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神疾病包括思維,情感與行為的異常,約20%的成年人一生中會患精神疾病

(2017-01-16 16:55:56) 下一個

世人對精神疾病有很多的誤解。我們一般常見的精神病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因工作原因曾涉及到一些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與藥理,還參加過安定藥的申報工作。壇子裏談起這個話題, 俺也來湊個熱鬧。

精神疾病的範圍很廣。 常見的有焦慮障礙(如恐懼症與強迫症),心境障礙(如抑鬱症,躁鬱症),自殺行為,進食障礙(如厭食症與暴食症),性身份障礙(性識別與性變態),人格障礙,精神分裂與妄想障礙等。看了這個單子, 你就知道為什麽大約2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會患精神疾病。

以下聊一聊精神分裂症與抑鬱症。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脫離現實(精神錯亂),存在幻覺(通常是幻聽),堅持虛假的信念(妄想),異常思維,情感範圍局限(情感平淡),動機消失及工作和社會功能受損。

精神分裂症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現在的研究表明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基本上看,本病的發生有一定的生物學方麵的基礎,而不單單是由於貧窮的養育條件和不健康的心理環境所致。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其患該病的可能性是10%,而無家族史的患病率為1%。同卵雙胞胎中有一個患病,則另一個患病的概率高達50%。

在美國,有1%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分裂症,男女發病率相同。精神分裂症的平均發病年齡男性是18歲,女性是25歲。精神分裂症有陽性症狀(表現為正常功能的放大或扭曲),陰性症狀(表現為正常功能的削弱或缺失)。還有混亂和認知功能受損。早期的安定藥,隻能抑製陽性症狀(同時加重陰性症狀),而且副作用大(如導致肥胖)。新開發的二代安定藥,可以抑製陰性與陽性症狀。很多人的病情服藥可以基本控製。

精神分裂症病人,按時吃藥對於控製病情非常關鍵。但他們往往不能按時服藥。 因此藥物公司又致力於開發長效的安定藥,如一個月口服一次或幾個月注射一次的長效(緩釋)安定藥。這樣病人就不會因為遺忘等原因而耽誤服藥而影響病情。

抑鬱症

抑鬱症是近年來受到較多關注的精神疾病。抑鬱是一種影響日常生活的嚴重的悲傷情緒。盡管抑鬱可能在近期喪失或其他悲傷的事件之後出現,但是這種悲傷情緒常表現為一種超出實際情況的不恰當的情緒反應且持續時間長。 誘發抑鬱症的病因包括多種因素:遺傳因素,藥物副作用,痛苦的情感事件,機體功能紊亂及其他因素。

盡管引起抑鬱症的確切病因仍不清楚,但目前發現以下幾種因素可能與其發病有關:家族遺傳性(遺傳因素)、藥物的副作用、痛苦的情感事件,特別是喪失。抑鬱症並非性格懦弱、人格障礙、童年時受嚴重創傷或父母照顧太差等性格缺陷或不良事件的反映。即使沒有任何明顯或有意義的生活應激,抑鬱症也可以發生或加重。

抑鬱症患者有較強的自殺傾向。抗抑鬱藥大大降低了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公認的事實。但具體到某一個病人,自殺是因為病情還是因為藥物很難界定。所以目前治療抑鬱的藥物都有關於自殺傾向的警告。

(資料選自《默克診療手冊》大眾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