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7)
2021 (42)
2022 (39)
2023 (32)
此文是西藏遊記的始篇,也曾是我在新浪博客的第一篇文字。後被共黨刪除。
在此轉帖。文字青稚,感謝指正!
一個人的西藏—1
自認為特能享受寂寞的孤旅者,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隻有你一個人擁有太多太多的時候,孤獨便開始出現了。
高原的景致,一切都充斥著無限的反差和無盡的慷慨。荒涼的坡,優柔的穀;藍天碧水,風沙漠岸,外加刺骨的寒冷和慵懶的溫暖,所有這一切,都潑灑在記憶中的那份無盡的陽光下。此時,無需任何美麗的藉口去推卻或接納。
因為,這是西藏。
。。。。。。
思緒便是文字,但想用文字表露這份藏域歸來的心境時,卻又難以理出頭緒,特別是隨著這些圖片,重又走進記憶的時侯。
於是,發照片給好友時,僅僅就寫下了這幾行字。
此時我在想,人生多有執著,但似乎又總是不斷地對自己的經曆悔與悟,而人在一生中,卻能有多少機會對自己表示一次感謝?
藏域之旅並無波瀾,倒全然帶給我一種異樣的安詳。這份安詳與平定,無疑是沉寂在心底,自己既往亦不曾察覺的一種渴望,被旅途之上刻留進眼底的一切所觸動。
西藏歸來之後的很多天裏,每當打開電腦,有意無意間都會讓這些圖片夢幻眼前。
靜靜注視著屏幕,我無言。那單調的色彩,素裹的山川,幽藍的湖水,悠然的飛鳥,那轉經的低吟和拜天吻地的等身長頭,還有那隨風而舞條條經幡下虔誠的眼神。
多少年來,或是有意逃避人群帶來的無奈,或是一向自認為對自然有一種本性的貼合,出門總是奔向郊野,在山穀河畔去尋找一點原本野性的的感覺。偶爾隨意一點心情文字,也總是開篇三句不離山林草木,刻意淡化掉人文的內容。
但此時,在走過這片高高的地域之後,我卻恍間發現,所有的風景,一旦缺少了人文的陪襯,便似乎失去了靈性,淡落了色彩。宛如雲天碧水、殘陽棲鳥,大概隻有收進你我的視界,感於你我的心境,才能解其風情,品其韻味。
當真摯長眠在記憶角落的時候,卻總會被純樸所觸動,被虔誠所喚醒。 醒後的感覺卻仿佛投胎再世,回歸上界,很難再走回原本習以為常的環境。
沒有宗教背景的我,感動於高原上那種尋佛的執著和敬佛的慷慨與虔誠,感慨於隨之而來出現在社會群落的平祥與謙和。盡管人文的世界充滿消極的共性,但拋卻掉生活中細碎的煩擾,這佛教衍出的對上靈的敬畏和對來生的祈盼,卻冥冥間使得高遠的藏域,彌漫著一種從容的步伐和悠然的氣息。
勻步在街頭河畔,呼吸在這種氣息中,不免感到這或許便是一種禪意,不僅孕育在僧侶的苦修歲月和朝佛者的每一個等身長頭,也銜進我走入這種氛圍的每一步當中。
依在布達拉宮高高的山牆,我俯視眼前的一切。塵埃開始浮蕩,但藍天依舊清澈。
我深知,當聖潔遭遇汙濁時,將再也無法保持潔淨。但能夠在潔淨走出視野的最後時刻走進這方土地,竟使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歸屬感,並升華出一種悠然與平靜,不再碾轉反側。
出門是為了看世界,卻未曾想看到了自己。當心底裝進雪峰湖泊,背囊便不再沉重。
至此,我不由想對自己道聲感謝了。
感謝!
很遺憾,這種統治意識,已經被如今的政權毀滅了。
記得我曾經說過,旅行是最好的教育。當山水人間都落在眼底,便會看到自己所屬,於是心便明,便定了。這也是為何有時在一些旅行之後,會有感謝自己的願望。
對於我,文字是述心,音樂是心韻。當音樂依附在文字,似乎會將自己述心時的感覺延伸。
謝Luumia!
就像風景之於人。人總覺得風景離開人就少了些什麽。但這隻是人的想法。風景本身並不需要人,就像宇宙沒有寂寞。
“感謝自己一次”。的確,我們走天地間,看世界,看到的終究隻是自己,不斷映證的也是自己。我想,這裏每篇文字後的音樂中,你聽到的是不是也是你自己?
不管修行人怎樣看待,自己一直感到,佛教的最高境界是空,意即讓精神超乎肉體,遁入虛無,那是一個連宗教和信仰都不存在的境界。
我在新浪博客寫的西藏遊記,一些被共黨刪掉了。這是其中一篇。其它的還在。
看著照片,想起來,以前有位同學,出家了,聽說在西藏。
西藏不是淨土,更不是什麽神聖的疆域。那裏隻是個有自己文化的地方。那裏的人有著與你我一樣的喜怒哀樂,並無兩樣。但在浮躁的市井之上,你仍舊能看到神明在人間的力量。
我還記得第一次向藏民問候“紮西德勒”的時刻,回應的音容和真摯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