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貝·加繆解釋人生是一種荒謬(the Absurd),
荒謬誕生於人類對意義的呼喊與世界的沉默之間。
至於人生的出路他繼續論述,
在認識到生命荒謬之後,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二千前詩篇的作者有更精辟詩句論到荒謬人生,
惡人茂盛如草,一切作孽之人發旺的時候,正是他們要滅亡,直到永遠。(詩篇九十二章七節)
在世上誰不是作孽的人,誰不是困在時間裏的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學的發達,甚至特權階級可以通過器官移植來延長生命,強壯的那怕到了一百五十歲,他的身後也仍是一片漆黑!
然而有一種生命生機勃勃,
義人要發旺如棕樹,生長如黎巴嫩的香柏樹。
(詩篇九十二章十二節)
義人是認識耶和華的人,他們的生命深深紮根在祂裏麵。不是因無瑕而義,而是因被光照、被滋養而生出力量。
他們如棕樹般挺立,在幹旱中仍有柔韌的綠意;又如黎巴嫩的香柏,根深葉茂,靜默中蘊著堅實的生長。
他們的心有一種從內而生的生機,不因歲月而衰,不因風霜而枯,始終向著光,向著生命的源頭伸展。
還有一種生命不受時間限製,
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
(詩篇九十二章十四節)
“果子”指信仰生命的成果。年老時仍然結果,意味著靈魂不枯竭,仍能流露溫柔、公義與智慧。那是與神同行多年後自然散發的馨香,是以言行滋養他人的力量。
“滿了汁漿而常發青”,描寫心靈在歲月中仍保持新鮮與活力,生命深處始終充盈著神的恩典與氣息。
“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神的院裏”(詩篇九十二章13節)。義人的生命根植於神的同在,在祂的院裏生長茁壯而穩固。這生命之所以能夠如此興盛,是因為耶和華的偉大和廣闊——‘耶和華本為大,極其配得稱讚,其大無法測度’(五節),祂的大能和無邊存在為生命提供了堅實依托。同時,義人的生長又因神的公義而穩固——‘耶和華本為公義,在祂一切作為中顯明公義’(十五節),使生命在正直與秩序中穩固而持久。由此可見,義人的繁盛並非偶然,而是根植於耶和華殿中那既廣大又公義的神性力量。
稱謝耶和華,歌頌你至高者的名。用十弦的樂器和瑟,用琴彈幽雅的聲音。
早晨傳楊你的慈愛,每夜傳楊你的信實,這本為美事。
(詩篇九十二章一至三節)
這段經文強調,安息日的真正意義在於敬拜神,也彰顯了基督徒生命的核心價值同樣在於敬拜。
在《安息日:現代人的意義》中,亞伯拉罕·約書亞·赫謝爾(Abraham Joshua Heschel)指出,安息日是“時間的聖殿”,為人類與神的連接提供空間,使人從日常壓力中得到休息。它不僅是休息的日子,更是“超越文明的藝術”的學習日,帶來靈魂的複蘇與神聖的體驗。
快樂的人生,
因你耶和華藉著你的作為,叫我高興。我要因你手的工作歡呼。
(詩篇九十二章四節)
人的喜樂不是來自世俗的掌控或個人努力,而是因神的作為而生。當我們看見祂在世界中的工作,心中自然湧出歡呼與滿足。
世界依舊沉默,荒謬如風吹過塵土,無跡可尋;生命像棕樹在隱秘的院落裏悄然生長,葉子依舊向光,果子仍含汁漿。年華老去,風霜侵擾,惡人自茂而枯亡,而認神者的根仍在深處盤旋,枝葉間流動著無聲的喜樂。虛無與光,荒謬與綠意,在時間的縫隙裏交錯。於是,一生敬拜耶和華,不為抵抗荒謬,隻因心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