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開播就收視第一,央視劇改寫了2022年國產劇

(2022-12-25 02:20:27) 下一個

一開播就收視第一,央視這部大劇,改寫了2022年國產劇的天花板

2022年12月24日 19:16 新浪網 作者 皮哥orange

與去年當之無愧的“劇王”《覺醒年代》不同,今年是越臨近年底,王炸劇越多。
且不說開年有一部年代大劇《人世間》打底。
11月底,趙麗穎新劇《風吹半夏》如火如荼,這幾天才剛以豆瓣8.2分收官,
隨後,央八的《虎膽巍城》和央一的《縣委大院》,就應接不暇,及時跟上。
另一邊,《天下長河》品質穩如泰山,連續霸榜收視率,甚至打破了近五年曆史劇的口碑天花板。
還有甜寵劇《卿卿日常》,諜戰劇《信仰》,迷霧劇場《回來的女兒》一部接一部,把國劇的競爭推上了高潮。
正當皮哥以為,今年的“劇王”一定會從這幾部中脫穎而出的時候,一部劇的橫空出世,又讓這一切變得撲朔迷離。
它就是不久前在央視一套黃金檔上線的《破曉東方》。
聽劇名是不是不太熟悉?看到原名,大家或許就明白了——《戰上海》。
原著可太出名了,2018年12月出版,是上海交大教授劉統撰寫的紀實文學,講述上海解放之後一年間發生的故事。
雖然是紀實文學,但《戰上海》十分故事化,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上海解放後,我黨在政治、經濟、社會改造等各個方麵經曆的困難和鬥爭。
簡單一個“戰”字,足見當時形勢的嚴峻。
而《戰上海》的影視化改編,顯然要比著作本身更有傳播價值。
早在2019年,《戰上海》的劇本就進入創作階段,並請來《覺醒年代》編劇龍平平操刀。
隨後拍攝94天殺青,時不時放出的路透照中,張嘉益飾演的陳毅佝僂著背,形神兼備讓觀眾浮想聯翩。
如今,正劇終於放出,登陸的還是央視一套黃金檔,恰好和年初的《人世間》一首一尾形成呼應。
央視也頗為重視,在開播前後,“CCTV電視劇”連發7條動態宣傳,四大網絡視頻平台也同步更新,講真,這樣的待遇還真是罕見。
在正式開播後,這部劇也迅速衝上全國同時段收視第一,還同時上榜4條熱搜。
那麽,這部劇有沒有可能超越《人世間》、《天下長河》等劇,成為今年口碑第一的“年度劇王”呢?
一口氣刷完2集,皮哥這就帶著大家一探究竟。
01、第一集破題角度絕了,渡江前夕,國共雙方各幹的三件事,將整部劇的博弈感拉滿,故事性十足
《破曉東方》雖然主要講上海的故事,但整個故事的大背景,卻是1948年全國解放前夕。
這時候各方力量對壘,官方纏鬥,民間暗流湧動,社會環境極其複雜。
那到底怎麽拍,才能在反映曆史史實的基礎上,拉滿故事感,讓觀眾看進去?
要說《破曉東方》幕後不愧是王炸,隻是通過鏡頭對比了三件事,就一下子讓觀眾沉浸其中。
第一件:殺人和救人。
1948年解放上海前夕,國民黨反動派已經成了驚弓之鳥,為了阻撓解放軍的攻勢,他們開始瘋狂捕殺上海的地下黨和進步人士。
整部劇開場的一個鏡頭,就讓皮哥頭皮發麻。
一名地下黨被倒吊在樓頂,國民黨警察局行動隊副隊長潘立忍在上麵虎視眈眈。
“還有誰?”
“你們猖狂不了幾天了!”
眼看撬不開他的嘴,潘立忍也忍無可忍。
他高高舉起一桶汽油,全部倒在了這位地下黨身上,然後慢悠悠點燃一根火柴,並將帶有火星的火柴,扔了下去。
一片烈火中,潘立忍的臉被照得通紅,這樣的殺戮,也成為當時上海每天的常態。
無數我黨先輩倒在了黎明前夕,反動派更是開啟瘋狂模式,從美國進口了先進的偵聽設備,想要在敵後戰場,將地下黨一網打盡。
我方地下黨李白,就是彼時隱藏在上海的重要一員。
雖然國民黨的偵聽車24小時不間斷巡邏,在得到上海布防部署方案後,李白依舊冒著被發現的風險,在第一時間將方案通過電報發給了中央軍委。
在被捕的最後一刹那,李白按下了最後一句話:永別了,親愛的同誌們!
隨後,從容被捕。
上了國民黨“黑名單”的,不僅僅隻有我黨黨員,還有黃炎培、張瀾等民主人士。
與國民黨的瘋狂殺戮恰恰相反,我黨卻在極力挽救所有人。
李白被捕後,毛主席下了最高指示,要求上海地下黨將李白及其家人安全救出。
為了保護黃炎培等人的安全,上海地下黨也做了十分周全的營救方案。
比如全天候被監視的黃炎培,地下黨就設計了找人假扮黃炎培的“偷天換日”之法,神不知鬼不覺將黃炎培護送出滬,平安到達北平。
在國民黨白色恐怖的槍口下,我黨在一條一條地拯救人命,這也在大戰前夕形成了極其鮮明的立場對比。
第二件:備戰與和談。
1948年,蔣介石與李宗仁的總統之爭已經開始。
輸掉三大戰役後,外部勢力對蔣介石和國民黨十分不滿,培植了新的代理人李宗仁。
看到解放軍勢如破竹,李宗仁幹脆開始跟我黨和談,提出“劃江而治”。
但對“和談”這種事,國民黨向來是不守信用的,重慶談判就是例子。
更何況,在國民黨黨內,李宗仁不過是被推到台前,背後掌控話語權的,依舊是蔣介石。
於是,出現了可笑的一幕:
李宗仁組織了代表團在台前和周總理領導的代表團和談,蔣介石為首的頑固派卻已經開始暗戳戳、悄咪咪沿著長江布防,做起了軍事準備。
但在我黨這邊,對和談還是非常重視的。
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製定了一係列和談政策,如果國民黨同意這些條件,那國共走向合作,也不是沒有可能。
隻可惜,所有條件都被國民黨一一推翻,李宗仁拒絕在和談議定書上簽字,和談正式破裂。
國共的談判桌博弈就此終止,一場大戰看樣子避免不了了。
這也直接帶出了第三件事:布防與進攻。
軍事戰略博弈,是國共渡江攻防的重中之重。
國民黨這邊,雖然兵權給了湯恩伯,但蔣介石並沒有放權的意思,而是對湯恩伯的長江布防計劃指指點點。
說了一大堆,其實就表達了一個意思:
防不住還不如不要防了。
對麵的湯恩伯麵露難色。
蔣介石隨後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長江防不住,防上海。
要麽說,在戰略眼光上,蔣介石真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長江天塹都防不了,上海孤城能防守三個月嗎?
國民黨那邊,蔣介石一直在用自己的權力指點軍事,而我黨這邊,陳毅和鄧小平也對戰事安排緊張討論。
鄧小平認為,渡江作戰的綱要,是要從中央軍委和總前指揮部的全局出發,要有核心和戰略重點。
可陳老總卻不同意,因為綱要是他製定的。
他覺得沒有戰術就沒有戰略,於是在一份戰略計劃裏,把哪個團在哪個位置都標得清楚明白。
談了半天,沒談出結果。
但在渡江進攻上,兩位老總的看法卻出奇地一致:不能等國民黨布置好了再渡江作戰,能早則早,能先過則先過。
於是,百萬雄師就在陳老總的一聲令下,渡過長江,向對岸進攻了。
三件事,一殺一救,一戰一和,一防守一進攻。
兩方對壘,氣勢拉滿,無論在微觀層麵還是宏觀層麵,上海解放的大幕已然拉開。
風起雲湧的戰場和緊張刺激的敵後戰線徐徐鋪陳,整部劇的故事性魅力,也就這樣出來了。
02、三場戲立住三個人物,張嘉益演陳毅藏著細節,巧妙!
其實很早之前,大家就知道了《破曉東方》裏扮演陳毅的,是張嘉益。
見到張嘉益演陳老總,還是有不少人有擔憂的。
主要有兩點:
一來,陳老總是十大元帥中,比較特別的一位。
他為人風趣,性情豪爽,軍政雙優,長相有辨識度,如果不是特型演員,很難演得出彩。
二來,張嘉益是一位表演很有個人風格的演員,作為“叔圈頂流”,他在很多生活倫理劇中演過各色小人物。
觀眾也擔心,張嘉益將自己的表演風格帶入對偉人的塑造中,會不會顯得出戲。
不過,對張嘉益這樣的演員來說,演偉人,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就目前放出的兩集看,張嘉益對陳老總的扮演,還是很出色的。
兩集劇用三場戲立住了三個人物,其中第一個就是張嘉益扮演的陳毅。
我們都知道,陳老總指揮千軍萬馬戰鬥,天不怕地不怕,從黃橋到孟良崮,從淮河戰役到上海戰役,到處都有陳老總的影子。
陳毅廣為人知的特點,就是勇猛大氣,豪爽樂觀。
所以,除了塑造這種元帥氣場外,張嘉益還紮根於現實情況,從陳老總真實經曆的曆史中,去探尋他性格裏不為人知的特點。
別說,還真被他找到了,就兩個字:恐慌。
什麽,陳老總還有怕的事情嗎?當然有。
上海解放前夕,中央有意讓陳老總去當上海市長,這時候,陳老總有點發怵了。
管軍隊管了20年,領兵打仗沒問題,但要管理一個大城市,陳毅稱自己還是個“學生”。
那是上海,全國經濟的中心,全世界都盯著看,上海在我黨的手裏,能不能治理好,會不會治理好。
恐慌的本質是心裏那股為國為民的責任,陳老總去當這個市長,壓力確實不小。
有個細節,張嘉益就很好地演出了陳老總當時的心態。
七屆二中全會之前,鄧小平和陳毅一起吃飯,飯間,鄧老總談起中央讓他推薦上海市政府人選的問題。
隨後,鄧老總直言,要推薦陳老總去上海。
陳老總坦言:想去上海,但又怕去上海。
兩人談間,好巧不巧,一陣風吹過,飯桌上的文件都被風吹走了。
陳老總瞬間“慌了神”,一邊還和鄧小平談論管理城市的擔憂之處,一邊連忙起身去抓文件。
結果,文件一頁沒抓住,說話也開始捋不直舌頭,口誤頻頻。
這個小細節,演得非常好。
風這個時候吹亂文件,其實是一種意象化表達,要說的是陳毅“心頭之亂”。
而連忙起身,抓不住文件,又有點失態的陳老總,更是生動,說明他心裏沒底。
他既想做好黨中央分配的工作,又怕自己管不好,影響了大局。
這種“怕”,是實打實的。
連陳毅都怕,劇其實借著陳老總的反應,鋪墊了上海問題之嚴重。
張嘉益也靠這個細節,演出了一個不一樣的陳毅。
這個陳毅,是隻屬於張嘉益的陳毅,有著特殊曆史階段的獨特演繹。
第二場戲立住的,是蔣介石。
蔣介石的扮演者,是“蔣介石專業戶”馬曉偉。
《解放大西南》、《風箏》、《外交風雲》、《長沙保衛戰》、《跨過鴨綠江》等劇中,馬曉偉都是蔣介石的扮演者。
這部《破曉東方》亦是如此。
彼時,蔣介石已經下野,但隨時在老家掌控著政局,他叫毛人鳳來家中,提到了兩份名單。
在對話中,蔣介石並未提及所謂的“名單”究竟是什麽。
隻是用一種意味深長的眼神,盯著毛人鳳,看他能不能“猜”出來。
隻是蔣介石最得意的地方,他對下屬的掌控,以及對“滅共”這件事,與同僚們的不謀而合。
隨後,他又開始打啞謎。
一份名單上的人員,帶走。
另一份,處理幹淨。
在說另一份的時候,能很明顯感覺到,馬曉偉的眼神閃爍了。
這是他的心虛,也是他以偽君子的姿態,做出違背道義之事時,對自己的“容忍和原諒”。
其實,我們都明白,大白話就是,一份抓,一份殺,不僅要殺,而且要殺幹淨。
聽到毛人鳳說,有的人跑了,有的該處理的人沒上名單,你看蔣介石這個意味深長的表情。
當事情脫離他的掌控,他絲毫不會手軟,而是用眼神授意毛人鳳,將這種殺戮擴大化。
一段對話,兩份名單,馬曉偉將一個道貌岸然的蔣介石演得淋漓盡致,那種慈祥外表下的陰狠和冷鷙,演得可以說入木三分。
第三場戲,立住的是湯恩伯。
在國共渡江作戰中,湯恩伯既是個大人物,也是個小人物。
說他是大人物,因為他總領長江布防,手裏有幾十萬軍隊。
說他是小人物,他其實也是棋子,完全聽命於蔣介石,身不由己。
熟悉湯恩伯的觀眾都知道,國民黨上將陳儀想要起義,想借義子湯恩伯的軍隊反蔣,沒想到湯恩伯忠於蔣介石,轉手就給自己的義父賣了。
所以,湯恩伯在蔣介石心裏,是很忠心的。
渡江戰役前夕,湯恩伯是國軍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軍權在手,蔣介石將他召到自己老家,想問一問長江布防。
沒想到湯恩伯一口氣匯報完,隻換得蔣介石一聲歎息。
被問及有沒有信心的時候,湯恩伯麵露難色。
其實這時候,湯恩伯知道,並不是自己對布防有沒有自信的問題,畢竟國軍所有的家當,全都擺在了天塹上。
他難,難在既要防住長江,守住上海,又要聽從蔣介石的指揮,不能傾其所有,背水一戰。
這是個典型的“既要又要”問題,蔣介石叫他去的意思,就是既要讓他保存力量,又要讓他守住長江,守住上海。
所以,被架在火上的湯恩伯,才會這麽難。
聽到蔣介石提出的,放棄長江,死守上海三個月以待反攻的作戰計劃時,湯恩伯臉都綠了……
作為軍事主官,他深知這種計劃是癡人說夢,但是迫於蔣介石威望,他不得不重新回去調整作戰部署。
從前麵的信心滿滿到之後的麵露難色,再到最後咬碎後槽牙的恨鐵不成鋼,湯恩伯幾個表情十分到位。
也演出了國民黨內部“外行領導內行”的典型。
其實演湯恩伯的演員,大家應該很熟悉,他就是在《幸福到萬家》中演公公王友德的張喜前。
一個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個是手握兵權的將軍,張喜前這演技,還真是“千人千麵”,皮哥服了。
三場戲,立住了三個角色。
從絕對主角陳毅老總,到重要配角蔣介石,再到配角湯恩伯,每個角色都有十足的細節刻畫,《破曉東方》在角色塑造上下的功夫,可見一斑。
03、曆史大戲的驚心動魄,戰爭、諜戰、智鬥樣樣精彩,《破曉東方》有劇王潛質!
雖然僅僅放出兩集,但從開頭看,《破曉東方》顯然不是傳統的戰爭劇或革命劇。
它有千頭萬緒的諜戰,有炮火紛飛的戰場,也有我黨和反動派在上海穩物價、挺貨幣的智鬥。
它追求的,不僅僅是對曆史的紀實性,而是在真實曆史的基礎上,做一定範圍的藝術改編,以向觀眾們展示那一段驚心動魄的經濟鬥爭和文化攻守。
而這些,是我們之前都很少見到,甚至從未見到的。
《破曉東方》的總編劇秦溱說:
“紀實文學為我們提供了起點,而從翔實的曆史資料到一個能讓觀眾代入情感的影視故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是啊,認識曆史,有很長的路要走,可我們對曆史的認知,不能僅僅停留在幾大戰役,幾個曆史事件上。
曆史人物不是神話故事,他們豐滿,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性格。
曆史事件不是憑空發生,它們有起因經過和結果,有驚心動魄的細節過程。
這些,都被《破曉東方》一一拍了出來。
我想,這也是讓張嘉益這樣的演員,去出演陳老總的原因,他也很可能會憑借這樣的嚐試,打出演藝生涯又一副王炸。
帶入,沉浸,享受,這是這部劇帶給皮哥最大的觀影體驗。
相信之後,它會漸入佳境,越來越好。
“年度劇王”的桂冠到底花落誰家,現在或許已經不重要了。
《破曉東方》露出劇王潛質,甚至改寫2022年國產劇天花板,年底各種類型劇開始狂攢KPI,能見證這種百家爭鳴,已是觀眾的幸福。
而這種白熱化狀態,也注定會給2023年的國劇市場,開一個好頭。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