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能的話

遊走在中英文化之間的思考
正文

從留學說起

(2017-01-31 07:21:50) 下一個

(本文寫於2015年正月十五,發表在鳳凰網上。) 

時值正月十五,不少國內的朋友發來節日問候,但也有這樣的微信進來:這幾天看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了嗎?真是怵目驚心,更是覺得恐懼。今年想把兒子送到英國去讀書,不知能否幫忙?"

我這個朋友家裏並不是特別富裕,小康而已,對國外不甚了解,有這樣的衝動能想象出她是受到了不小的驚嚇和刺激。

我在國外十三年,經常有國內朋友受人之托向我谘詢留學事宜,想出國的理由有很多,出發點隻有一個--為了孩子的前途。蜂擁而來的留學熱潮也讓我陸陸續續做了不少中國孩子的監護人。十幾年下來,也算看盡了頑童百態,比較典型的可以劃分為這幾類:

1. 除了遊戲,無別的興趣: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打遊戲,一打就到淩晨三,四點,第二天中午才起來。窗簾永遠是拉著的,對外界毫無興趣。

我的疑問是:要打遊戲,在家打就好,為什麽花這麽多錢換個地方打?

2. 花錢如流水,沒有任何節儉意識:一次一對兄妹到我家住,說要去街上買東西,結果一人買了三千鎊的衣服,包包什麽的,要不是卡刷爆了還不收手。

我總在想:為什麽孩子會有這麽多錢?有錢在口袋裏跳還能沉下心來讀書嗎?

3. 欠缺社交能力和基本的禮貌:大多數的中國孩子不知道如何和大人聊天,不知道幫助大人做最基本的家務,比方說吃完飯收拾碗筷,不記得說謝謝。

都知道中國學生最忙,但我想不出孩子們在國內每天都在學什麽?

4. 無讀書習慣:手機電腦都是貴的,新的,但沒有習慣看英文書報,中文書也看得少,到英國來還堅持在電腦上看中韓肥皂劇。

還是那句話:如果想固守你的生活習慣,你來英國幹什麽?

5. 頻繁回國:英國假期多,一個學期三個月,一年三個學期,這樣大假就有三個,每學期中間還有一個中期假。有的孩子一年回去六次,一回家就好吃好喝的被伺候著,天天呱呱地說中文,還有親戚朋友不斷地給戴留學生的高帽子,結果虛榮心漸長,英語漸衰。

那有沒有好孩子呢,當然有。我在HarrowSchool當攝影師時,每每有音樂會,一般來說,首席都是中國學生,數理化奧林匹克競賽也是中國學生居多。在Malvern College教中文時,畢業班裏三五個中國孩子,每年都有三四個拿到牛津劍橋麵試,麵試率達90%,因為他們考試分數都很高。遺憾的是這些乖孩子大多不愛體育運動,音樂潛力不大,隻知彈琴,不真正理解和喜愛音樂,劍橋牛津麵試率高,但錄取率低,原因也是雖考試分數高,麵對麵的表達卻不盡如人意。

有許多家長象開頭提到的微信一樣,對國內的教育信心不足,微詞頗多。也有的認為大環境不好,有的感到自己的孩子太優秀,國內無法挖掘其潛力,有的無奈於自己孩子在國內已經無法無天,無人能管。總之,不管什麽因素,好像出國成了萬能的解決方案。

但是在決定做出之前,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於孩子出國讀書,除了準備錢,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借這個平台,我願意和家長一起深入探討教育之道,以期大家能從自己孩子的實際出發,量體裁衣的去塑造一個身心健康的,知識廣博的,有趣味,熱愛生活的青年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瀟瀟雨軒 回複 悄悄話 國內大多都是獨生子女,自私自利的多。
6ba6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國內好多寄宿學校,建在鄉郊野外,軍營化管理,送去那裏包脫胎換骨
workforwal 回複 悄悄話 這些娃娃送到農村去呆半年,種種地比去海外啃老讀書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