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來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酒字源考

(2021-07-02 13:10:40) 下一個

[摘要] 酒是人類進入“小康”聚落的標誌。人類從遊獵過渡到定居,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穩定的食物來源,而農耕是最穩定的食物來源。已知最早的農耕作物是大麥。當大麥在滿足最低生存需求後尚有剩餘,這時酒就出現了。如果如今人均千元就可以號稱小康的話,那麽,七千年前大麥有富餘的聚落更有資格拍胸脯自號小康,有酒有真相。

當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酒”字的辭源。本文意在通過“酒”字與楔形字????的字形對比,建立二者之間的聯係,進而證明????是“酒”字的來源。這裏的預設前提是,華夏古文字是向蘇美爾楔形文字借鑒的結果。

海德格爾討論在的意義之初表麵上陷入循環論證。他先用在來闡明實體,又用實體來闡明在。海德格爾清楚地意識到這個循環的存在。如何解套?海氏從方法論入手,破解這一循環。

“人們可以確定,實體的本質在於在,但不必對在的意義有明確的概念。否則,本體論知識從此將不複存在。但人們無法否認這種知識事實上存在。當然,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本體論都假定了在,但它不是一個任由解說的概念,不是那種我們在探尋的東西。這種‘假定’類似於仔細解剖之前先打量一下,這種引導性地‘打量一下’來源於對在的通常理解。闡釋在的意義不是從公理推導定理,而是剝繭抽絲,將其顯現出來。 ”

這就是說,闡釋在的意義不是一個演繹推理的過程,而是一個對被常識假定的東西剝繭抽絲,使其顯現的過程。在這一點上,我同意海德格爾。我們不妨從個別現象出發,先假定華夏古文字是向蘇美爾楔形文字借鑒的結果,然後,剝繭抽絲,讓本質顯現出來。每在一對兒古文字和楔形字之間建立聯係都相當於從繭上抽掉一根絲,都是對預設前提的佐證。在這一意義上,我們的方法論就是海德格爾的剝繭抽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