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年夏TMB徒步和瑞士遊(四)--- 初識勃朗環

(2024-08-04 08:48:04) 下一個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篷沒睡足,帳外三竿時。

一覺醒來,早行人許多已拔寨而起、駕車而遁。偌大的營地,隻剩得三兩個帳篷零星飄浮。我們趕緊打點了,把全部家當背在背上,前往鎮中心,過早、備糧草(尤其是便攜式氣罐,因為飛機上不許帶,必須現買)。

霞慕尼(Chamonix,圖片4.1),法國東部邊境旅遊重鎮。它位於阿爾卑斯山主脈西側穀地,海拔1000米,城區麵積116平方公裏,人口9000(2021年維基數據)。話說山高帥哥遠,公元一千年前的霞慕尼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無人問津。直到十一世紀末期,作為日內瓦伯爵贈予周邊教會的禮物,它才首次載入人類史冊。這有些悲催,值不值錢不知道,一出場就被棄了確是真。隨後的幾個世紀,霞姑(穀)象安納西(Annecy)一樣,歸屬薩瓦王國,至1860年被正式納入法國版圖。(圖片4.1 --- 霞慕尼山穀俯瞰 --- 根據維基原圖編輯)

從深閨未識到譽滿全球,兩大契機成就了霞慕尼:一是工業革命浪潮帶來的探險熱,二是首屆冬奧會的成功舉辦。1744年,英國人Richard Pocock和William Windham把他們在霞穀附近冰川探險的故事出版成書,自此霞姑巢隱、霞妹鵲起、朗哥馳名。但胖子不是一天吃成的,何況是吃第一口。多人多次挑戰失敗後,1760年,瑞士植物和地質學家(也是日內瓦貴族)奧拉斯-德-索敘爾(Horace Benedict de Saussure)城頭懸金48英鎊以激勵首位衝頂勃朗峰人。一晃廿多年,依然無人摘冠。直到1786年8月8日,兩位當地人米歇爾-帕卡爾(Michel Gabriel Paccard,醫生和礦植物學愛好者)和雅克-巴爾馬(Jacques Balmat,獵人和采石工)終於首次握手朗兄。1786年藉此標誌著現代登山運動誕生。翌年八月,以帕爾馬為向導,索敘爾帶領20人的團隊也成功喝了一壺。作為紀念,1887年在霞慕尼給索敘爾和巴爾馬立了銅像(圖片4.2)。(圖片4.2 --- 位於鎮中心的索敘爾Sausser 和巴爾馬Balmat (指手者)銅像---維基原圖)

首次問鼎勃朗峰一事,可以說是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結合的範例。但沒有了另一主角帕卡爾的紀念像也總讓人感覺缺了些什麽,而這以後由巴爾馬的貪功引發的後續故事也令人唏噓不已(他的生活並無實質改變,其子女也是多災多難。1834年,巴爾馬不幸在淘金熱中翻山墮穀而亡。命乎?因果乎?)。有興趣者可讀鏈接文章https://www.summitpost.org/mont-blanc-the-1rst-ascent-and-the-first-mountaineering-controversy/850467#chapter_9

天地不仁。兩個世紀後的1986年,為還帕卡爾公正,人們也在霞慕尼給他立了一座銅像:身背儀器,麵向勃朗;目光深邃,姿態謙和;借石棲身,扶藜問道(見圖片4.3)。這也算是圓功了首次登勃的故事吧。(圖片4.3 --- 米歇爾-帕卡爾Michel Gabriel Paccard銅像---網絡截圖)

1924年,首屆冬奧會(注:僅設四個大項,隻有16個國家、共258個運動員參加---245俊男和13靚女。嗬嗬,這是要和十三幺、還是要贏將將和?)在霞慕尼舉行,由此給她帶來第二次飛躍,而1965年連接意大利、全長11.6公裏的勃朗峰隧道的貫通更讓她如虎添翼。如今,霞慕尼咖廳茶室串巷,樓堂館所遍街;鐵路公路直升機路路路任選,雪道纜道步道道道自挑。作為法國風光旅遊重鎮,霞慕尼冬天是滑雪勝地,夏天是徒步天堂,有關她的信息多如牛毛,讀者可自網之,亦可入其官網細看 https://en.chamonix.com/

與霞慕尼匆匆一麵(圖片4.4~4.5)。一切就緒後,我們乘火車前往離她8公裏遠的小鎮萊蘇什(Les Houches,它是傳統意義上的TMB起點和終點。圖片4.6~4.7),正式開啟逆時針170公裏的環勃朗峰徒步遊(TMB)。(圖片4.4---抬頭望見石柱墩,心中想念勃朗峰--- 霞慕尼鎮中心廣場)

(圖片4.5---針尖對麥芒---南針峰下的小教堂)

(圖片4.6 --- TMB環線和起點/終點)

(圖片4.7---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十日之曆,全於囊中。23年7月15日中午12點勒石)

一開始就麵臨抉擇:是平步青雲,還是纜車直達?這是個哈姆雷特命題。第一天開門紅,照理應該走路的。但因起得晚,加上進城過早、采購、候車等,到達萊蘇什時已是中午12點。眼看晌午過、行李重,又聽說沿途景色平平,故偷懶捷徑,一車上山。事後想來,主要還是心不誠所致。若心已決,則事在人為,萬夫莫擋;若誌不堅,則無人當關,借口也來。走山路如此,走人生之路亦然。

晃晃悠悠的纜車輕鬆地把我們送到1800米高的Bellevue台地。抬眼望,一山飛峙,景致躍然(圖片4.8和4.10)。俯身再探,霞慕尼山穀美麗如昨,卻已落杖底。知道在未來的7~8天裏不能見其芳容了,便趕緊與她掌上合影、雲中作別(圖片4.9)。從這裏走TMB有兩條線路:標準線(右行到Voda埡口)和高線(左行翻越Tricot埡口)。因為已借力了,山上的天氣雖然不如山下給力,但總的說來還行,加之時間尚早,所以決定走高線(圖片4.11)。(圖片4.8 ---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圖片4.9 ---目送霞穀祥雲渡)

(圖片4.10 --- 肩鎖行囊瑞雪浮)

(圖片4.11 --- TMB第一天線路---S為起點,F為計劃終點,紅色小圈為實際宿營點)

山道彎彎。從Bellevue到Tricot乍一看隻要爬高300米,其實不然,因為得先下到穀底,然後一路起伏,蜿蜒入雲(圖片4.13)。冰川融化的雪水,象清涼少女,落落大方。一路脆笑跑將下來,不收買路錢,不要養路費,反倒留得鐵索空懸,板橋飛架,為遊人鋪道指向(圖片4.14~4.15)。山風陣陣、流水潺潺。我們感受著阿爾卑斯山的呼吸節奏,任思緒在大自然的音畫裏自由飄蕩。(圖片4.12 --- 雲青青兮欲雨)

(圖片4.13 --- 水澹澹兮生煙)

(圖片4.14  ---  一橋飛架,雖然腦殼分不清南北,但是手腳護得住東西)

看山跑死馬。原以為相對輕鬆的山路,在背負著十幾公斤的希望下(圖片4.15),我們前前後後爬了兩個半小時,終於上氣不接下氣地登上了Tricot埡口(圖片4.16)。汗流了一背心,風吹了一臉頰,景色也美了兩眼睛(圖片4.17~4.18)。(圖片4.15 --- 揮手之間、回頭之際,亂石引路,鐵索護身)

(圖片4.16 ---海拔2120米的Tricot埡口。名字我可以念錯,方向你千萬莫指錯哦)

(圖片4.17 --- 站在埡口望回看,路漫漫其修遠兮)

(圖片4.18 --- 站在埡口向前看,吾正上下而求索)

下得山來,迎麵一排流水席,那是海拔1550米的Miage山屋。它位於開闊穀底,四周大山環抱,當中溪水潺流,餐飲豐富,景致一流(圖片4.20~4.21)。很有趣,在我們四小時的徒步裏,幾乎沒見到遊人(一路僅遇到兩對伴侶)。不想到了這裏,兩腳動物也不知從哪裏都鑽了出來,居然作鳥獸聚(圖片4.19)。我們趕得累了,下午五點才到此,離原定在萊-孔塔米納(Les Contamines-Montjoie)過夜還有2小時的路程。硬趕估計夠嗆,前麵還要過岡,有沒有大蟲也未知。於是改變計劃,就此打坐買酒、紮寨安營。(圖片4.19 --- 久違了,人間煙火 --- Miage山屋)

(圖片4.20 --- 回看埡口,嫵媚清秀)

(圖片4.21 --- 仰望雪山,壯麗輝煌)

(圖片4.22 --- 曠野裏的營地)

TMB的第一天,雖說沒能完成計劃,但畢竟走了高線、賞了美景,勉強算及格吧。酒足飯飽。人散後,霧來了:像鬆鼠尾,靈動有影;如小貓爪,踱步無聲(圖片4.22)。我們通身愜意,揮手進帳,聽泉出神,枕流入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佚名未名 回複 悄悄話 AI評論實在倒胃口。
樂學樂遊 回複 悄悄話 讚TMB重裝徒步,我們也馬上要去了,等你的遊記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登山途中的經曆,讚美了法國的風景和文化。霞慕尼山穀的壯麗景色和人文曆史讓人感歎不已。雖然讚美了另一個國家,但也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和曆史的熱愛和敬畏。很有啟發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