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在武昌會議上,毛澤東的話講得更重了。他說:不能像過去那樣幹了。“除特殊外,還是要睡一點覺。現在要減輕任務。”明年的生產指標要降下來,不能總是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否則,“我看搞起來,中國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萬人。”(楊奎鬆 《毛澤東是何時發現“大躍進”造成農民大量死亡的?》)
毛澤東是在糾左的時候講這個話的。可是廬山會議後, 糾左一風吹,大躍進變本加厲, 指標更高了。這一階段叫做“繼續躍進”。
結果呢?
(1)貴州銅仁專區的江口縣餓死近一半人。(毛澤東談大躍進餓死人:右派拿雞毛蒜皮當旗幟進攻黨)
(2)縣誌記載,河南信陽地區的淮濱縣,據縣誌記載,該縣1959年總人口為378144人,1960年降至266166人,一年內減少111978人,其中死亡102007人,1960年死亡率為383.2‰。(這就是毛主席說的死三分之一)
河南信陽地區的淮濱縣,據縣誌記載,該縣1959年總人口為378144人,1960年降至266166人,一年內減少111978人,其中死亡102007人,1960年死亡率為383.2‰,這是筆者所見地方誌中明確記載的死亡率的最高記錄。時任信陽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的張樹藩後來撰文回憶說,他的秘書餘德鴻在半個月內回淮濱縣老家兩次,第一次回家埋大爺大娘,第二次回家埋父母。四個老人家全都是餓死的,但當時不能說是餓死的,統統說成是瘟疫傳染而死的。張樹藩追問村裏餓死多少人?餘說他沒多出家門,光知道他們村西頭就餓死一半多,有不少戶餓死都沒人埋。餘德鴻自己撰文說:“記得當時的淮濱約50萬人左右,有人說死了18萬人,也有人說死了16萬人或17萬人,占總人口的30%左右。但從我家住的那個防胡公社看,全縣的死亡比例還不算大。據原防胡公社黨委書記熊仁寬同誌回憶,當時防胡總人口為5萬人左右,共餓死了2.2萬人,占總人口的40%多。其中吳砦大隊(我家那個大隊)死亡人數占總人口的52%。小餘莊生產隊(我的祖居之地)共12戶、75口人,共死亡38人,也超過了半數。我父母及二伯父母、三伯父母及堂弟路路均相繼死去。……馮莊大隊小李生產隊13戶死絕了9戶,黃崗大隊馬樓村原400多人,餓死300人左右,楊圍孜大隊王莊生產隊207人,餓死107人,其中死絕了6戶。原地委黨校副校長李心龍同誌在家的6口人,死了4口。總之凡是我了解的村莊,死亡人數差不多占半數左右。”
《淮濱縣曆年人口變動指數表》(部分)
文獻來源:《淮濱縣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8-69頁。
安徽定遠縣是另一個死亡率超過300‰的縣。縣誌記載:該縣1959年總人口為646053人,1960年下降到468807人,一年中急劇減少了177246人;1960年出生率5.45‰,死亡率313.21‰,自然增長率-307.76‰。定遠縣的死亡率從1949-1958年,最高的是1955年,為11.30‰,最低的是1953年,為3.89‰,較多的是7‰多一點,十年平均為6.51‰。而1959年死亡率為20.02‰,1960年更高達313.21‰,縣誌總結曆年人口變動情況說,1959-1961年“出現大量的非正常死亡,使人口銳減”,可見當年大饑荒的嚴重。
定遠縣曆年人口數字
文獻來源:《定遠縣誌》,黃山書社1986年版,第128頁。
(3)縣誌記載全國40多個縣死亡率超過100‰(這就是毛主席說的死十分之一)
在筆者翻閱的縣誌中,死亡率非常高的還有河南光山縣、息縣,安徽宣城縣,甘肅通渭縣,貴州餘慶縣(1960年並入湄潭縣)、金沙縣等,死亡率都超過或接近200‰。僅從筆者翻閱過的地方誌中,就發現1960年前後全國40多個縣死亡率超過100‰,以下是這些縣的情況,死亡率後麵未標明年份者均為1960年:
大饑荒期間死亡率超過100‰的縣
(據地方誌不完全統計)
序號 縣名 死亡率 所屬地區
1 淮濱縣 383.2‰ 河南信陽專區
2 定遠縣 313.21‰ 安徽蚌埠專區
3 光山縣 276.9‰ 河南信陽專區
4 息 縣 274.71‰ 河南信陽專區
5 宣城縣 210.37‰ 安徽蕪湖專區
6 通渭縣 204.2‰ 甘肅定西專區
7 餘慶縣 199.80‰ 貴州遵義專區
8 赤水縣 182.11‰ 貴州遵義專區
9 無為縣 170.65‰ 安徽蕪湖專區
10 太和縣 163.47‰ 安徽阜陽專區
11 金沙縣 >157.68‰ 貴州畢節專區
12 滎經縣 151.13‰(1959年),
111.46‰(1960年)四川雅安專區
13 新蔡縣 147.00‰ 河南信陽專區
14 亳 縣 145.95‰ 安徽阜陽專區
15 桐梓縣 142.40‰ 貴州遵義專區
16 墊江縣 141.05‰ 四川涪陵專區
17 固始縣 139.12‰ 河南信陽專區
18 正陽縣 138.20‰ 河南信陽專區
19 樂業縣 137.61‰ 廣西百色專區
20 涪陵縣 136.45‰(1960年),
110.96‰(1959年)四川涪陵專區
21 眉山縣 133.46‰ 四川樂山專區
22 宿 縣 30.32‰ 安徽蚌埠專區
23 環江縣 121.75‰ 廣西柳州專區
24 秀山縣 120.7‰(1959年),
114.82‰(1960年)四川涪陵專區
25 五河縣 120.45‰ 安徽蚌埠專區
26 鳳陽縣 119.46‰ 安徽蚌埠專區
27 阜陽縣 118.31‰ 安徽阜陽專區
28 新津縣 116.33‰ 四川溫江專區
29 資陽縣 116.60‰ 四川內江專區
30 肥東縣 113.31‰ 安徽合肥市
31 遵義縣 108.53‰ 貴州遵義專區
32 蒲江縣 107.88‰ 四川溫江專區
33 大邑縣 107.84‰ 四川溫江專區
34 上蔡縣 106.69‰ 河南信陽專區
35 簡陽縣 102.96‰ 四川內江專區
36 大足縣 102.98‰(1961年)四川江津專區
37 萬 縣 102.12‰(1961年)四川萬縣專區
38 巢 縣 101.24‰ 安徽合肥市
39 商城縣 >100‰ 河南信陽專區
40 榮 縣 >100‰ 四川內江專區
41 郫 縣 >100‰ 四川溫江專區
42 石柱縣 >100‰ 四川涪陵專區
43 酉陽縣 >100‰ 四川涪陵專區
說明:文獻依據地方誌,限於篇幅,無法一一注明,絕大部分數字為地方誌直接記載,少數幾個依據地方誌相關記載推算。金沙縣,自然增長率-157.68‰,死亡率還應加上出生率。
上述43縣,四川16個,安徽11個,河南8個,貴州5個,廣西2個,甘肅1個。從地區來看,涉及18個專區(市),四川即有涪陵、內江、溫江、江津、萬縣、樂山、雅安7個專區,安徽涉及滁縣、蕪湖、阜陽、蚌埠、合肥5個專區(市)。有死亡率超過100‰的省份,都是饑荒嚴重的省份,涉及專區(市)越多,也意味著該省饑荒越嚴重、死人越多,如四川、安徽。
除上麵43縣之外,還有一些縣大饑荒期間死亡率超過100‰。比如,青海湟中縣,1960年底該縣縣委書記劉擇西揭發說:“1960年湟中縣餓死15230人,占總人口的12.87%,死絕達1000多戶。”由此可知,湟中縣1960年的死亡率高於128.7‰。此外,河南南陽專區在大饑荒中死亡慘重,其中唐河縣,1959年末761613人,至1960年末僅剩669875人,一年中下降91738人,1960年平均人口為715744人,這減少的9萬多人中,部分為外流人口,大部分應為死亡,加上1960年出生相抵消的人口,1960年死亡率很可能超過100‰。貴州遵義專區的湄潭縣、鳳岡縣(並縣前)1960年死亡率都在200‰上下。甘肅高台縣,1960、1961兩年中至少有一年死亡率超過100‰。
因此,上述名單隻是一份不完全統計,還有待發現和補充。死亡率超過100‰是什麽概念?1976年唐山發生了大地震。按照《唐山市誌》的記載,1976年唐山全市死亡242002人,死亡率44.8‰,其中市區死亡144184人(包括正常死亡和因地震以外的各種原因導致的非正常死亡),死亡率134.7‰。這就是說,以唐山大地震的慘烈,1976年唐山市的死亡率也隻有44.8‰,處於震中、人口密集的市區,死亡率也不過134.7‰。
毛主席真是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