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很可能是世界上各種文化融匯最豐富的城市。在這裏,一切的一切,自然和人文都能找得到最貼切的解釋。人在洛杉磯,Malibu是個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匯。然而來美這麽多年,路過一號公路時隻是途徑,並沒有拜訪過這座城市和附近公園。
兩周前,因為我無心的一句話,我們團隊因疫情的不確定性,原本沒有暑假戶外計劃,卻在聊天間促成了這次終身難忘的行程。在我的人生中,從來沒有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度過一天!
來到美國,感受最深的是和自然間的距離如此親近。
當天回來惡補功課,發現我們踏足的是如此神奇的地帶,之後進一步搜索信息,情不自禁看的都不是一般的地圖,而是世界攀岩地圖了~ 和自然親近後,最愛幹的一件事兒就是看地圖,看各種各樣的地圖。據說愛看地圖的除了滿世界各地撒歡兒的人;還有一群人,就是生意遍布各地的企業家們。
哈哈,也就是說,愛看地圖的人大致分為兩類人,一類是經曆至上,一類是財富至上。
無論如何地圖就是很好看~~~
言歸正傳,因為整個行程對我的三觀衝擊比較大。這樣一次旅行,無疑與同伴是深度相處的行程,不僅地理帶給我神奇的體驗,同行的老美家長,還有日本家長的陪伴模式也給了我很大刺激。所以,第一次戶外攀岩回來後當天愣是跑滿了20km的跑量,才放過自己覺得舒服點。否則覺得自己太弱,很難受~
我們團隊集合地點是Malibu Creek State Park,時間是7:30am。後來證明這個時間進山剛剛好。這裏有免費停車場和付費停車場,據說最近免費停車場被打砸搶過,所以團隊統一把車停在付費停車場。從這裏到達我們的目的地馬裏布攀岩牆大概0.5英裏,但如果沒有向導,一般人是很難摸進去的。即便找到入口處,也無法通過找到傳說中的攀岩牆。
因為入口是這樣的:
這裏是起腳點,入口就這樣的入口,看不到下一個支點,所以真的比較慌,怕掉下去不知所措,也很怕拖孩子們的後腿。反複問隻有這一個入口嗎?
我真沒有信心自己能順利通過。好在對岸先到達的同伴給了我很大的心理暗示:他們都到達,那我應該也沒問題吧~~~ 畢竟背著沉重的行囊落水可不好玩兒,誰都不願意成為第一個落水者。
然後,所有的人都出發之後,我才重新整理行囊,“迫不得已”踏上這一趟永生難忘的首次戶外攀岩的入口。前麵是我認識的唯一一位少年時男童軍拿到鷹質獎章的家長,後麵是有30幾年戶外經驗但絕對惜字如金的團隊戶外Coach,也是我的教練斷後。可即便是兩位戶外很厲害的同伴陪伴,第一次觸碰真正的戶外攀岩牆,還是沒有任何安全感可言。整條路線有兩處是稍微有挑戰的,一個是有個下滑坡,對於較小的人來說,稍有閃失會站不穩,就直接掉水裏了。
這裏,那位鷹級家長特別高大,他見我按照他的路線跨不過去,就建議我直接往下跳:放心跳,滑下來也行,我會拽住你!
另一個難點是有個灣口,要從豁口的一側轉到另一側。因為第一次來,完全沒概念,也不敢東張西望,隻顧著找著力點。那豁口一出現,又慌了!真是多大的世麵,見過什麽人,全都是負擔,沒有一個比腳下著力點來的實在。
此時,英雄般出現的是身材不高的日裔家長。他極其富有犧牲精神,因為跨過去另一側的支點小,居然讓我把他的腳做支點。而且完全把危險的幾個角全部護住,以防失誤找不到著力點。
這一次行程刷新了我對日本人,以及日本家庭,日式育兒方式的三觀與好奇。回來一路都在反省。書上看的很多關於日本人的中文故事,想必也不是有如此深入共同經曆後的整理,就一直很仔細觀察和琢磨。
所以馬裏布送給我的不僅是永生難忘的首次戶外攀之旅,更是一場升級三觀的意識大餐。
這一篇就先上幾張圖,中間故事隨後慢慢來整理。
小孩們覺得這樣的路線太好玩兒了,完勝枯燥的室內攀。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孩子,我們一行人爬上去,就好像在岩壁上跳芭蕾,岸上的人紛紛舉起手機來錄像和拍照。
我家弟弟最小,是昨天攀岩牆那邊最小的孩子,他一開始對自己很沒信心,我也就學著日本家長的樣子讓他和同伴混在一起,我退後和家長教練們在一起。以免我的慌張幹擾他的情緒。雖然有挑戰,但這樣的入口確實好玩兒。回程是一樣的路線,但視野相對開闊,也有了心理準備,他自己第一個上牆爬到岸上的。
現在整理文字,每一個支點都還曆曆在目,回味無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