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2)
2019 (53)
2020 (55)
2021 (46)
2022 (66)
2023 (59)
2024 (63)
2025 (3)
兩個老北京,一個瞎子,一個瘸子,二人道別。瞎子對瘸子說,“走好,您那。”瘸子回道,“瞧好吧,您那。”乍一聽,道別話沒毛病,細一琢磨,哥兒倆這是在叫勁哪!
在中國舊文化裏,有所謂四大缺德: 罵啞巴,打瞎子,踹寡婦門,挖絕戶墳。此處,瘸子雖然沒打瞎子,但給瞎子上眼藥也夠缺德的了。 小品《十三香》裏,小販被瞎子激怒,脫口而出,“你這個瞎...”,話沒說完,瞎子急問,“你說什麽?”小販急忙改口,“瞎...,哎夏天熱,冬天涼,冬夏離不開這十三香”。小販改口的原因就是不想落下缺德的話把兒。
弗洛依德在討論笑話的心理機製的時候,順便討論了詞義的變化機製。他舉了一個例子,與兩個老北京叫勁的笑話異曲同工。
“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the blind man asked the lame man.
“As you see”, the lame man replied to the blind man.
弗洛依德試圖用這個例子說明,語詞具有流形用法,即在某些特定用法裏失去原始含義,但在其它用法裏,原始含義仍起作用。弗洛依德用了一個數學用語manifold,譯成漢語為流形,即黎曼流形之流形。如,在高緯度球麵上,近似三角形西瓜皮的區域,在墨卡脫海圖上,被拉伸成矩形。
流形用法泛指語詞含義的可塑性與流變性。在日常語言裏,“如你所見”,“如你所說”,“如你所知”等已成為約定俗成的用法,在多數場合,我的所見所說所知的存在不必是對方使用短語的必要條件。鄰居四姐的口頭禪可作很好的例子。四姐經常說,“就象你說的”,尤其是在試圖快捷地說服對方的時候。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戰術。如果四姐正確地引述了對方的話,對方可能當即被嗆住。然而,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鞋,對方偶爾會問,“我說什麽了? ”四姐當即被嗆住。
Get along的流形用法更加突出。脫離了上下文,瞎子的問話有多重含義,亊情進行得怎麽樣了? 你還好吧? 你幹的怎麽樣了? 甚至,你們相處的可好? 但在這一上下文裏,get along的翻譯隻有跟行走有關才能保持住笑話的微妙之處,即瘸子行走困難,瞎子偏給他唱《劉海砍樵》,走哇,行啊。瞎子看不見,瘸子偏給他吟誦《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下麵是我的粗略翻譯:
瞎子問瘸子,“進行得怎麽樣了?”
瘸子回瞎子,“就象你看見的那樣。”
聽上去相當生硬。幽默的要害是簡捷機智,容我作半文半白的簡化,看情況如何:
瞎子問瘸子,“進行得如何?”
瘸子回瞎子,“如你所見。”
感覺好點,但聽上去不象中式幽默,於是有了開篇那兩個老北京的對話。聯係到近來城內外大氣候小環境的風起雲湧,這個笑話還可以做如下發揮:
兩個東北人,一個瞎子,一個癱子,二人鬥狠。
瞎子威脅癱子,“咱走著瞧!”
癱子強硬回複,“沒問題,咱騎著驢看唱本,走著瞧。”
瞎子進逼,“走著?”
癱子回道,“瞧你那小樣兒。”
瞎子再逼,“走不走?”
癱子無語。
天地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