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一種推測。理由如下:
朝鮮和中國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中國人喜歡一廂情願強調中朝的鮮血凝成的友誼,總是暗示中國救了北朝鮮,但從朝鮮的角度看,並不是這樣。
金日成在蘇聯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擔任過基層的軍職,他和蘇聯的聯係比和中國的聯係深得多。在入侵南韓的之前,金日成首先要得到斯大林的首肯,其次才通報毛澤東,而且並沒有,也從來沒有以政府名義正式向中國請求過援助。
韓戰結束後,金日成逐漸施壓,要求誌願軍全部撤出,最終誌願軍在1958年全部撤回。誌願軍的貢獻,北朝鮮也並不太承認,一方麵是民族自尊心,一方麵既然你自己都說是“保家衛國”,那我不認為你是為了自己跑到我家來開打?
毛澤東文革那套,朝鮮是不搞,也不認同的。看看李雪主的打扮,就知道北朝鮮人的品味比毛時代中國高得多了。
中國和韓國建交,金日成沒多久就急火攻心,死了。
金正日在奧爾布萊特訪問北朝鮮的時候,曾經打破慣例突然去下榻的酒店看望,其實投奔美國的心早就有了,隻是被含冤打成邪惡軸心,又在核反應堆問題上被涮,這才鐵了心搞核武。其實也看準了美國人是吃這套的,沒有核武不會正眼看你。美國人隻看實力。
如果金正恩真的有心主動和中國搞好關係,那就沒有理由不見習近平的特使宋濤。這次的訪問很明顯是中國方麵采取了主動,可能用了一些威逼利誘的手段,或者許下承諾,脅迫金正恩就範,完成這次訪問,把他拉回來。訪問可以反製美國在貿易,台灣問題上對中國的強硬,也避免金特會對中國的徹底背叛。所以,時間節點的關鍵不是在於訪問在金特會之前,而是在貿易戰發起之後。貿易戰本身,中國還是占不到多少便宜的,台灣旅行法,中國也隻有幹瞪眼,但讓金正恩訪華這個奇招,可以說掰回了一局,讓中國在這場博弈中由被動轉為主動,宣示了對朝鮮的終極控製權(不管朝鮮人高興不高興,想不想擺脫,事實上的依賴是沒法改變的),也讓美國方麵搞不清中朝到底提前密談了什麽,當然也讓金正恩在美國人麵前獲得了有中國撐腰的印象。
這種虛虛實實的做法也並不奇怪,特別是對於較弱的一方比較常見。鄧小平在對越南發動自衛反擊之前訪問美國,也讓蘇聯人以為鄧小平的懲越得到了美國的背書,但卡特隻是沒有表示反對,還提醒鄧小平小心而已。再往前,毛澤東1958年炮擊金門的時候也和赫魯曉夫會麵,讓美國人以為蘇聯是支持的。其實蘇聯並不支持,但當時礙於情麵,也公開發了支持中國的聲明。總之中國試圖讓美國有一種中國有蘇聯撐腰的感覺。
金正恩宣布可以棄核,也讓他自己站在了道義製高點上,接下來就看美國如何滿足他的要價了。如果放棄核武能換來美國簽署和平協議,那麽延續六十多年的戰爭狀態就徹底結束了,美軍就必須退出韓半島。這肯定不是美國人願意的。而且美國人對朝鮮也不會做出當年尼克鬆對中國那樣的姿態,因為中國的體量太大,在美國遏製蘇聯的棋局中能起到的作用也很大,但朝鮮顯然也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國家還是要廣土眾民啊)。即使美國有心用朝鮮對付中國,像當年用中製蘇那樣,在這次訪問以後,看來也不會實現了。不要忘記,當年中美接近的一個前提是中蘇1969年3月在珍寶島翻臉,大打出手,其實是中國故意挑釁,打給美國人看,但中朝之間的關係並不會走倒這一步,至少在表麵上,經過這次訪問兩國關係已經挽回而且加強了。
所以,我覺得中國把其實討厭自己的朝鮮強拉來做盟友,歌舞升平,灌價值一百萬的茅台,在策略上,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