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6
(下載自網上)
第一次去非洲東部,可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像去歐美那樣。那裏不僅是第三世界,還是野獸出沒的原始世界。我們隻是把自己孤立在汽車大小的現代"泡泡"裏,在草原的猛獸之間滾動,偷窺人類祖先曾生活過的那個從前世界。
如果不想被人偷搶,或被獅子擁抱,必須請專人司機導遊。我沒有參加大旅行社的大團行,由朋友組織找旅行社,商討定製自己小組行程。需要繁雜的手續和準備,我們自己網上查尋信息,各種準備。先網上簽證,預定機票。打傳染病預防針(如果擔心的話,肯尼亞入關並不要求。),找醫生藥房開各種消炎、降熱、止痛、止泄、暈車等藥。為防蚊,專門購買帶防蚊麵罩的寬邊帽,土黃色長袖衫和長褲,事先在衣褲上噴上軍用級特別的防蚊水。為防曬,戴黑鏡和塗防曬霜。為應對塵土,除口罩,準備內衣褲用後即棄。為減輕路途顛簸,帶上護腰、頸墊。為怕食物不合口味,帶點榨菜和能量棒。我不是運動和攝影發燒友,隻帶一隻長焦鏡頭,另外戴meta的可攝影墨鏡,加上手機,足夠用了。肯尼亞海關禁帶drone。總之,準備一堆,也不知哪個管用,今後幾天旅程中驗證吧。乘法航從紐約經巴黎中轉,近20小時,晚上才到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下機出登機口後見到第一個不尋常的展品,是一個櫥窗裏的骷髏,告訴你現代人類的祖先非洲智人的故鄉到了,野生動物圖片隨處可見。機場在內羅畢國家公園北邊。去機場附近的酒店途中,司機指著夜色中路邊的柵欄影,說那邊是動物保護區,白天可以見到長頸鹿。華人開的五星級Argyle大酒店與歐美的差不多,就是窗戶隔音不好,樓外公路噪音大,我領導有點不爽。我勸她:今天隻聽車聲,過兩天要聽獅吼鬣狗嚎,先預習一下吧。領導氣消,漱洗,躺平。
今天北緯40度的紐約最高氣溫24攝氏度,北緯49度的巴黎23攝氏度,內羅畢也才25攝氏度,但在赤道邊上南緯1度。這麽涼爽,因為在東非高原上,海拔約1800米。民國政府曾設首都於北緯32度的南京,但在炎熱的夏天也受不了,移住海拔一千一百多米高的廬山牯嶺鎮辦公。雲南省會昆明市的海拔高度1800多米,夏季如春。赤道附近的國家的炎熱更甚,如果有高山,多把首都設在山上避暑。赤道穿過南美洲三國,其中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和厄瓜多爾首都基多,都在安第斯山脈上,海拔2600米以上,當年的西班牙殖民者怕熱。東非近赤道有高原,所以在那一帶建立殖民地的英國人,也把首都設在高原上,包括肯尼亞。
肯尼亞曆史最悠久的城市其實在沿海。一千多年前班圖人征服東非後,與波斯和阿拉伯人海上貿易,建立一係列城邦,其中最著名的是馬林迪Malindi 和蒙巴薩Mombasa。鄭和下西洋到過非洲,就是到馬林迪。葡萄牙航海家伽馬的艦隊先到馬林迪補給,找到一位出色的阿拉伯領航員,才實現第一次到達印度的偉業。馬林迪曾先後成為阿拉伯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而蒙巴薩是更優良的大港,英國人在19世紀末建立東非殖民地的第一個首都在此。他們在阿拉伯人和班圖人為主的老城外另建新城中心,隻允許白人居住。旁邊為印度等亞洲商人和工匠劃區,而當地非洲黑人隻能在城外遠郊散居。
東非高原上的維多利亞湖,是非洲第一大湖,僅次於北美五大湖的世界第二大湖,也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上遊的一個源頭。為了更方便地獲取其周邊的資源,並與英國在北非的埃及和蘇丹的利益相聯係,英國決定建一條鐵路從蒙巴薩港通到維多利亞湖東北岸的烏幹達。1899年烏幹達鐵路公司在計劃錢路中段叫內羅畢Nairobi 的草原上建一座補給站。鐵路通車後,內羅畢迅速發展,1905年英國人把東非殖民地首都移至內羅畢。後來依據附近的肯尼亞山改殖民地名肯尼亞,1963獨立時成為國家名。
歐洲殖民者采用不同的非洲殖民模式。最早的葡萄牙隻想賺錢做生意販黑奴,除個別靠武力建起的少數貿易補給中心,其它由當地王公代理,是甩手代理型的殖民模式。最晚的德國、比利時為掠奪資源,強力直管和奴役,不惜軍事鎮壓屠殺大批當地黑人,是最自私凶殘的模式。法國企圖建立黑色法國,全盤照搬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到非洲的殖民地,是對當地全盤西化的模式。
真要說殖民中最野蠻凶狠的是滅族式殖民,比如俄國人殖民遠東,大清乾隆皇帝滅準噶爾族。蒙古人南進中國先滅金國,打算把農田變牧場,不需要留人,當時中國北方人口銳減95 %。到滅南宋時才改變成漢化政策。那些崇拜俄國和成吉思汗的漢族人,算不算認賊作父。
英國人折中,采用種族隔離方式。在憑空創建的內羅畢,一片高地上的市中心為白人區,東北部近郊是亞洲和印度商人工匠居住區,南郊為野生動物狩獵保護區。在內羅畢市區施行英式民主體製,但黑人無選票和議席。當地黑人隻允許在東郊及遠郊散居,由當地人酋長和精英依傳統自治,一國兩製。非白人沒有通行證不能進市中心區。英國人用種族隔離和分等級管理的製度來統治殖民地。盡管由此建立多民族文化隔離(不是融合)共存體係,國家快速發展,但如此明目張膽的不平等,在二戰後難以維持。隻有南非以此種隔離製度直到1990年代,倒是成為非洲最發達國家,至今世界排名最高的黑非洲大學,多在南非。肯尼亞雖然增加黑人議席參與政府,仍然不夠。民族自決,國家獨立。從1963年至今,肯尼亞黑人已獨立自主60多年,種族隔離早已不存在,但基於經濟與文化的隔離,在內羅畢市仍顯而易見。市中心西化的高樓大廈林立(中心區大約中國中等縣城的模樣),遠郊則擁擠著肮髒醜陋的龐大貧民窟,似乎兩個平行世界。對黑人精英階層,經過獨立,終於擺脫白人控製,讓自己提升到上等地位,搬進市中心。以前可以把不平等怪罪白人殖民者,現在把巨大的貧富差距怪罪誰呢,外國惡勢力?對黑人普通大眾,現在與殖民時期比較,改善了多少?在亞洲,前英國殖民地香港、新加坡,與緬甸、斯裏蘭卡的發展大相徑庭,印度又是一個狀態。究竟主要原因在於英國治理方式和國家規模的差別,還是當地民族、文化、傳統等差別?算了,大概無人介意這些問題,我也不深究,不自尋煩惱。外國遊客,對肯尼亞當地人沒有惡意,其實對當地動物比對當地人更有興趣。我們遊移在"上等"世界,去野生動物保護區途中,遠遠一瞥"下等"世界,然後拋卻腦後。
離四、五百萬人口的首都市中心僅七公裏,居然有獅子、長頸鹿等野生動物,在草原上漫步。背景是大都會的摩天大樓,感覺超現實,像PS的。想像一下北京的天壇以南都是草原,獅子、大象、長頸鹿出沒,是何景象。但這是真的,那些野生動物在內羅畢國家公園裏。雖然才一百多平方公裏,屬於肯尼亞最小的國家公園,但是肯尼亞的第一座保護野生動物的國家公園。做為英國殖民地首都,內羅畢在1910年左右才約14000居民。城市周邊都是動物自由遷徙的野地和馬賽部族牧牛場。隨著城市快速擴張,人獸混居衝突不斷,城市居民要隨身帶槍,才敢在夜裏上街,以防遇上獅子。英國殖民當局便在當時城市南邊劃出大片野地,遷走畜牧的馬賽人,禁止擴建市政,豎立圍欄,設立野生動物保護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6年,內羅畢人口增長到16萬。國家公園靠近市區的東、北、西三麵用電網欄住,南邊開敞向相鄰的保護區。現在城市人口爆漲達5百萬,又麵臨人獸爭地的衝突。一條長長的電網,分隔人和獸的世界。人隔網看動物被保護,動物何嚐不是看人被保護呢。因為緊靠市中心,內羅畢國家公園是肯尼亞宣傳保護動物的樣板,內有許多保護動物的研究機構,包括珍稀長頸鹿哺育中心、大象孤兒院。我明天去參觀。
因為國家和首都的建立均源自英國,肯尼亞政府製度仿照英製,經濟在東非算較發達。官方語言是英語,民眾說的斯瓦希裏語Swahili,這對咱說英語的外國遊客是個利好。上述是肯尼亞、內羅畢、內羅畢國家公園的極簡史。旅遊時了解一點當地的人文曆史背景知識,更便於理解欣賞風景名勝的因緣。
從今天起,每天介紹至少一個東非野獸、野鳥,野樹的知識,和個人感受。既然明天去參觀長頸鹿中心,就先從它開始。
(拍自長頸鹿中心)
今天一獸:長頸鹿
內羅畢國家公園旁有一所長頸鹿中心,人工哺育長頸鹿中最瀕危的一個物種一一羅斯柴爾德長頸鹿(烏幹達長頸鹿)。它們鹿身紋路淺且下腿幾乎全白,是最高大的物種之一,但野生僅存一千多隻。這個中心哺育幼鹿至兩、三歲,再放生到保護區。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麒麟,也許源於非洲的長頸鹿。古代去非洲的商人或旅人,回來描述見聞,越傳越似是而非,長頸鹿變成麒麟。如果說中國傳說中的麒麟,真源於長頸鹿,傳言者必定心懷嫉妒,把瘦高優雅,傳成矮胖凶猂。據說鄭和下西洋,曾帶回一頭長頸鹿,證明麒麟的確存在於現實,而且漂亮多了。
達爾文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後受到質疑,他曾舉過一個著名的例子來支持自己的理論:長頸鹿的長頸。雖然長頸鹿頸椎像其它鹿一樣七節骨,但每節很長。能夠到高處的樹葉,還能個子高看得遠,及早發現危險,預防猛獸偷襲。長頸的鹿具有生存優勢,有更多機會產仔。每一代的頸子略長的鹿多生一些,一代代傳下去,長頸鹿就長成現在這樣。
在動物世界,雄性之間為獲取雌性的青睞而爭風吃醋,爭鬥是天性。做為素食動物,長頸鹿無尖牙啃咬,也無利爪撕扯。鹿角不尖利脖子不夠硬,它不能像公牛雄鹿那樣頂撞;也不能像馬羊那樣站立用前蹄踢打。長頸鹿互鬥的方式非常獨特:俯首甩脖,用頭上鈍角狠抽對方的脖子或身體。不會造成嚴重傷害但造成疼痛。
曾經有一陣我如果蹲身過久突然站立,會眼黑,因為頭部貧血。長頸鹿低頭喝水吃草,又突然昂首挺胸,5-6米兩層樓的高差,怎能不眼黑頭暈?長頸鹿頸靜脈有一係列單向閥門阻止血液倒流,阻止突然抬頭時頭部失血。頭部底有特殊構造,阻止突然低頭時頭部充血。長頸鹿頭那麽高,要把血輸上去,它的心髒必須特別強健,大又心肌厚,動脈血管也粗厚結實,才能維持比人高一倍的血壓,把血打上頭。
長腿長脖,長頸鹿如果從臥姿站起來,相當費時間,給猛獸偷襲可乘之機。所以它從不躺臥,睡眠都站著,一天才睡半小時,時刻保持警惕。
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動物多成千上萬地聚集一起,靠群眾的眼睛警惕偷襲者,及時逃跑,或群體衝擊力阻嚇攻擊者,避免落單無助。但長頸鹿群多則十幾頭,少則才幾頭,而且分散在幾十、幾百米開外,難道它們不怕那些猛獸? 其實猛魯想捕殺長頸鹿真難。想湊近偷襲了望塔似的能望見很遠的長頸鹿,難。想窮追不舍對付長跑速度快又耐力強的長頸鹿,難。有幸突襲近身,對其高大的體形,隻夠撲咬移動的長腿,冒著被甩飛甚至踢得皮開骨斷的風險,難。所以身形小點的猛獸不會攻擊健壯的成年長頸鹿,凶猛的獅群也不願浪費體力冒風險,除非恰好能堵住在水邊落單喝水未警覺的鹿的退路。
長頸鹿從來不叫不發聲,是個啞巴,直到近年來科學家才發現不是。它們會發出人和野獸一般聽不見的超低頻聲音,悄悄地與遠距離的同類溝通,既保證鬆散的族群連絡,又警示危險而不暴露自己。大草原上的動物們都緊張兮兮的,但即使獅、豹、鬣狗就在不遠處晃蕩,幾隻長頸鹿也能高高在上昂首挺胸,悠閑優雅地漫步,像貴婦那樣,真是個神奇獨特的動物,東非瘦長真實的原裝版"麒麟"。
達爾文自己也懷疑,眼睛這麽精妙,除了智慧創造外,進化論難以解釋。
我可以對他說,比起人的心的豐富、智慧,眼睛的構造是低級的。
人是神造的。
在西方這麽多年,沒有花時間好好思考自己和世界的本源,人雲亦雲,真是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