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我對“謝日和抗日”的理解2+2
一)毛感謝日軍的言論(這一節跟幾天前寫的略有重複。為保持完整還是再貼了些,見諒)
1)此感謝是反話,像石凳兄所言,要辯證地理解。它的意思就是:日本侵華,作為反麵教材,起到了喚醒國人、團結國人的作用。這個作用,有限卻有用。這個喚醒和團結,自然也是部分而非全體中國人民。到底有多大的比例,我不知道。保守點,三分之一強(比如說,35%)?以前,中國民眾是一盤散沙,有國家意識的,(樂觀點說)可能不足5%。現在,由於日本侵略,相當多的民眾(數量級的躍升,35%),才對亡國滅種有了切膚之痛,才逼得他們團結起來,共同抗敵。可不要小看了這個百分比。以中國之大,人口之多,這35%,夠日本喝一壺了。而且,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它還是個雪變量,越滾越大。
至於說是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共取得勝利,我認為這不是毛談話的重點。它不過是毛出於禮節,對友人道歉的幽默答複。以毛的氣魄、韜略和曆練,他會認為日軍是中國革命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嗎?不會的。沒有日軍,革命還是會成功。日本的侵略,隻不過是為新民主主義大廈的建設,加些磚瓦而已。就像我們對立大師的讚美,不過是給他原本仙風道骨的書畫,添些柴火而已(立兄莫打我)。
2)壇子裏的人都是龍鳳之輩。我不會,也無意把自己的理解塞給任何人。大家找史料,講道理,既活躍了壇內氣氛,又從不同角度解析這一事件,很好。但是,對那些掐頭去尾、斷章取義、故意歪曲毛言論的行為,我看不慣。不是智商,是傷智,最終結果,是傷自。
二)抗日的中流砥柱和抗日的最終勝利
1)老生兄言簡意賅地解釋了“中流砥柱”的原意和出處。那麽,說共軍是敵後戰場的中流砥柱,當之無愧。然而這種說法,我個人認為過於廣泛,也偏題了。敵後戰場當然重要,但抗戰,還是要談主戰場,也就是正麵戰場。在這點上,我和驢兄有分歧。這個話題,以前和“老莊”網友也討論過(打個岔,有誰知道這哥們現今如何?俺想他呢)。我的看法,國軍是當然的核心,位居中流,說是砥柱,也是過得去的。實事求是地看,不論是戰役規模還是戰役強度,國軍都遠超共軍。這不奇怪,也應該如此。因為國軍所擁有的,包括地盤、人力、物力、財力、政治、外交等各種硬軟實力,決定了你必須承擔正麵抗日這個重擔。
2)沒有美蘇,中國抗戰也會勝利,但是由毛領導的人民戰爭的勝利。這點,跟驢兄所見略同。
雖然國軍是抗戰主力,但遺憾的是,其抗日的效果不好。除了有限場次的勝利,大多數戰役都是外校生遊北大---一塌糊塗,不是完敗就是潰敗。尤其是1944年4月至12月的豫湘桂戰役---盡管戰士們喋血奮戰、可歌可泣(例如及其慘烈的衡陽和桂林保衛戰),但戰役結果,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居然讓快成強弩之末的日軍打通了數千公裏長的大陸交通線。這當然是將帥無能,首先是校長無能。
若無美蘇參戰,我認為國軍會一步步垮掉。(理由?豫湘桂就是理由) 因此,抗戰最後的重擔,就會落在土共肩上。而後者,會不負眾望,驅日寇於國土之東。何以見得?簡單的推理就是:既然毛能在短短四年裏,完敗同族占盡優勢的蔣,那麽,他也能戰勝入侵外敵(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慘烈漫長),因為,他至少多了地利,同時擁有更多的人和。假以時日,天時也會青睞他。具體點,說些套話卻也是實話:以毛的哲學思想、眼光和對中國國情的透知,以中共卓越的號召和組織能力,通過土地革命,通過嫻熟運用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由農村包圍城市,最終,不怕日軍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那時,鹿死土共之手,自是鐵板釘釘。
現在日本人更盼著習總堅定的不忘初心,讓大日本帝國成為真正的國家了,現在就等習總臨門一腳了“要西”!到時候會給習總發個一公斤的金牌獎賞,不知道習總能撐到那時候嗎?
美軍的記錄是:與薩達姆作戰期間,美軍傷亡不到百人。薩達姆死後,被遊擊隊殺死近五千,四萬七千受傷。美軍不堪其擾,不得不撤軍,目前僅剩駐軍兩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