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90歲屠呦呦再次落選院士, 引巨大爭議

(2022-05-23 02:20:42) 下一個

難於上青天!90歲屠呦呦再次落選院士, 引發了巨大爭議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7H762EU055286PV.html

2022-05-18 21:30:02 來源: 新de青年 河北  

1000多年前,李白麵對危險、崎嶇的蜀道,寫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近日,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中科院的院士。對此我想說,評院士難,難於上青天!

屠呦呦是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雖然她獲得了最珍貴的醫學獎,但在國內中科院,多次院士評選中,始終落選。這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爭議的原因很簡單,屠呦呦的貢獻和成果是真正的舉世共睹,但即便是這麽大的貢獻和成果,仍然沒有得到應得的正義。沒有正義,就要有爭議!

而爭議的另一方,院士的評選機構,給出的解釋是:屠呦呦沒有,留洋背景、博士學位、論文數量!這些才是評選院士的標準。看到這我想到了“茅台院士”等一係列更加沒資格的所謂“院士”。

屠呦呦顯然是有資格獲得“院士”的資格。或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誰,她做了什麽?這裏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屠呦呦是中科院的首席科學家,中醫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2011年,屠呦呦發現了用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方法,拯救了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讓她們免於因感染瘧疾不治身亡;2015年,她獲得屬於中國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

就連英國最大的電視台,BBC(英國廣播公司)都表示,屠呦呦的成就足以和愛因斯坦、居裏夫人等人並列,因為她的成就,是曆史上拯救生命最多的!

而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科學家,因為沒有留洋背景,沒有博士學位的原因,在院士的評選中落選了。最傑出的科學家,在中科院評選機構人的眼中,成了“三無”的科學家!很難想象,“論文數量不夠”也能成為具體的、拒絕的借口。

這不得不讓我想到當初秦檜誣陷嶽飛的時候,用的借口,也是三個字“莫須有”!這次屠呦呦落選的理由,也是“莫須有”!

屠呦呦發表的論文少,是因為她常年努力進行科學研究有關,很多科學結果(所謂的論文),都需要成千上萬次的實驗才能證明。就像愛因斯坦,他在1905年發表的論文隻有5篇,而改變世界,隻需要這5篇論文。現在很多地方論文、報告滿天飛,改變世界了嗎?論文的數量什麽也不能證明。

更深入的,我還查到,2003年,我國院士申報細則有很多“不切實際”的要求,比如:候選人自己不能申報;被推薦的人,年齡要小於65歲,大於65歲,要有6名以上的院士的“推薦”......這些要求,感覺很emmm奇怪!

當然,中科院的院士選拔很神奇,除了“茅台院士”等人能入選外,很多有能力的人,比如:袁老、顏寧、李愛珍、材料學家等等,都落選過。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院士選拔,還挺“公平”的!落選後,號稱美女教授的顏寧,去了美國,成了終身教授;敢講話的學者饒毅,發聲再也不參加院士評選了。

任正非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時,就感慨道,“中國之所以缺少原創和創新,就是因為太不尊重知識了。再加上社會並不鼓勵嚐試,不讚成犯錯,導致很少有人敢創新,反而熱衷抄襲......

屠呦呦讓世界見到了中國的創新能力,雖然有人認為屠呦呦隻不過是利用了古人的成果,但從平常的事情中發現不凡,拯救數萬人的性命,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這就是創新。她用行動證明了,一輩子幹一件事,就能成就精彩的人生。相反,屠呦呦以普通研究員的身份,獲得世界矚目的成就,這是中國科學界應該反思的地方,為什麽是普通研究員,更高級的科研人員呢......”

對屠呦呦的落選,有很多人為她鳴不平,認為她戰勝了人類幾千年來都不能戰勝的瘧疾,卻在院士落選上失敗了。那些獲得院士的人,到底誰才是可笑的失敗者?不過,這些事對於90歲的屠呦呦院士來說,這一切已經顯得不重要了。她有自己的榮譽和成果,所謂的院士頭銜,並不重要。就連屠呦呦自己也說:“放下了,自然也就看得清了。看清了,就不重要了!”

那麽,那些爭奪院士頭銜的人,爭奪的是頭銜嗎?不,他們追求的不過是一紙虛榮,和人前顯赫的名利而已。

對此,你怎麽看?歡迎點讚、評論、+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網易跟貼633參與37721

 

毅預測,有望獲得諾獎的2個中國人,雖不是院士,但未來可期

鈍角查詢 2022-01-06 15:32:44

如何看待顏寧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而在國內卻評不上院士?

柳葉刀學術 2022-01-16 08:33:02

山東籍女科學家顏寧和王小雲,一次院士評選,改變了兩個人命運

中國穎瑞生活圈 2022-05-13 00:53:18

她是中國女天才,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去美國申請院士一次就成功

話癆小李 2022-05-07 15:27:52

多位華人學者入選,又一院士名單出爐!

科技學術派 2022-05-22 19:53:05

30歲博導,38歲中科院院士,最年輕院士盧柯的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漂江孤影 2021-12-15 16:58:58

15歲中科大天才少女,身兼3個院士銜,卻“曲線救國”加入美國籍

鏘鏘文史局 2022-01-20 11:44:58

楊振寧還能拿一次諾貝爾獎?翁帆:為了他的科學研究我一直堅持早睡

科技學術派 2022-02-17 07:01:15

顏寧:科學家的名片是她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種頭銜

匠人記 2022-03-22 15:02:0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