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望遠鏡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東非野蹤7: 恩戈羅火山口、請犀牛先走、禿鸛

(2025-09-14 12:28:05) 下一個

 

2025-9-11

可能我們人品好,這趟旅行驚喜大運連連,今天主角是犀牛。我前兩天在安博塞利看到草原五霸中的獅子、大象從車前幾米過路,還有路邊幾米處的巨牙象。今天在恩戈羅火山口裏,除了看到野牛在路邊吃草,居然又看到犀牛從車前十米過土路。導遊說他工作六年以來,從來沒這麽近看到過犀牛,我們非常幸運。我人品不是一般的好嘛。

在坦桑尼亞境內的Ngorongoro Crater,恩戈羅火山口,其實N不發音,應該叫戈羅戈羅,是馬賽語中牛鈴的象聲詞,比喻火山口中空形態。它號稱世界最大的火山口,其實世上有更大的火山口,有的如黃石公園的超級火山口邊圈坍塌難辮,或者火山口內積水成海灣和湖,邊圈不規則難識。恩戈羅火山口邊的山脊,除北邊有個山口,其餘基本連續,形成近圓盆形,內徑達19公裏,從盆邊陡峭下沉落差600多米到盆底。電影《出非洲》裏,主角駕的黃色小飛機在火山口山脊上空飛行,俯瞰裏麵260平方公裏一馬平原,鬱鬱蔥蔥。顯現明白無誤的火山口盆地。那裏中間有一片鹹水湖,周圍還有淡水的小河小湖,自成一個小生態係統,世外桃源,非洲伊甸。裏麵各種野生動物,除了豹,包括四大獸。大約有三個獅群心安理得地各霸一方,不需要三國演義。海拔兩千多米的火山邊圈阻擋東邊印度洋上吹來的濕雲降雨,形成大片喜愛潮氣的高大榕樹林。火山口內外周邊水草豐盛,氣候相對溫和。這裏的野生動物不必遷徙就有吃有喝,可以躺平。

火山口南邊的Lake Eyasi西北邊,住著現代人類中最古老的一個部族:哈紮Hadza。其遺傳基因上最接近古智人;生活方式最像史前人,男人狩獵,女人采果,仍住山洞和樹洞,不與外界交流。他人稱哈紮人bushmen灌木人。社會結構也最古老:自願組成無權威族長的幾十人的氏族camp,氏族內男女平等共享一切。自然、自由、自治、平等、博愛、共享,聽上去真不錯?不過即使你對人類祖先簡陋的原始生活狀態感興趣,哈紮人也不願意搭理你。

從Arusha開車近四個小時才到恩戈羅火山口保護區。裏麵開始是土路,我們又要享受非洲馬殺雞。保護區裏邊有幾個馬賽人村寨,山上可以見他們放的牛羊,也可見野生動物比如長頸鹿、斑馬、角馬等等。一個多小時後,開上海拔2300米的火山口山脊,俯視火山口盆地。 在盆邊下盆地的路口有個大門,標誌恩戈羅國家公園開始,裏麵沒有馬賽人的村莊,也不允許在那裏放牛羊。

 

下到盆地先到一個指定的野餐區,準備吃前麵一個酒店做的午餐。旁邊一群大野牛正在晃悠,導遊說它們是被母牛們嫌棄而從牛群趕岀來的老公牛,找不到女朋友,脾氣都暴燥,讓大家離遠一點。野餐桌周圍許多黃熱病樹yellow fever trees,樹上樹下有不少閃亮熒光藍翼羽褐色肚子的彩虹鳥,氣氛輕鬆不少。

下午的追動物開始。已經多次看過角馬、斑馬、湯氏瞪羚,不過幾百匹角馬、斑馬的大群,蠻壯觀的。過幾天如果能看到成千上萬匹,奮勇過河,一定刺激,今天先穩住氣。

盆地中鹹水湖中有不少火烈鳥,其中白羽毛的大火熱鳥少,粉紅羽毛的小紅烈鳥較多。一群幾十隻都埋首在水裏吃綠????,偶爾飛過來幾隻,展翅鮮紅的羽翼特別亮眼。幾天後要去火烈鳥湖看成千上萬隻,今天雖然高興地第一次認識它們,但留待以後細述。

獅子嘛,隻見到烈日當頭下四仰八叉睡大睡的兩頭公獅,沒勁。大象嘛,看見一群在五、六十米開外吃樹葉。有安博塞利的幾米開外的近身互動,這些都不進眼裏。

終於又看到許多隻金冠灰鶴,彌補昨天的遺憾。

草原上有種在地上走的長腿長脖大咀巴大鳥禿鸛。剛到肯尼亞內羅比時,曾見過這種難看許多停在樹頂。它們在這裏的草地上找蟲吃。

不過,缺少一個高光事件。司機聽說發現黑犀牛蹤跡,過去一看,離土路至少一公裏之外,舉放大十多倍的望遠鏡頭,免強認出是黑犀牛。等了20多分鍾,見它隻在原地,無移動傾向,隻好放棄。開走20多鍾,司機突然掉頭,說廣播中講這隻黑犀牛,正朝剛剛我們停的地方走去,得趕去看。結果飛車衝回去一看,它己經穿路到另一側幾百米遠。司機說別急,它去的方向前方還有路,我們去那邊。果然繞一圈到它前方,停車熄火,此時近5點,許多車已經離開,土路對麵方向三、四十米外也停了三輛車,正好在犀牛前進方向。等犀牛走近不到百米,也許怕壞視力又壞脾氣的黑犀牛走太近撞上,三輛車都啟動後退。聽力極佳的犀牛立即站住,猶豫幾分鍾,轉頭直朝我車走來,越來越近。我司機讓大家靜聲,也不後退。黑犀牛小心翼翼地走到十多米遠,踏上土路橫穿,然後一溜小跑逃向遠方。朋友們忙著相照拍視頻,興奮的不得了。連司機都興奮地說他自己也沒這麽近看過黑犀牛,讚我們運氣超好。隊友把返個過程拍到視頻,更直觀的生動。

 

 

到目前已在十米內見過動物五霸中的四霸,咱小隊長聲稱,以後不在"2米"之內看到的野生動物,都不算看到。那是白日夢,算20米吧。剩下的主要目標是花豹和獵豹,能實現20米之內看到嗎?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旅店Ngorongoro Serena Hotel在火山口西麵盆邊山脊上,位置極佳。從每間客房窗外陽台上,都能俯瞰火山口盆地。早早起床向窗外看,紅霞初升,啟明星亮。漸漸地朝陽從山脊升起,雲霧從山口湧入,恩戈羅火山口伊甸園又迎來懶洋洋的一天。

 

今天一獸: 犀牛 rhinos 

 

古羅馬帝國之後,犀牛rhinoceros 在歐洲隻是個傳說,誰也不知道什麽樣子。據說神話動物獨角獸unicorn ,部分源自獨角的印度犀牛的傳說。那麽粗壯灰醜的犀牛,怎麽會傳成精瘦粉倩的獨角馬?幸虧古代沒有美顏濾鏡,否則不僅傳言,還能有圖為證呢。能把非洲長頸鹿傳到中國成神獸麒麟,不得不配服古代中東、印度一帶的商人口中生花的功夫。

16世紀初,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者運回一頭犀牛獻給國王,歐洲人才第一次見識到,激發興趣。可惜不久後,它在運往意大利獻給教宗途中,據說關在艙內時在船壁上頂個大洞,沉船喪命。文藝複興時期的德意誌繪畫大師丟勒,根據他人描述,製作過一幅犀牛的著名木刻畫。盡管細節不準,但大體象樣。經過廣泛印刷傳播,全歐洲才認識犀牛。

非洲犀牛有兩種:白犀牛和黑犀牛。其實兩種犀牛顏色都是土灰色,白white是寬闊wide的口誤而傳名。白犀牛頭大而喜低頭,嘴巴方闊,主要在草原上食草。黑犀牛頭較小而常抬頭,嘴巴尖突,主要在叢林中吃樹葉。白犀牛原有兩分支:北方(在東非一帶)和南方(在南部非洲)。北方的體型最大,但隻在肯尼亞剩兩頭母犀牛,不久後將絕種。南方的白犀牛尚存一些。所以在東非的保護區,看到的都是黑犀牛,但也不多。黑犀牛聽力靈敏但視力模糊,通常遠離人和車聲,不易近觀,要靠運氣。公犀牛脊背中下凹,母的背直。

犀牛像豹子一樣都是獨行俠,各占一地,以屎尿為標誌。嗅覺靈敏,如果聞到其它犀牛的屎尿,能聞出姓別、年齡、健康狀態等,一場血腥搏鬥既將發生。假如能見到幾隻犀牛和平相處,那是母犀牛。

成年非洲犀牛有兩、三噸重,皮幾公分厚,臉中前後兩隻角,通常後麵的角短,號稱草原坦克或裝甲車。草原之王獅子,即咬不動犀牛皮,也擋不住犀牛角,更別說其它猛獸。除了發怒的大象和人,成年犀牛無敵手。犀牛的厚皮讓蚊虻難叮,但皮甲接縫處易生寄生蟲。好在有一種小鳥牛椋鳥oxpicker,喜歡吃寄生蟲和蟲卵,它們常站在犀牛或野水牛背上,與獸共生。

長角是犀牛的福,也是禍。犀牛角與牛羊的類似,都是角質。安曼人用做狩獵裝飾炫耀,中國人製成工藝品和中藥材。黑市價格比黃金還貴,誘惑偷獵者,造成犀牛數量銳減。現在為保護犀牛,不得不鋸掉一截角,以阻止成為狩獵裝飾,但此法仍難阻止偷獵販賣犀角做工藝品和中藥。

中國傳統飲食和中藥,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追求,比如虎骨、熊膽、驢膠、犀角、燕窩、魚翅、蛇酒、等等。盡管毫無科學依據,但中國和東南亞的華裔相信那些有益健康。而且有些中國人在吃上特別勇敢,吃到什麽稀罕食物,不管是否珍惜保護動物,比如穿山甲、天鵝肉,熊掌,一定要嚐鮮並炫燿的。近幾十年,隨著中國富人增多,這種需求也大漲。老虎在中國早已絕跡,有人圈養黑熊取熊膽,每年捕殺幾千萬鯊魚隻取魚翅,大量進口驢皮、燕窩、犀角,還有做工藝品的象牙。這對全世界的野生動物保護造成巨大影響。許多傳統中藥和藥膳,不僅無益且為害世界。全世界立法禁止進口買賣象牙製品,尤其在2017年中國也跟進,才終於緩解非洲偷獵大象的壓力。要想解救非洲的犀牛和世界的鯊魚等野生動物,中國和華人還需努力,摒棄傳統中藥和膳食中的糟粕觀念。擁有珍惜野生動物製品或吃,絕對不該得意,那是罪過,那是愚昧,不是文明。

我從來不信也不吃那些山珍海味,除了偶爾喝魚翅湯。來一趟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多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態,心中產生一點責任心和愧疚:打算一個小小的開始,從此不再喝魚翅湯。

 

 

今天一鳥: 禿鸛marabous stork 

 

鸛與鶴都是長腿長脖的大鳥,兩者形象上有何明顯區別?鶴總是昂首伸頸挺胸,像高傲的貴族;鸛總是伏首縮脖駝背,像低卑的賤民。禿鸛是最醜的鸛鳥,禿頭光脖,不成比例超粗大的咀,胸前掛個巨大的粉色喉囊,整天駝著背在地上東張西望,一幅賊相。

非洲草原上若有大動物斃命,會吸引許多猛獸猛禽來爭食。草原之王獅子一來,當然霸氣十足地大吃大喝。如果鬣狗多,也能逼退孤獅開盛宴。禿鷲群有時也敢插嘴,從獅、狗旁邊偷撕一塊塊獵物的皮肉。等獅子走了,鬣狗和禿鷲剩下不多,禿鸛的機會來了。翼展三米多的禿鸛是最大的飛鳥之一,象禿鷲似的經常在高空盤旋搜尋地上的動物死屍。一旦發現就飛下去,但站旁邊不吃,等其它野獸過來,它就飛走,再等大家吃一陣後,它們才再回來吃剩菜。這不是因為它們過於好心或謙卑禮讓,隻因它們是鸛,不是猛禽,沒有鉤嘴利爪去撕扯開皮肉,隻能揀拾被其它野獸扯下來的碎肉殘皮,囫圇生吞下肚。鬣狗、禿鷲多半容忍禿鸛偷食,反正那瘦高個沒啥肉,不值得去咬死它,還得冒被那巨咀啄傷的風險。禿鸛的禿頭禿頸與禿鷲同理,免得沾上汙血腐肉難以清理。

除了吃死屍,和地上的小動物與河裏的魚、蛙,禿鸛不怕人,(瞧那醜陋相,估計人怕它。)喜歡去人家翻垃圾桶找剩飯殘菜,怪不得不討人喜歡。

有的????子腮幫子鼓鼓的,可以裝搶到的食物以後慢慢吃。禿鸛巨大的喉囊應該可以裝不少?不可以,那是個泄氣的大氣球,像蘇格蘭風笛那樣,禿鸛用它發音,超低頻的鼓聲。還有一個更重要作用,公鸛求偶時,吹成一隻大大的粉紅色氣球,在雌鳥前晃蕩,真正配得上"輕浮"二字。

照理說,作為草原清潔工、清道夫,禿鸛和禿鷲等應該受到重視,可人就是喜歡漂亮幹淨的東西,包括動物。天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