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望遠鏡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東非野蹤5: 乞力馬紮羅山、象群堵路、金冠灰鶴

(2025-09-10 11:27:35) 下一個

2025-9-9

住在國家公園裏麵真好,早上6點到8點半,傍晚4點到6點半,兩場game drives追蹤動物。中間七、八個小時大熱天,反正猛獸們懶得動,我們也回旅店吃飯、午睡、打牌,寫小作文。但每次game drive都充滿驚喜。昨天下午追到獅群和象群,從我車前穿路而過。今早另一象群,直接堵在我們回酒店的路口。還有在草原上孤獨行走的公象。安博塞利Amboseli國家公園,不愧是非洲象樂園,觀賞拍攝野象的不二之處。如果不信,聽今天我專門來說一說。

安博塞利Amboseli國家公園還有一個不尋常的特色:東南邊僅隔國境線,約50公裏外是坦桑尼亞的乞力馬紮羅山Mount Kilimanjaro ,非洲最高峰。山名乞力馬紮羅,當地語原意白山,可知以前有多大的雪覆蓋。100年前山頂上部尚有幾十平方公裏的雪帽冰川,現在仔細看才看到峰頂一小圈白雪。海拔近一千米的熱帶高原大平原上,突兀拔起五千米一座雪山孤峰,還常常懸浮在白雲之上,海市蜃樓般的的不真實,似仙似神。以此白雪山峰頂為背景,拍攝草原上的動物特別有深遠感和意境,是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標誌性景觀。可惜現在隻見在山頂上有一線白雪。

昨天晚霞晚照,遠遠有一群象似乎朝公路走過來,我們停靠路邊,靜靜地等待。象群走近至約200米,開始與路平行走,我們也慢慢跟著。它們卻轉身,向更遠離土路的方向走去。無奈之餘,小哥雷鋒查覺遠處另一群象,原來一直在水塘邊喝水,此時開始移動。司機趕緊掉頭,開到一個地方停下。司機說:我們就在這裏等。遠景天邊夕陽西下,中景一群象的黑色剪影漸漸增大,黑影軟廓也顯出五官細節,大象們正在一步一步走來,中景變成近景。也許住在公園外的遊客已經離去,公路上隻有三輛車。雷鋒很有經驗的移動車子,讓象群從車旁穿越過路時,路的遠方正好是剛剛顯露出來山頂的乞力馬紮羅山。即使沒有超遠鏡頭的專業相機,我們用手機,也能拍出大象清晰的畫麵。

 

清晨才6:00,我們開始晨"獵"。晨曦中,斑馬、角馬、羚羊、長頸鹿,已經在草原上吃早餐。


尚未睡醒的灰暗雲天之下,一抹朝陽喚醒金黃色的草原。一頭巨大的公象獨行在原野,渾身散發出金光。一幅神聖的境界。

開進一大片沼澤地,可見各種各樣的鳥,名字也叫不出來,不過很好看。可惜今天沒再見稀有的金冠灰鶴。

在路邊一條小河溝邊,有一隻大狗低首翹尾在喝水。近前仔細看身上有斑點,身材還特別大,原來是一隻惡名遠揚的斑鬣狗。第一次親眼見,比我印象裏的好看一點。

返途中距離旅店大門口外,遇上一群十幾頭象,在路右側矮樹叢中吃樹葉。雖然一族群,但有小家,群裏的幼象隻跟著自己的象媽媽亦步亦趨。有倆大象在我車右後的路邊吃草,幼象在象媽媽胯前肚下亂竄一通,然後停下吃奶。另外幾隻跨過路到左側,我們便停下來等。還有一頭帶著幼象象媽媽,停在我車右前方路邊,開始吃樹葉。幼象可能初月,似乎奶都不太會吃,象媽媽拽它過去吸奶。此時旁邊另外一隻母象走上路,直接站在路中間幾米遠處,正對著我們堵住,甩鼻、噴氣、齜牙、扇耳,明顯警告:不許動。雷鋒小聲吩咐大家別出聲,以免激怒母象。過了十幾分鍾,象媽媽吃夠了,帶著幼象跨路左去,堵車的母象才跟著走開。它們互相關照,共同對外,真是聰明友愛互助的動物。

 

吃飯、睡覺、聊天、打牌,消磨時間。下午4:00又開始一輪追獵活動。現在見到斑馬、角馬,羚羊、甚至大象群,都已經懶得停車拍照。繞著旅店附近的湖到遠端。昨天和今天的象群裏都無大個頭雄象,路遇一頭中年雄象,急急過路去湖裏喝水,從我車前急急越過。司機說它耳孔前掛一下條液體,嘴角也流著口水,周邊空氣彌漫的一股怪味,表示這是頭正在發情尋偶的青春象,年少氣盛,很易發怒。

登上一馬平川中唯一一座小山包觀景。乞裏馬紮羅山,今天除清晨暫露山巔外,整天雲裏霧裏。正好此時雲開霧散,給我們拍夕陽美景的好機會。小哥雷鋒聲稱,他向上帝祈禱了,所以我們走運。

前麵來時,小哥雷鋒曾經讓我們看湖裏白亮水光上,時隱時現的幾個黑點,河馬。太遠,看不清。通常河馬白天躲水裏乘涼,晚上才上岸吃草。我們對在此看到清晰的河馬不抱希望。下山回程中經過湖邊另一片沼澤地,有一匹紅油油的胖河馬正在岸上吃草。這匹河馬大概性急肚子餓,太陽還沒落就出水,我們正好遇上,運氣真好。

路過早先遠看的那群水中河馬,還在那兒潛伏。夕陽正好在它們後麵落山,極其動人。停車欣賞紅日,至於水光中的那幾個黑點,有時像露了個雙耳半個頭、像張嘴打個哈欠、像弓起個背。河馬也好,鱷魚也罷,誰能看清。夕陽與秋水輝映,飛鷺與河馬共生。

順便提一下,隔天離開安博塞利之前的路上,司機突然說:你們超級幸運。記得兩天前剛進公園時,曾經在幾百米外遠遠望見雄性超級巨牙象super tusker名星Craig和Michael Jr. 麽?現在又遇上一頭Craig家族的超級巨牙象,而且就高高站在右邊路坎上。通常雷鋒總是開到動物旁停車時,車頭對著動物,這次卻不敢對正麵,緩緩開過巨牙象幾米後才停在路左,不熄火。因為太近,怕打擾巨象用早餐而惹怒,隨時準備逃跑。這頭三米多高的巨牙象,在幾米外黑塔般地呈現泰山壓頂的氣勢。一對巨長牙一彎一直,幾乎觸地,至少有一米半以上長度。看著它朝我們昂昂首噴個響鼻、看著它旁若無人地搖頭晃腦、看著它轉頭伸鼻卷樹葉吃。看得我們自己忘我發呆,直到司機提醒:"該趕路了",咱仍意猶未盡。

我的客房正對乞力馬紮羅山峰。夜幕降臨前看到的最後一景,是它。起床開門見山,第一景也是它。再過五年,"白山"上還能見到白雪嗎?

 

今天一獸: 象 elephant 

 

佛典中提到一頭智慧向佛的白象王,前幾年中國出過名為《象王》的電視劇和《象王行》的電視主題曲。 但在西方文化或非洲地區,幾乎沒有像流行的"獅子王"那樣的"象王"一詞,因為在現實的動物世界裏,確實有"獅王",卻從來不存在"象王"elephant king。

大象類似獅子,都群居,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獅群有一頭雄獅領導,階級秩序明確。獅子國有固定的領地,不容其它獅子侵犯。所以稱獅子國中獅群中的雄獅為獅王,蠻貼切的。但大象自我遊牧"逐草而遷",沒有固定領地,象群間不會為地盤爭鬥。每個象群中的領導都是一頭最年長最有經驗的母象,英語詞matriarch。幼年公象長大後就離開象群獨自雲遊世界,隻有發情期才尋找加入一個象群幾天或幾星期,作為訪客而不是成員,客隨主便地跟著象群走。所以象群中通常無成年公象,更別提做領導。既然沒有大象"國",象群也沒有作為領導的公象,真正的母係社會,怎麽會有"象王"?

若見到草原上象群,最大的長一雙獠牙的不一定是公象,因為母象也有獠牙,除非其體型遠超其它大象。公象可達4米高,而母象才2米半。若放眼望去附近無同夥,有頭獨行大個頭象,天庭飽滿圓鼓鼓額頭的,那是公象。非洲象有雙非洲地圖形巨耳,擺動散熱。大象體重力大,沒有猛獸敢挑戰。大象有時遠雷轟隆的低吼,與遠方親友召喚。不過感覺到危險或威脅,尤其來自人的,大象發出大喇叭般的大吼聲,示警。聽到象吼,識相的趕緊撤退。除非旱季時獅群久未見獵物餓極了,遇到象群,偶爾會企圖偷襲落單的小象。如果老象瀕死臥地,野獸們會觀望,等其不動後再近前食屍。

獨行的非洲公象壽命達50 -60年,群居的母象則達70 -80年。憑超常的記憶力,大象能記得往年經過幾百公裏的路途中,哪裏有樹林、水池、平地,在旱季水草稀缺時,設法找到續命之處,在雨季又及時躲避沼澤淹水地區。

古代曆史記載中有大象,但不是非洲草原象,主要是與印度象有關,尤其著名的是印度戰象。亞曆山大大帝征服亞洲時,與波斯的最後一戰,波斯王大流士三世曾用印度戰象,但未挽救帝國的敗局。泛希臘化時期,希臘的一個國王皮洛士侵入意大利,憑馬其頓方陣和借來的印度戰象,兩次擊敗羅馬軍團。北非的森林中過去也有森林象,但體型更小,可以較長途轉運。當年北非的迦太基將軍漢尼拔,經高盧(現今法國)翻越阿爾卑斯山侵入意大利,雖然喪失大多數產自北非的戰象,仍多次以少勝多大勝不可一世的羅馬軍團,十五年間在羅馬帝國的本土橫行霸道,造就戰神的英名。不過近兩千年前,北非森林象已經絕種,現稱的非洲象,多半指非洲草原象African bush elephant。在西非和剛果的熱帶森林中,還有另一種成年約2米高的小型象,叫非洲森林象。

亞洲有雕刻象牙製成昂貴工藝品的傳統,而非洲象雌雄都有特長的獠牙,有一些年長的巨象,象牙長超過2米,外號超級獠牙象super tucker,被偷獵者幾乎殺盡。偷獵者偷運象牙至亞洲,導致非洲象口在近代銳減,直至自然保護區嚴控偷獵,並且各國立法嚴懲任何象牙製品過境。尤其近幾年,東亞各國嚴格限製和禁止象牙工藝品的製作和買賣,截斷需求,終於遏止偷獵象牙的供給動機。沒有人類的破壞,動物世界的苦難會少很多。在非洲草原上,大象是天神般的存在,大家既不恐懼也不敢冒犯,敬而遠之。

 

 

 

 

今天一鳥: 金冠灰鶴 grey crowned crane

 

中文譯名原為灰冠鶴,看字麵似乎灰色冠冕的鶴,其實是有淡黃色冠冕和灰羽毛的鶴,所以我這裏用金冠灰鶴為名。小時候逛動物園,對此頭上戴金冠、白臉頰、紅喉結、灰羽毛的鶴,印象深刻。但記不得它們來自哪裏,原來是長在東非的草原濕地呀。

鶴,細長瘦高,動作舒緩優雅,有種清高氣質。多成雙結對,每隻公鶴一生隻與一隻母鶴在一起,一夫一妻製。它們共同養育幼鳥,若其中一隻受傷或死亡,尤其多年在一起年長的鶴,另一隻可能依依不舍地在附近幾個月,時常回亡鶴之地紀念。孤鶴甚至從此獨身。有時鶴為求歡、戲耍或社交而舞蹈,單跳或雙舞,鞠躬、輕跳、旋轉、拍翅,亭亭玉立又優雅的動作,像跳芭蕾舞。有時群聚,它們看起來會互動,發出不同鳥鳴聲。如果一起跳舞,那場麵像熱鬧聚會。

鶴像人類那樣雜食,以穀粒、種子、昆蟲為主,偶爾也在草地找花果、小動物,在濕地捉小魚蝦、青蛙等。鶴的壽命長達30多年,若家養,可達60、70歲,與古人平均壽命比,很長壽。

在東亞,中國人、日本人對白色的丹頂鶴情有獨衷,其傳統文化賦於丹頂鶴神話般的象征意義,代表愛情、互信、忠誠、長壽。而一對丹頂鶴在藍天白雪中舞蹈,顯得優美典雅,似乎是以一種特別儀式,對上天的響應。許多文學藝術品有鶴的身影,相當於天鵝在歐洲人心中的地位。中國沒官方的國鳥,據說丹頂鶴是民間認定的國鳥。

在東非,雖然民間沒有對金冠灰鶴賦於那些文化意義,灰鶴的金色冠冕由一根根羽毛單管組成,呈放射發光狀,產生一種王者聖徒似的高貴風範。它們象征繁榮與和平,代表優雅與協作,帶來好運。它們的舞蹈和啼鳴,幾百米之外就能看到,遊客們視其為東非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吉祥物。金冠灰鶴是烏幹達的國鳥。丹頂鶴與金冠灰鶴都是瀕危動物,野生不易見,但在安博塞利能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