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消極抗戰是為了積極反共
如果“九一八”發生的當天,蔣介石電令張學良抵抗,那麽日寇就得不到東北軍的大批飛機和大量武器裝備,占不了整個東北的海量戰略資源,鬼子就沒能力發動“七七事變”,也就不會有南京大屠殺了、黃河大決堤等等慘劇了。
鐵一般的曆史表明,蔣介石不但不是中華民族抗日的功臣,而且,是抗日戰爭的破壞者,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凶,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首先,蔣介石不抵抗,導致了東北、華北等地的淪陷。早在1928年5月北伐戰爭期間,蔣介石在對日鬥爭方麵就表現了其可恥的懦弱、投降的一麵。1928年5月1日,北伐軍占領濟南。日軍於5月3日主動侵入蔣派出政府的駐地,“俘虜”了前來交涉的外交部長,並將蔡公時等外交人員全部殺害(手段極其殘忍)。日軍進攻國民黨軍駐地、在濟南城肆意燒殺,據資料,此次事件日本帝國主義在濟南殺害人數高達兩萬餘,受傷者兩千餘,被俘軍民七千餘。日軍在濟南大量扣留車輛,截斷交通線路,並強占膠濟沿線的行政機關。蔣介石不敢抵抗,忍氣吞聲,最終繞道北伐。這次事件,蔣介石表現了對帝國主義不敢抵抗,讓日本人看出了其懦弱,也為以後的“九一八”事變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1931年9月18日淩晨,日本軍隊炸毀沈陽近郊柳條湖附近的鐵路路軌,誣稱是中國軍隊為,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中國東北軍軍營,發動“九一八”事變,這也是對中國東北侵略的開始。蔣介石奉行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集中力量於“圍剿”紅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強令東北軍不準抵抗,直接導致東北全境迅速淪陷。
蔣介石不但不準東北軍民抵抗日本的侵略,而且,對於“擅自”抵抗侵略的中國軍民,則采取打擊、瓦解、迫害手段,加以破壞。這是蔣介石對抗日革命力量的一貫做法。
除了重點剿殺中國共產黨、紅軍和革命群眾之外,1936年,蔣介石還抓捕了堅決主張抗日的“七君子”,瓦解了兩廣地方實力派的“六·一”抗日運動;破壞了“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壓製愛國輿論,嚴禁排日運動,各報紙、通訊社禁止刊登排日和抵製日貨消息。極力宣揚恐日、媚日、崇日意識。高喊“奢言抗戰者殺無赦”“如果在這個時候隻是好高騖遠,奢言抗日,而不實事求是,來除滅共產匪患,那就是投機取巧。”“中國之亡於帝國主義,我們還能夠當亡國奴,尚可苟延殘喘;若亡於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其二,試圖用賣國的辦法,獲取日本帝國主義的高抬貴手。在對內殘酷鎮壓抗日愛國力量的同時,蔣介石對日本侵略者,則步步退讓,關懷備至,日本人要他開放哪裏,他就開放哪裏。在當時的蔣介石眼裏,中日關係是維護其統治的前提,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他要拚命維護中日關係大局。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奮起反抗,全國人民大力支援。但,蔣介石卻極力破壞,並派代表與日本侵略者簽訂《淞滬停戰協定》,劃上海為非武裝區、自由貿易區,中國不得在上海到蘇州、昆山一帶駐軍,而日本卻可以在許多地方駐軍,出賣了上海主權。1933年5月,蔣介石再次對日本侵略讓步,簽訂了《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中國東北、熱河省的占領,承認了長城是中國與日本一手扶持的偽滿的邊界,同時,蔣綏東、察北、冀東作為日軍自由出入的地區,華北主權也相當程度上喪失,為日本侵略華北敞開了大門。1933年7月,蔣介石又與日本侵略者簽訂了《何梅協定》,主要內容是罷免日本指定的中國軍政人員,和去年的按照美國人的意思改組中興高管一樣;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國民黨政府黨政機構;撤退駐河北的中國軍隊;禁止抗日活動,如同今天的禁止反美活動一樣。1935年5月,蔣介石與日本人簽訂《秦土協定》,向日本侵略者出賣了察哈爾主權。
然而,蔣介石對日本的投降讓步、對內壓製抗日力量,不但沒有獲得日本侵略者的友好對待、沒有維護和平,而且讓日本侵略者認為中國人民軟弱可欺,於是得寸進尺,終於導致了“七七”事變,發動全麵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事業一場極其慘重的災難。蔣介石實際上長期做了日本侵略者的幫凶,是這場災難製造者之一。
第三,全麵抗戰爆發後,極力利用日軍消除異己。在全國人民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極力勸說、聲討、逼迫、讓步之下,尤其是“西安事變”的發生,蔣介石看到,如果不抗日,其“領袖”地位難以保證。於是,蔣介石終於抗日了。
全國人民對於蔣介石的抗日,是支持的,而且,也隻是在蔣介石抗日的前提下,全國人民特別是各地方實力派才承認其領袖地位。蔣介石終於嚐到了當國家領導人的味道。但是,其人私心自用,對中央軍、雜牌軍區別對待,尤其是,對於那些曾經反蔣的實力派,蔣卻想著利用日軍削弱其力量,而且,試圖通過抗日戰爭,實現消除地方實力派的目標。於是,抗日戰場上,各地方實力派懼於被蔣消滅,不敢拚盡全力。這就是蔣指責的各雜牌軍“保存實力”。其實,消極抗戰、保存實力最突出的不是地方實力派,而是蔣係中央軍。蔣的做法,是雜牌軍被日本消滅一個師,就撤銷其一個師的編製,消滅一個軍,則撤銷其一個軍的編製。東北軍在抗日戰爭初期尚有七個軍,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就餘下一個53軍,其他的軍,要麽被日本消滅,要麽被蔣介石中央軍吞並。有人說東北軍、西北軍等雜牌軍投降叛變甚多,而中央軍投降甚少,說明雜牌軍抗日不力。其實,雜牌軍投降叛變固然是對民族的犯罪,但是,蔣介石利用日軍消除異己,打擊抗日力量,更是犯罪,這是導致雜牌軍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發動三次反共高潮,極力破壞共產黨人的抗日行動。在抗日戰爭防禦階段,國民黨軍在正麵戰場,的確進行了相對比較積極的抵抗,緩解了日本侵略的步伐。即使在這一階段,雜牌軍同樣顯示了氣壯山河的氣概,而中央軍不聽指揮、消極避戰、見死不救的事,屢屢發生,導致雜牌軍傷亡慘重,而且喪失了對蔣的信任。
蔣介石打擊的重點對象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後抗日軍民。
1938年10月,以武漢、廣州陷落為標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軍鑒於其戰線過長,開始調整侵略政策,對蔣介石由軍事進攻為主,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蔣介石鬆了口氣,於是,在暗地裏與日本侵略者媾和的同時,開始想法消滅中國共產黨和敵後抗日軍民。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毛主席寫了《論持久戰》,指明勝利前途,指導鬥爭方法,領導全國人民抗戰,他一心想的是如何進行全民族的動員,開展人民戰爭,以爭取這場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而蔣介石呢?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會議的中心議題居然是抗戰和反共。此次全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動方針,實質上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把槍口指向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決抗日的中國軍民。不久國民黨頑固派就依此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山東的沈鴻烈、山西的閻錫山、陝西的胡宗南、河北的石友三朱懷冰,在日本配合下,紛紛向八路軍發動摩擦,襲擊殺害抗日軍民,製造流血衝突,破壞抗日。
沈鴻烈為首的頑固派提出“寧偽化,不赤化”,“寧亡於日,不亡於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動口號,很能體味蔣的苦心。
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蔣介石的抗戰決心更加動搖。1940年8月,為打破日本的“囚籠”政策,並阻止蔣介石的動搖、投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華北軍民發動了“百團大戰”,達到了戰略目標,顯示了敵後抗戰的偉大力量。但是,蔣介石看到抗日革命力量的壯大,不但不喜,反而非常擔憂。於是,第二次反共高潮上演。這次反共高潮,重點是針對新四軍。1940年底,蔣介石強令新四軍軍部北移,並設下口袋陣,次年1月6日,當新四軍轉移到皖南涇縣雲嶺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軍的預有準備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軍部九千餘人,除少部分突圍外,大部分被抓或犧牲。蔣介石趁勢取消新四軍番號,誣蔑新四軍是“叛軍”。是為“皖南事變”。
1943年,蔣介石看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勝利,趁共產國際解散之機,大造輿論,宣稱“馬列主義已經破產”“共產主義不適用於中國”,要求解散共產黨,取消“陝北特區”,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軍事上,蔣介石指使胡宗南,從對付日軍的河防軍中抽出6個師,向西調動,加上原本用來封鎖陝甘寧邊區的數十萬軍隊,準備分九路“閃擊”延安。看好了,蔣介石不把胡宗南這種所謂的精銳對付日本,而是用來對付共產黨。
試想,蔣介石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先是堅決反對並破壞抗戰、堅決鎮壓抗戰力量、對日本卻屢次做出喪權辱國的讓步,慫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當看到如果再頑固反對抗、不得不開始抗戰時,卻又試圖利用抗戰消滅異己,導致各雜牌軍離心離德;當抗戰遇到困難時,暗地與日本媾和,甚至不惜出賣東北換取日軍的停戰;當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革命軍民力量壯大、取得勝利後,又極力製造摩擦,試圖消滅抗日力量。蔣介石抗戰無能,還製造了花園口決堤、長沙大火、重慶大火等悲慘事件,中國人民死亡無數;水旱黃湯,成為中原人民的四大災難;抓壯丁,肆意敲詐百姓,對抓來的壯丁極其殘忍,無數壯丁還沒有走上戰場,就被虐待死在走上戰場的路上。
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為了反共,可以對日投降;為了投降,可以更加賣力地反共,可以出賣更多中國主權。蔣介石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罪人!他對日投降、阻止抗戰、破壞抗戰,居然還要搶奪抗戰勝利成果。說蔣介石是什麽抗戰領袖,請問,他為抗戰做過什麽?說蔣介石是抗戰功臣,他們為抗戰立過什麽功?
蔣介石到底是不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事實勝於雄辯,如果蔣粉們不實事求是,寧願睜眼說瞎話舔蔣,那就是精神有問題,建議快去精神病院治療。以下是蔣介石所犯的十宗罪:
一.1927年,蔣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背叛孫中山先生,背叛革命,破壞國共第一次合作,屠殺共產黨員和愛國群眾。從此,無數抗日救國的共產黨員和愛國誌士,被蔣殘暴殺害,蔣罪孽深重,血債累累。
二.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不顧民族大義,不顧國家危亡,不顧國人被日軍欺辱,任由東北被日軍占領,不僅不去抗日,反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投降政策,繼續圍剿主張抗日救國的紅軍,1934年,蔣介石在蘇區屠殺人民,罪行累累。
三.1935年,蔣依舊不顧民族國家危亡,對日本帝國主義策動華北自治,妄圖建立第二個偽滿洲日偽政府,采取妥協政策。
四.1938年,蔣不顧百姓安危,為了抗擊日軍,下令炸開黃河大堤,淹死百姓89萬人。
五.1941年,蔣發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破壞國共合作抗日戰線,再次背叛民族,背叛國家和人民。
六.因為蔣的消極抗日,以及昏庸無能的領導,導致國軍傷亡慘重,國土不斷淪陷。
七.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背棄雙十協定,發動內戰,致使共軍國軍官兵大量傷亡,國土生靈塗炭。
八.1945年8月14日,蔣分裂國土,國民政府和前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意並承認外蒙古獨立,將外蒙古分裂出中國。
九,1959年3月,蔣介石支持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分裂西藏、維持西藏農奴製度。
十,蔣介石在到台灣省的二十六年裏,推行反動統治,大搞個人崇拜,歧視台灣本地人民,殘暴鎮壓台灣人民的愛國行動二二八起義。蔣家王朝時代的台灣省在應對民主運動時候,大搞綁架暗殺等激化社會矛盾的黑社會手段,以此方式來管理台灣,導致了台獨勢力的猖獗。
朗朗乾坤,無數事實已經證明,蔣介石就是一個覺悟低下,隻顧一己私權,不知民族大義,不顧國家危亡,不關心人民疾苦的昏庸政客,且也是一個無德無能,虛偽無信,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無恥之徒。無論那些精神不正常的果粉蔣粉怎麽舔,也舔不白。蔣介石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注定被釘曆史恥辱柱,遺臭萬年!蔣公仁,六度追扒毛氏墳;蔣公義,馮閻學良好兄弟;蔣公信,東北華北饋倭人;蔣公智,每搖羽扇必喪師;蔣公忠;可憐三民僅四姓;蔣公勇,笑扒黃河淹數省;蔣公豪,賣了外蒙鑄屠刀:蔣公禮,張口就放娘稀屁!恃此八德,北向與中共爭天下;於是敗東北、棄華北、潰江南、躥海島……公,奇人也!
“九一八”發生的當天,蔣介石應該電令張學良抵抗,那麽日寇就得不到東北軍的大批飛機和大量武器裝備,占不了整個東北的海量戰略資源,鬼子就沒能力發動“七七事變”,也就不會有南京大屠殺了、黃河大決堤等等慘劇了。
鐵一般的曆史表明,蔣介石不但不是中華民族抗日的功臣,而且,是抗日戰爭的破壞者,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幫凶,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首先,蔣介石不抵抗,導致了東北、華北等地的淪陷。早在1928年5月北伐戰爭期間,蔣介石在對日鬥爭方麵就表現了其可恥的懦弱、投降的一麵。1928年5月1日,北伐軍占領濟南。日軍於5月3日主動侵入蔣派出政府的駐地,“俘虜”了前來交涉的外交部長,並將蔡公時等外交人員全部殺害(手段極其殘忍)。日軍進攻國民黨軍駐地、在濟南城肆意燒殺,據資料,此次事件日本帝國主義在濟南殺害人數高達兩萬餘,受傷者兩千餘,被俘軍民七千餘。日軍在濟南大量扣留車輛,截斷交通線路,並強占膠濟沿線的行政機關。蔣介石不敢抵抗,忍氣吞聲,最終繞道北伐。這次事件,蔣介石表現了對帝國主義不敢抵抗,讓日本人看出了其懦弱,也為以後的“九一八”事變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1931年9月18日淩晨,日本軍隊炸毀沈陽近郊柳條湖附近的鐵路路軌,誣稱是中國軍隊為,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中國東北軍軍營,發動“九一八”事變,這也是對中國東北侵略的開始。蔣介石奉行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集中力量於“圍剿”紅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強令東北軍不準抵抗,直接導致東北全境迅速淪陷。
蔣介石不但不準東北軍民抵抗日本的侵略,而且,對於“擅自”抵抗侵略的中國軍民,則采取打擊、瓦解、迫害手段,加以破壞。這是蔣介石對抗日革命力量的一貫做法。
除了重點剿殺中國共產黨、紅軍和革命群眾之外,1936年,蔣介石還抓捕了堅決主張抗日的“七君子”,瓦解了兩廣地方實力派的“六·一”抗日運動;破壞了“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壓製愛國輿論,嚴禁排日運動,各報紙、通訊社禁止刊登排日和抵製日貨消息。極力宣揚恐日、媚日、崇日意識。高喊“奢言抗戰者殺無赦”“如果在這個時候隻是好高騖遠,奢言抗日,而不實事求是,來除滅共產匪患,那就是投機取巧。”“中國之亡於帝國主義,我們還能夠當亡國奴,尚可苟延殘喘;若亡於共產黨,則縱肯為奴隸,亦不可得。”
其二,試圖用賣國的辦法,獲取日本帝國主義的高抬貴手。在對內殘酷鎮壓抗日愛國力量的同時,蔣介石對日本侵略者,則步步退讓,關懷備至,日本人要他開放哪裏,他就開放哪裏。在當時的蔣介石眼裏,中日關係是維護其統治的前提,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他要拚命維護中日關係大局。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軍第十九路軍奮起反抗,全國人民大力支援。但,蔣介石卻極力破壞,並派代表與日本侵略者簽訂《淞滬停戰協定》,劃上海為非武裝區、自由貿易區,中國不得在上海到蘇州、昆山一帶駐軍,而日本卻可以在許多地方駐軍,出賣了上海主權。1933年5月,蔣介石再次對日本侵略讓步,簽訂了《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中國東北、熱河省的占領,承認了長城是中國與日本一手扶持的偽滿的邊界,同時,蔣綏東、察北、冀東作為日軍自由出入的地區,華北主權也相當程度上喪失,為日本侵略華北敞開了大門。1933年7月,蔣介石又與日本侵略者簽訂了《何梅協定》,主要內容是罷免日本指定的中國軍政人員,和去年的按照美國人的意思改組中興高管一樣;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國民黨政府黨政機構;撤退駐河北的中國軍隊;禁止抗日活動,如同今天的禁止反美活動一樣。1935年5月,蔣介石與日本人簽訂《秦土協定》,向日本侵略者出賣了察哈爾主權。
然而,蔣介石對日本的投降讓步、對內壓製抗日力量,不但沒有獲得日本侵略者的友好對待、沒有維護和平,而且讓日本侵略者認為中國人民軟弱可欺,於是得寸進尺,終於導致了“七七”事變,發動全麵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事業一場極其慘重的災難。蔣介石實際上長期做了日本侵略者的幫凶,是這場災難製造者之一。
第三,全麵抗戰爆發後,極力利用日軍消除異己。在全國人民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極力勸說、聲討、逼迫、讓步之下,尤其是“西安事變”的發生,蔣介石看到,如果不抗日,其“領袖”地位難以保證。於是,蔣介石終於抗日了。
全國人民對於蔣介石的抗日,是支持的,而且,也隻是在蔣介石抗日的前提下,全國人民特別是各地方實力派才承認其領袖地位。蔣介石終於嚐到了當國家領導人的味道。但是,其人私心自用,對中央軍、雜牌軍區別對待,尤其是,對於那些曾經反蔣的實力派,蔣卻想著利用日軍削弱其力量,而且,試圖通過抗日戰爭,實現消除地方實力派的目標。於是,抗日戰場上,各地方實力派懼於被蔣消滅,不敢拚盡全力。這就是蔣指責的各雜牌軍“保存實力”。其實,消極抗戰、保存實力最突出的不是地方實力派,而是蔣係中央軍。蔣的做法,是雜牌軍被日本消滅一個師,就撤銷其一個師的編製,消滅一個軍,則撤銷其一個軍的編製。東北軍在抗日戰爭初期尚有七個軍,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就餘下一個53軍,其他的軍,要麽被日本消滅,要麽被蔣介石中央軍吞並。有人說東北軍、西北軍等雜牌軍投降叛變甚多,而中央軍投降甚少,說明雜牌軍抗日不力。其實,雜牌軍投降叛變固然是對民族的犯罪,但是,蔣介石利用日軍消除異己,打擊抗日力量,更是犯罪,這是導致雜牌軍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發動三次反共高潮,極力破壞共產黨人的抗日行動。在抗日戰爭防禦階段,國民黨軍在正麵戰場,的確進行了相對比較積極的抵抗,緩解了日本侵略的步伐。即使在這一階段,雜牌軍同樣顯示了氣壯山河的氣概,而中央軍不聽指揮、消極避戰、見死不救的事,屢屢發生,導致雜牌軍傷亡慘重,而且喪失了對蔣的信任。
蔣介石打擊的重點對象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後抗日軍民。
1938年10月,以武漢、廣州陷落為標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軍鑒於其戰線過長,開始調整侵略政策,對蔣介石由軍事進攻為主,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蔣介石鬆了口氣,於是,在暗地裏與日本侵略者媾和的同時,開始想法消滅中國共產黨和敵後抗日軍民。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毛主席寫了《論持久戰》,指明勝利前途,指導鬥爭方法,領導全國人民抗戰,他一心想的是如何進行全民族的動員,開展人民戰爭,以爭取這場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而蔣介石呢?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會議的中心議題居然是抗戰和反共。此次全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動方針,實質上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把槍口指向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決抗日的中國軍民。不久國民黨頑固派就依此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山東的沈鴻烈、山西的閻錫山、陝西的胡宗南、河北的石友三朱懷冰,在日本配合下,紛紛向八路軍發動摩擦,襲擊殺害抗日軍民,製造流血衝突,破壞抗日。
沈鴻烈為首的頑固派提出“寧偽化,不赤化”,“寧亡於日,不亡於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等反動口號,很能體味蔣的苦心。
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蔣介石的抗戰決心更加動搖。1940年8月,為打破日本的“囚籠”政策,並阻止蔣介石的動搖、投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華北軍民發動了“百團大戰”,達到了戰略目標,顯示了敵後抗戰的偉大力量。但是,蔣介石看到抗日革命力量的壯大,不但不喜,反而非常擔憂。於是,第二次反共高潮上演。這次反共高潮,重點是針對新四軍。1940年底,蔣介石強令新四軍軍部北移,並設下口袋陣,次年1月6日,當新四軍轉移到皖南涇縣雲嶺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軍的預有準備的突然襲擊,新四軍軍部九千餘人,除少部分突圍外,大部分被抓或犧牲。蔣介石趁勢取消新四軍番號,誣蔑新四軍是“叛軍”。是為“皖南事變”。
1943年,蔣介石看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即將勝利,趁共產國際解散之機,大造輿論,宣稱“馬列主義已經破產”“共產主義不適用於中國”,要求解散共產黨,取消“陝北特區”,發動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軍事上,蔣介石指使胡宗南,從對付日軍的河防軍中抽出6個師,向西調動,加上原本用來封鎖陝甘寧邊區的數十萬軍隊,準備分九路“閃擊”延安。看好了,蔣介石不把胡宗南這種所謂的精銳對付日本,而是用來對付共產黨。
試想,蔣介石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先是堅決反對並破壞抗戰、堅決鎮壓抗戰力量、對日本卻屢次做出喪權辱國的讓步,慫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當看到如果再頑固反對抗、不得不開始抗戰時,卻又試圖利用抗戰消滅異己,導致各雜牌軍離心離德;當抗戰遇到困難時,暗地與日本媾和,甚至不惜出賣東北換取日軍的停戰;當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革命軍民力量壯大、取得勝利後,又極力製造摩擦,試圖消滅抗日力量。蔣介石抗戰無能,還製造了花園口決堤、長沙大火、重慶大火等悲慘事件,中國人民死亡無數;水旱黃湯,成為中原人民的四大災難;抓壯丁,肆意敲詐百姓,對抓來的壯丁極其殘忍,無數壯丁還沒有走上戰場,就被虐待死在走上戰場的路上。
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為了反共,可以對日投降;為了投降,可以更加賣力地反共,可以出賣更多中國主權。蔣介石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罪人!他對日投降、阻止抗戰、破壞抗戰,居然還要搶奪抗戰勝利成果。說蔣介石是什麽抗戰領袖,請問,他為抗戰做過什麽?說蔣介石是抗戰功臣,他們為抗戰立過什麽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