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者之歌
詩篇八十四篇隨想
從法國到西班牙有條朝徒步旅行路線:聖朝者之路。那是我曾經的夢想在這條聖朝者之路上那怕隻走上一小段,年齡大了,先是腳底筋膜炎,現在又一旦運動過了容易背肌痙攣,如今隻能接受骨感的現實和中年油膩的身軀。
朝聖,有關方麵與行動,和誰為聖的事。
(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用迦特樂器)萬軍之耶和華阿,你的居所何等可愛。
詩篇八十四章1節
詩人以“居所”詠歎神的“可愛”,遙望之間,心生深切渴慕。
這“居所”正預示那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 1:14)。
詩人所愛慕的神同在,最終在基督身上得以完全顯明。
什麽是人生的滿足,中國人說,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詩人說:「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神呼籲(歡呼)」(詩篇 84:2),這渴慕帶著先知般的預示,指向在基督裏的成全——「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得前書 1:8)。
在基督裏,我們身、心、靈同享與永生神相交的滿足,這喜樂如泉湧流,超越言語而長存。
萬軍之耶和華,我的王,我的神啊,在你祭壇那裏,麻雀為自己找著房屋,燕子為自己找著抱雛之窩。(詩篇八十四章3節)
這句詩千古傳唱,不僅揭示誰為聖,也揭示何為聖。
我們的天父具有獨一的神性,“房屋”是安身之處,在與天父的關係中,人才能得著真正的平安。麻雀雖是微小的生物,卻能在天父的家中“抱雛”,生命得以延續;信仰的傳承則成為世代之光。
詩人的信心與遠見指出,信仰的核心是“祭壇”。然而,以色列人幾千年來常在朝聖之路上迷失,在人間具體的地理國度中尋求維係信仰的方式。
詩人所說的祭壇,在新約中指向那真正的祭壇——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正如經上所說:“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以弗所書 2:13)詩篇八十四篇三節中的“在”,提醒我們,唯有在耶穌救贖的寶血中,才能親近這祭壇、蒙神接納。祂在其上獻上自己,成就一次永遠的贖罪,使一切在祂裏麵投靠祂的人,如同麻雀與燕子在祭壇旁找到安居之所般,在祂裏麵得著永恒的家與安息。
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詩篇八十四章5節)
這節詩再次回到全詩的主題——如何得著有福的人生。詩人首先強調,“靠你”意味著人的力量並非出於自身的血氣與肉體,而是源自對耶和華的信靠與依賴。正如保羅所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3)力量不是自我激發,而是因信而從神領受。
“想往”則表明方向的明確——朝聖之路的目標是神的居所與神的道。信靠主並走在神所喜悅的道路上,正如耶穌所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這種向著神的渴慕與追尋,使人生命的方向與終點都與神的心意契合。
所以,凡靠主得力、一路心向神的人,不管路途多遠多難,都是有福的,因為他們的力量、方向與歸宿,都在主裏。
他們經過流淚穀,叫這穀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穀。 他們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錫安朝見神。(詩篇八十四章6 -7節)
他們經過流淚穀,腳步沾著塵土,心中仍懷著錫安的方向。耶穌說,若要跟從祂,就當舍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路加福音9:23)。這條路並不寬闊,常有淚水與試煉,卻因祂在前引領,便有繼續前行的勇氣。
祂又說,祂是世界的光,跟從祂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在這光的牽引下,流淚的穀變為泉源之地,秋雨的恩福覆蓋幹渴的心。於是,他們行走,力上加力,直到在錫安與神相見。
在你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裏。
(詩篇八十四章10節)
在禰的院宇住一日,勝過在別處度過千日。那一日,不隻是日曆翻過的片刻,而是心靈安歇在基督懷中的清晨與黃昏。光與風都帶著祂的氣息,腳步在祂的庭院間回響,像詩歌在心底流淌。
主曾應許:“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這豐盛,不是倉庫的滿溢,而是心中泉水的湧流;不是日子的延長,而是每一刻都被永恒照亮。
在祂同在的光裏,影子失去了恐懼,時光不再被虛空吞噬。詩人看見,這一日的價值,不在它的長度,而在它盛載了與永生者相交的深情。
「信」的神聖居所就是基督,如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十二章1-2節)朝聖的目的應該是基督,這趟旅程是要期待走在基督裡;如果朝聖隻是尋求贖罪恩典和滿足自我,那這條路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人間沒有聖所,唯有信靠神的人生。
經上如此說,
萬軍之耶和華阿,倚靠你的人,便為有福。
(詩篇八十四章1 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