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攀岩的一切#
洛杉磯的日裔比較多,我也有日裔好朋友,他們的家族前幾代男性都有前往歐洲戰場的經曆。縱觀日本,韓裔,華裔100年移民史,目前滿大街跑的是日本和韓國的汽車,滿大街的Sushi店和Krean BBQ店,每個城市都有Civic Center, 但日裔在每個領域紮實的領袖力幾乎不留痕跡,應該說他們無縫連接自然融入了。
攀岩華裔不少,都是台灣裔,大陸出來的攀一代我們賽區屈指可數。LA賽區日裔多,重新劃分賽區後,日裔幾乎成為該賽區的主導。無論對賽製的理解,義工父母的參與量參與度,裁判的級別,孩子的表現全部完勝華裔家庭。在亞裔家庭裏,最先代表美國出現在國際賽場的是日裔白石阿島,大家熟知的阿詩瑪。
我最近頭腦裏一直盤旋的幾個主題是,當你的小眾運動已成為人家的大眾活動,這期間的時間差是多少?
尤其去歐洲轉悠一圈兒,仿佛踩在曆史的時間線,除了工業和技術革命,沒什麽可以帶領人類跨越時代。人文意識的更替,更是尤其緩慢。就算烏漆嘛黑淅淅瀝瀝下著雨,天沒亮出門去遛狗,都不會有惡意滋生,大家都會很自然對迎麵來人打招呼。
在這種氛圍下各種雞血雞娃都不會有什麽意義,沒什麽改變的需求,順著時間線安穩走過即可。
生活舒適,生存空間的爭奪就不那麽迫切,相比之下人口和生存空間擠壓的日本一直為空間的開拓絞盡腦汁。直到互聯網的產生控製了這種局麵。
電視革命,和互聯網的出現讓意識空間無限延展,在意識空間裏想象力有所安頓,這也緩解了現實生活中空間掠奪的迫切性。安於本土,深耕本土的生活文化漸漸成為穩定生活的需求。
任何居家文化發達的地區都有個大前提:政治環境安定。攀岩運動發展的大前提是,山多,且生活安定。
在亞洲國家中,最先滿足這個條件的就是日本。
奧運主辦國可以將一項運動列入奧運項目推廣。2008中國北京奧運會選擇武術,2020日本東京奧運會選擇攀岩。時隔十幾年與二年,當我對攀岩項目了解越來越多,一個國家與世界連接的誠意與項目選擇的前瞻性非常耐人尋味。
當誰人意識裏的小眾,已成為一個地區的大眾化行為,其普及和普及帶來的發展已經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