”
時至今日,奧尼爾仍然擁有曼聯主場老特拉福德球場的季票。雖然工作繁忙,他還是會抽時間回去看比賽。“足球對我人生的重要影響,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白波 2022-12-21 15:53
2001年,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首次提出“金磚”概念,並預測金磚國家占全球經濟比重將大幅上升。他被稱為“金磚之父”。
第七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近日舉行係列線上記者會。吉姆·奧尼爾表示,金磚國家的出現是過去20年全球最重要的積極發展,但也需要在政治合作方麵有所突破。他樂見中國近期對防疫政策的調整,並期待中國努力提高國內消費的重要性,回到經濟穩定增長的軌道。
金磚國家可以變得更加強大
吉姆·奧尼爾是英國上院議員、曼徹斯特大學榮譽教授。2001年,時任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的他選取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名稱首字母組成“BRIC”一詞,因發音與英文詞匯“磚塊”相似,故稱為“金磚四國”。吉姆·奧尼爾注意到,這四個國家都有巨大的人口資源、新興的市場和擁抱全球化的意願,這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2010年,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後,金磚的英文名稱定為“BRICS”,最初的“金磚四國”變為“金磚五國”。
今天,金磚國家經濟總量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金磚五國的經濟總量已超過七國集團(G7)。“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出現,是過去20年全球唯一、最重要的積極發展。他們以自己的重要性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增長表現。”時隔21年,身為“金磚之父”的吉姆·奧尼爾仍高度認可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
由金磚五國共同發起的新開發銀行已批準清潔能源、交通運輸、城市發展、水資源與衛生等領域的90個項目,貸款總額約320億美元。吉姆·奧尼爾認為,盡管麵臨許多困難,新開發銀行在起步階段的工作已非常出色。
金磚國家合作正越來越釋放出強大的吸引力。伊朗、阿根廷和阿爾及利亞已正式申請加入金磚國家,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亞等國也有意成為金磚新成員。
作為一位西方學者,吉姆·奧尼爾對金磚國家的進一步合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表示,如果金磚國家能加強政治合作,並在各領域推出更多實質性的內容,擁有明確的、真正促進經濟增長和全球健康的項目規劃,金磚國家將變得更加強大。例如新開發銀行應該嚐試推動研發更好的疫苗和抗生素藥物,以支持金磚國家應對耐藥性肺結核的威脅。
真誠期待中美合作應對全球挑戰
今年夏天,吉姆·奧尼爾在中方舉辦的一次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崛起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令人驚歎。在金磚國家中,唯有中國一次又一次超出他的預期。
在本次“讀懂中國”會議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吉姆·奧尼爾再次強調,中國過去幾十年取得的成功是“驚人的”。他告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剛剛進行的防疫政策調整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接下來,中國應把注意力放到經濟增長方麵,努力提高國內消費的重要性。由於勞動力人口已達到峰值,中國必須著力促進國內消費以實現2035年的目標。與此同時還應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繼續為民眾改善水和空氣質量,並提供健康的食物。
隨著中美領導人在印尼巴厘島的G20峰會進行重要會晤,近年來不斷探底的中美關係也得以緩和。吉姆·奧尼爾表示,進入21世紀以來,中美兩國貢獻了約80%的全球經濟增長,並驅動了除印度外世界所有國家的增長。中美摩擦持續勢必拖累全球經濟,氣候變化、全球健康方麵的挑戰也無法得到解決。他真誠期待中美關係能變得更好。
英國外交政策受美國影響太大
吉姆·奧尼爾曾在卡梅倫執政時期擔任英國財政部經濟事務秘書。他表示,負責保障中國維持英國三大貿易夥伴之一的位置,正是他當時在政府任職的原因之一。英中關係的那個“黃金時代”令人興奮,但卻由於英國“脫歐”而結束。
“對英國而言,‘脫歐’是一個非常混亂的議題。英國本應是一個先進的G7國家,但我們仍然沒有做好應對‘脫歐’這一略顯瘋狂決定的心理準備。很明顯,英國經濟因為‘脫歐’仍在掙紮,英國政治也在掙紮。”吉姆·奧尼爾說道,“脫歐”後英國已經迎來了第五位首相,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去年年底,英國首次邀請東盟國家出席在利物浦舉行的G7外長會,引發多方關切。吉姆·奧尼爾坦言,“脫歐”後的英國也在為確定國際社會中的身份“苦苦掙紮”,很多外交政策受美國影響太大。英國目前與亞洲國家合作的立場反映了美國向許多國家施壓的意圖,“這有點不成熟”。
他表示,英國應該製定適合自身的全球外交政策,而不是照抄任何其他國家。憑借自身的曆史、文化和法律製度,英國可以作為一個中立的、開明的、富有冒險精神的國家在全球發揮相當獨特的作用。“我希望英國能以某種方式,設法找到一條更明智的道路。我們可以重振英中關係‘黃金時代’的精神。”
第七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擬邀請美、俄、歐、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以及中方有關部委和地方負責人、學者、媒體界人士與會,深入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幫助國際社會更好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白波
“金磚之父”吉姆·奧尼爾:中國脫貧成就是全球脫貧領域40年來最大成功
新華社倫敦12月9日電(記者孫曉玲)中國使7億多人擺脫了貧困,“其數量占世界總人口的約10%,這是過去40年來全球脫貧領域取得的最大成功”,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麵采訪時說。
奧尼爾曾擔任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和高盛資產管理公司主席、英國財政部商務大臣。2001年,他最先提出“金磚”概念,並預測金磚國家占全球經濟比重將大幅上升,被稱為“金磚之父”。
奧尼爾說,過去40多年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對其取得脫貧成就非常關鍵。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工業化、城鎮化、融入全球貿易體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這幾方麵可能共同促成了中國的脫貧成就。
他認為,如果中國的成功經驗能在擁有大量貧困人口的國家推廣,成果將會是令人讚賞的。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和中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脫貧事業提供了保障。
奧尼爾表示,當今世界仍有很多地方處在貧困中,包括印度南部、非洲及美洲部分地區,這是人類麵臨的共同挑戰,脫貧需要國際合作。
“通過國際貿易和增加消費支出,更多國家擺脫貧困、走向繁榮,這不僅有助於本國人民,也會使其他所有人受益。”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