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現代化不是西化:文明崛起的三個特征

(2022-11-15 02:48:02) 下一個

現代化不是西化:文明崛起的三個特征

https://www.sohu.com/a/579632473_565460

2022-08-25  來源: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對一個文明來說,政治、法律、經濟所擁有的結構性力量,以及無數匿名的個人用行動織成的網絡,比奪人眼球的文化論戰更重要,更具有底層的意義。”

 

中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它真是問題叢生,到處都是麻煩。經濟凋敝、黑死病、拜占庭滅亡都是大問題。

而原先的兩股主導力量,教會墮落了,它擾亂了政治、敗壞了精神;而世俗政權還沒有真正強大起來,但是已經開始肆意膨脹,掠奪社會。

西方還有希望從這種岌岌可危的局麵中走出來嗎?結果你是知道的,它走出來了,而且活得還不錯。那就要問了,西方在當時究竟是怎麽走出來的呢?

-01-

現代化不是西化

先給畫一個大大的草圖,對西方最近這500年的走向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可以先抓住現代西方成長的三個基本線索:

· 第一條線索是,國家崛起,也就是基本政治框架的重塑;

· 第二條線索是,社會崛起,新的二元結構又形成了;

· 第三條線索是,市場崛起,資本主義飛速成長。

這三條線索並不是齊頭並進的,而且,它們之間有時候合作、有時候打架,相互纏繞、相互塑造。每一條線索裏麵都存在著幾種模式,成長的道路細分起來真是十個手指頭都不夠數。

說到這裏,應該已經發現了: 現代化的實現方式其實有很多種路徑,並不是隻有唯一一條路可以走。如果西方自己的發展道路就已經足夠的多樣化,那就證明現代化不是隻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可以大膽地得出一個基本結論:現代化肯定不是西化。

那麽,問題接著就來了,如果現代化不是西化,我還帶你看西方文明做什麽呢?這就回到這一講的主題了: 更新。

西方從自身的傳統中更新出了現代,換句話說,西方的傳統中現代基因最多,它是順勢長成的。所以它實現現代化最早,受益最大。盡管現代化不是西化,但西方的基因值得深入研究,也隻有從西方的基因中把握了現代化的道理,再說我們不走西化的道路,才真的有底氣。

開頭我跟你說了現代西方成長的三條線索,分別是國家崛起、社會崛起和市場崛起。那這一講,我就從國家、社會、市場三個方麵跟你聊什麽是現代,西方如何通過更新自己的傳統,率先實現了現代化。

-02-

國家的崛起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條線索,國家的崛起。你可能會說,不對啊,國家不是在奴隸社會就有了嗎,怎麽說它是現代西方成長的重要線索呢?不錯,大多數學科幾乎都把國家的誕生看成文明誕生的標誌,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國家和文明一樣古老。

但我現在要告訴的是: 國家就是現代的,它和古時候的城邦、共和、帝國、王國、教皇國、王朝都不一樣。現在覺得再熟悉不過的國家,最早也就隻能上溯到中世紀中期,它是從那個時候成長起來的,而且很快就成為了推進西方成長的動力,把西方推進了現代。

現代國家是一個權力的集裝箱,國家集成了很多權力,因此可以把國家的崛起理解成一個權力集中的過程。

古時候那些政治共同體和權力沒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但它們所擁有的權力,在能力和價值觀上麵都和現代國家有很大的不同。

從條件上來看,古代的經濟、社會、文化狀況和政治狀況一樣都不夠發達,很難支撐起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比如中國古時候,費孝通先生有個著名的判斷叫“皇權不下縣”,皇帝的權力到縣令為止,基層是靠家族、靠鄉紳來治理。皇帝們不想把權力往下延伸嗎?不是,是因為客觀上做不到。

朝廷隻發縣令的俸祿,像什麽師爺、衙役,這都不叫官,叫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這些吏沒有朝廷的正式編製,隻是通過人事代理為朝廷服務。朝廷資源有限,隻能把縣以下的管理職能交給家族和鄉紳。

羅馬也是一樣,羅馬管轄之下的猶太人,靠猶太人的拉比去管,希臘人靠他們各自的城邦去管,隻要政治和軍事上服從羅馬,管理上是高度自治的。否則幾十萬羅馬軍人怎麽可能壓製住500多萬平方公裏,4600多萬人呢。

所以,古代政治共同體再強大,強大到羅馬那樣征服世界,客觀上也不可能將自己的權力完全滲透和支配整個社會。

在價值觀層麵,古代政治共同體也不能夠赤裸裸地談權力,權力來自上帝也好,來自天命也罷,頭上一定有更高級的東西存在。即便皇帝口是心非,傳統價值觀也會對他構成巨大的約束,為什麽呢?

如果皇帝膽敢公然違反價值觀,對統治基礎、製度運轉、民心民意都會構成巨大的阻力,雖然對他的限製不夠直接,但也絕不是可以隨便漠視的。

這樣一個價值觀優先於權力的邏輯,使得權力難以高度集中,甚至集權是被主動抑製的。就像中國傳統中,法家這樣一套集權的製度、策略和技術,在道義上就被儒家壓製。

明白了古代政治共同體在能力和價值觀上的基本特點,你就知道現代國家要跨越這些障礙,實現集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這個進程在西方中世紀中期就已經啟動了。

國家崛起這個過程,可以理解這麽幾個問題,政治上的集權集了什麽權、怎麽集的、集起來之後的權力形成了什麽樣的結構、產生了什麽樣的後果。

在這條思路下,你也就能理解後來的革命和民主了,你可以把革命看作對集權的反抗和矯正,把民主看作對集權的馴化和利用。

在國家集權的過程中,很自然的事情就是,各國實現集權的路徑並不相同,結果它們的政治結構存在重大差異,這種差異又進一步推動了它們在社會和市場兩個方麵的差異。這就造成了大國崛起的路徑各不相同。

-03-

社會的崛起

剛才大致說完了國家這條線索,我們再來看看社會。社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就是除了政治之外的所有領域;狹義的就是從裏麵還要除去市場經濟,把市場獨立出來,社會就專門指自治組織、社會團體、公共事業。

從廣義的社會來看,如果說國家崛起是現代西方文明發展的主旋律,那麽,社會崛起就是必不可少的複調,沒有這根線索,不可能完整解釋現代西方文明。

國家崛起和社會崛起之間有相互配合的一麵,也有相互衝突的一麵。你知道,權力會自動膨脹,膨脹是權力的本性,所以,隻能靠權力來擋住權力,它才不會肆意妄為。

但這裏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果擋不住,會是什麽樣的局麵?第二個問題是,如果要擋,去哪裏找能擋住權力的權力?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比較簡單,如果擋不住權力,結果就是征稅像搶錢、征兵像搶人,所有人都不安全,不僅沒有權力的人會隨時被權力肆意侵犯,有權力的人其實也不安全,他們活在為了保住權力,於是拚命擴張權力的怪圈裏,爭權奪利根本停不下來。

第二個問題比較複雜,去哪裏找能擋住權力的權力?這個問題,聽起來像“把老虎關進籠子裏”一樣,感覺不錯。不過這種想法實際上很難經得起推敲!

我跟你推敲一下:誰來造籠子,誰來抓老虎,如果這個人能夠抓住老虎,怎麽保證他不會比老虎危害更大?抓老虎進籠子很可能掉進一個無限後退的邏輯——為了幹掉魔鬼引來了更大的魔鬼。

所以,為了解開這個死結,必須雙管齊下:在政治權力內部,要塑造複合型的權力結構。也就是不能隻有一方完全說了算,要使得政治權力相互形成製衡;在政治權力外部,也要塑造複合型的社會結構,使得政治權力的生存環境和資源來源,都對政治形成製衡。

這兩個複合型結構比較複雜,政治權力內部的複合型結構,我會放到後麵國家崛起那一講具體跟你講,社會的複合型結構,我會放在社會的名義下講。

可能你要問了, 西方為什麽能形成複合型呢,道理很簡單,它的基本前提是多元化。隻有“多”,才談得上複合。多種元素、多種力量、多種人群之間相互磨合、協調、配合,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複合型就出現了。而這種情況恰恰是西方最為豐厚的資產。

想想古希臘成百上千的城邦,流派眾多的哲學;再想想古羅馬這麽強大,它也無法靠軍人實現直接統治,隻能尊重被征服地區的傳統和治理方式;再看看中世紀國王們都無權無勢,隻能靠封建契約來具體管理每個地方;你看,西方從古希臘到現在,從來不缺少多元性。

我在開頭說了,西方從中世紀進入現代,其實是從自己的傳統中完成了更新。現在你了解了國家和社會這兩條基本成長線索,那你應該也能猜到,西方現代化的更新過程,最重要的結構性更新就是社會取代了教會,社會與國家形成了一種新的二元結構。

當然,社會像國家一樣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相應地,新二元結構的成長也有一個過程。我會在這個單元把國家崛起作為主調,把社會崛起作為複調,不斷地給你提示這種二元結構。

-04-

市場的崛起

說完了國家和社會,還有市場這個成長線索。現代西方經濟的成長,最明顯的事實就是資本主義的崛起。

在這門課裏,針對市場,隻打算解決一個問題,資本作為西方文明的物質營養,在最宏觀的層次上,它是怎麽樣和政治、社會相配合、相協調的。

在國家與社會的新二元結構當中,資本會幫誰?你會說,亞當·斯密講市場是看不見的手,這句話的政治含義就是拒絕國家幹預,資本當然是幫社會啊!

不過你還要看到另外一麵,怎麽分蛋糕決定了蛋糕能做多大,分蛋糕主要是政治權力的事情,那麽分蛋糕的人怎麽會容忍做蛋糕的人總是和他作對呢?

而且從基本事實來看,資本主義就是在現代西方國家裏麵飛速膨脹的,你應該也能隱隱感覺到,國家和資本之間有某種默契和互助。所謂資產階級國家到底是怎麽回事? 西方從中世紀向現代邁進,各國走了不同的道路,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本身就證明了現代化並不是西化。

西方的現代與中世紀之間最顯著的更新是,國家作為一個權力的集裝箱,不斷加強集權,淘汰掉了古代所有的政治共同體;第二個顯著的更新是社會取代了教會,與國家形成了新的二元結構;第三個顯著的更新是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全麵替代了自然經濟和封建經濟。

- END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