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俄羅斯工業體係灰飛煙滅了麽

(2023-01-22 12:08:29) 下一個

俄羅斯的工業體係真的灰飛煙滅了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247485

俄羅斯的工業基礎已經廢了麽?工業體係對一個國家真的那麽重要嗎?俄羅斯無法再次工業化麽?或者說俄羅斯實現再次工業化需要多長時間呢?

153 個回答

 

【動態】中國一拖“一帶一路”新成績:大馬力拖拉機批量出口俄羅斯, 國機集團2017-05-25關注國機集團所屬中國一拖在“一帶一路”建設上再創新業績。

      5月18日,中國一拖國貿公司10台LX2204整裝待發,準備發往俄羅斯中部地區。這是中國一拖大馬力拖拉機首次批量出口俄羅斯中部地區。而且,為適應俄羅斯超大地塊規模作業模式,中國一拖首次配裝了以扭矩儲備大、省油等為亮點的東方紅大功率重型柴油機。

  中國一拖自2005年開始進入俄羅斯市場,2010年就開始在俄羅斯發展拖拉機的組裝合作項目。近年來,為了積極走出去,中國一拖加大了對俄羅斯市場的考察力度,發展經銷合作、組裝合作、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的業務合作,東方紅拖拉機也越來越受到俄羅斯用戶的關注。

  特別是2015年以來,到俄羅斯進行農業開發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中國一拖國貿公司開始重點關注,展開了更加有針對性的宣傳推廣,積極與其他企業一起配套合作,共同實施走出去戰略,由此東方紅拖拉機出口越來越多。其中,以出口的東方紅X804、X904為代表,俄羅斯用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們說東方紅拖拉機皮實、耐用、幹活有勁還經濟實惠。

據悉,為更好服務俄羅斯用戶,車輛發出後,中國一拖國貿公司、第三裝配廠、柴油機公司將派出代表組成服務隊,到俄羅斯進行一個月的後續服務和保障。同時,為積極加強產品研發和適應性改進,不斷提高東方紅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能力。下一步,中國一拖國貿公司將根據該用戶具體作物情況,為其提供成套解決方案。

中國一拖是蘇聯援建的……屬於第一批援助工程的核心之一。

拖拉機的牌子,東方紅,聽聽這名字。

大家都知道,平常拖拉機,戰時就是坦克車……

我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在想!斯大林會不會起得從墳裏爬出來

看不下去了,看了半天沒人說點具體的,工業體係哪裏有那麽簡單, 本人幹了十幾年冶金,海外項目幹過一堆, 我們公司在俄羅斯做過好多冶金項目,大部分都是 EP或者EPC

從設計開始說,蘇聯時代的和中國很像的設計院體係早就沒了,我們的非標設計圖紙和工廠設計圖紙需要給業主先審查,從基本設計審查開始,他們會邀請一些俄羅斯國內所謂的專家對我們所有圖紙進行審核,並提出意見,經常出現的問題是,他們所謂專家根本就不相信我們的技術參數,也不相信我們的設備性能,尤其是技術參數,舉個簡單例子,膠帶機100米以上的在國內稀鬆平常,在俄羅斯他們沒見過,然後就是他們的技術路線和設計標準非常混亂,感覺退回到了師承關係,中國的國標體係非常健全,至少設計院出圖都是有據可查的,雖然五大流氓之間也有區別,但是框架性的東西,計算類的東西都一樣,結果到了俄羅斯完全不是一回事,每個所謂專業說的東西差老鼻子了,為什麽,因為他們國內自己能做設計的項目太少了,他們說的很多東西都跟不上時代了,有些搞電氣自動化人的思路還停留在搭繼電器操作器的時代,他們轉化我們設計的時候尤其是土建專業,給我們搞的特別累。即使這樣,俄羅斯人還總瞧不起我們,記得有一次我跟一個俄羅斯哥們說“我做過的項目現在年產量有4000萬噸”,他一臉狐疑,認為不可能,我說這沒什麽稀奇啊,120t以上的轉爐,1580以上的高爐我做的太多了,450以上的燒結也弄了好幾條。我說我做過300t的轉爐,他見都沒見過。

設備方麵,大型鼓風機、電機、包括非常多的非標機加工鑄件他們都做不了,EPC項目我們當然希望可以就地采購,就地供貨,這樣成本管理、貨運管理、時間管理、海關卡脖子、售後維護等方麵都劃算,但是經過幾個項目的考察,我們非常失望,除了基本的混凝土、鋼結構、電纜之外,俄羅斯本土可以提供的設備非常有限,項目執行過程中當地補充的很多施工材料、非標件和小型斷路器等設備大部分都來自中國,價格比國內還高,大型設備隻能走陸運走中亞去東歐,成本非常非常高,但沒辦法,在俄羅斯國內買不到,反正去俄羅斯做過項目的同誌們一致的反應是,原本認為俄羅斯不至於這麽爛,沒想到還真爛。項目執行過程中,俄羅斯人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也養成了有錢就花的毛病,給工人開工資一開始是月薪,後來沒辦法改成了半月薪,工作效率還賊低。我們養了幾個英語不錯的俄羅斯工程師做翻譯,和人民幣不到3000一個月。當時和盧布是1:10左右,多說幾句,當地的俄羅斯物價不高,尤其是食品價格是真便宜,不過都是一個毛病,“糖果齁甜”,另外很多運動品牌專賣店的鞋也很便宜,有時候比國內便宜一半不止,雖然都是made in china。

俄羅斯還算是我們外海項目裏相對不錯的,算靠譜的,土耳其也算可以,其它的什麽阿爾及利亞、伊朗、越南、印尼、大馬、烏克蘭更爛,連鋼結構水泥這些東西都要從國內成套!

再一個我在普及一個問題,就是什麽是工業體係,工業體係不等於你可以生產航母甲板,不等於你的鋼產量是幾千萬噸,更不等於你有工廠就是工業體係,工業體係是一個國家以工業為核心的圍繞工業生產全流程的全麵配套能力,有產業規模和分工體係、製度設計、標準管理、組織能力、社會分工、教育體係、科研體係等等諸多方麵,是一環套一環的,是層層分解層層遞進的關係,是一種國家能力。

這麽說吧,要是對冶金行業實在不熟悉,我就說一個你們熟悉的,芯片行業

光刻機、蝕刻機等等這些都是生產設備,從精圓開始到芯片是生產過程,台積電確實生產厲害,但他自己不生產這些生產設備,生產設備是全球采購,生產標準和設計標準是上遊訂單企業的,台積電是OEM,當然他自己也有芯片設計能力,但確實是一個全球分工的東西,中國在芯片行業如果是國家對國家,中國的體係是世界最全的,我們自己可以生產芯片行業從頭到尾的芯片設計、生產設備等等,隻是我們的某些生產設備如光刻機技術水平還不高而已,當然實際比我說的複雜的多,大意如此。

另外比如相當多的機電設備不是單獨給某個行業用的,而是具備通用性的,比如電機、風機、電氣設備、儀表設備等等,既然冶金行業本就要求不算太高的設備成套他都做不了,更別說其他行業了,這就是一環套一環。這些都可以繼續進行延伸擴展,中國的確在製造業相當多的領域技術不算先進,也在某些地方受製於人,我承認,但是中國具備這個體係,具備反擊的能力,具備我先有,不太好,但可以靠著國內大市場和體係優勢,不斷提升的能力,這才是所謂發達國家粉碎機的底氣,你什麽都沒有,憑空就能搞出光刻機嗎?沒有機械電子材料方麵的積累你能搞出盾構機嗎?人家俄羅斯就不給你攬阻鎖技術也是我們自己搞出來的,沒有這個體係你讓印度自己搞他能搞的了嗎?國產替代一直在進行,我們都嫌慢,最好一步到位,那是不可能的,20年前的汽車家電手機等行業,都是進口關鍵零組件,然後自己攢啊,然後逐漸的一些零件就開始國產化,這是一個過程,蘋果手機的紅色供應鏈就一直在擴大。包括我們冶金行業也是啊,我剛入行的時候,LFRH甚至板坯連鑄機都要成套進口,我們隻能慢慢消化,仿製,學習,現在國內冶金行業的主要工藝過程幾乎全部國產化,現在也就是PLC係統比較依賴西門子,但實際上並不是國內做不了,DCS就已經做的不錯了。中國這個擁有最大規模工業體係的國家尚且如此,何況那些本就掉隊的。

你這座鋼廠的年產量是500萬噸,但這座鋼廠從設計、設備供貨、施工組織、冷試熱試、自動化調試到投產交鑰匙,都不能再你本國內完成,你自己缺項特別多,或者主體部分和主要設備都需要依靠外國去弄,你這500萬噸的鋼廠的體係性和輻射性以及上下遊的供應鏈關係和中國的鋼廠能比嗎?何況中國年產量是10億噸。

不僅僅是俄羅斯不行,全世界的國家能在一國內把這些事幾乎都幹完的有且僅有中國一家,所以我們當然建設一座長流程的500萬噸的鋼廠不超過2年就可以投產了,國外你就看吧,不給你弄個5~6年是不可能的!

這就讓我想起來之前韓國世越號沉船的事,世越號沉船之後最後隻能讓中國去打撈一個道理,中國的強項是體係性極強,你玩什麽我都能跟你玩,幾乎沒什麽缺項,水平高低先不說,我有這個龐大複雜全麵的體係,我才能一直不下牌桌,才能叫板,才能很快組織研發出各類原本我們沒有的東西。

所以我為什麽就反對很多人說的,別去印度搞基建別去印度投資工廠,防止印度逆向工程,防止印度把工業做起來,我就嗬嗬了,還是一幫不懂工業體係,沒去過工廠的人在那瞎說,印度如果體係強大,他早就強大了,當年別以為蘇聯隻幫助了中國,他也給印度做了體係性的幫忙,結果呢?美蘇都對印度不錯啊,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印度,而是西方,西方如果在印度拿到大單,他們獲利,他們的後續研發後續市場就比你大,他們的技術升級就比你快,這種都是農業時代的手工業或者秘方思維。畢竟那是一個有1億人的市場。另外亞投行的原則,很多人不清楚就帶節奏,即使印度拿到亞投行的投資,也是有條件的,是要從條約國中國優先買設備的!印度不是中國,根本不用擔心印度哪天反超中國了。俄羅斯和西方賣印度的武器都不落後,印度就做起來了?笑話。前幾天中印撤軍了,不就印度又開始批準中國投資了?

另外我們在俄羅斯做的這些冶金當然更是工業技術輸出,怎麽沒見什麽人跳出來反對?新聞效應可真害人,俄羅斯在你們眼裏工業體係依然發達,你們不怕?怕印度?俄羅斯我都不怕他抄。

最後俄羅斯並非一無是處,人家能生產最好的核潛艇,能做質譜儀,能做一些特殊材料,但這些都是在吃蘇聯老底,真如你們說的這麽牛鼻,怎麽造不出5000噸以上的戰艦?庫號為什麽還修不了?再一個做工業化非常重要的是國家的穩定,尤其是市場的穩定,金融的穩定,政策的連續性,看看俄羅斯盧布的浮動(我們在那做幾年項目,好多人指著盧布匯率變動發財),貸款利率高的嚇人,國際競爭不具備工業產品能力,隻能在軍火和資源上下文章!軍迷自己看那看近10年我們從俄羅斯買武器的品種和數量也就了解了。

最後再強調一遍,工業體係可沒那麽簡單,沒那麽容易,我們在中國生活,我們習慣了周圍的一切,習慣了國家的穩定,習慣了經濟的增長,習慣了我們工業的發達,習慣了“口罩機幾天就能改造出來”,習慣了“世界第二就是屈辱”“光刻機不先進就是不行”“圓珠筆頭一年全球幾億產值我也要做,必須做”,更習慣了“中國能自主大量生產的肯定不先進”。在國外不是這樣,在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你先明白,他不是蘇聯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工業國了,他不是一個什麽都能造的國家的了。

在深層次說,你即使有工業,有工廠,產品是要賣的,你沒有穩定的國際和國內市場,你怎麽發展,造出來堆那嗎?說實話如果沒有世界很多國家買俄羅斯軍品,他那點經濟實力能養得起嗎?蘇57是坑誰的錢來著?你東西賣不出去,就麽資金回籠,就沒有繼續搞研發的能力,當然就逐漸什麽都造不了了,即使有也是落後的!你的市場規模能養的工業規模和工業企業怎麽和別人競爭?俄羅斯的GDP和廣東差不都,很簡單,騰訊、華為是廣東企業吧,他如果隻有廣東市場是什麽結果?

中國的工業化對這些半吊子工業國,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來說,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是天使,因為我們給這些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廉價的工業品,讓他們也能過上入門級的現代生活,過去他們和西方用10噸礦石換一台手機,現在用1噸就可以從中國買了,還是三卡三待的;是魔鬼,因為我們規模太大,高中低搭配的工業體係碾壓他們,讓他們自己的工業化步履維艱,不如用礦石和我們換。

可以配合我這下麵回答一起食用:

 

有想法再更新吧,說的有點瑣碎。

一更

防止造成誤解,我原文裏沒說過俄羅斯沒有體係了,我也強調了俄羅斯某些方麵還是很厲害的,尤其是軍工相關的,我說了很多,隻是想給大家擴展一下思路,普及一下工業體係方麵的知識,讓大家有個大體的了解,俄羅斯未來如何我不敢說,我隻說的是我見到的情況,工程中遇到的問題,俄羅斯當然也不是很多人黑的那樣啥也不是,他的精英還是很厲害,是絕對不能蔑視的民族。

不過參與國際爭霸的國家,如果僅僅靠他自己那點人和市場,參與不了國際競爭的話,複雜全麵的工業體係是不可能養起來的。

另外工業體係內的科研問題、教育問題、組織問題我沒有深入說,以後有時間再聊吧

本人做工程出身,設計、采購、執行都幹過,但我不是搞科研的,更不是什麽行業專家。隻是有點海外經驗,做了18年冶金項目的野生政經曆史愛好者而已。

 

 

 
 

對俄羅斯工業體係分析的回答已經很多了,我說一件我親身經曆的小事。

某年哈工大與俄羅斯高校交流互訪,我們在俄羅斯自由活動期間,大概也就早上八點半,在當地學生的陪同下來到了一個當地特色工藝品的商店, 店麵200多平的規模,有兩個店員。剛到俄羅斯大家都挺開心 十來個人每人都買了個小東西,然後……我們出店門的時候 兩個服務員也跟著出來鎖門了!!讓俄羅斯學生幫問了下 說是感覺今天已經賣到目標了 回家休息去了…8:30啊 剛開門啊…..

這要是中國店家:哈哈今天財神高照開門紅 爭取打破日營業額記錄 我要狠狠賺他一筆 加油!

俄羅斯店家:哈哈哈 今天上帝保佑開門紅,幹五分鍾就可以歇了。

關鍵是 那些俄羅斯大學生見怪不怪 覺得很正常……不是歌頌996 但是如果人民都是這個心態 能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 就是神話故事了。

 
 

高讚說了冶金,那我以水泥行業為例。

國內現在已經完全淘汰2000t/d以下水泥生產線了,2500t/d線也逐步被5000t/d和10000t/d線取代,而且國內很多的工藝已經更新到“二代水泥”了,比如國內的生料粉磨電耗隻要12±2kWh/t。

但是近幾年總包俄羅斯的項目還經常有1000t/d左右的生產線,生料電耗指標在18±2kWh/t。采用的也是國內的設備,但是俄羅斯業主們大概是不信任國內的新工藝吧。依然采用大概是國內90年代中期水平的工藝與設備。

 

生產線規模小這點因為俄羅斯畢竟是發達國家(經確認不是),需用規模沒我們發展中國家這麽大,但是對工藝和設備的認知依然停留在90年代就不那麽說的過去了。

 
 

這就是個小馬過河的道理。

你站在中國的角度看待俄羅斯,那俄羅斯確實是一年不如一年,越來越落後了,不光是俄羅斯的民用工業落後,他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也在慢慢被中國甩開,中國這邊隨著WS10WS15CJ1000CJ2000以及長征五號八號等各型所需發動機的研製完善,俄羅斯發動機的優勢也沒幾年了,其他軍工類產品,從陸軍的火炮坦克到海軍的航母艦艇到空軍的五代機預警機運輸機等等。中國大都實現了反超,直升機隨著直二十等機型的服役,差距也在縮小,核潛艇這東西誰也不知道中國發展到哪個階段了,不做評論。

而且中國在幾乎所有方麵都在突飛猛進,最近的月球采樣返回,成功的話也算超了俄羅斯了,火星落繞回成功的話,也超了俄羅斯了,北鬥也超了。

俄羅斯一直在退步,這是事實。

但是如果你站在中美以外的國家去看待俄羅斯,那俄羅斯還是牛逼國家。

中美看俄羅斯是大牛看馬過河。

其他國家裏麵有些也算馬的,比如德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等等,大家誰也別笑話誰,五代機誰比俄羅斯強?至少在軍事工業宇航工業方麵,這幾個國家的發展速度還不如俄羅斯,日韓壓根沒有,大家隻能說各有優勢。

再下來就是一些中小國家,無論是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還是新馬泰印尼南非巴西阿根廷波蘭等等,這幫國家有些還能算是個小馬,有些隻能算螞蚱。

我覺得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和問題的關鍵是:俄羅斯的國力配不上他的地位,而且會越來越不匹配。這種不匹配目前依靠俄羅斯的強硬姿態撐著,而最近的亞美尼亞事件可以說狠狠地打了俄羅斯的臉,獨聯體至此算是名存實亡了,土耳其從獨聯體挖了個阿塞拜疆出去。

我個人看法是,如果國際形勢不大變的話,俄羅斯的衰弱是可見的,工業體係相比世界上大多數鹹魚國家依舊是高不可攀,對於同級別國家緩慢落後,對於中美自由落體下降。而且量變引起質變,一旦到了某個極限,俄羅斯還得繼續瘦身。瘦身的俄羅斯可能下降一個檔次。

 
 

隻說一件事,今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被西方製裁,俄羅斯汽車工業大受打擊。

因為很多汽車零部件,俄羅斯依賴西方進口,不能國產。

結果,更改工業標準正在俄羅斯普遍發生。因缺少關鍵進口配件和芯片,俄羅斯最大的汽車生產商拉達汽車 ,標準已經允許不安裝安全氣囊、absicon、ebdicon等設備,而這些是上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的標配。tsrus.cn/jingji/gongye/透視俄羅斯 | 俄羅斯新聞 - 

 你覺得俄媒報道的消息是真是假?我剛查了資料,今年4月俄羅斯汽車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長城超豐田,奇瑞銷量翻倍超過俄羅斯本土汽車拉達。

 

ps:後麵的奇瑞銷量超過拉達是錯誤的,謝謝別人指正。

零部件短缺,俄羅斯降低汽車行業標準到是真的。

 
 

別看俄羅斯數學物理挺強,其實他的工業實力差到仍維持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去過俄羅斯的糖果廠、巧克力廠、罐頭廠,你會發現這些機器都用了四五十年之久。

覺得一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的好,相應的工業就會好的思想是錯誤的。這點對於中國也是一樣,目前中國的很多高校都不能將科學研究與產業結合起來,所作研究往往在廟堂之上。俄羅斯也是一樣,研究出某個對象是否光滑、兩流形是否微分同胚能造出好的機床嗎,能造出好的主軸嗎,能造出好的鋼嗎?

俄羅斯要想靠自己的力量再重新成為工業強國,隻能從周圍國家吸收技術,蘇聯時期就是這麽做的。但是現在,俄羅斯被各個國家製裁,中國也不可能幫助俄羅斯,俄羅斯內部人才外流,人心背向,要崛起很難。

 
 

用“灰飛煙滅”來形容聽起來好像也太慘了點。

但是,

我在俄幾年觀察得出一個直觀的結論:

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工業製造水平(包括成本控製)在短短幾年間正在越拉越大,越拉越大。兩國國力差距正在加速度拉開距離。

我昨天逛了莫斯科一個宜家阿上麥噶連著的大商場,注意看兒童自行車的價格。

今天又上淘寶看看商品,驚訝地發現,一年不上淘寶,商品整體檔次突飛猛進。

舉個例子:

五百塊人民幣可以在中國買到這樣的兒童電動車

但合五百塊人民幣的盧布在莫斯科的大商場裏連這種檔次的兒童自行車都買不到。(而且都是中國產的)。

拋開關稅運費什麽的不提,俄羅斯人民為什麽要付出那麽多購買力代價在輕工業產品上?還是自身工業體係不行嘛。

前年在俄羅斯的舊貨交易網站上看到一個廣告貼讓我很不爽,那個賣家在介紹裏寫:“這個是台灣產的,不是中國產的。”

雙重不爽。

我留言了,重申一個中國原則

但對於她思想觀念裏根深蒂固認為的中國貨質次價廉,我懶得理論。外國土包子。

前天和公園劃船管理員老漢聊天,老漢說:“我們店鋪的玩具都是中國產的,中國製造的東西,好!中國太厲害了!”

說著伸出大拇指。

很多俄民眾都深切體會到,被中國貨包圍的“恐懼”,眼看著這些中國貨質量越來越高,他們慌不慌?好像沒美國人慌。美國人早就慌了。

最後還有點中肯之言。

有人問,俄羅斯正在衰退嗎?據我觀察,俄羅斯這些年還是在穩步(或者說緩步)向前發展的,以正常國家的速度。隻不過我們中國太特殊了,發展速度太快了。不是他們不正常,都是我們的不正常襯托的。:)

—————

俄羅斯還有一種奇怪的公司,狗攬八泡屎式的公司。

каждый день

“每一天”公司,可謂神奇。它好像什麽都生產。練習本、葵花籽油、垃圾袋、開心果、糖、咖啡、反正大型超市裏你能想到的加工型食物種類,它都賣,而且是最便宜的。

 
 

俄羅斯 ≠ 蘇聯!

俄羅斯 ≠ 蘇聯!!

俄羅斯 ≠ 蘇聯!!!

重要的話說三遍。

不是俄羅斯的工業體係灰飛煙滅,而是蘇聯的工業體係灰飛煙滅。前蘇聯最大的工業國不是俄羅斯,而是烏克蘭。蘇聯最大的造船廠,飛機製造廠,裝甲車製造廠都在烏克蘭。

當時蘇聯對俄羅斯的態度更多的是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利用俄羅斯廣袤的領土打核大戰和核反擊,因此各種末世武器,核武器通通部署在俄羅斯,因為在蘇聯領導人眼裏俄羅斯就是戰場和原料廠。

因此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擁有蘇聯遺留下來的最龐大的武器庫,但光有武器,沒有製造武器的工廠,隻有原料開采加工工廠。也因此,俄羅斯從來就沒有什麽工業體係,隻有初級的原料開采和加工能力僅此而已。

事實也是如此,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沒辦法獨立研發製造生產任何一種先進的武器裝備,更多都是在前蘇聯遺留的武器上進行的修修補補。

諸如蘇34,蘇35,紙麵數據吹的很好聽,實戰就是三代機,還有各種坦克和艦船,無一不是在舊有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加裝點西方的光電設備,就對外宣稱是新式先進武器。

一旦西方進行製裁,整個航空工業和造船工業生產能力幾乎歸零,裝甲車還能靠蘇聯遺留的龐大鋼鐵洪流上拆拆零部件進行修修補補拚湊出來,但這也是打一輛少一輛。

所以不要再寄希望於俄羅斯能進行戰時動員開動國家機器進行大規模工業裝備生產,俄羅斯真的沒這個能力,與其說俄羅斯是工業國,倒不如說俄羅斯是個半工業半農業國。

 
 

灰飛煙滅不至於,軍工體係還在轉,而且炮彈產能還比英美強多了;但機床是個大瓶頸,確實是崩潰以後艱難重建了。見下文:

普京怎麽做產品----K.Galeev

中俄結盟像隻薛定諤貓,即死又活。還是用俄國軍工業做栗子來說明,與流行的觀點相反,它靠中國,靠歐洲

維希寧這篇文很讚,西方很大程度上喪失的戰時軍工產能,俄羅斯還有。其軍事戰略基於大造導彈炮彈的能力,比美國產能大多了
巡航導彈和戰區彈道導彈的消耗同樣巨大。俄羅斯人打了1100到2100枚導彈。目前美國每年采購110 枚 PRISM、500 枚 JASSM 和 60 枚戰斧巡航導彈,這意味俄軍在三個月的戰鬥裏打掉了美國四年的導彈產量。俄羅斯的生產速度隻能估算。俄羅斯從2015 年起以有限規模啟動導彈生產,2016 年估計也就生產了47枚導彈。也就是它全麵排產隻有五到六年。
"如果專製國家和民主國家之間真的進入軍事競爭階段,那麽民主國家的軍火庫必須從根本上改進其在戰時生產物資的方法"

f="rusi.org/explore-our-re">工業戰歸來:西方還能做民主的軍火庫麽?亞曆克斯·維希寧

俄羅斯以導彈和火炮為中心的戰略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它有超強的大規模量產能力。俄國能打出去這麽多導彈和炮彈,因為它生產了很多,遠超美國產能。

,155 毫米炮彈的支出計劃減少到 1.74 億美元。這相當於普通火炮的 75,357 發 M795 基本“笨彈”、M777 的1,400 發 XM1113炮彈, 新型長身管火炮(M1299)的 1,046 發 XM1113彈藥。最後,專用於神劍(Excalibur) 精確製導彈藥的7500萬美元,每發 17.6 萬美元,總計 426 發。簡言之,美國每年的炮彈產量隻夠(以俄國方式)在烏克蘭打10天到兩周之用。在烏克蘭的戰鬥。就算把俄國打的炮彈打對折,也就延長到三周。
美國並不是唯一麵臨這種挑戰的國家。在最近一場涉及美、英、法三國軍隊的戰爭演習中,英國軍隊八天就耗盡了國家儲備的關鍵彈藥。

維希寧陳述了俄國的大規模生產能力,但從沒解釋這是怎麽辦到的。他指出中國“站在俄國身後”,但之後又承認中國尚未提供軍援

也沒有提供工業援助。

結論
烏克蘭戰爭表明,同等或大致同等的對手之間的戰爭,需要技術先進、大規模、工業時代的生產能力。俄軍攻勢以遠超美國預測和產能的速度消耗彈藥。美國要當保衛烏克蘭的民主軍火庫,就必須認真審視美國組織工業基礎的方式和規模。這種情況尤其嚴重,因為在俄國侵略的背後有世界工廠——中國。隨著美國開始動用越來越多的庫存來讓烏克蘭維持戰鬥,而中國尚未向俄羅斯提供任何有意義的軍事援助。西方必須假設中國不會讓俄羅斯因為缺炮彈而吃敗仗。
本評論隻表達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RUSI 或任何其他機構的觀點。


蘇聯和俄羅斯軍工生產的連續性比很多人想象的弱得多。1990 年代,俄羅斯軍工綜合體遭了大劫。俄國繼承了大部分蘇聯軍隊,但隻繼承了蘇聯經濟潛力的一小部分

經濟衰退 -> 政府軍費下降 -> 軍工廠陷入危機 -> 停付工人薪水,基本不購置新機床 -> 機床業死左

這不止是一個行業的崩潰。而是整個技術鏈的崩潰

幾乎所有技術鏈中,機床都是主要瓶頸。蘇聯有過龐大的機床生產工業,甚至可以出口。但 1990 年代蘇聯機床工業完蛋,後來就無法恢複,再沒恢複。

為什麽?

因為技術秩序變了。1950 年,工業上用非可編程機床。但 1970 年代起,日本引入新的可編程數控係統,開創了數控革命(CNC revolution, 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電腦化數控)。蘇聯想加入,不怎麽成功。然後它崩潰了。

當我們談論蘇聯技術鏈的崩潰,尤其機床瓶頸時,一定要理解,崩潰是不均衡的。舊的、不可編程的生產是崩潰,而蘇聯的數控化生產被徹底一筆勾銷

舊的、不可編程的蘇聯機床還有廉價、臉熟的優勢。但蘇聯的可編程機床即不便宜又不好,全靠政府的大量補貼存貨。投資停了,可編程機床的試驗也停了

談蘇聯的技術崩潰時,一般過多關注白領(科學家、工程師)而很少關注藍領。我認為這主要是社會對體力勞動者的偏見。蘇聯解體對他們意味著什麽?

在蘇聯時代,產業工人是一個受人尊敬且收入高的種姓。軍工行業的合格工人一般地位高,有錢。現在成了要飯的。工廠一般不會解雇他們,隻是不開工資,而且連著好幾年。

也不是說每個人都會離開工廠。很多人留下來,哪怕隻有極少,甚至沒有補償。但這意味著,沒有新鮮血液流入了。廠裏的工人老了,新一代不來。

這比人們想象的更有害。矛盾的是,舊式簡單機床比現代可編程機床更難操作。與新品牌數控相比,操作舊蘇聯機器需要更高的資格和更長的培訓

在蘇聯時期,青年上這種培訓課是有經濟激的。13-14歲上職校,受培訓,保證就業,老掙錢了。行得通。而在 1990 年代,選這個職業,此路不通。

老工人在廠裏變老。新工人不來,來也待不久。缺錢缺上進的新生,整個職校係統都惡化了。不再有經濟動機去當一名工人

1998 年,俄羅斯經濟觸底反彈。00 年代,石油資金淹腳目。理所當然,克裏姆林宮決定將大部分出口收入用於恢複軍力。但是怎麽做?這就有意思了。

首先,他們給部隊撥款,部隊著手從軍工廠訂貨。然後軍工廠麵對的問題是,滿足不了所有這些新的意外需求,因為他們缺乏用這種生產的機床。

看來普京的邏輯和做法與斯大林完全相反。斯大林特別關注“生產生產資料”,這是萬事的基礎。顯然,普京直到最後一刻才想到這點。

俄羅斯政府就機床業的進口替代搞了三個綜合計劃。每個計劃的製定者都承認上個計劃失敗了。俄國沒能搞定這個瓶頸,或者恢複舊蘇聯的能力。為啥?

部分原因是它缺類似的工人。蘇聯有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操作非可編程機器。基本上,他們從少到老都在培訓,而且不斷訓練新人

九十年代,產業工人的再生產垮了,蘇聯的數控機床生產完了。俄羅斯隻剩下蘇聯非可編程機床產能的一小塊。而操作這些機器需要長期培訓出的高素質工人。

但俄羅斯基本沒有受過這類訓練的年輕人。2005-2010 年左右,能操作舊機器的最後一批工人或死或退,這就是俄國軍工事生產的典型畫麵。再也不培訓新人了

就算能培訓新人也沒啥意義,反正,舊的隱性知識死了。很多蘇聯技術,如坦克炮管生產都失傳了,無法恢複。所以恢複蘇聯的技術鏈毫無意義

00 年代,克裏姆林宮想重建軍隊,動用了石油資金。但:

1.產不了蘇聯機床 2.沒有人能操作蘇聯機床 3.即使有人能操作,傳統也斷了,隱性知識完了

那克裏姆林宮能做啥?在搞那些進口替代的誇誇其談時,它就購買西方機床。

1.幾乎所有俄國機床都要進口 2.大部分是德國來的進口貨 3.俄羅斯軍工消耗了 85% 的機床

德國為俄羅斯軍工生產提供了大部分機床和工業裝備,其實俄羅斯軍工廠供應商很廣泛。瑞士、意大利、日本、美國等

有意思的是,俄國軍工業甚至可以用澳大利亞或土耳其的機床。請看 S-300 防空係統的加裏寧工廠的土耳其 Eroglu機床,工廠成立 150 周年的視頻, 8:18處可以看到

包括巡航和彈道導彈生產在內的俄羅斯軍工使用外國機床的證據一大堆:

1.德國貨(大部分) 2.也有其他歐洲貨、日本貨、美國貨甚至澳大利亞/土耳其貨

但我*從未*見過他們使用任何中國貨

為什麽?我有些證據不足的想法,首先,中國與俄羅斯有些相同、相似的工業瓶頸,如儀器或高端軸承。中國無法提供俄羅斯需要的*一切*

卡脖子點 - 安全和新興技術中心 中國官方報紙《科技日報》在 2018 年發表了一組關於 35 種不同的中國技術進口依賴

然而,即使中國無法覆蓋俄羅斯的所有瓶頸,但至少可以幫著搞定其中一部分。那為什麽我們看不到它?為什麽俄羅斯用這麽多瑞士或日本機床,但看不到用中國貨?中國機床有那麽差嗎?不至於My second hypothesis is that

我的第二個假定是,上中國機床的決策也許技術合理,但不合情。經理人也許會決定用中國機床,甚至認為這很合理,但無法證明,也無法通過係統推動它

在大型係統中做出的決策不一定最“理性”或“最優”的。通常情況下,它們隻是更合情。是,您想優化流程或降低成本。但你也要盡量減少來自他人的反對和阻撓

*有些*中國機床或許能又好又省地替代西方機床,但是通過係統推動購買中國貨的決定,可能會引激起如此強烈的反對,以至於您隻有選擇爭議最小的方式。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從中國進口技術,很可能是俄國軍工業唯一*實際*禁止的

假設:俄國軍工業從世界上隨便誰手裏買,也不會從中國買

我點背景。00年代,軍工機床進口替代的正式要求很靈活。而2014年以後就越來越死板,不合理甚至嚴格到荒謬,根本做不到

自 2014 年以來,機床供應商得在不可能做到的,荒謬、嚴格的進口替代要求下操作。他們怎麽辦?

1.有些人無視條文 2.有些人走代理,或隻改標簽 3.在俄國搞點“本地化”生產(當然是扯蛋)

從俄國法律的角度來看,大部或全部都是技術性欺詐。甲廠指控乙廠用所謂意大利民品機床冒充俄羅斯機床時,搞出了很多“醜聞”,一堆胡扯,沒有下文。

這個麽,在西方設備上貼個俄國標簽,或者存心低報其國外含量,以用進口貨冒充俄國貨和敷衍進口替代要求,這種行徑雖然為俄國法律所禁止,但沒人管條文,從來沒起訴

你買德國、瑞士、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土耳其等等機床,並假裝是俄國貨——沒事。是,競爭對手可能會拋出材料,說你欺詐,但僅此而已。在實踐中,聯邦安全局FSB 不會幹預

但是上帝禁止你買中國貨。我能找到的僅有的兩種實際起訴場景是:

1.買中國貨充俄國貨 2.買中國貨充西方貨

這才是你會*真*進監獄的方式。確實有人進去了

這點上,人人都知道,進口替代要求似乎過嚴了。FSB 不能強推,這樣做隻會搞癱軍工生產並因此吃苦頭。沒法硬來

但可以選擇性執法,搞那些想從中國組織技術進口的人。現在法律能用也會用。他們進了監獄。俄羅斯以法治國,法律是武器,隻在你供中國貨時揮舞。

為什麽?好問題。有一種假設,是可能俄羅斯統治階級認為中國機床不可靠。因此供中國貨會因欺詐而被判入獄,實質因為提供不可靠產品。如果用德國貨欺詐,那沒事

種族主義可能是重要因素。在俄羅斯的種族等級裏,西方人高於俄國人,是“更真”的白人。日本人是榮譽白人,而中國人被視為下等人

對位:土耳其人也被視為下等人

如果允許俄羅斯軍工廠買上等人(德國、瑞士)的產品,而不是下等人(土耳其、中國)生產的東西,可以說這是種族主義。在俄國的種族等級製裏,土耳其人與中國人一樣低劣。

所以我想,這並非種族主義,可能是恐懼。直到 2022 年,俄羅斯的工業經理人、技術專家、經濟政策製定者,甚至可能是國家安全部門,都不相信他們會與西方*統一陣線*起衝突。所以買西方機床ok

說白了,很明顯俄國正在升級與西方的衝突,很多人表示理解。他們認為西方會分裂,被內訌淹沒,怎麽也無法統一行事,從那引進的技術可行

另一方麵,理論上俄羅斯與中國搭夥,但俄羅斯在工業、官僚機構和國家安全方麵操盤人,其行事假設是,如果與中國衝突,中國將一體行事。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集中製架構,和俄羅斯一樣

我證明不了這點,但我傾向於,這才導致俄國軍工實際禁用從中國進口的技術,並在這裏選擇性執法進口替代要求

從西方引進技術當然會有風險。但可控。是,我們鬧大了,但西方這麽分裂,他們其實做不了太多。從中國進口技術眼下沒風險,但如果有,搞不定。

關於中俄搭夥討論過於關注公開言論,而沒考慮到俄國官僚機構對中國根深蒂固的恐懼。他們以為,萬一有衝突,中國可以劃一應對,嚇尿了

在 2022 年之前的時代,與中國保持一定距離,可能是出於對所謂統一的超級大國的恐懼和不信任,這可能會帶來無法控製的風險。同時,四分五裂的西方不能統一應對,就不存在這種風險。從那裏進口,而不是從中國進口

這種風險不對稱,可以部分解釋 2022 年前中俄聯盟並不強力。但現在不再有這種不對稱了。俄羅斯權貴和官僚機構驚訝的是,西方給予或至少試圖搞統一回應->我們錯了

[譯注:很難說,法德意的民眾現在傾向認為烏克蘭應該割地換和平,他們對政客的壓力遲早會體現]

2022 年 2 月之後,工業經理人、技術人員、官僚機構、國安人員在內的俄國操盤人會認為對西方的技術依賴與對中國的技術依賴一樣難以控製。另外,與中國不同,這種風險幾乎是確定的。

你應該清楚,從俄國的角度來看,製裁的規模和強度是奇襲。確實如此,以前從未實施過如此嚴厲的製裁。俄國人大吃一驚。但這把戲隻靈一次

小結: 2022 年之前,俄國操盤人假設西方是可控風險,而中國是不可控的風險。所以,盡管政治領導層傾向於中國,但整個機構卻與中國保持距離。這就是為什麽“搭夥”如此詭異

[譯注:大誤,俄國政治領導人和國師對中方的態度才是心裏/嘴上/手上三層皮]

但在 2022 年之後,隨著無處不在的大規模製裁,這種不對稱不再存在。不管政治領導層的言辭和議程如何,操盤人和機關的反華敵意都不會像以前那樣濃。俄羅斯現在擺脫了恐華症。結束

[譯注:上麵這句又在胡說八道,操盤人和機關的反華敵意很可能會由於中方的行事更濃。此處不展開]

 

 
 

俄羅斯的工業基礎還在,尤其是工業基礎的工業基礎,也就是冶金業仍舊發達,其他國家工業化階段這個環節很難邁過去,但是對俄羅斯來說則不是問題。後續發展很難說,俄國不是一個曲線發展的國家,各個地區和行業的發展嚴重依賴於具體的領導人和負責人。

 
 

真正的工業強國是很難徹底去工業化的。

畢竟過慣了在廠裏每天8小時工作月入5000,必須工業品價格100的日子,再讓人回去過種地月入1000,必須工業品價格5000的日子,就算那些工業人口不鬧革命,也得選個川普上台。

所以俄羅斯的工業不會真的灰飛煙滅,他隻會逐漸衰落並失去競爭力,最後留下幾個能養活2億人的產業鏈(軍工航天卡車等等),成為一個強而不大的工業國。

 
 

工業化或者工業體係浸淫時間長帶來的組織關係變化,就是在這套體係有效影響範圍內的人通常采取博弈論裏的以牙還牙策略(工業化過程中,這種策略是最佳博弈策略,我們所謂的發達國家公民共性其實很大程度是這個策略帶來的影響),或者說采取這種策略的人會成為所謂主流或被大眾所認可的正派性格,從這個方麵看,想了解這個最好還是多接觸俄羅斯人,多接觸接觸為好,這種策略反映在性格上,簡單說就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你對我壞,我對你壞。第一次見麵不確定你時,假設你的性格是好的,然後根據接觸進行開始的博弈。

雖然沒有在俄羅斯工作或者有接觸俄羅斯的很多人,但從社交媒體上最火的俄羅斯人的表現和俄羅斯政界領導人的作風和表現來看,俄羅斯的工業體係有沒有灰飛煙滅不知道,但工業化肯定是停滯不前或者退步的(工業化進程是不進則退的,因為別的工業體係始終在往前走,在不進步的情況下,原來的博弈策略不可持續)。

 

1.從這個角度看,蘇聯解體有一代人了,俄羅斯的工業體係實體肯定是沒有灰飛煙滅,但俄羅斯的工業人口始終在不斷減少(暫定為接受現代教育並有意或無意采取最佳博弈策略的俄羅斯人)(尤其是俄羅斯原先最重要的工業區,東歐端紛爭不斷,導致工業生產最重要的要素穩定性沒有辦法保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認為除非有大的穩定性因素壓倒一切,俄羅斯的工業體係是破碎的了。

2.工業化很重要,你可以把工業在現代社會的地位理解為古典社會的農業,民以食為天,你說重要不。並且工業生產就像農業一樣,天然具有組織生產關係和穩定性,對任何一個國家政權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統治要素。

3.任何國家都有工業化或者再工業化的可能性,但其本身取決的東西太多,不是有心就能做的,我不認為任何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即使是俄羅斯的領導人也是如此。

 

 
 

 

   這兩位回答不錯, 這才是知乎本該有的態度。

 

其中還有位朋友 

 本打算具體查查進口商品在銷售中的占比。

 

這個倒是不難,我來做個嚐試。隻是和有些人較真不值,辟謠跑斷腿。

 

根據俄羅斯統計局 曆年社會零售總額

gks.ru/free_doc/new_sit

 

2016年 零售總額 折算 5137億美元,

 

海外網站 進出口數據: 進口 1780億美元

atlas.media.mit.edu/en/

 

俄羅斯統計局 核實無誤

Экспорт отдельных товаров

 

商品結構 百分比

gks.ru/free_doc/new_sit

 

商品 比重 零售額 進口額 進口占比 附出口

 

衣服鞋 8.3% 426億 94億 22% 6億

 

化妝品香水 2% 102億 21億 20% 4.5億

 

電腦整機 0.6 31億 17億 55% 小於1億

 

手機 0.9% 46億 17億 37% 小於1億

 

電視 0.6 31億 6.6億 21% 2.7億

 

冰箱 0.4 21億 6.4億 30% 2億

 

洗衣機 0.3 16億 1.3億 8% 2.4

 

轎車 5 256億 60億 23% 10.9億

 

醫藥 4 205億 83億 40% 7億

 

食品 48.5 2570億 222億 86% 162億

 

當然零售價格比進口價格要高一點,可以給每個進口額加5%到20%,這個隨意。

 

另外零售額 還需要加上一定量 直接批發到用戶的產品,才算社會銷售總額。不過也無所謂 ,夠用。

從上麵可以看出 所謂的輕工業應該是被低估了。即使那二位認真回答的也沒認識到。

 

其實我的觀點一直是 輕工業適當就可以了,不能沒有,但沒必要追求全部國產。

做產業 成本很重要, 做自己擅長的不容追求太全。

 

我估計,有人可能會問手機進口那麽少, 但是俄羅斯明明被蘋果,三星。。

因為這些產品也有在俄生產啊。生產手機又不是難事。

 

當然俄也有一堆自己的牌子

Beeline

Explay

Gresso

Highscreen

INOI

Megafon

MTS

Oysters_LLC

RoverPC

teXet

Sitronics

Yotaphone

 

附言:

現在是非洲人都能生產智能手機的年代了。

Handxom |

SÛRTAB

RLG ...proudly yours

 

國外什麽都不缺,中國自己品牌進入國外市場也是部分優質產品為主了。

 

其實我看到非洲黑人搞汽車,輪船。我最開始驚訝的不是製造能力, 而是管理,運營。

 

 

補圖:

 

 

 
 

到商務部網站瞄一下就知道了,直接拿數據吧,以2016年統計為例

 

出口

 

按章

 

 

按類

 

很清楚了,俄羅斯出口一般就是以石油天然氣以及礦石產品為主,其他的占的分量都不足,絕大部分還是石油天然氣以及礦產品。

 

 

再看俄羅斯的進口商品

 

一眼看上去就知道,絕大部分就是輕工業品。

 

進口出口看完基本就得出結論了:

 

俄羅斯還是得靠石油,天然氣之類的資源型產品。

俄羅斯工業能力不強,輕工業基本廢了,不過蘇聯時期貌似也不咋地,也就資源型工業品還可以

電子工業之類的基本看不見

上麵有個高讚的說俄羅斯的農業如何如何牛逼,化肥如何如何牛逼,其實占出口和木材差不多

雖然穀物出口不少,但是水果進口也不少

最大頭的依然還是資源類產品

絕大部分輕工業品依賴中國和德國

製藥工業很落後,居然能占進口的4.9%

 

 

輕工業品問題,對比一下中俄兩國貿易就知道了

 

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

俄羅斯進口中國的

 

這樣就非常清楚了。

 

俄羅斯工業沒有完成工業轉型,除了在資源類重工業,例如石油,天然氣,礦石,木材等這種老天賜予的東西上有所表現,其他類的,不管是傳統的輕工業類,例如日常工業消費品,還是機械工業類,例如工業設備,農業設備,運輸業設備,還是高新工業品,例如電子工業類,環保工業,新材料,醫藥工業等等表現都不好,大量需要進口。

 

結論:真不咋地。別聽他們吹的一愣一愣的。

 

 

 
 

感謝普京,除了石油天然氣礦產林業資源類,還有很封閉的當下還算先進然而慢慢下滑的軍事工業,其他幾乎略等於無。

然而,1700萬平方公裏的麵積,人均資源豐富的條件,還可以靠資源活個100年,當然肯定沒有澳洲,加拿大這兩個類似資源大國滋潤。

 
 

 

核武器那更是巨大優勢!契丹肯定現在隻有250枚!
圖-160M已經量產且實現現代化!

 

頂級航發AL41已經搞定!

我強俄!天下無敵!

 
 

俄羅斯工業體係並沒有灰飛煙滅,但是已經沒法和美國,中國競爭了。

無法和中美競爭意味著,俄羅斯與美國老對手,科技和工業實力這麽多年沒有縮小,反而被美國拉大差距。

中國是俄羅斯鄰國,俄羅斯自己發展不給力,意味著俄羅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會被自己的鄰國壓製。

俄羅斯有核大棒,中美也有。

但中美有的東西,很多俄羅斯就沒有了。

一個完好的俄羅斯硬實力,肯定是經濟,科技,軍事,工業全麵發展的。

150多個工業門類,俄羅斯大概隻能保持不到10個工業門類維持世界水平,其他140多個工業門類,俄羅斯是已經放棄和中美競爭了,這塊俄羅斯無能為力。

作為中國人,是有資格嘲笑俄羅斯的,因為俄羅斯幾乎沒多大發展,而中國發展速度太快。

無論俄羅斯怎麽努力,俄羅斯國力幾乎都很難追上中國,這是改變不了的。

 

除非中美自己自爆。

國際政治軍事上,中美俄都是三個強權,但俄羅斯弱點比中國和美國明顯,就是經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經濟,就沒有科研投入,沒有投入就會落後和人才流失,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

我是普京的話,我覺得俄羅斯沒法和中美科技競爭,那麽這很沒意思。

 

今天中國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看一下俄羅斯網民的評論。

俄羅斯民眾關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新聞出處:m.toutiaocdn.com/i16998

 

 

Ваня: Найс (很好)

 

 

Яромир: Молодцы китайцы, а жаль что Россия просрала свою научную мощь (中國人好樣的,俄羅斯卻白白浪費了自己的科學力量)

 

 

Павле: Согласен, жаль просрали и деградируем (同意,不但白白浪費了,我們還在退步)

 

 

Gavriel :Наши поколения не увидят расцвета России, может наши внуки, если мы постараемся (我們這一代算是沒什麽指望了,如果我們努力奮鬥,或許我們的孫輩會看到繁榮的俄羅斯)

 

 

Timofey:В космическом плане скорее всего уже не реально России догнать США и Китай (在太空探索領域,追趕美國和中國,對俄羅斯來說已經不再現實)

 

 

Goss:Россия даже третьей не будет (俄羅斯都甚至排不到第三了)

 

 

Юрий Власов:Советский Марс 4 досиг Марса, никаких научных данных не передал, но достиг (蘇聯的火星4號曾經到達過火星,但沒能傳輸任何科學數據)蘇聯“火星3號”曾於1971年12月在火星進行過軟著陸,但探測器的數據傳輸隻持續了不到兩分鍾。

 

 

Любава:Долетел быстрее чем моя посылка с алиэкспресс (中國人到達火星的速度,甚至比阿裏速賣通給我寄包裹的速度快)

 

 

Семён:И только Роскосмос пиздит и ничего не делает (隻有俄聯邦航天局搞砸了,他們什麽都不做)

 

 

Станислав:Крутая новость (這新聞很酷)

 

 

DenZ:А у нас долбоеб один песни поёт, да уже записывает новый альбом (我們隻有一個會唱歌的白癡,是啊,他已經在錄製新專輯了) 指俄聯邦航天局局長羅戈津

 

 

Станислав:Российские учёные изобрели марсоход который будет отбирать пробы у американского марсохода (俄羅斯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火星車,它將從美國的火星車上取樣)

 

 

Серж:Юра прости нас, прости (請原諒我們,加加林)#國際情報員##俄羅斯印象#

 
 

應該是蘇聯那套工業體係崩潰了。

前蘇聯畢竟還是可以與美國較量的超級大國,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科技遺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的工業實力比全球大多數國家還是強的。

但俄羅斯的工業有很多問題。

首先,蘇聯的工業體係本身就是畸形的,其重工業尤其是軍工業發達,而輕工業,電子高科技等不行。相比於美國,中國這種全麵發展的工業體係,蘇聯那種工業模式是不健康的。

其次,蘇東劇變,前蘇聯解體,對俄國的工業體係打擊是巨大的。15個加盟共和國獨立,失去了東德,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友。要命的是,蘇聯的很多工業分布在不同國家,比如造航母的工廠在烏克蘭。這些國家一獨立,整個工業體係就亂了,俄羅斯與這些國家一段時間經濟不行,沒有財力人力培養相關人才,等老人已退休,就後繼無人了。

 
 

在我們的印象中,俄羅斯和他的前身蘇聯工業是非常強的,但是俄烏戰爭一打,發現並沒有那麽玄乎,幾乎是全方位的落後,現在還得依賴伊朗進口無人機。打開商業部網站,也能發現俄羅斯現在出口什麽的,主要是能源糧食什麽的初級產品,工業基本沒了。

事實上,曾經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西方的蘇聯工業,基本已經灰飛煙滅。那為啥成現在這樣呢?咱們今天就聊下這個話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工業就迎來了一大波劫難。

首先要說,蘇聯最大的糧食基地和工業基地都在烏克蘭,所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本來也沒繼承到全部工業。不過繼承到意義也不大,因為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很快都發生了大規模的去工業化。

蘇聯時期的企業是計劃性質的,並不是為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有大規模的錯配,比如老百姓比不需要那麽多得武器和航天工業,老百姓需要的吃穿住行相關產業卻非常落後。所以蘇聯解體後,市場經濟下,沒法實現自盈利的企業很快就扛不住了,財政又沒錢給他們補,所以倒閉潮席卷所有領域,包括他們的能源企業。

舉個例子,大家可能不知道蘇聯擁有巨大無比的電視生產業務,不過由於缺乏競爭,產品質量一直堪憂,最大的問題就是隨時會爆炸,每年都有幾百人會被電視給炸死。看電視有生命危險,你們能想象?蘇聯解體後他們的電視產業幾乎瞬間崩了,老百姓都在爭相購買日本貨。

再比如始建於沙俄時期的黑海造船廠,我們第一艘航母就是從這裏生產的。在蘇聯晚期就基本上靠補貼度日,蘇聯解體後,這個造船廠在接下來的28年裏隻幹了一票稍微大點的訂單,拆了他們自己的廢舊航母“烏裏揚諾夫斯克號”,基本沒有其他業務。

一度想生產民用船,可是設備太老舊,生產出來也不會有人買,想更新設備,又需要太多錢購買設備,正好財政也沒錢,也就一直啥也沒幹。

同時期韓國的造船業一枝獨秀,後來中國也逆勢崛起,黑海造船廠老舊的設備和技術根本接不到訂單,於是在2018年破產清算了。

蘇聯電視機產業和黑海造船廠,可以看做是蘇聯輕工業和重工業的一個縮影,幾乎所有的工業都是這個造型,低效且盈利能力差。也正是因為大部分工廠沒法實現盈利,解體後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工廠都大規模倒閉。咱們一般說的“寡頭”,主要撕搶的是蘇聯的能源和森林土地資源,工廠什麽的意義並不大,很多都當廢鐵賣了。

最後隻剩下了少量軍工和能源產業,這兩樣確實都能賣得出去能賺錢,軍工可以賣給俄羅斯自己的軍隊,還可以賣給印度中東,以前蘇聯的戰機和防空係統咱們也需要。不過最近三十年俄羅斯軍工行業幾乎沒有進步,這些年一直在吃蘇聯老底,到如今我們已經不大能看得上蘇聯裝備了。俄烏戰爭之後,俄最大的客戶印度也在調整軍購,今後不從俄羅斯進口那麽多軍火了。

能源好理解,這是俄羅斯的傳統優勢領域,自從世界上打出第一口商用油井,俄羅斯的石油工業就占據全球三分之一左右份額。這次任務戰爭之後,能源估計也要受影響,俄羅斯可能沒法直接賣能源了,需要從印度倒手,到時候印度就能賺一個差價,印度賺的,就是俄羅斯賠的。

其他的領域在蘇聯時期本來就不是為了盈利,沒啥效益可言,一旦進入市場運營,根本頂不住西方和我國的競爭,紛紛破產了。

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也在之前的文章裏經常說俄羅斯人不成器,那麽大的家底敗光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俄羅斯還真沒啥選擇。

其實俄羅斯當時唯一的出路就是走中國的,可是它又沒法走。

中國是怎麽做的呢?一開始賣石油,後來利用自己的人力優勢,在我們那幾個傳統港口附近做來料加工,賺到外匯之後,拆掉之前比較落後的產線,換上西方最新的。這是個非常艱苦的過程,相當於賺到錢不消費,直接投入了再生產。

改開剛開始是很苦的,幾乎所有的錢都投入了設備引進。比如1978年10月,鄧公訪問日本,參觀新日鐵,對陪同的新日鐵會長稻山嘉寬和社長齋藤英四郎說“就照這個工廠的樣子幫我們建設一個”。1985年9月15日,經過長達7年多時間的籌建,寶鋼一期建成投產。

當初俄羅斯和中國麵臨的問題差不多,內需極差,想發展工業就得搞外貿,後發國家想發展工業,基本隻有這一條路,這也是為啥亞洲四小龍都是以港口為中心搞製造。

可是外貿嚴重依賴海運,也就是港口。因為早期轉移過來的工業利潤都比較薄,必須建在港口附近,這樣生產出來的東西可以直接海運拉走。如果陸運的話,運輸成本比商品價格都高,產品根本沒有競爭力,賣不出去很快就倒閉了,甚至根本不會有人投資。對於家底一窮二白的後發國家,這幾乎是唯一出路。

等到產業升級後,會把不太賺錢的產業往港口身後的腹地轉移,那些港口城市開始搞金融和計算機什麽的高科技領域。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都是這麽過來的,以前搞低端製造業飛起,後來慢慢變成了現代化都市,基本不搞那些落後產能了。

恰好俄羅斯這個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因為它沒有不凍港。大家想想,世界上怎麽會有客戶能同意你每年隻供貨半年?為啥不找個能全年穩定供貨的地方?

所以港口問題已經把俄羅斯走中國路線可能性封死了一大半。

剩下的問題就是投資問題,中俄剛開始的時候都沒錢。

中國改開之後,最早來中國投資的並不是西方,西方來看過,直搖頭,覺得中國的環境太差。來中國最積極的,是香港那邊的。大家知道,香港以前也是製造業起家,生產一些小商品,比如李嘉誠以前就是做塑料花的。

可是香港那麽小,後來越來越擁擠,正好中國開放了,香港的商人希望去大陸弄塊地,生產出來的東西通過香港賣出去,這事的申請打到中央後,領導大筆一揮,蛇口工業區就是這麽來的。後來這種情況規模越來越大,再後來台灣省的人也來了。

直到現在,現在中國大陸很多製造業,自己是沒有客戶的,一般接港台那邊公司的訂單,生產出來之後,通過港台轉給客戶,那邊的人繼續做倒爺。

也就是說,香港那邊完全不碰實物了,隻管理信息。你可能納悶,我們怎麽會這麽傻,自己賣不行嗎,非要讓他們賺差價?當然行,可是找客戶也是需要花錢的,賣出去這事本身就比生產難得多。絕大部分公司,包括大家熟知的那些研發型公司,銷售部門的開支比研發大得多,銷售本身就是個非常費錢的操作,很多我們的企業一直依賴香港,依賴到現在。

台灣對大陸製造業的影響也大到離譜,台灣企業在大陸的規模大家可能沒法想象,我隨便說幾個數據,2020年大陸外貿出口的前15名裏,台灣企業占了9個,製造業百強企業裏,有三分之一是台企。

疫情三年,這個趨勢不但沒降低,反而有所提升,因為出入境受影響,那些銷售部門在香港台灣的企業就特別占便宜,大陸的競爭對手出不了國,他們可不是非常爽?這可能也是為啥我國要調整出入境政策的原因吧。

更關鍵的是,香港和台灣帶進來的不僅僅是投資,更是管理知識。

就跟現在讓你去開個飯店,99%會倒閉一樣,因為成本控製是個非常複雜的技術活。開工廠也是一件極其複雜的事,需要有人手把手帶,等學會了,再去別的地方複製一個。我們並不是天生會搞工廠,改開後之前的模式基本都用不上,之前的那些廠子,在20世紀90年代基本都重組和破產了。中國工廠學重新學習了港台管理工廠、物流、人力的方法,才把成本控製住,才有了後來的大爆發。

這也是為啥後來其實俄羅斯有錢後,也一直沒好好搞工業,因為沒人帶,他們自己也不會,索性繼續鑽油了,這個是老本行。不過連鑽油的設備,也不是他們自己產的,基本都是德國、加拿大和法國進口。這段時間北溪管道的新聞大家沒少聽吧,他們那個關鍵部件渦輪機,俄羅斯自己也不能生產,正在想辦法從加拿大引入。

也正是因為一直每太發展起來,導致俄羅斯的營商環境一直問題很大,比印度都差,這也是為啥大家經常聽說中國企業去印度投資建廠,極少聽說去俄羅斯建廠一樣,這絕對是地獄級難度的事。

大家知道,蘇聯工業化主要是從美國買了大量的設備,當時美國正在大蕭條,工人找不到工作,很多公司也實在是沒訂單,正好蘇聯願意購買。那時候蘇聯沒收了大量的沙俄舊貴族的黃金、藝術品,還有石油木材什麽的,可以用這些向美國購買。此外也靠國營企業利潤、高額農業稅、壓低國民消費以及大量吸收外資四個渠道籌集。

所以美國人二話不說就把產線裝上輪船,去給蘇聯人搞工業化。

比如一個叫卡恩的美國工程師,以前是福特工廠的一個主管,蘇聯和他簽了合同,在底特律買了全套的美國設備,去蘇聯建成了當時最大的工廠——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這個廠子平時造拖拉機,戰時造坦克。

福特不甘示弱,親自下場,在蘇聯複製了美國的產線,搞出來了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廠。還有著名的斯大林汽車廠,前身是沙俄用意大利技術搞出來的,後來又用全套美國的技術替代。這個廠子生產出來了毛主席的座駕“吉斯115”。

這還沒完,再後來蘇聯支援中國工業項目,從中國“一汽”產線上下來的解放汽車,其實就是“吉斯150”。也就是說,美國技術繞了一大圈,又跑中國來了。還有很多,我國的第一拖拉機廠,也是從美國進入蘇聯,再後來又從蘇聯來了中國,生產出來了著名的東方紅拖拉機。後來每次西方經濟危機,東方就會去西方采購一波。

但是這些技術在計劃經濟下進化極其緩慢,等到蘇聯解體前,不僅蘇聯的技術老掉牙了,連美國已經進化了好幾輪的技術的老牌造車國家,在日本和德國車麵前也抬不起頭。

所以俄羅斯的這些廠子生產出來的產品連俄羅斯老百姓自己都看不上,更別說賣到海外了。

蘇聯還有個問題,從現在來看,應該是科技樹點歪了,或者說側重點有點歪了,蘇聯把科研重點放在了原子能和太空科技上。20 世紀 50 年代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動力發電站,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建造了第一艘原子能動力破冰船;60 年代實現人類第一次載人宇宙飛行;70 年代星際自動站在火星完成軟著陸。

這些技術看著酷炫,成績有目共睹,對人類整體也很有價值,但是效益不太好,投入一百塊,最後隻能出來二十,甚至都不到。也沒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條件,更重要的是這些領域沒法實現自循環,也就是做不到國家不投錢的情況下越做越大,一直在吞金吃財政,卻沒啥實際產出,再大的家底也經不住耗。

而美國主要點計算機去了,也不是美國政府想點,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政府一開始在搞原子能,後來看到蘇聯發了個衛星,他們驚呆了,他們也想搞,計算機一直都不是主力。

可是民間企業很快意識到計算機這個方向有利可圖,無數天才們自發投入研究,很快出了成果,提前實現了“自循環”和“正反饋”,爆炸式地膨脹起來了。美國政府在操作係統和芯片上的投入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政府也不太懂。

問題是美蘇技術代差主要在計算機和芯片上,畢竟沒有這兩樣,就沒有高端數控機床什麽的,慢慢上限被鎖死了。

某種意義上講,除了有限的軍工科技(而且信息化還很差,之前很多人不接受,這次俄烏戰爭之後估計也認了),蘇聯留給俄羅斯一堆不太好經營的項目。有點像別人的爹留給自己的孩子幾套房,他可以出租出去產生現金流,你爹留給你一輛維護費用極高的車,這車還賣不掉,你最後唯一的選擇就是把車丟在那裏讓它自生自滅。下圖就是廢棄的蘇聯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那為啥不再來一波技術轉移呢?一方麵沒錢,蘇聯要是有錢就不解體了。另一方麵西方也不願意,沒有“大蕭條”那麽好的事了,中國想要德國的技術,還得用市場來換。不過從後來的情況來看,技術也沒太換到,合資企業變成了既得利益階層,自覺維護宗主利益,甚至壓製本國民間發展新技術。

其實蘇聯解體後,德國一度考慮過去俄羅斯建廠,不過德國工程師去考察了半年,得出來的結論是不如去波蘭和羅馬尼亞,此外還可以往東德轉移。俄羅斯太冷了,冬天取暖開支太高,而且沒港口。

除了上邊的這些原因,今年還知道一個關鍵原因,可能跟民族性也有關係。

這也是跟一個俄羅斯工程師聊天的時候意識到的,他其實不是俄羅斯人,他爹就是前蘇聯的航天專家,他在2015年全家移民德國。他之前工作的公司在克裏米亞公投後就搬回了德國,把公司裏的骨幹都帶走了。德國有百萬俄國人,俄羅斯移民德國難度非常低。

他跟我說,俄羅斯肯定走不了中國那條路。中國在2000年的時候,一個中國工人一個月的收入不到100美元,俄羅斯最苦的時候,這個收入在俄羅斯也雇傭不到工人每天給工廠幹十幾個小時。所以無論是西方還是香港台灣,都不可能往俄羅斯轉移產能。

他說哪怕現在的中國絕大部分工廠已經工資漲了二十多年,到了俄羅斯根本雇不到人,因為工資太低了,而且俄羅斯人是非常懶散的,根本不進廠。

我還專門查了下,以比較有代表性的富士康為例,2010年6月,在發生連續跳樓後,富士康將深圳工廠的基本工資從最低每月900元人民幣(約132美元)提高到1200元人民幣(約176美元)。

換句話說,俄羅斯的人力成本一直比中國高的多,他們人口也少得多,怎麽都能混下去。他還跟我說了一句俄羅斯最近幾十年的諺語,大概意思是,寧願去砍樹也不進廠。俄羅斯比較冷,從古到今都有個保底職業就是去砍柴火,不是太體麵,但是他們依舊覺得比進廠強。

他的意思是,中國非常低的人力成本,才讓中國有機會走“自下而上”的工業化,俄羅斯人的人力成本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其實高盛經濟學家一開始就看穿了,二十多年前就說俄羅斯今後是消費國,做加油站賺錢,賺到錢去工業國(也就是中國)買東西。隻是他們一係列騷操作,連加油站也做不好了。

不出意外的話,俄羅斯的未來基本被封死了,話又說回來,除了中美,其他的也都差不多。

轉自微信公眾號:九邊

 
 

#俄羅斯工業體係#

工業體係的王冠是什麽?

是芯片嗎?那是王冠上的鑽石。

是重型武器裝備。

一個國家隻要能獨立生產重型武器裝備,尤其是飛機、核潛艇、坦克、洲際導彈這幾大件,就足以證明它的工業體係不但存在,而且還很健全。

能獨立生產這幾大件,意味著存在著物理性的證據足以證明所有必要的核心工業門類都不但齊全,而且有一定的競爭力。

這些東西是造不了假的。

有就是有,能就是能。

能造坦克,怎麽可能造不了電腦桌和垃圾桶?

 

看似“俄羅斯工業體係衰退、工業規模萎縮、斷了傳承”,實際上這是個偽問題。

因為它的問題不是不能造,而是造出來有沒有國際競爭力,有沒有市場。沒有國際競爭力,在有國際貿易可以滿足需求的前提下,這些工業部門當然會規模萎縮。

但一旦脫離國際貿易體係,這些需求無法通過貿易滿足,卻並不會從此就消失。隻要需求持續存在,自然有企業去創業。然後這些部門自然會再次發展起來。

至於說“斷了傳承”什麽的,基本不用考慮。工業主要是一種方法論,方法論深入骨髓了,傳承四季在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這意味著想要“靠封鎖把俄羅斯困死”是根本不可能的,反倒會因為封鎖而促使俄羅斯實現充分就業和工業複蘇。

 
 

這個題下麵一些回答和評論真是讓人歎為觀止,讓人感歎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工業黨”的基本知識水平還如此拙劣......能源行業是毋庸置疑的工業,海灣國家照樣是有工業的,沙特的“製造業產值”照樣是世界接近前二十的水平。

看這張來自維基的圖,沙特、委內瑞拉、伊朗都是石油出口大國,按有些把民用工業當爹一般供著的人的想法,沙特工業排到近20位,震怒;按有些仰慕白人的種族主義者的想法,印第安血統高的委內瑞拉2014年製造業產值比2019年的阿根廷高,震怒;按有些“民主”人士的想法,伊朗能排30多位,比人口相近的“希望之國”越南更高(2019年為43位),震怒......

雲飛揚大說的很在理,俄羅斯的冶金工業仍然發達,這個屬於非常難跨越的門檻,咱們這些各理工行業的,沒有冶金工業造出好設備出來我們拿頭創造產值啊......俄羅斯現在不行的地方,在蘇聯時期基本也不太行,蘇聯時期很行的行業,俄羅斯現在優勢不大但是排第一梯隊還是沒問題的

順便說一句,看這個排名,俄羅斯和英法差距很小,可以說是同一檔次,能說英法工業體係也灰飛煙滅了?

 
 

 

 

 
 
 
32:19
 
 
從蘇聯到俄羅斯,工業神話的隕落
2.4 萬播放 · 76 讚同
 
曾經全球科技的巔峰,工業的神話,終於隕落了.......
而中國能擁抱星辰大海,是因為毛主席在1949年8月14日就已經擲地有聲的說了: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一直以來,我們希望開放和真誠的麵向世界,但我們從來都清楚西方世界的最後答案。
我們笨拙地建設了最大的糧倉和最完備的工業體係,是在告訴西方:
我不會給你們一點點的機會,一百年多年前你們帶來的,我們從未忘記......
我希望與全世界和平發展,但時刻都在做好準備,亦不懼怕全世界與我為敵!
發布於 2022-11-22 08:20· 9134 次播放
 
 

毛子工業體係完整程度全球隻有中美能比,事實上在很多領域老美沒有的東西毛子都有(例如地鐵製造,民用光學等)。從拉達買菜車到卡瑪斯千匹馬力重卡到主戰坦克到五代戰機到幹線客機到重型火箭到五軸數控機床到自研架構CPU到軟件操作係統以及互聯網搜索社交服務等等毛子都能自研自產。任何能說出毛子工業體係不行了的人都可以用非蠢即壞來評價。毛子的問題在於體量太小,就這麽點人口想把這麽大的體係升級到全方位擁有國際競爭實力的程度,除非毛子們個個都是以一抵十的超人否則壓根無法與擁有巨量國內人口市場的天朝或可以在全世界吸收人力物力財力供養自己的老美相比(即便如此,歐美,特別是西歐在航空航天業與毛子也有很多合作,甚至到了直接買毛子的火箭自己打的程度)。這無非就是個選擇問題,毛子可以像烏克蘭那樣放棄掉自家的一堆所謂大國重器,換來成為西方主導的產業全球化鏈條的一部分,自己的產業體係雖然會變得殘缺不全但能很快升級從而提高競爭力,代價就是就此成為英美的走狗。要麽就保住目前的產業體係,繼續作為一個能自給自足,獨立自主且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而存在,代價就是產業升級緩慢,競爭力不強,並且常年被打壓製裁成為某些國家地區三流媒體口中的所謂"笑話"。毛子選擇了後一個,那自然在享受其好處時也要承擔其後果,就這麽簡單。

 
 

用市場競爭力來評判,俄羅斯工業全是垃圾

用戰爭競爭力來評判,俄羅斯工業是鋼鐵巨人

核工業:VVER反應堆世界頂級,完全獨立自主發展,技術水平不輸美法

軍工業不用說了,依舊世界第二

陸軍and火箭部隊:S-400,伊斯坎德爾,瑪瑙,白楊,RS-28。以及一眾火箭都還在生產。

海軍:水麵艦艇確實這幾年沒怎麽動了,水下的北風之神可是一直在建造

空軍:Tu160已經恢複生產並且現代化升級。五代機沒有,但是有頂級航發AL41。考慮法國也沒有五代機,中國目前還在買AL31。這空軍生產水平依然是世界頂級

 

俄羅斯現在的本質,就是保留著獨立的國防體係、重工業體係、能源體係。以及糧食能完全自給自足。 靠賣能源換輕工業品過日子。

俄羅斯年輕一代生育率已經恢複且在上升,男女比例均衡。同時愛國認同,民族主義,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教育很OK

可以說俄羅斯是一個真正的內循環國家,而且世界獨一個。原因是人均資源充足,人均糧食充足,同時是能源輸出國能保證賺取外匯抗住經濟製裁。還有優秀的獨立國防能力能抗住西方武力威懾

 

等到美國真不行了,周邊國家虛弱。俄羅斯才會開始展現實力

 
 

達瓦裏希,俄羅斯龍報

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已經爛掉了,民用工業更是慘不忍睹,就拿小汽車來說,甚至逼得俄羅斯人去白俄羅斯買車,白俄羅斯什麽情況,懂得都懂。

由於全球芯片短缺,俄羅斯汽車市場供不應求,汽車價格也開始一路上漲。麵對高昂的車價,一些俄羅斯人選擇去白俄羅斯買車。那裏有更多的優惠,且價格更具吸引力。盡管這一方案很有吸引力,但實際操作起來也有困難。

 

白俄買車優惠多但回國注冊可能很困難

 

《消息報》報道,從理論上講,在白俄羅斯購買汽車看起來很有吸引力:大多數的車型都有庫存(非常受歡迎或非常不受歡迎的車型除外),當地經銷商也不會強加額外條款(例如每台25萬盧布的門檻等)。然而,在俄注冊這樣的汽車可能很困難。

 

“白俄羅斯的經銷商無法出具電子版俄交通工具技術護照(ПТС),也不能將車輛數據輸入公共數據庫。因此,俄羅斯公民隻能向俄羅斯的製造商或進口商申請電子版ПТС,把汽車運到俄聯邦組裝。如果這輛車不是在俄生產的,那麽它就根本沒有ПТС。這樣的話,汽車在過境時車主必須在海關辦理ПТС,這可能要花費數萬盧布。”白俄羅斯汽車專家德米特裏·諾維茨基介紹說。

 

白俄羅斯的經銷商通常會提議,讓買主在當地的親戚或朋友作為中間人。這樣的話,在購買地進行運輸登記時所需的文件和在俄國家交通安全監察局登記時所需的文件將會更少。在這種情況下,在穿越俄羅斯邊境時,車主需要提交ПТС、車輛符合不低於歐五標準(歐洲汽車尾氣排放第五代標準)的證明、車主護照、購買合同及進口汽車報廢回收費支付證明文件。

 

 

 

圖為今年5月在莫斯科第十屆國際電動交通工具展上展示的電動汽車。(新華社)

 

無利可圖部分賣家不願賣給俄公民

 

此外,並非所有白俄羅斯零售商都會將車賣給沒有居留許可的俄羅斯人。俄Romir公司近日進行了一項研究。該公司派出一位“神秘顧客”到白俄羅斯買車。結果,37家經銷商中有5家(2家吉利、1家起亞、1家日產和1家大眾)拒絕將車出售給俄公民,理由為無法對車輛進行登記。

 

對於為何會出現上述現象,俄汽車銷售及汽車保養公司AvtoDOM市場傳訊總監安娜·烏特基娜表示,將車賣給俄羅斯人並不賺錢,“白俄羅斯公民本身也麵臨汽車短缺的問題,經銷商首先要滿足本國人的需求。”

 

“一位俄羅斯買家來提車,車和他一起回了俄羅斯,經銷商以後再也看不到它了。這輛車不會來維修,也不會來改裝或購買備件。如今,僅僅隻是銷售新車的利潤並不高。所以,賣方把車賣給俄公民實際上也賺不到錢。此外,他還會失去一位白俄羅斯長期客戶。”俄汽車專家德米特裏·納維茨基解釋道。”

汽車市場供不應求,俄羅斯人熱衷去白俄買車

 
 

兄弟 來綏芬河看看吧

擼俄國大串

騎俄國洋馬(大誤)

工業?你看看綏芬河這個極端的例子就能明白俄國的經濟形勢了。

就一帶不動的坑。

 
 

扯句題外話,其實不是俄羅斯太弱,注意是他爹蘇聯太強,而且我們也很強,所以才導致我們認為俄羅斯啥都不行。

其實,人家並不差(至少絕大多數方麵),隻是比較對象太牛逼。就憑他這個體量,啥時候都妥妥的世界一極。

又想起當年咱們被“外國”支配的恐懼

 
 

中國是俄羅斯進口機床的第二大供應者,俄羅斯是中國機床的第四大出口目的地。

俄羅斯“技術”集團2011年表示中國是其在亞洲的首要合作夥伴,還說機床是首要合作領域。

 

 
 

灰飛煙滅言過其實,但是不全了

過去是蘇聯,不同的加盟共和國分工不同,互相合作

但是哢嚓一解體,不光俄羅斯不全,都不全了

 
 

工業,尤其是重工業是需要用大量資金維持的,資金來源就兩種,一個是國家財政撥款,一個是訂單

但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根本沒有充足的財政和訂單來支撐重工業的維係,再加上西方惡意的針對,導致相當一部分高端重工業技術、設備損失,舉個例子,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生產需要用到大型電子束焊接裝置,這是蘇聯七十年代就已經有的設備,但是因為蘇聯解體,喀山飛機製造廠沒有資金維護這套設備,直到2015年獲得了財政撥款才在兩年後恢複了這套設備的運行(耗資7.1億盧布)

所以目前俄羅斯工業基礎尚存,但是高端的工業設備基本上是已經國際二流甚至三流水準,俄羅斯甚至在國防工業上都要依靠別國的技術支持,例如早期的鬆樹-U(Сосна-У),其中的熱成像設備就是采用的法國泰雷茲公司(THALES)的凱瑟琳-FC,一直到最近幾年才完成了國產化的任務

T-72B3-014 凱瑟琳-FC控製麵板

 

 
 

少看營銷號關於“俄羅斯工業廢了”的無腦文章。我們看看俄羅斯近年設計製造的工業產品,問問自己哪個工業體係廢了的國家能設計製造這些?(超多圖警告)

汽車產業

我從汽車工業開始,是因為俄羅斯的汽車工業其實算比較差的。知乎和B站上充斥著關於俄羅斯汽車工業有多衰落了的假新聞,當然有一些真的,比如當著普京麵打不開車門、拉斷門把手。但是俄羅斯的汽車工業絕沒有營銷號和某人*觀察家宣稱的那麽差。

即使是在受到西方全麵製裁和打壓的2016年,俄羅斯仍然生產了1303989輛汽車,占世界總產量1.4%,排名世界第16位。這個成績雖然不好,但俄羅斯的自主品牌才是俄羅斯汽車工業的證明(這裏先不談軍用車和特種車輛,從俄羅斯最不擅長的民用車開始)。

 

2007年成立的Marrusia Motors則以生產高端跑車和賽車為主,旗下的B2是經典代表作(比美國某營銷一流、汽車三流的市值第一大企業造的跑車不知高到哪裏去啦,B2可不會不停地刹車失靈)。

v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