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訪歐之際,聚焦全球安全政策事務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SC)最新推出的安全指數顯示,全球各國民眾對“中國崛起”所涉威脅的看法十分不同。
中國的威脅有多大?慕尼黑安全調查告你答案
97歲的基辛格認為,中美這兩個經濟、軍事和科技大國間的衝突,帶來的風險比當年美蘇冷戰要大得多。他表示,美國的對華政策必須雙管齊下:既堅守美國的原則,同時保持持續的對話、尋求合作領域。
(德國之聲中文網)慕尼黑安全會議在最新推出的報告中,著重介紹了新出爐的“慕尼黑安全指數”。這是一種用0至100表現受訪者對某種威脅主觀感知的統計指數。調查方通過詢問所有G7國家和金磚國家的大約12000名民眾計算出慕尼黑安全指數。
德國民眾如何看待“中國威脅”
對於德國民眾來說,中國的崛起所帶來的威脅和風險較低。指數值為45。分數越接近100,說明相關事務給受訪者帶來的威脅感越高。慕尼黑安全指數統計現實,德國人對中國的風險評估值低於歐洲的其它國家,鄰國法國受訪民眾對中國的威脅認知為49分。同時俄羅斯受訪者對中國威脅的評分值為21。
慕尼黑安全會議委托的調查機構Kekst CNC國際資訊公司綜合了針對5方麵問題的感知指數得出以上結果。這五方麵的問題分別是:您覺得某國給您的國家總體上帶來了哪些風險?在過去12個月中這種風險是增長了還是降低了?如果風險變為現實,所帶來的損害有多嚴重?您認為這種風險實際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您覺得如果風險發生,您自己的國家在多大程度上做好了準備?
日本最擔憂中國崛起
根據慕尼黑安全指數的最新調查結果,日本對中國的崛起最為擔憂。美國人對這一現象的擔憂程度排名第二,分值為58分。排名第一的威脅是網絡攻擊。墓內黑安全會議主席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在介紹報告時說,各國在看待中國的時候 "存在意見分歧"。雖然美國民眾對中國威脅風險的感知接近榜首,但德國民眾對同樣威脅的感知則排名靠後。伊辛格呼籲,美國和歐洲與誌同道合的國家一起,必須在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的關係中找到競爭與合作的平衡。
而對於中國受訪民眾來說,美國以44分位居威脅感知榜第一。歐盟的得分為28。報告的作者解釋稱,總體而言,中國的風險意識低於世界其他地區。這可能是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實力有信心的一個標誌。此外,報告說,在感知到風險的地方,中國公眾堅信他們的國家已經做好了應對風險的準備。
慕尼黑安全會議此次推出上述重磅報告的時機正值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首次訪問歐洲。他首先會出席在英國舉辦的七國集團峰會,然後將在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峰會。隨後拜登會在日內瓦和普京會麵。
這份160頁的報告主題包括 "競爭與合作"(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意指傳統民主國家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大國之間不僅存在體製的競爭,也存在合作的必要性。而這也是如今全球傳統民主國家的核心困境之一。它們和中國之間是相互需要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方麵,新冠大流行更是如今最明顯的例子之一。除此之外,應對氣候變化以及核軍備競賽的威脅時,中國與西方也必須合作。從歐盟官方上把中國同時定義為戰略夥伴和競爭者的這一件事上,就可以瞥見西方在看待中國時是何等矛盾。
奉行國家資本主義的中共成功地做到了前蘇聯未能做到的事情:將威權統治與經濟成就和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結合起來。這就是為什麽拜登在演講中不斷提出那句聽起來具有防禦性的話:"我們需要表明,在這個變化的世界中,民主國家仍然能夠為我們的人民謀福祉。"
事實證明,當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在40年內經濟增長達到兩位數時,這個國家最終可以將其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影響力--並最終轉化為軍事影響力。
而北京已經製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49年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中國希望像官方所說的那樣,成為一個 "成熟的現代社會主義強國",希望能夠製定和形成規則,並在技術、經濟、文化方麵處於最高水平。換句話說——成為一個領導力量。
而這也是西方傳統民主國家感受到“中國威脅”的實質內容。最新慕尼黑安全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邦德(Tobias Bunde)引用美國總統拜登的話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個轉折點。而世界上的民主國家需要振作起來”,而這似乎也已經在發生。至少邦德分析認為:“跨大西洋領導人似乎已經達成共識,即必須加強世界主要民主國家之間的合作,以應對我們的共同挑戰。”
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研究主任邦德看來,這些挑戰還包括:西方在國際機構中的意識形態壟斷正日益受到質疑。邦德說:"就在幾年前,我們還在談論“保護責任”這樣的概念,以及人權——甚至在阿拉伯世界的最終勝利。“今天,中國毫不費力地就可以動員幾十個國家支持北京在新疆或香港的政策。”
<<<<<<<<<<<<<>>>>>>>>>>>>
2021年“民主認知指數”揭示了哪些“認知”?
日期 09.05.2021
由民調機構Latana和民主聯盟基金會進行的“民主認知指數”研究顯示,經濟不平等被視為對民主最大的威脅。而認為美國對本國民主構成威脅的人多於認為中國對本國民主構成威脅的人,包括在德國。
81%的受調查者都認為民主很重要
(德國之聲中文網)“民主認知指數”研究是全球最大的有關普通民眾如何感知民主的調查,由民主聯盟基金會委托民調機構Latana進行。民主聯盟基金會由北約前秘書長、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創建。目前公布的研究結果是基於今年2月24日至對4月14日期間對53個國家(地區)53000多人的調查。這53個國家(地區)覆蓋了全球75%的人口,中國、香港和台灣也在調查之列。
調查顯示,經濟不平等被視為對民主的最大威脅。有64%的受調查者持這一觀點。53%的人認為,限製言論自由威脅到自己國家的民主。49%的人認為,不公平的或欺詐性的選舉對自己國家的民主構成威脅。48%的人認為科技巨頭是民主的威脅。認為美國、中國或俄羅斯對本國民主構成威脅的人分別占44%、38%和28%。其中,對德國民眾的調查顯示,36%的德國人認為美國的影響對德國民主構成威脅,33%的德國人認為中國的影響對德國民主構成威脅,29%的德國人認為俄羅斯的影響對德國構成威脅。
在53個受調查的國家中,81%的受調查者認為民主很重要。持這一觀點的人在希臘比例最高,達92%,在日本比例最低,為62%。
53個受調查國家中,40%的民眾認為他們的國家沒有充分的民主,46%的人認為他們的國家有足夠的民主,認為民主“太多”了的人隻占14%。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國家的政府主要為少數人的利益服務。大多數人(62%)都認為社交媒體平台對自己國家的民主有積極作用,但美國民眾除外。47%的美國人認為社交媒體對民主有負麵影響,認為社交媒體對民主有積極促進作用的美國人占41%。而擔心外國幹涉本國選舉的人在各國都有所增加。
涉及美國在全球扮演的角色,亞洲人比歐洲人對美國的影響力評價積極,但59%的中國人對美國的影響力持負麵評價,隻有27%的中國人對其持正麵評價。俄羅斯情況相似。對美國的影響力持負麵評價的俄羅斯人占58%,持正麵評價的僅占21%。
調查還顯示出拜登效應。2021年以來,對美國持積極看法者增加了20%。在德國和中國,這一數字分別為20%和16%。
2021年的“民主認知指數”研究還關注了各國民眾對本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評價以及這對民主造成的影響。結果顯示,全球各國民眾對政府應對疫情的表現愈發不滿,滿意度從去年春季的平均70%降至58%,而在民主國家的認可度(51%)明顯低於在非民主國家的認可度(65%)。同時,認為政府在疫情中過度限製自由的比例則從去年春季的平均45%上升至53%。
具體而言,不到一半的德國人對本國的新冠疫情危機處理感到滿意,去年這一數字超過70%。歐洲各國情況和德國相似,但在亞洲國家,四分之三的人卻對政府感到滿意。越南民眾的滿意度最高,為96%。中國位居第二,為93%。台灣和沙特均為86%。新加坡為87%。
民主聯盟總監帕雷羅-普萊斯納(Jonas Parello-Plesner)向《明鏡》表示,這一狀況並不影響民主長期的合法性,因為在東南亞的民主國家,比如日本、韓國或者台灣,對付疫情至少和中國等國一樣有效,並且沒有使用非民主的機製。他同時強調,81%的受調查者都認為民主很重要。
(據“民主認知指數”研究報告)
今年度的"民主認知指數"報告不僅概述了民主進程的最新發展,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調查還納入了給各國政府抗疫評分、中國與美國應對新冠的比較等新內容。
如果中美發生衝突,德國會站在哪一邊?《星期日世界報》的一份調查揭示了民眾的意願;終於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新冠病毒源頭的工作組確定了前往中國的日期,《法蘭克福匯報》稱尋找病毒來源是一個政治敏感話題。
口罩哪裏來?中國!一項民調顯示,疫情使得越來越多的法、德、美三國民眾切身感受到中國影響力,同時也更希望本國政府對華采取強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