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人類文明新形態 的形成、特征與意義

(2023-02-12 07:43:06) 下一個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2021, 7(3): 14-18 doi:

中國共產黨百年曆史研究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特征與意義1

The Formation of a New Model for Human Civilization

Ouyang Junxi,

http://smthe.tsinghuajournals.com/article/2021/2096-1170/101349A-2021-3-014.shtml

關於我們 期刊介紹 

聯係我們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雙清路學研大廈B座6層  100084

電話:(010)62770175轉3419 傳真:(010)62770175轉3413

E-mail:gxmy@mail.tsinghua.end.cn

摘要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的重大論斷。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追求,它既是古老中華文明的新生,也是對現代西方文明和傳統社會主義文明的超越。“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是中國為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奉獻給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

關鍵詞: “人類文明新形態” ; 中華文明 ; 社會主義文明 ; 西方工業文明 ; 人類文明多樣性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特征與意義1.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J], 2021, 7(3): 14-18 doi:

Ouyang Junxi. The Formation of a New Model for Human Civilization. Studies on Marxist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J], 2021, 7(3): 14-18 doi: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既是對中國共產黨100年奮鬥曆程和取得的成就的全麵總結,也是一份麵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的政治宣言。這份綱領性的文獻提出了許多新的重大思想和重大論斷,其中一個重要的論斷就是,中國“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曆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1]這表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形成了。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追求。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曾經創造過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隻是到了近代,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發生,中華文明才開始衰落。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曆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1]中國共產黨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當作自己的使命,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不但要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決“國家蒙辱、人民蒙難”的問題,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且要解決“文明蒙塵”的問題,實現中華文明的複興,讓中華文明重獲新生、重放光彩。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寫道:“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鬥,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鬥;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2]1949年,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中又指出:“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曆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隻是在近代是落伍了。這種落伍,完全是被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的結果。一百多年以來,我們的先人以不屈不撓的鬥爭反對內外壓迫者,從來沒有停止過,其中包括偉大的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在內。我們的先人指示我們,叫我們完成他們的遺誌。我們現在是這樣做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3]可見,創造一種新文化、新文明是中國共產黨基於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蒙受的屈辱而作出的莊嚴承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隨後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的確立,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然而,由於缺乏經驗,新中國成立後的最初幾年,中國的製度建設和經濟建設基本上都是模仿蘇聯。1956年,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係》,提出要“以蘇為鑒”。中國之後進行了一係列探索,試圖避開蘇聯走過的彎路,比蘇聯搞得更快一點、更好一點,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跳出蘇聯模式。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誌緊緊抓住“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視野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既是探索一條適合中國的發展道路,也是在創建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鄧小平同誌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誌式關係,等等。”[4]這種高度物質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統一,就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共產黨追求的目標。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共產黨對“文明”的認識和理解逐漸豐富。從最初的“兩個文明”一起抓,到現在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文明的要素逐漸增加。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類文明新形態”也正式形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製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5]8-9這三個“意味著”表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不僅建立起了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在道路、理論、製度、文化等方麵開啟了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按照一般的理解,一種文明形態應該具有成熟的社會製度、獨特的發展道路、自成一體的價值體係和普遍認同的精神信仰諸要素。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日趨完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立起來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在全社會形成共識,這一切標誌著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正式形成了。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主要特征

中國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融合了傳統中華文明和現代西方文明的優秀成果,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具體實踐的結果。它是古老中華文明的新生,也是對現代西方文明和傳統社會主義文明的超越。

第一,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古老中華文明的新生。

“人類文明新形態”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中華文明的基礎上產生的。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係,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麵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 [6]340中國共產黨充分繼承了中華文明崇尚和平、和睦、和諧的優秀傳統,強調全人類的和平發展和命運與共,同時又賦予了中華文明新的生命,“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曆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7]。正因為如此,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鮮明的中華文明的特性,是古老中華文明的新生。

第二,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本質上是一種新的社會主義文明。

新時代“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政治製度、精神信仰、核心價值方麵與西方文明是不一樣的。這種文明新形態在製度上表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在精神信仰上表現為信仰馬克思主義,在核心價值方麵表現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製度層麵而言,“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最大優勢”[1]。就精神層麵而言,馬克思主義既是這種新文明形態的組成部分,也是這種新文明形態的理論基礎。就價值觀層麵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8]169。因此,無論是製度層麵、精神層麵還是價值層麵,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本質上都是一種社會主義文明。另一方麵,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也區別於傳統社會主義文明,它致力於構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狀態,致力於構建一種超越社會製度和意識形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它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它在摒棄了對社會主義的僵化理解的同時,又大大擴展了社會主義文明的範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的有機整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6]344正因為如此,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既不同於西方文明,也不同於傳統社會主義文明,而是一種新的社會主義文明。

第三,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西方工業文明的超越。

新時代“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建立在對西方工業文明的反思基礎之上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傳統工業化迅猛發展,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係統原有的循環和平衡,造成人與自然關係緊張。”[5]360他強調:“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嗬護自然,不能淩駕於自然之上。我們要解決好工業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6]525為此,中國共產黨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不是一個單純的環境保護問題,而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生態文明建設也不是一種孤立的建設,而是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構成“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這種“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致力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致力於五大文明協調發展,必然帶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從而解決了西方工業文明帶來的問題,因而是對現代西方工業文明的一種超越。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形成的意義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提出,本質上是要說明:中國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意義何在?中國的現代性和西方的現代性有什麽本質區別?“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意味著中國與西方不僅在社會形態上不同,而且在文明形態上也互異。從社會形態看,西方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國是社會主義社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曆史時代。”[6]66也就是說,從時代特性來看,目前全世界仍處於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時代。但是,從文明形態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意味著西方文明中心論的破產,也意味著人類文明具有多樣性。文明的多樣性意味著不同文明之間存在差異,人們應該承認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而不是把不同文明簡單地對立起來。針對所謂“文明衝突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同曆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隻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6]544“在文明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8]259“曆史告訴我們,隻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隻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麽‘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8]259-260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打破了西方在全球發展中的“指導者”地位,使中國在“文明”問題上與西方處於平等地位,從而對自己的道路、製度、文化更為自信。長期以來,現代化即意味著西方化。現代文明即意味著西方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證明了現代化不等於西化,西方的現代化道路絕不是人類通往現代化的唯一道路,西方文明絕不是唯一的現代文明。因此,任何把西方文明當作唯一標準來評判中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不可接受的。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擁有在5000多年曆史演進中形成的燦爛文明,中國共產黨擁有百年奮鬥實踐和70多年執政興國經驗,我們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歡迎一切有益的建議和善意的批評,但我們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另一方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也說明人類對文明的探索沒有止境,那種認為“曆史”已終結於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認識是錯誤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曆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製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6]37

總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是中國為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奉獻給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就像曆史上許多文明形態一樣,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態”,必將載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史冊。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共中央在香山籌建新中國的曆史與經驗研究”(19BDJ05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N].

人民日報,2021-07-02(2).

[本文引用: 4]

毛澤東選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本文引用: 1]

毛澤東文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3-344.

[本文引用: 1]

鄧小平文選(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本文引用: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本文引用: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本文引用: 6]

習近平.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

[本文引用: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本文引用: 3]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N].

人民日報,2021-07-02(2).

[本文引用: 4]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