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興詩文

時間的河水流去,也許文字可以留下一些瞬間。一個人書寫,另一個人閱讀,就完成了默默的交流。或咫尺天涯,或漸行漸遠,本是緣分或命運。
正文

文革五十一周年祭——一段無法回避的曆史

(2017-05-16 13:58:31) 下一個

516號是五一六通知發表文化大革命開始51周年。去年是發生半個世紀的大日子我發了一篇2006年的這一天寫的文字不料不久就不見了。好在我曾經是學史之人深知個人在當下的無能為力古今皆然。另一方麵曆史家本應是無能為力的而不是想要在當下有所能為本應是敘事而不是判斷的本應是尋找真實而不是追求真理。不過如今我們麵臨的主要問題是被遺忘所以才需要年年提醒自己拒絕遺忘。以下重發去年文字

 

一段無法回避的曆史(2006年5月16日)

 

(整整十年前寫的舊文,今天讀來好像還沒有過時)

今年五月十六日,是文革開始四十周年,我寫了一篇短文以記之。不料當時“文革”成了敏感詞,無法發出。幸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國民性還沒忘,試了幾次,終於在“文”與“革”中間加了一個“ * ”,得以避開過濾及時發表。

文革話題仍然如此敏感,這一事實本身,恰恰說明這段曆史無可回避。刻意淡化的結果,的確使四十歲以下的人對於文革缺少起碼的常識性認識。而經曆或卷入過文革的人,又很難走出當時的體驗,立場與處境所帶來的局限。近年來頌毛篇什不斷,翻案文章流行,固有現實因素,也與文革紅人及其後裔擁躉的浮起有關。大抵中國人的曆史思維,難脫肯定或否定,價值判斷總是先行,與曆史本身倒往往愈行愈遠。

 

我們自古就有“曾參殺人”的傳統,上至大夫,下至庶民,都常患上謊話多說幾遍就成真的幻覺,而且說著說著自己先堅信不移起來。不過,我們幸好也有追求信史的傳統,曆朝曆代總還有少數人不憚艱辛地尋找曆史真相。我並不讚同曆史是我們的宗教這種說法,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曆來缺少宗教精神與對文明的虔敬之心。但是,那些尋找曆史真相的人們的確顯示出聖徒般的堅韌,其存在不絕如縷。

當今之世,對曆史的興趣與關注似乎高漲。戲說乃至歪說的曆史充斥坊間,對史料不加分析,隨意解釋的所謂曆史著作流行一時。愈來愈多的人拾人牙慧地以為,曆史是一個任人妝扮的小姑娘,卻對胡適先生此言的真意一無所知。無知者無畏,最敢於大膽評論和改編曆史。四九年以後,尤其是文革裏的很多曆史著作與文章都佐證了這一點。

我是主張“為曆史而曆史的”,這本應是常識。然而,幾代人所受的教育不是要以論代史,就是要古為今用,讓曆史為現實服務。時下曆史認識的混亂無知,實在有其曆史根源。懷疑的精神,嚴肅的態度,對於想要穿過曆史迷霧,分析史料,梳理線索的人是不可或缺的。否則難免不人雲亦雲,誤己誤人。由於文革是晚近的曆史,不免人人都是身在此山中,橫看成嶺側成峰。正因為如此,人們一論及文革、毛澤東、林彪、造反派,乃至喬冠華這樣的小角色,就會各持己見,爭吵不休。然而,麵對曆史的難度,並不在於給出結論,而在於提出疑問。麵對曆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試圖重建曆史圖景的過程。

 

尋找曆史真相,首先不以對曆史做簡單評價為目的。無論是肯定否定,還是功過幾開的做法,都隱含著預設的價值判斷,從方法論的角度而言並不可取。重建曆史圖景,自然要深入曆史細節,然而,如果已自覺或不自覺地有了曆史評價或以此為目的,就難以避免不對具體史料做有傾向性的選擇與分析。這種情形在文革研究中尤為顯著:一方麵,主流史學囿於官方的政治性結論而多有所顧忌,另一方麵,民間文革研究者往往已具有某種鮮明立場,其實也是對主流觀點的一種反動。奉中央文件為學術研究圭皋的荒誕自不待言,但如果過於意識宣傳文本的評價,缺少對翻案背後的個人取向反思,就難免倉促抵達另一些可疑的判斷。例如近年來對林的重新評價以至翻案,頗多對林在文革中作用及其勢力膨脹的淡化;又如所謂“兩個文革”的看法以及對所謂異端思想的發現,多少是當年造反人士出於對崢嶸歲月的懷念而做出的一種解讀。

 

一方麵,文革史料浩如煙海,有待整理發掘;另一方麵,相當一部分的關鍵史料或尚未解密,或已付之闕如。史料繁多的好處雖多,卻也有一些副作用。第一是真假待辨,需要認真地分析,比如各種回憶錄,日記,口述曆史等。任何時代這一類史料的真實性,都需要甄別,而文革時尤其如此。這是因為,走過這一時代的人往往既曾是受害者,又曾是加害者,而他們的回顧大多著重於做為前者的經曆。畢竟,缺少宗教精神的人願意懺悔過失的少,想要摘清責任的多。第二點,也是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文革史料多為意識形態話語,曆史敘述充滿歪曲,缺少具體證據與數據,極其需要穿透紙背的功力,才能夠接近史實。然而,習慣於意識形態話語的幾代人,很容易對這種話語不加分析地照單全收,更難擺脫以意識形態正確與否的判斷取代曆史探索本身的思維模式。懷念毛澤東時代,將文革看成是一次烏托邦實驗甚至理想主義運動,固然是一種對日漸式微的毛精神的傳承;僅著重於對文革進行思想批判,以這些話語為依據做出的曆史評價,也不免走不出意識形態的窠臼,忽略被話語掩蓋了的曆史底流。

 

文革這段曆史,根源深遠,影響久長,又有誰能夠回避?文革研究能否成為顯學我不知道,但禁是禁不住的,曆史總會有人研究下去。我所關注的是,我們該以怎樣的方法看這段曆史?我想,我們雖然要大膽懷疑,努力穿透話語的迷霧,更重要的還是要小心求證,以堅實的史料來提供曆史的解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世外郵客 回複 悄悄話 看看我貼出來的文革中央文件,想來對研究曆史的人有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