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7)
2022 (104)
2024 (57)
開心說,放自己出去實踐再回來說話。尊重以事實為依據的原創,鄙視鍵盤黨、copy黨、轉載黨!不曉得是否因為營養結構帶來的體能不同,低端勞動者也許中國人比東南亞勞動者勤勞,但中高端人群不僅人少,其實華裔的作息和工作習慣也普遍比歐洲,中東,日本,韓國工作時間少和效率低,簡稱懶。懶得思考懶得做是普遍的,要盡量和其他族裔混在一起,激活自己優質的潛能。
女童軍National trip 剛回來,準備三年, 所有程序民主化深刻領會到什麽叫極致的女權。顯然,我們這一群人是女權的受益者,都有良好的家庭和生活背景。過程還未來得及回味,馬不停蹄對接動物學家的工作。這周的實踐活動範圍就都在騎車半徑1.5小時,每天都嶄新,絕無重複,迫不及待地分享/共享(炫耀)。照例,為了順利解讀,要做一些鋪墊。
先解答上一篇新移民融入與接納問題。1、限時使用或者幹脆刪除微信,微信信息對於移民融入美國生活是大概率的負擔與障礙。過濾信息浪費時間;2、用短信,Email處理日常;3、教育,工作(包括義工),生活中深度銜接。4、每天全英文固定社交時間2小時+/每周10小時+。5、時間是必須的,3~5年起跳。
哪怕零起點英文,在本地生活,都會有融入感。一條沒做到,不是美國不接納的問題,是個人拒絕融入,不懂得享受自由的問題。我就零起點英文,駕照來了2年多才考,現在十年,從容感和社交圈已遠超同期移民和部分20年移民。現在語言也不好,但十年後,無論財富起點如何(參考範本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對本土資源整合和生活的深入隻會更加從容。很簡單,早點把心定下來,融入係統,建立係統。
來點兒福利性信息:單一語種工作,尤其是中文,隻能困在平麵思維。多語種work帶來的立體感會讓生命得到質的提升與變化。所以語言不是問題,文化才是問題。沒有任何經曆和技能單獨存在,一定要善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1、人類,自由是什麽?穆斯林眼中的我
女童軍 Trip,我buddy是巴勒斯坦人,因科威特戰爭輾轉來美國,14歲開始便沒有停止過工作,直到婚後生娃。陸續生三個孩子專心養娃,第三個孩子上學重啟工作。她的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幫忙拍照片。
這次旅行兩位leader,兩位隨隊。一位基督徒,歐洲血統;一位日裔四代,祖輩在二戰集中營生活,二戰期叔叔輩全部男丁前往歐洲戰場,父親年幼得以在集中營度過童年(非常慈祥,親證);還一位就是我buddy,穆斯林。共4位母親包括我在內,我們祖輩的遷徙涵蓋了甲午戰爭,一戰,二戰,朝鮮戰爭,海灣戰爭。戰爭不可謂不痛,尤其年幼時親身經曆過戰爭的人,那種悲傷,即便人生再成功也始終會留下不安的陰影。
集中營和戰爭難民為起點,還有奴隸,美國的移民人口構成很多不是零起點,甚至是負起點。華裔新移民從哪一方麵講起點都比較高,無法融入就是個體的問題。
也許因為我身上看不到苦難的痕跡,隻有開心和幸福,我的穆斯林buddy特別愛拍我,手機上除了她家人的就是我的照片,她說怎麽拍都好看。拍完就說陽光,Cute,Sweet,然後再看看畫麵還是很滿意的樣子!是我,是我,就是我。我長在專製國家,卻長得陽光燦爛,不是因為專製,而是因為父親給我圈養在學校大院兒灌輸的全是西方自由思想。在一個物質相對富足的獨立環境,不為世人幹擾地建設了自由的精神世界。所以一旦獨自放飛,就更加享受自由。這種自由和自信超出了資本和宗教的限製。人的精力和活動範圍總有限,所以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才是育人的關鍵。
2、雞舍取經,公雞與母雞
和動物學家還有修女一起在私屬領地工作一天,路過雞舍。雞舍全都是母雞,隻有一隻公雞率領十幾隻母雞。母雞們吃飯時看不到公雞在吃飯。據農夫說,很少甚至根本看不到公雞在吃飯,但都會長得壯壯的。公雞一夫多妻,但它會保障每隻母雞都能吃飽。不允許外來物種攻擊母雞和幼崽,一旦有危險,一定會首當其衝。
人類的雄性呢,是不是能保障自己的伴侶吃飽生活好的基本需求?有些人類的生活狀態是否連公雞母雞都不如?這也隻是農夫熱愛的家禽,動物學家眼裏已非原生態動物=>
3、動物學家眼中的女權。任何不以自然生態平衡為參考的人類思考都是無意義的思考,甚至是扭曲變態的思考。這便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會笑的來源。
我們站在200年前印第安首領一覽眾山小的地帶俯瞰世界,山下就是小資飲酒客趨之若鶩的紅酒基地。我們這些生而自由的幾個人,瘋狂的修女、動物學家、跑馬教練,俯瞰著它探查四季與生態,文明與財富,生的價值死亡的祝福。擁有什麽?值得珍惜的是什麽,為之奮鬥和享用的又是什麽?
熱愛自然的人,大都有社恐,或者說不舍得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社交上。時常和變異/變態的人類一起反而格格不入,我就是這樣。人類變態的一種解讀是過分隱忍和迎合,還有所謂“善意的謊言”,以至於失去獨立性和自然的屬性。
非洲是動物學家的樂土,非洲也是人類守護地球的底線。動物學家說,在非洲,經過觀察和在原始部落小範圍實踐,我們會很清晰地看到,人類社會的一夫一妻是反自然的屬性;雌性/女性權力越有保障的地方,越文明,生活越平和。
那什麽是女性權利呢?受教育的權利,工作的能力和權利,家庭地位,和自然生育權的保障。
人類很可悲,可悲在動物界無需教育,出生即有體會的天然權利與責任,上帝早就告誡的話語,卻需要各種扭曲的解讀賦予另類“文明”的意義。
7/20/2022 生活第一位,享受生的每一天
對新落地的所有新移民又一輪普及:拿駕照, 小孩子一定要用安全座椅,乘車一定要係安全帶=>租房=>買房須知=> 工作/義工,社交須知=> 教育、圖書館,成人學校、社區學校須知。移民生活好比馬拉鬆,不走出去全麵體驗,就好比一直在1km~5km以內晃悠,永遠都停留在C level生活,是無法完賽的
適應北美生活指南=>前期 除了控製or刪除 微信使用時間,最好直接刪除 微博。 完全專注在本地語境與生活環境
大多數動物一夫多妻是有利生存的,而人類則需要一夫一妻。因為動物隻需要身體強壯就可以生存,一個強壯的雄性趕走弱小的雄性,和很多雌性交配,可以產生大量強壯的後代。然而人類的特征不是身體強壯,而是需要聰明才智,以及和他人合作才能生存和發展。人類的聰明需要童年時期大量父母的共同培養。一夫多妻導致孩童和父親接觸機會大大降低,不利孩童的智力和性格發展。
“神”這種宗教迷信的概念,是教會等組織用來忽悠大眾的工具,讓你覺得世界高深可怕,隻有去教會才能有所安全。要你去教會的最終目的是要你捐錢,以肥大教頭們的腰包。宗教組織都是商業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