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7)
2023 (2384)
2024 (1331)
2025 (28)
筆者一個華人朋友就遭遇過信用卡被盜刷的事情,賬單高達$2000!讓人驚訝的是,小偷很聰明,他並不是一次刷了兩千,而是采用了相對謹慎的手法,每次隻刷一兩百甚至幾十塊。要不是其中有多筆相同數額的費用太過頻繁,這個華人朋友還真是難以發現端倪。
近些年來,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屢見不鮮。
此前,作為北美三大信用評估機構之一的Equifax爆出一條驚人新聞。他們公司的數據庫被黑客入侵,導致其中約10萬加拿大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泄露。
隨後,又有新聞爆出,光溫哥華就開有三家分店的知名家居零售連鎖商家“IKEA CANADA”因為公司內部的一名員工違規訪問了“宜家客戶數據庫”而泄露了將近95000名客戶的個人信息。
除了上述幾個超大規模的信息泄露事件,實際上在平時生活中諸如此類個人信息被泄露給第三方的事件還有很多,比如去商場買東西、去銀行辦理業務、去手機櫃台辦理手機號甚至是去life lab做個化驗等。
這些地方通常會主動收集或要求填寫個人信息,其中包括客戶的姓名、住址、出生日期,郵箱地址甚至是駕照信息以及特別重要的社保卡號(SIN NUMBER)等。這些信息一旦泄漏,將直接導致個人的金融風險完全暴露。
隻要擁有這些信息,就足以通過金融機構的身份審核。也就是說,隻要這幾個信息一致,那麽任何人都可以隨時被冒名頂替,不法分子就可以為所欲為了,例如輕易在銀行進行開戶購買金融產品,入侵網上銀行賬戶,在網上進行信用卡消費等。
以上所說情況,大多是一些商家或機構導致的泄露,雖然會導致經常收到詐騙電話短信、垃圾信息和郵件之類。但通常這類情況,隻要小心提防,並不會直接損失金錢或財產。
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的是他人蓄意盜用你的個人信息,那你可就慘了,輕則被盜刷信用卡損失幾千塊,重則被他人偽造身份然後讓你莫名背負幾百萬負債!
就在剛才,小編看到一則新鮮出爐的新聞,講的就是大溫地區的一位女士被她“新認識”的朋友盜取駕照信息,隨後那人偽造身份貸款,致使這位女士背負了將近10萬加幣的債務。
“事情還要從6個月前說起”,受害者Jennifer Hiltz 說。她是在收到某機構給她的一通關於兩筆50,000加幣貸款逾期付款通知後才意識到問題的。 她說,我沒有申請過這些貸款,所以我是不會付任何一個子兒的。
目前Jennifer的貸款記錄被信用評估機構(TransUnion)給消除了,但是她仍然處於金融監管中。
Jennifer說那個混蛋是她身邊認識並且信任的人。那人一直建議她注冊成為Skip The Dishes 的司機,以便她可以有份兼職補貼家用,並提出可以和她平分50加幣的推薦獎勵。然後在她將駕照上傳到網站遇到困難時,那個人主動提出幫她掃描。
皇家騎警發言人說,其實成為被詐騙的受害者比你想的更容易,他隻要有你照片,然後將它放到銀行卡上或假的ID上就可以去銀行貸款了。他們拿到了錢,而留下的記錄卻是你的。
自10月以來,兩家貸款公司和一家偽造的商業服務銀行聯係了她,要求償還總計95,000加幣的貸款。
Jennifer收集了一大文件夾的資料和證據,例如滿是錯誤信息的貸款證明和來自並非她本人開戶銀行的RBC銀行支票。盡管她努力的收集證據,但是仍然很難證明她自己的清白。
發言人表示,這類案件會讓你身心疲憊,而且事發後銀行或貸款公司很難進行幹預,這就是為什麽我們一直努力告訴人們要保護好自己的信息,無論你和你的朋友有多親近。
比她更慘的還有另一個業主,他突然收到了銀行寄來的按揭文件。原來他的身份被盜取,房子被人抵押給了銀行並貸款了130萬!而涉案女子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該女子盜取了受害業主身份,利用其信息和自己的照片偽造駕照作為身份證明,同時她還偽造物業工程置留權(construction lien)文件,作為申請按揭理由。然後通過按揭中介向銀行申請物業的二次按揭,盜取130萬。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RI報道,警方表示光隻是駕照,就已經發現有成千上萬張“合成”駕照在流通使用,而這些駕照中,很大部分被用作開辦銀行賬戶、申請信用卡、信用貸款時的身份證明文件。
這些“合成”身份更是令加拿大一年損失10億加元!金融機構最常受到財務損失,此外,保險公司、租車行、政府機構、甚至警察局都會成為受害者。
再此,小編也鄭重的提醒廣大讀者,在使用個人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多加小心,多加注意自己的駕駛證,社保卡號,以防泄露出去而造成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