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烏有之鄉奇文點評 :一個彌天大謊,《墓碑》作者父親不是餓死的

(2016-12-01 04:33:43) 下一個

[引言] 楊繼繩關於大饑荒的長篇調查報告《墓碑》前言中, 記敘了住在湖北省浠水縣的他父親在1959年餓死的經過。《墓碑》出版後,烏有之鄉找了個湖南省湘潭縣的“天才”寫了一篇烏有質疑。 此人根據湘潭縣的情況推測浠水縣的楊父不是餓死的, 並且發揚“人有多大膽, 地有多大產”的一貫傳統,“天才地,創造性地”穿越時空,遠程為楊父推斷為"食道癌"。

看看下麵烏有之鄉的奇文,您就知道為什麽是零分作文了。藍色的字是俺的點評。為什麽挑這篇文章? 因為前不久“城裏”有人引用這篇來證明楊繼繩《墓碑》之不可信,引起了俺的好奇。網上一查,鋪天蓋地,到處都是這篇奇文(而且在烏有之鄉網站好評如潮)!

****************************

(烏有之鄉) 鶴齡:一個彌天大謊,《墓碑》作者父親不是餓死的

(一)墓碑是楊繼繩為父親立起的一座功德碑

楊繼繩這部驚世之作取名《墓碑》,據他自己解釋,有四重意思:首先就是為他在1959年餓死的父親立墓碑。上世紀80年代,楊繼繩家鄉興起為先人修建墓碑的風氣,特別是在外麵當大官的人,修的墓碑更氣派。親戚朋友也勸他為父親修建個墓碑。

楊繼繩想,“我雖然沒有當什麽大官,我為父親立的墓碑一定要比當大官的更氣派。然而,我想到了1959年家鄉那些墓碑的命運,有的被拆來修建水利設施,有 的在大煉鋼鐵中用來做土高爐的底座,有的則鋪在路上任千人踩、萬人踏。墓碑越氣派,被拆除的危險就越大。父親墓碑是不能不修的,但是不能修在大地上,必須 立在心裏;立在心裏的墓碑,不會遭人踐踏,也不會被人拆除。”

楊繼繩為父親立的這塊墓碑確實是夠大的了,他拉了整整3600萬條性命為這塊墓碑奠基墊底!從而使他的父親因“悲慘餓死”而得以享“善良、正直”之美譽而百代留芳而萬世不朽而千秋萬代永垂於天地之間永遠地活在全中國全世界人民的心坎裏!

我們看,曾慧燕的評《墓碑》就寫了這樣一段文字:“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骨肉親情是楊繼繩寫作《墓碑》的動機之一。他的父親是一位善良、正直的農民,1959年死於饑餓。”

“一位善良正直的農民”,這就是楊繼繩為父親立碑的目的。那麽,他父親的“善良正直”體現在何處呢?(點評: 這一點序言中有詳細的記敘. 這位天才有意視而不見, 罔顧事實, 誤導讀者,見識了。 )我們所知道的就是養了一個“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

由此可見,楊繼繩實際上不是為父親立的墓碑而是立的功德碑,同時,也是為他自己立的一塊功德碑(另有專論)。可以說,沒有這塊墓碑,人們就不會認識這位“有良知的新聞工作者,更沒有誰會知道這位“善良、正直”的父親!

我們在這裏不想探究他父親的善良與否,隻想探究這樣一個問題:他父親有沒有資格擠身於餓死者之列!尤其是有沒有資格充當“3600萬”餓死亡靈的優秀代表者。下麵,我們先看楊繼繩是怎麽說的吧。

點評: 關於墓碑, 看看楊繼繩自己是怎麽說的。這位“天才”就知道用烏有之鄉的一貫伎倆,斷章取義,亂打棍子, 亂扣帽子。自己剛承認有四層意思,怎麽又變成了功德碑了?至於是不是餓死,後麵再談。再說,楊說過“優秀代表"嗎?


這本書原打算名為“天堂之路”,後來我改為“墓碑”。“墓碑”有四重意思,一是為在1959年餓死的父親立墓碑;二是為3600萬餓死的中國人立墓碑;第 三,為造成大饑荒的製度立下一個墓碑;第四,在寫這本書寫到一半時,北京宣武醫院在為我體檢中發現有“病變”(甲胎蛋白呈陽性),於是我加快了寫作的速 度,下決心把這本書寫成,也算是為自己立一個墓碑――有幸複查時排除了病變,但寫此書有很大的政治風險,如因此書而遭不測,也算是為理念而獻身,自然也就 成了自己的一個墓碑。當然,主要還是前三種意思

(二)楊繼繩描述的父死慘狀

楊繼繩在《墓碑》前言部分,詳述了他父親悲慘死去的一幕:那是1959年4月底,楊繼繩在湖北浠水第一中學讀高中,他兒時的朋友張誌柏匆匆趕到學校通知 他:“你父親餓得不行了,你趕快回去,最好能帶點米回去。”他還告訴他:“你父親沒有力氣去刨樹皮,餓得沒辦法,想到江家堰去買點鹽衝水喝,沒想到倒在半 路上,是灣裏的人把他抬回來的。”

楊繼繩當即向老師請假並到食堂停夥3天,取出他的口糧──3斤大米,然後趕回他下灣的家。“走到 灣裏,發現一切都變了樣:門前的榆樹(浠水稱之為油樹)沒有皮,白花花的,底下的根也刨光了,剩下一個淩亂的土坑。池塘幹了,鄰居說是為了撈蚌放幹的。蚌 有股難聞的腥味,過去是不吃的。沒有狗叫,沒有雞跑,連過去歡蹦亂跳的小孩子們也待在家裏出不來。灣裏一片死寂”。

他走進家門,發現沒有一顆糧食,沒有一點能吃的東西,水缸裏連水也沒有。“餓得走不動,哪有力氣挑水啊!父親半躺在床上,兩眼深陷無神,臉上沒有一點肌肉, 皺紋寬闊而鬆弛。他想伸出手招呼我,但沒有伸起來,隻是動了動。這隻手和上生物解剖課時看到的人體骨骼標本上的手差不多,外麵雖然有一層幹枯的皮,但沒有 遮住骨骼上每一處的凸起和凹陷!看到這隻手,我心裏陡起一陳酸楚和震撼:原來通常說的‘瘦得皮包骨’是這樣的恐怖和殘忍!他嘴裏嘟啷著,聲音很低,他是叫 我趕快走,趕快回學校去。”

父親變成這個樣子,楊繼繩心裏充滿了懊悔和自責,“我為什麽不早點回來挖野菜呢,為什麽不早點請假拿點米回來呢?”他用帶回的米煮成稀飯,送到床邊,然而父親已經不能下咽了,三天以後與世長辭。

在 上述的文字中,楊繼繩試圖用下灣“慘景”和他父親“慘死”的這兩個特寫鏡頭,將自己打盼成三年自然災害的親曆者兼直接受害者,借以增加讀者對他的“置信度”,然後,麵對大眾,來為他的《墓碑》揭幕剪彩,並將讀者拉向他精心堆砌的那個人吃人的“鬼域”世界!可是,當我們一眼瞧過以後,便會馬上發現,他說的 並不是真的!

點評: 請各位先記住楊繼繩這裏寫了些什麽, 因為後麵"天才"又自我矛盾了。另外注意這裏用了個含金量極高的詞“置信度”。遺憾的是他想冒充天才卻露出了白癡本色。“置信度”是個統計概念,日常語言應該用"可信度"。

(三)楊繼繩的“鄉景”描寫不“史”,他的家鄉沒有餓死人

楊繼繩的《墓碑》號稱寫史寫實。那麽,被他刻在碑上的他的家鄉大饑荒景象是不是寫的史呢,請看:

楊繼繩的家鄉下灣有多少人?餓死了多少人?他沒有說。是不知道嗎?不可能!點評: 楊繼繩當時是高中的學生, 自己父親快餓死了, 還是家鄉朋友來喊才知道,當時他能知道家鄉死了多少人嗎?並且,序言寫的是他自己家, 不是全村。全中國餓死的人他一概全知,難道自己的家鄉反而會一概全不知!點評: 幾十年以後,楊繼繩是新華社高級記者,通過調查餓死人的重災區,查閱檔案, 采訪當年相關官員,知道了全中國的情況, 難道很奇怪嗎?

(點評:“天才”自己要穿越時空,所以時間作為一個變量對於因果關係的重要性,已經完全忽略不計了。不然,如何穿越?!)

他肯定全知,但他不願意說(點評: 因為湖北省相對來說,不是象河南省, 四川一樣的嚴重災區(湖北省也餓死了30萬人),所以在老家沒有實地調查。烏有人士總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還說“要抓主要矛盾”。 楊繼繩還說過, 他得了病, 感覺時間不多了)。為什麽,因為他的家鄉沒有餓死人,點評: 沒有寫就等於沒有發生? 太唯心論了吧? 烏有之鄉不是一貫標榜唯物主義者嗎?)與他的《墓碑》不能時刻保持協調一致,所以,他不好說!點評: 聽起來像是烏有之鄉的一貫手法)不過,他雖不說,餡還是露出來了。 請看:

我不知道更遠地方發生的事情,我以為我家鄉發生的事是個別現象。我以為父親的死隻是我一個家庭的不幸。”

這個個別現象不就是他家死了一個人嗎!也就是說,他的家鄉,其他人都沒有死!(點評: 當時楊繼繩學業在身,父親病重,匆匆回家,有心思做調查嗎?) 他的家鄉,沒有餓殍為他潤筆增“光”!於是,他就寫景,寫鄉中“荒景”: (點評: 當時楊繼繩回家的路上,看到的事情, 為什麽不可以寫?

(點評:這個“天才”的邏輯實在是奇怪。您跟他說張三,他要問,你怎麽不說李四?您要跟他說李四,他又要問,你怎麽不說王五?您要是不說,他就說啦:那些人根本就不存在。因為他的思維決定事物的存在。又一個“劃時代”的哲學流派----“烏有哲學”誕生了:我思故你在!

“走到灣裏,發現一切都變了樣:門前的榆樹(浠水稱之為油樹)沒有皮,白花花的,底下的根也刨光了,剩下一個淩亂的土坑。池塘幹了,鄰居說是為了撈蚌放幹的。 蚌有股難聞的腥味,過去是不吃的。沒有狗叫,沒有雞跑,連過去歡蹦亂跳的小孩子們也待在家裏出不來。灣裏一片死寂”。

樹皮樹根全啃光了,這是一幅無以複加的大饑荒景象。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大饑荒嗎,沒有了。因為樹皮樹根啃光後的大饑荒,隻剩下泥土石塊可以啃的了。

我們再看他父親那個“買鹽衝開水喝”後麵的背景,這不也是樹皮樹根啃光的“鄉景”反映嗎。鹽本是用來烹調食物的,如今連熬樹皮樹根的用場也派不上了,隻能衝開水!多慘呀。

點評:  那幾年, 草根, 樹皮都被人吃了。餓極了肚子難受,吃觀音土,啃棉絮的都有。很多人認為既然不吃鹽沒勁,那吃了鹽就會有勁。沒什麽奇怪的。

這個榆樹,實在是饑荒時百姓的救命樹。榆樹的榆錢可以吃,樹葉可以吃,樹皮可以吃,嫩的樹根也行。香椿樹葉也可以吃,味道比榆樹葉好。但是香椿樹沒有榆樹常見, 樹葉也不多。


楊繼繩的鄉景想象描寫倒也非常的逼真。可是,他卻沒有想到,這個樹皮草根啃光的並非“個別現象”與他家死了父親的“個別現象”又打起架來了。你的家鄉樹皮樹根都啃光了,隻出現了你一家遭遇不幸的個別現象,而你描寫的其他地區樹皮樹根啃光,為什麽遭遇不幸的就是普遍現象,就是幾乎家家餓死了人,甚至全家死絕甚 至整個村子死光呢!你能解釋得了嗎!

(點評: 這個人腦袋又充水了。在他們村,樹皮樹根都啃光了是普遍現象,正因為啃了樹皮樹根, 才沒有更多的人餓死。這位天才, 難道認為餓死的人還不夠嗎?

給這個天才普及一點邏輯:

樹皮樹根啃光了是餓死人的必要條件,所以餓死人的地方樹皮樹根都啃光了。
樹皮樹根啃光了不是餓死人的充分條件,所以樹皮樹根啃光了的地方不一定餓死人了。

不過,邏輯對天才可能不重要。還是來點常識: 您要是想幸福那就一定得吃飯,可是吃飯了
不一定就幸福。)

再說,樹皮樹根啃光的地方,居然還存在著集市和正常買賣(買鹽),奇事!人們怎麽不去搶?

(點評: 到現在可以肯定,這位“天才”是城裏人。鹽是國家專賣,在農村隻有國營的供銷社才有賣。 你敢去搶鹽, 活膩了嗎?楊繼繩的書, 提“集市”了嗎?烏有之鄉的"天才",滿腦子強盜思維。殊不知信陽事件中餓死的農民,在國有糧倉滿是糧食的前提下,不偷不搶,活活餓死!(原河南信陽行署專員張樹藩《信陽事件:一個沉痛的曆史教訓》) )

楊繼繩在這裏還犯了一個無法彌補的大錯誤,他在充分發揮自己的超人想象力的時候,忘記了還有一個不可謾侮的時光老人就站在自己的麵前。他父親死的時候是1959年的四月底,這個時候,真正的大饑荒還沒有起動“正常程序”!

(點評: 這位“天才”自己犯了 好幾個無法彌補的大錯誤:(1)大家公認的大規模餓死人的年份是1959-1961年(2)這位“天才”完全沒有青黃不接,春荒的概念.什麽是青黃不接? 頭年的糧食吃完了, 今年的青苗還沒有成熟, 接不上了。 因為發生在春天, 所以叫春荒。)
 

中國國家統計局報告:1959 至1961年,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使經濟發展出現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響,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銳減。1959年人口死亡率上升到 了14.6‰,1960年進一步上升到25.4‰,而人口出生率隻有20.9‰,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60年、1961年連續兩年人口出現 負增長。(中國國家統計局《新中國60周年係列報告之五:人口總量適度增長結構明顯改善》)


就算楊繼繩的鄉親行動迅速,提前跨入了大饑荒。楊繼繩又麵臨了一種更加尷尬的局麵。

(點評:

不是鄉親們行動迅速, 而是這位“天才”自己一貫罔顧事實!

至於為什麽是4月餓死, 這位“天才”越來越發混/昏了. 他以為農民每個月/星期從國家糧店買糧啊?農民的糧食, 收一季,分一次口糧, 自己放在家裏。要等到下一季夏收秋收以後,才有補充。每年收割以後, 就有了吃的。所以每年糧食不夠吃的時候,都是春天。當城裏人 春暖花開計劃春遊的時候, 是農民挨餓,最難熬的時候。有的困難人家,剛過完年或還沒有過年,就揭不開鍋了。農民最恐懼的就是春天的饑荒!

農民的口糧(K)由以下因素決定:

(1)當年的收成(A)(幹部瞎指揮,收成下降);

(2)上交國家統購的糧食任務(B)(越左的地方,57年胡誇越厲害的地方,上交的任務就越重!大躍進餓死人主要就是這個因素);

(3) 集體留下的種子(C)。

口糧為:K = A - B - C (交足了國家的,留夠了集體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即使豐收了,一樣可以餓死人!所以說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1959年4月底,他的家鄉人就把樹皮樹根啃光了。接下來還有漫長的三年啃什麽?若是真的啃上三年泥土石塊,那麽,他家鄉的人必定全部死絕,一個不剩。

(點 評: 真不知道"天才”是怎麽想的。59年的春荒熬過了,到了夏收/秋收,不是又有糧食了嗎?然後,又是春荒,夏收/秋收,年複一年。隻是60/61年春荒一年比一年重!難道烏有之幫隻知道秋收起義那年的秋收? 頭昏到春夏秋冬季節變換都忘了?)

事實呢,就死了他父親一個,而且,是否餓死,尚存疑義。現在,我們就不難回答這個問題了:楊繼繩的“鄉景”,究竟是直書的“史”,還是曲筆的“文”?毫無疑問,他寫的是文學作品,鄉景隻是他動用了文學的藝術手段描繪出的一幅畫!

我的家鄉可能也有這種個別人遭遇不幸的個別現象,但絕對沒有人啃過樹皮樹根,山中的樹葉照樣綠,路邊的野草照樣青,隻有山上的土茯苓是確確實實挖盡了還有栗樹子也確實成了一種美味,甚至還有人發明了栗子做的“豆腐”,集市上也有買的

(點評: 這位"天才”是城鎮戶口,當然可以享受美味了。再說, 當時餓死人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地理條件相似,不等於左傾的程度也相似啊!

要是糧食夠吃,為什麽“山上的土茯苓是確確實實挖盡了”?土茯苓平時隻拿來做中藥,沒人拿它當糧食。另外,你這裏有山,可以靠山吃山,楊家那兒有山嗎?

照這位"天才"的想法,吃栗樹子不是一般的美味,跟現在的人懷舊吃窩窩頭,遊農家樂一樣。卻不知道正是糧食不夠吃,才吃起了 栗樹子。俺也吃過那東西,不加工一下,是不能吃的(難吃極了)。發明了栗樹子豆腐,那是沒有辦法。如果是美味,為什麽以前沒有吃?偏偏等到大躍進後才發明?而且現在也不吃?)


再看“(楊繼繩)走到灣裏,發現一切都變了樣:門前的榆樹(浠水稱之為油樹)沒有皮,……”。

可是,大家知道楊繼繩離家多久了嗎?從學校開學到四月底,還不到兩個月!他離家之前,沒有一點饑荒象征,不到兩個月就“一切都變了樣”,連樹皮都剝光了……。變化如此之神速,你信嗎?

(點評: 為什麽不信? 就算你住在城裏,三,四個月給你一個月的口糧,我看一個月樹皮就要剝光了! 知道什麽是春荒嗎?!)

農村的饑荒慘烈到了如此程度,而坐在教室裏的楊繼承卻好像生活在世外桃園,竟然一無所知。

(點評: 當時電台不播, 報紙不報, 課本不講. 楊繼繩在城裏上學, 周圍是吃皇糧的城裏人, 如何知道?

不要說當時的楊繼繩, 到了21世紀的今天, 有多少人還不知道呢!)


直到父親死後別人把他喊回家,這才回到人間,發覺“一切都變樣了”。這不是在寫《西遊記》嗎!

(點評: 是父親死後楊繼繩才回來的嗎?請看原文(“天才”自己在第二部分剛剛引用過)。 烏有之鄉人士這麽簡單的眼前的事實都搞不明白,你還能指望他從湖南湘潭推算湖北浠水幾十年前發生的事?!)  


1959年4月底...我兒時的朋友張誌柏從灣裏匆匆趕到浠水第一中學找我,急急忙忙地說:“你父親餓得不行了,你趕快回去,最好能帶點米回去。”... 我當即放下手上的工作...立即趕回家 睡虎下灣。
 父親半躺在床上,兩眼深陷無神,臉上沒有一點肌肉,皺紋寬闊而鬆弛。他想伸出手招呼我,但沒有伸起來,隻是動了動。

(四)、楊繼繩的家況描寫不實,他的其他家人都沒有死

楊繼繩說,發生在他家的悲劇,同時發生在全國上千萬個家庭中。他把自己家中的悲劇,當成了千萬個家庭悲劇的縮影。但是,他寫自己的家庭,除了父親外,卻沒有提到其他家人。

當時的我,在湘潭縣五中讀初三(楊讀高二),與這個在湖北浠水一中讀高中的楊繼繩可以說是“近齡”人。當時我的家庭有:祖父母,父母,姐弟妹妹七人,還有兩個未出嫁的姑媽,全家人口十三個,

這個楊繼繩,他有沒有兄弟姐妹?有沒有母親?有沒有祖父母?如果沒有兄弟姐妹,也還勉強說得過去,算是獨子,不過,那時不搞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家庭很少,三兄四弟的居多。如果沒有母親,就應該有個交待!是死了還是離了?是死了的話,又應該有個交待,死於何時?是病死還是餓死?

(點評: 楊繼繩沒有提到家人嗎? 請看楊繼繩的原文。楊父母沒有生孩子,過繼了弟弟的孩子。所以楊家原本三人,母親去世,還剩兩人。烏有之鄉人士罔顧事實到了何種程度?)

父親楊修身,字毓甫,號洪源,生於1889年(光緒15年)農曆6月6日。他實際是我的伯父,也是養父。從我出生三個月起他把我養大成人。我母親(養母)1951年去世後,我就和父親相依為命。

如果沒有祖父母(其祖父母應該與我的祖父母上下年紀,當時六十歲左右),也該有個交待,他們死於何時?是病死還是餓死?

(點評:俗話說沒有最大的白癡, 隻有更大的白癡! 楊繼繩的父親生於1889年,“天才”自己也說楊父到1959年快70歲了,怎麽楊繼繩的祖父母才60歲左右?不知道是發昏還是發混!烏有之鄉怎麽找了個長幼不分的白癡來?! )

如果楊繼繩和我一樣,也有十幾個親人,那就又有新的問號出來了

(點評:這胡說八道俺都懶得評了!隻聽說過樣板戲,沒聽說過樣板家庭!不過,考慮到有些烏有之幫人士可能還不是很清楚, 不妨套用天才的邏輯多說幾句:

(1)我們假設大家家裏都像這個天才家有很多兄弟姐妹。現在我問你, 你的兄弟姐妹到哪裏去了?什麽?你不能回答?!那你一定是在撒謊!

(2) 我們假定中國人都會說西班牙語。我用西班牙語問你幾個問題。什麽?你聽不懂?! 那你還是不是中國人?!

沒有比這個天才的問題更荒謬的了!)


我們看,楊繼繩的家裏“沒有一顆糧食,沒有一點能吃的東西,水缸裏連水也沒有”。看這個樣子,是不是他所有的親人都“餓得走不動,哪有力氣挑水啊”?

如果是,那他所有的親人應該也都逃不掉他父親的命運,楊繼繩帶回來的三斤大米頂多可以讓他們多活兩三天而已。

如果不是大家都“餓得走不動,哪有力氣挑水啊”,那麽,他的家裏就應該還有挑水的人,不至於“水缸裏連水也沒有”的了。

如果他還有其他家人卻又隻字不提其他的家人,那麽,就說明他家裏並沒有鬧饑荒,說明了他家的其他人都沒死!都還占有一個生存的空間。

(點評: 還是那句話,他這一“如果”,您就要為他的假設負責了。楊繼繩明明白白說過的事情,他樣樣搞不清楚。沒有說過的事,他能搞明白嗎?)

從他還可以讀書的情況看,估計他們家比起其他人家的情況可能還要好一些。因為那時讀書並非免費教育,(如果楊繼承不享受助學金的話)每期學雜費加上夥食費也要五十來元錢,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點 評:天才怎麽知道楊繼繩沒有助學金?)

究竟有沒有其他的親人?楊繼繩沒說,但我認為有。(點評:楊說過的事情, “天才”搞不清楚。 沒有說過的, 他倒知道了。是不是典型的“思維決定存在”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如果沒有。他的父親死後,他上學靠誰供養?

還有,楊繼繩1959年上期在讀高二,推算他的啟蒙時間應是1947年。解放前念得起書的應該不是一般的農民家庭。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楊繼繩的家況描寫不實。他搞的是以點代麵,用父親一人的死,喧染全家受饑的慘!挨餓的悲!並以此為起跑線,延伸到全國。

(點 評:我們清楚地知道楊家不是“不一般的家庭”(楊繼繩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因為家窮在縣城上初中要走讀。)! 而且我們現在也知道,“天才”自己可能是來自不一般的家庭。因為楊繼繩一定是“像我一樣”! 要是楊繼繩真是來自不一般的家庭,那就更完了:地富反壞右,不是優先餓死就是優先打死。天才以為不一般的家庭是現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啊?!)

    “1954年我考上了浠水初中。由於沒有錢交夥食費,我得走讀。從家裏到學校20華裏。”

(五)、楊繼繩的父親死因描寫不真

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說明 :

1、從楊繼繩的其他家人都沒有餓死進行分析(此“家人”為假設,因楊繼繩沒有交待其家人情況,如沒有其他親人,此分析則無效

楊的一家人都處在同樣的“沒有一顆糧食,沒有一點能吃的東西,水缸裏連水也沒有”的環境之中,上麵的父母,下麵的兒女,平輩的還有妻子,一個都沒餓死,唯獨他一個餓死了,為什麽?其中必有蹊蹺。

(點評:上麵“天才” 自己已經說“無效”了。)

2、從其家鄉沒有餓死人進行分析

他家鄉肯定還有其他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肯定還有一大群。然而這麽多人卻隻有他父親一個餓得“連走路的力氣也沒有了”,別人都還能夠走得好好的,而且還有力氣將他父親從半路抬回來。這是為什麽呢?大家都好端端地沒有餓死,隻有他一個人餓死了。這又是為什麽呢?

(點評:上麵已經說過,不要這麽唯心,“天才”不知道的事情, 一定就沒有發生?

一般來說老年人營養吸收不好,幼兒長得快營養需求高,很容易出事。要想知道人如何因長期營養不良餓死, 想想安徽的大頭娃娃就明白了。俺也想問“天才”:安徽那些大頭娃娃,同樣是營養不良,為什麽有的餓死了,大多數卻沒有餓死?這又是為什麽呢?

3、從生理的角度分析楊父的死因:

在完全斷絕食物的情況下,健康人的生命極限是多少?試舉兩例:

例1、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災時期, 5月20日 18時左右,綿竹市金花鎮響水溝煤礦和城牆岩煤礦中4名礦工在被困196個小時後被空降兵某部救出。他們分別是賴正平、肖永軍、黃伯明、陳運新。( 2008年5月21日 《人民日報》)

例2、 2002年3月7日 晚10時左右,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城關鄉焦家凹錦陽煤礦二礦發生透水事故,7名礦工被困井下。21天之後的27日下午5時許,19歲礦工楊顯斌獲救生還。被救出時神誌非常清醒,隻是身體非常虛弱。(大江網鄭州訊)

這幾位長時間處於惡劣環境和饑渴狀態中的幸存者,說明了人的生命對於饑渴的忍受能力是非常強的。

(點評:天才還懂生理?59年春荒時人的抗饑餓能力,與2000年代人的抗饑餓能力是一樣的嗎?楊父在楊繼繩回來之前已經因饑餓而長期營養不良,2000年代下井的礦工被困前有營養不良嗎? 知道什麽叫輸在起跑線上嗎?!)

再 說,從楊繼繩描寫的“有人一邊挖觀音土一邊往嘴裏塞”的情景看,人的生命好像對於觀音土也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因為這些吃觀音土的地方,在楊繼繩的筆下,也隻有全村死絕而沒有出現過全鄉死絕全縣死絕,這就說明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依靠觀音土的救助而奪取與死神抗爭的勝利的。

(點評:看來天才不僅不懂生理,而且不懂天理!觀音土就像包裝物品做填充的塑料泡沫,隻能用來做填充劑填肚子,吃下去也就是個物理反應,本身沒有任何營養!為什麽吃觀音土?因為這個觀音土質地細膩,填肚子吃起來沒有沙子咯牙的感覺。我看天才的大腦是充了觀音土!)

楊的父親與上述兩例的幾個人相比,至少還有兩個優勢,一是相對而言有一個舒適的處所,二是有非常充足的新鮮空氣!還有,喝水肯定也沒有缺的。如果他的身體沒有患病,怎麽可能在沒有進入吃觀音土的階段就會在剛剛還走著時候,一跤摔倒被人抬回家裏就不能進食流汁了呢?

我們不知楊家離學校有多遠,以五十公裏推算,楊繼繩晝夜兼程應該可以在24(其中包括送信人的去程)小時以內趕回家的。

(點評:楊繼繩明明說了20華裏,怎麽又變成了50公裏? 話說失之毫厘,差之千裏。人說木星上的事,天才給安土星上去了!)

“1954年我考上了浠水初中。由於沒有錢交夥食費,我得走讀。從家裏到學校20華裏。”

如果楊父沒有患病,楊帶回的三斤大米就是靈丹妙藥,即使他父親自己不能吞咽,即使他父親餓得昏迷不醒,隻要灌進一 點流汁便可起死回生!何況當時的楊父並未到油枯燈盡之時,他還能說話,而且神智十分清醒,他是直到楊繼繩回來三天以後才死去的!

一個隻是因饑餓太甚而麵臨死亡的人在臨死三天前就不能進食流汁,令人難以置信!同樣,一個先天還在路上行走的隻是因饑餓大甚而摔倒的人,第二天就不能進食流汁,更加令人難以置信!

(點 評:既然談到生理?那俺給"天才"和不知道“什麽是餓死”的烏有之幫普及普及。多數烏有之幫人士,隻有政治偏見,而沒有真才實學。在過去, 體現為"外行領導內行"。 在今天, 體現為無知而無畏。"餓死"實際上不是醫學概念。在醫學上的關係是: 饑餓引起疾病, 疾病再引起死亡。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http://www.msdchina.com.cn/merck-manual/Documents/home/index.html
第十二章 營養與代謝障礙
第134節 營養不良

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度都會導致營養不良。而兩種狀況都是由於必需營養素攝入與機體需要之間不平衡的結果。

營 養不足是指缺乏某種必需營養素。它可能由食物攝入不足引起,也可能是由於腸胃消化吸收不良,或是身體營養消耗過高;或者因腹瀉、出血、腎衰竭、過度出汗等 導致的營養物質不正常丟失。營養過度是指體內必需營養素過量。它可能由飲食過度,攝入過量的維生素或其他補充品,或者運動量過低引起。

營養不良發展有一定階段,首先是血液和組織中營養素水平發生變化,然後是酶的水平出現異常,接著器官和組織功能失調,最後,出現疾病症狀。嚴重的導致死亡。

在人一生的某些時期需要較多的營養,特別是在嬰兒期、幼兒期、青春期、婦女的妊娠期、哺乳期需要的營養更多。到老年期,對營養的需求減少,吸收營養的能力也降低。因此,以上這些時期患營養不良的危險性更大,特別是那些經濟困難的人。

饑餓

饑餓可以由絕食、饑荒、神經性厭食、嚴重的胃腸道疾病、中風或者昏迷引起。饑餓時機體分解自身組織作為能量的來源--就好像燃燒家具來保持房間的溫度,結果是器官和肌肉逐漸受到損害。體內脂肪幾乎全部消失。

成人體重可以下降一半,小孩甚至可能下降更多。肝髒和腸道減輕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心髒和腎髒,神經係統最少。消瘦最明顯的標誌是平時機體儲藏脂肪的部位消瘦,肌肉萎縮,骨骼突出,皮膚變薄,幹燥,沒有彈性,蒼白,冰涼,頭發變得又幹又稀,容易脫落。身體大部分係統都受到影響。完全饑餓持續8~12周將會致命


4、從時間的角度分折楊父的死因:

楊的父親死於1959年4月底。我們知道,這個時候吃的是1958年的糧食,而58年還算是豐年,前麵講過,真正的大饑荒還沒有進入“正常程序”,所以,根據這個情況分析,要是楊父沒有患病,他的“耐饑力”就實在有限得很。否則,他就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方餓死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肯定,他的“餓死”與真正的餓死還相差一截很大的距離。

(點評: (1)大家公認的大規模餓死人的年份是1959-1961年。(2)毛澤東(關於信陽事件的批示):餓死人的問題是高指標,高征購造成的官僚主義。”

是啊,楊繼繩的父親抗饑餓的能力也太差了,怎麽能和吃皇糧的天才們比?他死得也太不是時候了,讓大躍進蒙羞,讓三麵紅旗蒙羞。所以,他這個餓死,不能算是餓死!)

5、從楊繼繩對父親死狀的描寫進行分析

楊繼繩描寫他父親的手是:“這隻手和上生物解剖課時看到的人體骨骼標本上的手差不多”

我 讀中學隻比楊繼繩低兩屆,記憶中無論初中高中都沒有生物解剖課,人體骨骼標本肯定是沒有看過的。讀初中時,隻看到老師做過幾個簡單的物理化學小實驗,到了 高中,學校雖然有了物理化學試驗室,但也沒有生物標本室,湘潭市當時是湘潭地區(包括今日湘潭、株洲,韶山三市)的所在地,我們市二中的教學條件與市一中 不相上下,料想絕不至於次於湖北浠水縣一中的。所以,楊繼繩若說是在中學上課看過人體骨骼標本,我不相信。若說是後來在大學上課看過,他又是學拖拉機製造 專業的,看的標本應該是拖拉機。所以,我認為,他的這句“上生理解剖課看到的人體骨骼標本”應該是信口而出的言不符實!目的就是要襯托出後麵的這個恐怖場 景:

“原來通常說的‘瘦得皮包骨’是這樣的恐怖和殘忍”啊!

(點評: 這位“天才”怎麽一點常識都沒有? 沒有見過實物, 見過圖片/照片行不行?人們經常說,這個人長得象葛優,那個人長得象鞏俐,一定要見過葛優鞏俐才能說嗎?

如果誰想知道饑荒中的人是什麽樣子,去GOOGLE搜“非洲 烏幹達 饑荒 照片”就知道了。看看是不是皮包骨。也可以看看前麵的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描述。

他在這裏將其父的手當成了餓死人的特有象征和獨有的標誌進行喧染,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隻有餓死的人才會有一隻這樣的手嗎?難道其他因疾病死亡的人就不會出現這種“恐怖和殘忍”嗎!

(點評:這位天才簡直是不可救藥!

(1) 先和
天才談談事實:楊繼繩隻是說,父親餓死前瘦成了皮包骨,而根本就沒有說“隻有餓死的人”才會皮包骨!

(2) 再和
天才談談邏輯。天才非常喜歡他的糨糊邏輯。可是我們學過的邏輯卻認為:餓死的人一定是死前皮包骨,而死前皮包骨的人不一定就是餓死的。 前麵說過的必要條件充分條件, 是不是?

(3) 還和
天才複習一下常識,因為邏輯對於天才實在是太高深了。前麵已經說過:要想幸福就一定得吃飯,可是吃飽了飯不一定就幸福!

(六)楊繼繩的父親不是餓死的

根據上麵的幾點分析,現在,我們對於楊父的“餓死”不能不添上一個問號了。

他真的是餓死的嗎?不是的,他的死,另有原因。

據楊繼承在自序中提到的:其父(其實是養父)生於1889年(光緒15年)農曆 6月6日 。而他父親死的時間則是在“1959年4月底”的三天以後。這就是說,他父親死時已經快滿七十歲了,隻差一個月!

(點評:天才前麵剛說楊繼繩的祖父母60多歲,怎麽他的養父(實際是伯父)有70歲了呢?! )

到了這樣年紀的人,身體肌能已經全麵衰退老化,進入了疾病高發的階段。在當時那種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由於感染疾病而導致迅速死亡是常見的事。

我的父親在1960年也差點死去——當時才四十來歲,患了鉤蟲病。這樣的病,在今天是絕對不至於死人的。但是在那時候,在我們那個山區,就成了絕症,一是無處救治,二是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麽病。 幸虧我有一個姨祖母在湘潭市,聽我說起這個情況,讓我把父親接到她家住下,她又帶我父親到湘潭人民醫院看了病,就治好了。

假如沒有這位姨祖母,我的父親肯定也在這個大饑荒中死去了。當然這是不能算餓死的。不過,如果我想要發泄什麽,或者想要達到別的什麽目的,我也可以說成是餓死,而且,描寫死狀的文字可能也不會亞於上麵的那個特寫,可能還會更悲慘!更讓人不忍卒讀,更讓人潸然淚下!

所以,由父親當時的患病,我聯想到楊繼繩父親的死,一定不是餓死而是病死!楊繼繩如果要人相信是餓死,他就必須解開我們的這個疑問:

為什麽他父親沒有力氣去刨樹皮而別人卻都還有力氣刨樹皮?為什麽他父親餓得沒有力氣倒在半路上,而別人卻還有力氣把他父親從半路上抬回家裏來?為什麽他的家人都沒有餓死而隻有他父親餓死?

(點評: 俺也想問一問“天才”: 為什麽別人父親沒得鉤蟲病,而“天才”的父親卻得了鉤蟲病?為什麽非典的時候別人沒有死,有的人卻死了?!用天才自己的邏輯,破解這些問號的答案,就是“天才”的父親沒有得鉤蟲病,而且中國也沒有發生過非典!)

破解這些問號的答案,就是他父親不是餓死而是病死!

(點評: 從這位“天才” 前麵的種種推斷,讀者您說他這個推斷靠譜嗎?注意這裏天才不是突然明白了饑餓與死亡的關係,而是認為楊父的死與饑餓無關。)

(七)楊繼繩的父親是正常死亡

楊繼繩的父親是得的什麽病?從他父親死前三天就不能進流汁來分析,我認為其父親應該是患的食道癌!不然的話,也應該是患了食道病或腸胃穿孔之類的腸胃病!(僅為推斷,不是診斷)。當然也有可能是患了中瘋之類的心腦血管病。

(點評: 從這位“天才” 前麵的種種推斷,尊敬的讀者您說他這個人做醫生水平如何?他這個推斷(食道癌,腸胃穿孔,腦中風)讓俺想起了過去的天氣預報:明天天氣晴天到多雲轉陰,部分地區有時有小到中雨,局部有冰雹。您要是沒聽過過去的天氣預報,時下的股市預測可以作參考:最近的大盤的走勢可能是:升,降,不升不降。)

在當時的情況下,對於六、七十歲的農村老人,患了不治之症或是有治的重症,是不可能送醫院救治的。即 使是今天的農村,也很少有送醫院救治。至少我們家鄉還是如此,都是請本地醫生瞧一下然後就聽天由命了。治不好的就當“老病”就當“壽終”也就是當正常死亡 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無疾而終的很少很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老病而終,連毛主席周總理也沒有例外。像小說中的笑死程咬金估計很可能是作者杜撰 的一個故事,即真有其事,也不會有幾位老人攤上這樣的幸運。

所以,老年人的老病而終與年輕人的染疾身亡對於人們的感情和感受來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在今天一些稍微富裕的農家,老人亡故的喪事,大吹大擂的就好像是大操大辦著一樁大喜事,根本就找不到一點悲傷的影子!

(點評: 大家聽好了!哪天“天才“家裏有老人亡故的事,大家不要悲傷,要當喜事辦啊! 其實天才不理解,這種大吹大擂不是慶祝,是對一個逝去的生命的紀念與尊重!)

楊繼承的七十歲老父要是死在今天,說不定也會如此!

在那個人均壽命才五十多歲的年代裏(解放前為三十五歲),楊繼承的父親已經達到了“壽比南山”的“古來稀”高壽,可是,楊繼承還不知足,麵對著父親的老病壽終,他還要哭窮哭餓哭餓死,不花錢哄著大家替他父親哭喪送靈掉眼淚。不知他究竟安的是一顆什麽心!

(點評: 歌功頌德派人士最喜歡平均。前不久有報道說某壟斷行業的平均年薪是多少多少萬,馬上有從業人員出來說被平均了。舉一個例子,就知道平均數大多數時候是忽悠:

一個小企業主,一年收入100萬,他雇傭了十個工人,每人一年開一萬。他這個企業11個人, 年平均收入是多少?)


(八)、結語

綜 上所述,鑒於楊繼承父親是因老病而壽終,與饑餓毫無關係,所以,如果楊繼繩真要為餓死的亡靈立墓碑,他就必須把他那位“正直善良”的父親從碑首抹掉,將亡靈的數字由“3600萬人”改成“35999999” 人才行,否則,他描寫的那些天南海北故事,都會被他父親的“假餓死”弄得暗然失色而變得一文不值!

( 點評: “天才”的數學水平實在是不行,哲學和邏輯水平您也見識過了。俺要是說3600萬 減去 1 還是 3600萬, “天才”一定會笑掉大牙!

下麵的話對於烏有之鄉“天才”這樣的
天才來說一定是天書了:

統計有誤差,有誤差就要考慮有效數。加減法的有效數運算規則很簡單,就不說了,說也白說。)


(最後補充一點:就是他從學校領回的三斤大米亦有可疑之處:食物進了食堂保管室,已經不能通過賬目進行管理,是不能隨意領出的。在我們學校,任何人都不能從食堂保管室領取食物,停餐的都是到總務老師那裏退糧票,另外還有夥食費。)

( 點評: 凡是“天才”沒有做過/見過的事情, 是不可能發生/存在的。烏有“天才”畢竟是“我思故你在”烏有哲學的開山鼻祖嘛。想象一下下麵的對話:

     香港司機:我們那兒的汽車方向盤在車右邊,車行路左邊。

     烏有天才你這個話有可疑之處。我們這兒的車都是方向盤在車左邊,車行路右邊。你說的完全不可能!

最後結論: 這篇烏有之鄉的作文, 零分!

烏有之鄉的那些"天才"文人,大腦裏沒有細胞,眼睛裏沒有事實,思維裏沒有邏輯,詞典裏沒有公義。他們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誤導民眾,漠視生命!這篇奇文就是經典的代表之作!不過文章確實符合烏有之鄉沒有事實,沒有邏輯,什麽都沒有的子虛烏有特征,倒也實至名歸。過去這幫人借左的權勢,橫行天下,魚肉人民,翻雲覆雨,指鹿為馬。人民敢怒而不敢言!在他們的手中,國家大廈將傾,人民生靈塗炭,經濟瀕臨崩潰!幸時代進步,曆史前進。今天他們也就是唱幾句“就是好呀就是好”自娛,喊幾聲“萬歲萬歲萬萬歲”自慰罷了。惟如斯國家幸甚,民族幸甚!

************************


您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到烏有之鄉去看看這篇奇文。在那裏,好評如潮啊!

(烏有之鄉奇文鏈接: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1/211773.html

烏有之鄉讀者對該文的部分評論:
1 樓【天才】 於 2011-1-26 20:01:16 評論說
問題是,人家右派就喜歡這個,不論破綻如何明顯。

2 樓【1027063038lin】 於 2011-1-26 20:33:53 評論說
此文邏輯推理慎密,支持。作者為了向社會潑髒水,不惜向自己的父親潑髒水。

3 樓【mihunshou】 於 2011-1-26 20:36:17 評論說
這文章有理有據。
12 樓【taltlxc】 於 2011-1-26 21:26:50 評論說
但願看到更多的此類文章!

13 樓【ak123456789987】 於 2011-1-26 21:30:22 評論說
所謂“精英”,豬狗不如!
20 樓【水立方】 於 2011-1-26 22:21:59 評論說
樓主分析得很仔細,非常有說服力!

21 樓【jalzq】 於 2011-1-26 22:25:02 評論說
堅決支持鶴齡打楊繼繩的假!

23 樓【孫昭】 於 2011-1-26 22:41:26 評論說
很欽佩鶴齡先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分析得很正確很在理。用科學的邏輯揭穿了揚繼繩的謊言。

44 樓【taijiquan】 於 2011-1-27 18:16:00 評論說
哈哈,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鶴齡先生這篇文章寫得真好,分析的很有道理。

45 樓【星星火炬】 於 2011-1-27 19:27:32 評論說
請方舟子來給楊繼繩的{墓碑}打假。
57 樓 --【老是故意】 於 2011-1-30 16:20:36評論說:
好文!在不了解真相的情況下,揭穿謊言的唯一辦法就是常識性推理。
而很多受騙上當的人就是因為“不過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