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7)
2022 (104)
2024 (57)
自然界的髒,都在可分解的生態裏,是地球資源自我評估下的調整和平衡。最“髒”的往往是深不可測,披著真、善、美包裝,還要被感恩戴德的人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可的淨土,每個人都有些“潔癖”,要麽是生理衛生,生活衛生,要麽是心理衛生。比如我,我的潔癖在於對待人性,對待人性格外在意一眼便可看穿的純粹性。其實很多時候不關我事,但常常會深陷其中梳理秩序,痛苦不堪。還有很多人會格外依賴工業成果下的衛生環境,自然而然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化保持距離。我也很享受都市化環境帶來的衛生便利,但自從學會camping之後,對衛生和健康的認識變得更加天然。就這兩點而言,人際關係可簡可繁,又可親近自然生態的美國生活救了我。
我也懷念職場。但全身心投入職場VS全身心投入生活,兩相比對,我更熱愛當下的生活。職場和生活並不對立,它一定有上佳的平衡點,就像尋找許多問題的融合點一樣,我也在追尋那美妙的契合點:即有生活,又不失職場。在那之前就把育兒當做我的職場吧。
疫情一來,所有的旅行計劃全泡湯。原本我們社區的孩子們都會在家長的安排下,一到假期就滿世界放飛,有那麽幾個月神獸變困獸,被封印在家裏,縱然不愁吃喝,Zoom上也可穿越世界,也是愁懷了困獸的爹媽。
於是我們社區的困爹困媽一商量,先是帶11:45PM上課的孩子們去見證季節變化,又在他們肆意放飛中策劃了Zoom故事會“環球之旅”係列。
飛不了了,咱連跑帶爬總可以吧。
環球之旅係列格外精彩,也格外成功。我們故事會的媽媽們不乏超級工作狂,職場的幹練與無與倫比的見識平移到相夫教子育兒育己,雖然會有平麵變立體的抓狂,但精彩絕不會缺席。眾人拾柴火焰高,每家認領一期,以建築結構為入口,從城市的起源羅馬=>第一個人口超100萬人口的城市法國巴黎如何通過建築物結構控製疫情=> 倫敦、愛丁堡=> 紐約=> 亞洲的日本京都=>新加坡=>中東迪拜;再到北京=>長江三角洲、上海=>台灣=>福建=> 珠江三角洲、廣州香港一帶=> 敦厚實在的東三省=> 甜蜜的海南島與新疆美食=> 雲貴一帶的樸素與神奇... ...最後以非洲肯尼亞收尾!至此, 每個人腦子裏都自然畫出獨一無二的世界地圖。不僅是建築物,更有無比實在的舌尖上的美食圖。
腦子裏的地圖勾畫出來了,還得用腳尖和舌尖丈量著去實踐啊!好在尚待啟程,講到非洲就放假了,這一學期承上啟下, 下學期繼續一起探索世界吧,未來可期!!!
童言無忌,但孩子們的靈性也注定讓他們成為不可多得的天然預言者。不用印度神童預言,我身邊就有孩子不止一次講過疫情要持續至少兩年。果然,今年暑假,臨近開學,12歲以下孩子們的疫苗尚未橫空出世,變異株來了。。。
於是就有困爹困媽醞釀,嘿嘿,咱們繼續Camping吧。但凡拖兒帶女,一家出行,尤其是改變策略和全新的體驗方式,從醞釀到成型需要漫長的過程。於是,從無數“帶我家一起去Camping”中最終得到落實的就一家!
營地生活30年經驗的台灣大哥一家是我們露營生活的啟蒙者,與他們一起穿越美國的旅行經曆是孩子們童年我們一家特別美好的記憶。我們從姐姐6歲,弟弟不到兩歲開始體驗Camping生活,國家公園的章蓋了不少,物品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更新換代也有幾茬兒了,隨著孩子們長大,這些逐漸轉換為無比珍貴的財富。我們會發現,與自然親近著長大的孩子,更加隨和,更加包容,空間想象力也更加立體,解決方案更具有可行性,無論身處怎樣簡單的環境,都會從中發掘無限樂趣,懂得enjoy自己的生活。
當然,對衛生也會少一些“苛求”。比如,他們習慣赤腳,習慣泥土的芬芳;習慣徒手觸摸,拿起東西就往嘴裏塞,那仿佛才會滲透天地之精華,才是自然天成的調味劑;習慣滿身衣服都塗滿自然的痕跡,那潔癖的劣跡,分明的髒,仿佛是他們成長的勳章;還有,還有… 往帳篷裏塞滿泥土,灌滿水,那些讓成人世界習慣都市潔淨生活的人苦不堪言的折磨,在神獸的世界是那樣理所當然。
慢慢的,你會習慣這些“髒”!比起克製的製止,你會漸漸模糊都市與天然的距離。
有沒發現,工業化的冰冷,所謂都市生活的衛生“潔癖”,每一項都建立在對自然的侵犯之上,活在當下,沒有一個人可以擺脫這種罪惡。
8/9/2021 尤其開心
得以用最自然的心性生活,能夠親近自然的人都是得了大祝福的人呐~
非常同意。澳洲憨厚的簡約生活也救了我這個說話不愛動腦子的人免受職場交際之苦。
不過也沒關係啦,現在是育兒高峰期,分分鍾都有原創素材。很快就會再出一篇,再把圖片補上。就不麻煩小編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feedback//
文章下了首頁再改:)
小貼士:提醒新晉作者配圖一定要在題目備注(配圖中…),配好圖再更改題目,便於小編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