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8隻鼠放天堂繁衍4年多 科學家發現不對勁

(2022-05-19 04:05:41) 下一個

將8隻鼠放進天堂,繁衍4年多 科學家發現不對勁

柳婉月    5/19/2022, 3:46:52 AM

https://superpyq.com/article/6285f5ed8e270f68d008f944

世界生靈萬萬千千,奧秘無窮無盡,人類隻探明了冰山一角,仍然有更廣闊的宇宙是未知的。因此,求知欲不能僅僅滿足於當下,更要將目光放得長遠些,看到未來的世界。


在美蘇冷戰的幾十年裏,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一係列的競爭與角逐,軍備競賽,拉幫結派,以及研發一些先進的科技,以此來證明自己才是世界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

在這種環境中,兩國的一些科學家逐漸轉向研究一些意義不大,但噱頭十足的項目,很少有人再真正地回歸拋開政治附加的,純粹的科學。


01 “老鼠烏托邦”實驗:一場映射人類未來的實驗

但是在這之中,仍然有人堅持用憂患意識警醒自己,做了一個“白鼠烏托邦”實驗,並成功影響了當時的社會,引發巨大的轟動。

1968年7月9日,美國馬裏蘭郊區。生態學家約翰·卡爾霍恩正在進行一個大膽的構思:如今國際社會整體已經趨於“和平”,戰後經濟恢複,社會重新運行,人口正在急劇上升。如果放任這種情況繼續,若幹年後,龐大的人口壓力會帶給世界什麽影響與變化?

他不得不考慮這件事情,1945年全世界人口約為26億,至1968年,全世界人口已經來到了35億。如果按照這個趨勢,本世紀末全球人口就會來到50億的大關,未來更是不敢想象。


於是他決定進行一項以小白鼠為例子的“烏托邦”實驗,來研究人類社會未來的走向。按照常理,研究人類,應當用直接調查人類社會,或者研究與之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方法,為什麽這項社會學的實驗會采用小白鼠?

之所以選擇小白鼠,一是因為小白鼠的基因與人類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具備參考價值;二是小白鼠的繁衍周期短,不必像尋常的社會學調查一樣花費數十年的時間。

卡爾霍恩選擇了一個無人的空地,用一個破舊的穀倉改造成小白鼠的“世界”:中央地帶是一個長寬均為2.7米,高1.4米的金屬籬笆,四邊各連通了一個白鼠巢穴。

這個巢穴空間可以供3840隻小白鼠生存,卡爾霍恩還為其提供了可供應9000隻小白鼠的食物,供應6000隻小白鼠的水;吃喝不愁,空間足夠,各項條件又分別可以容納不同數量的小白鼠,就更有對比的參考意義了。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因為傳染病引起小白鼠大量死亡,他還會定期清理巢穴,為它們消毒。如此一來,就保證了繁衍程序的順利進行。

初代小白鼠數量分布為:公鼠4隻,母鼠4隻。由於小白鼠的繁衍能力很強,如果初始數量控製不好,很容易引起泛濫或者進展慢等問題,導致實驗失敗。因此,八隻小白鼠是經過衡量之後的最佳對比。


按照卡爾霍恩的預計,要不了多久,這個世界就會被小白鼠給撐破,三年以內食物和水的數量就會不夠,最終導致一係列的“社會問題”,並最終將整個種族引向滅亡。

02 實驗頻頻出人意料,到底原因何在?

實驗進行到第55天,第三代小白鼠出生,整體數量翻了一倍,達到了16隻。此時指數效應還未顯露崢嶸,因此看起來仍然是一團和氣,沒有什麽問題或者隱患。

接下來的日子裏,小白鼠的數量每兩個月左右就會翻一番,第315天,小白鼠的總數量就擴張到了620隻。不到一年的時間,整體數量已經翻了70多倍,按照這個趨勢,很快就要來到第一道關卡:生存空間容積問題。

在卡爾霍恩的計劃中,生存空間僅僅足夠容納3000多隻小白鼠,第二道關卡為水資源,僅夠6000多隻小白鼠飲用;第三關是食物問題,足夠9000多隻小白鼠食用。他希望看到小白鼠在這三個階段不同的表現。

但是事實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從第315天起,小白鼠的繁殖能力大大降低,比之前慢了將近3倍,幾乎每145天才能讓整個種群數量翻一倍。這個結果讓他大皺眉頭,但是他仍然選擇了繼續實驗,不進行任何的幹擾。

 

第560天,小白鼠的數量來到了2200隻,離第一道關卡還有老遠的距離。在卡爾霍恩的計劃中,這最後1000隻的距離幾乎是幾個月就可以實現的。

但他沒想到的是2200隻竟然是這次實驗的峰值,此後小白鼠群再也沒能突破這個數字。從這一天起,小白鼠幾乎停止了交配,很少再有懷孕的母鼠,即便有也難以生下來。

直到第600天,達到峰值後的第40天,一隻母鼠產下了一隻小白鼠。這隻新生的小白鼠成了鼠群最後一隻新生鼠,一隻就是一代。從這以後,無論卡爾霍恩怎麽焦頭爛額地思考,進行幹涉,小白鼠群都沒能再誕下新鼠,實驗進入了瓶頸期。

沒有新生,老一代的小白鼠紛紛死去,鼠群開始逐漸凋零,起初是幾隻幾隻地死去,到後來數十隻地死去。

第1588天後,原本2200隻的鼠群縮減到了僅僅27隻,其中母鼠23隻,公鼠4隻,而且都是年邁沒有生育能力的,也宣告了這場實驗的結束。


為什麽這些小白鼠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世界裏,沒有天敵的侵擾,沒有食物的危機,竟然喪失了快速繁殖的能力,反而逐漸衰退,最終滅族?

卡爾霍恩將自己的研究進行細細梳理,發現了問題所在:階段性滅亡。

03 “老鼠烏托邦”的四個階段:從安樂中一步步走向毀滅

他將最初的8隻小白鼠的繁殖經曆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社會奮鬥時期;快速擴張時期;數量平衡時期和逐漸消亡時期。

第一階段:社會奮鬥時期。這一時期的小白鼠初始數量為8隻,雌雄對等。但是同樣是小白鼠,個體之間也會存在差異,因此交配對象一定要選擇最好的。四隻公鼠為了爭奪交配權,爆發了許多次大戰。

它們並不會像人類社會一樣實行一夫一妻製,而是強者擁有最多的交配權,弱者隻能麵臨被淘汰的危機。最強壯的一隻小白鼠可以獨攬兩隻甚至三隻母鼠,相對瘦弱的隻能孤獨地過下去,等待第二代小白鼠誕生,長大。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它們各自都劃分了體係。最大的小白鼠種群最為繁盛,可以達到數十隻;而小的隻能龜縮一隅種群數量也很難突破兩位數,雖然吃穿不愁,但是仍然要看大種群的臉色。


社會奮鬥時期,為了爭奪資源,小白鼠之間也會爆發鬥爭。雖然食物與水的數量完全足夠,但它們總想要更多的東西,哪怕是自己用不上,霸占著也不願意拱手相送。由此“貧富差距”開始顯現。

當然,也不是越強壯就越有能耐。因為公鼠個體的強壯是有限的,雙拳難敵四手,我打不過你,我生一窩子娃一起圍毆你,總能打過了。

因此,許多原本瘦弱的小白鼠經過辛勤的“耕耘”,使整個群體很快擴大,甚至超過了一些原本占據著優勢的鼠群,實現了華麗的逆襲。

第二階段:快速擴張時期。經過上一階段的鬥爭,鼠群“幾分天下”已經定論,各個鼠群互不幹擾,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新的階段建立在已經形成規模的基礎上,所以擴張速度很快。
 

這一時期的變化很大,並且由於指數效應,強弱差距越發的大,很快出現了兩極分化。隨著一些鼠群勢力的擴大,公鼠不斷拉幫結派,吸引其他鼠群的母鼠,形成了一個對比十分鮮明的局麵:

強大的公鼠抱成一團,居社會的主要地位,身邊簇擁著眾多的母鼠,繁衍速度極快。原本能夠勉強維持局麵的小鼠群由於母鼠大量流失,發展速度緩慢,不得不去給其他鼠群“打工”。它們沒有生存資源,即便物資充足,也都被強大的公鼠把控著,它們吃多吃少,很難由自己說了算。

這些公鼠也沒有交配的資格,因為沒有母鼠“看得上”它們。它們辛勤奔波,最終給其他公鼠做了嫁衣,自己含恨而終。強大的公鼠不用自己幹活,每天有大把的時間,數量巨大的母鼠進行交配,因此繁衍速度很快。

也是在這一時期,鼠群數量在急劇增高的背後,埋下了許多隱患。那些原本辛勤的公鼠被趕到角落沒有食物,沒有交配對象,開始大量死亡。
 

而原本身強體壯的公鼠,在經曆了“酒池肉林”“紙醉金迷”的生活之後,身體素質大不如前,也沒有了曾經的鬥誌,失去了保衛領土的能力,戰鬥力大不如前。

與之對應的,則是母鼠數量越來越多,很快形成了反超。母鼠數量擴大,力量增強,占據了社會的主要地位,公鼠反過來淪為了“某種工具”,鼠群開始朝第三階段演變。

第三階段:數量平衡時期。這一時期,鼠群的增長速度大幅緩滯,達到了一個相對平衡的地步。但是平衡的內在,卻是一團糟的社會。

隨著公鼠數量和戰鬥力下降,母鼠的數量增多,母鼠們性情逐漸變得暴躁,開始擺脫公鼠的掌控。它們抱起團來驅逐公鼠,拒絕與它們交配,自成一方,並且嚴格看守著自己的領地。
 

即便偶爾有懷孕的母鼠,也絲毫沒有擔負責任的意識。它們懷孕之後仍然異常暴躁,將幼鼠產下之後不僅拒絕撫養它們,有些母鼠甚至直接以幼鼠為食物。

整個社會全亂套了,公鼠們被趕到一邊,到了發情期沒有交配對象,隻能互相解決問題,但是毫無意義。它們還要經受母鼠們的虎視眈眈,日子十分艱難。

數量平衡的背後,是性別平衡,社會平衡的打破。鼠群停滯不前,內部紛爭不斷,卻又都毫無意義。但內耗的盡頭沒有贏家,隻有整體社會的損失與退步。

隨著爭鬥的深入,母鼠把控了近乎全部的資源,且不用承擔生育的責任;公鼠則隻能忍饑挨餓,有些幸運的還可以得到賞識在母鼠群裏討點食物,但遠沒有曾經的風光。

第四階段:逐漸消亡時期。母鼠們鬧到一定程度,最終的結果仍然是躺平。她們把控著食物,無需為生存和繁殖擔心,每天都過得十分瀟灑。躺在穀堆裏,餓了啃點食物,無聊了梳理毛發,彼此鬥上一鬥,除此之外再無他事。

而公鼠們也放棄了抵抗,選擇在邊邊角角撿一些殘羹冷炙吃,勉強維持生計。曾經的公鼠好鬥爭強,體格健壯,為何會淪落至此?
 

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新一代的公鼠出生在“富庶”的家庭裏,從小錦衣玉食,無憂無慮,沒有培養鬥爭的本事。它們雖然個個膘肥體壯,但是都是虛肉,一挨餓就骨瘦如柴,毫無戰鬥力。

隨著時代的變化,原本不愁吃喝的它們被趕走,雖然很不習慣,但是它們不像前輩那樣具備鬥爭的力氣與本事,隻能忍氣吞聲。

時間一久,它們也選擇了躺平,不再迷戀過去的日子,當個乞丐混子勉強過下去。整個鼠群失去了以往的欣欣向榮,反而死氣沉沉,明明有一千多隻,卻仿佛一塊朽木,隨波逐流。
 

最終,不論公鼠還是母鼠,都失去了一切的欲望,喪失了社會行為能力。它們不再鬥爭,不再繁殖,一隻接一隻地老死,最終全部凋零。

回顧鼠群四年的曆程,卡爾霍恩不禁感到一陣唏噓。沒有天敵,沒有食物與水的擔憂,鼠群竟然自己走向了滅亡,而不是越發繁榮,最終突破限製。
 

誠然,鼠群與人類還有著巨大的區別。人類有複雜的行為能力,可以進行創新改革,發展進步;可以反思總結,展望未來,但是假如這些都在貪圖享受裏被遺忘了呢?

破解“小白鼠烏托邦”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消除“烏托邦”。大自然給生物設置天敵,不僅在於完整食物鏈,使任何一個生物都存在被克製的對象,以維護自然平衡;還在於激勵生物不斷奮進,用辛勤勞動換來生存的空間。

在封閉的,毫無擔憂的社會環境中,社會空間與職位都是有限的。當這些有限的內容都被填滿,競爭就會變得異常殘酷,取勝的代價太大,勝利的戰果卻很少,因此,原本高昂的鬥誌都被磨滅了。

如果從一開始就打開這個籠子,將小白鼠還原到自然環境裏。也許外麵的競爭很殘酷,會缺少食物,缺少水源,遍布天敵,種群的繁衍不再肆無忌憚,而是步履維艱,經常出現死亡。

但正是這種憂患意識會不停地鞭策它們,讓這個種群雖然飽曆磨難,卻能活下去,發展長久。


0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們的社會上存在著一些現象,與鼠群的發展有些相似之處。

有些家長過於溺愛孩子,給他們一切想要的東西,不需要經過勞動和競爭,張口就來,毫無壓力。這種環境中培養出的孩子往往容易走向自私,懶惰的消極一麵,促成了“啃老族”的產生。

在他們看來,這一切的優越條件都是與生俱來的,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他們不會為了追求好生活而去拚搏,往往容易止步不前,甚至在遇見問題的時候完全失去應對能力,遭受慘痛的代價。

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和一些較為先進的發展中國家,都在經受人口老齡化的考驗。人口老齡化可以說是一道不可避免的難關,無法回避,隻能采取措施去應對。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丁克一族興起,獨居青年增多。社會生育率急劇下降,給老齡化蒙上了一層看不到盡頭的陰影。長此以往,人類社會將走向何方?
 

不過,造成生育率降低的影響因素太多,生育成本高,生育觀念轉變…這些是小白鼠永遠不可能模擬出來的。這是一個擺在我們麵前的大難題,需要我們尋求更多的路徑去解決。

我們也要相信,經曆了無數年的進化與演變,人類的適應力與自我進化能力是強大的。無論任何難題擺在我們麵前,隻要積極應對,勇敢開拓,總會得到解決的。


卡爾霍恩的“小白鼠烏托邦”實驗並不能簡單粗暴地概括人類社會,也不能被當成人類社會的縮影。它存在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中國人早在數千年前就提出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我們必須時刻在內自我警醒鞭策,在外充分認識到各種危機問題,才能具備一顆居安思危的心,激勵我們永遠向前邁進,進化為更加文明的種族。

參考信源

1,8隻老鼠,1000多天實驗,真的預知了人類的未來?

2,老鼠烏托邦實驗是否暗示人類的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明秋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這也真應驗了現實中的人類。看來好的政府要有憂患意識,因為個人太渺小,隻能聚焦眼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