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開心

盡興無遺憾,幸福事業家
個人資料
尤其開心US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種族簡史裏當下華裔要怎樣寫

(2019-11-04 12:44:14) 下一個

這個周末隨我們橙縣6~8年級的60個女童軍團隊約1200人在爾灣的營地露營。沒電、沒信號、有簡易廁所,不能洗澡,有一處可以集中打水,但沒下水。生活全部由孩子們自己打理,原則上家長隻能指導,不能插手,所以營地裏的孩子們要用接近原生態的方式生活三天兩夜。所有的活動(包括競技、遊戲、評比、Party等)由80多位來自橙縣各個城市高中部女童軍負責服務和協調。晝夜溫差大,一天經四季,需要用冰冷的水準備食物和清潔,對女孩兒們來說真是很大的鍛煉。而這三天兩夜的活動對於從未參加過如此大型女孩兒活動的我來說,著實非常開眼界、長見識。

活動全封閉,所以我打包的時候從家裏隨手抓了一本被家裏小孩“批閱”過的《美國種族簡史》。越來越相信這世界有一種美妙的安排,因得這本書,讓我這趟行程變得非常有意義。

我們團隊由12位6年級女生和6位媽媽組成。分別是第四代英裔(1/4德),四代日裔,在美生活超過30年的一代韓裔、巴基斯坦(近印度)、巴勒斯坦裔。我比較新,在美生活5~10年,來美不到五年時女兒參加女童軍。在和幾位媽媽短暫的幾天全英語環境的相處中,我做為中國本土長大的第四代移民(要追溯到甲午戰爭時期)中移民美國的第一代,特殊的教育環境給予我的多語和多維思維史無前例在這樣一個小群體內感受到全麵而強烈的歸屬感。我現在特別能理解並且感謝父親的用心,理解為什麽把我困在學校大院兒讀那些西方名著讀他的大學教材,使得我和周邊環境格格不入、非常孤獨地幾乎與世隔絕地長大,也能理解為什麽總對我說:你要去美國!

這次營地生活和每位媽媽的交集都有故事寫,不過行程之間有交錯,最終和日裔四代河瀨的交流變得尤其多,所以和她之間的討論就比較深入,到後來我還做了一些錄音和正式的采訪。

其實我認識這位日裔媽媽已經有好幾年了,因為他先生是港二代,所以理所當然認為她是華人。女兒加入女童軍的時候我語言不好,每次見麵河瀬都會給我很深的擁抱,會放慢語速反複內容,便於我進入語境。我比較幸運,在很多環境都可以得到這樣的嗬護,但她格外Nice。後來發現,她做很多學校的義工,見到每個人也都會主動去打招呼,讓每一個人感覺到被關照,會讓每一個人感覺到被重視。我也是這樣的人,在任何環境盡量會去照顧每個人,努力不讓任何一個人感覺被忽略。可是她這方麵的用心和功力顯然要在我之上。我就一直想,在漢族裏,這樣的人太少見了!

在漢族聚集的環境,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網絡小群內,每一天和目光所及的每一個人問候和打招呼幾乎是沒有的。如果真這樣做了,往往會被認為是異類,打招呼這種基本禮貌在漢族聚集的群體內有時甚至會被認為是撩人或者騷擾,是一種無聊的表現。我在想,去年展會時的黑人搭檔Sandra,這位河瀬,還有教會的基督徒,以及我這樣的普通人很自然地會去嗬護所有人,不想讓人被冷落,是因為祖上都經曆過特殊的曆史,使得做為後代的我們滿意自己的生活時,會有很自然的感恩帶來的回報情緒。

河瀬家是曾祖父時期開始來美國生活的,祖父一代,也就是第二代開始全部隻使用英語。

父親一代,也就是她家的第三代有6個孩子,二戰時期全部被關在距離洛杉磯5、6個小時車程的日裔集中營。河瀬說,曾經帶孩子們,也就是第五代去集中營所在地的博物館去看曆史。被關押的名單上她家人的名字赫然在目,但孩子們全然沒有感覺,讓她有些許傷感。

河瀬的祖母進集中營時是有孕之身,有些孩子就出生在集中營內。河瀬的媽媽小時候則被關在亞利桑那州的集中營。也就是說,河瀬的爸爸媽媽是分別在不同的集中營裏長大的。小孩子們每天聚在一起玩耍,據說沒留下什麽不愉快的記憶。幸運的是,二戰時期河瀬的家人要麽年長,要麽太小沒有人參軍,也沒有被派到歐洲戰場。

當時能逃離集中營的方式要麽參軍去打仗,要麽找機會向政府支付費用尋找出路。河瀬的爺爺奶奶一商量,為六兄弟姐妹攢錢籌款,最終向政府支付$20/人, 先讓六個孩子中的三個逃離了集中營。集中營裏工作機會和收入都非常有限,就算逃離集中營,一無所有的幾個孩子也將生死未卜,真可謂一場未赴沙場的生離死別。

河瀬家從祖父母一代開始便使用全英文,未曾接觸日本語。爸爸媽媽在集中營接受的也是全英文教育。到了河瀬這一代,終於可以接受正規教育,成為家族內第一代大學生。據說當時她所在的小學隻有她和姐姐是亞洲人,各種環境都不好,爸爸媽媽工作非常辛苦,日子並不好過。很難想象如今每一天如沐春風般嗬護所有人的河瀬,童年有怎樣的糟糕經曆。她的家族如今開枝散葉,相當龐大,過著典型美式生活,應該算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典範。

我們總結,從她的家族發展和我在中國的四代家族移民史的發展看,第三代從情感上是最彷徨的一代。到了第四代就比較坦然,不會摻雜複雜的情感,看待家族曆史也相對公正,與外族通婚也比較自然。河瀬和我雖然都同亞洲人結婚,但配偶都非本民族男生,生活細節和思維習慣也有很大差異,彼此有很多融合和包容。這期間的細節和細微感受也隻有類似經曆的人才能聽得下去吧。

河瀬渴望和人講日語。她之所以能和我滔滔不覺講這麽多,正是因為她覺得我可以和她講日語。她的日語單詞比我還有限,但顯然那些有限的單詞為我們之間的交流增添了樂趣。時間平移到河瀬的父親在集中營接受全英文教育的前幾年,做為移民二代的我外婆在偽滿時期的學校接受著全日語教育。據外婆回憶,當時的學校教育很嚴格,老師們都很好。我上初中開始接觸日語的時候,外婆的日語依然發音純正很流利,完勝當時師範畢業的日語老師。接受過偽滿教育的外婆,和其他長輩的言行舉止與意識總有些不一樣,她是最棒的老太太!

日語不是我的工作語言,不過來到美國反而有種願望想要多學習一些。和河瀬交流用的是英文,她大概覺得來自亞洲的我和日本之間聯係要比她親密一些,於是我就成了那根連接過去現在各種文化的紐帶。

現在我是我們家族在美華裔第一代,是需要開拓局麵的一代。我們這一代很幸運,移民生活初期就能很自然地接受各種文化之間的融合,坦然接受著世界一體化帶來的便利。

美國種族簡史裏當下一批華裔的發展要怎樣寫,還真是值得琢磨的事情。在這樣一個全封閉的多民族混在一起的露營地讀這樣一本書,尤其有感覺。推薦大共家讀這本書:《ETHNIC AMERICA A HISTORY》(美國種族簡史)。

11/4/20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尤其開心US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湖孤山' 的評論 : 老師教過吧,理解不了就背誦,多背背就理解了。這不需要什麽想象力的說~
西湖孤山 回複 悄悄話 很奇怪,第四代移民又是中國本土長大。不是很清楚這是啥關係
尤其開心US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是多種族彼此融合是美國的寶藏,彼此開放的融合是產生新文化,以及帶動新文明的動力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開心這篇讓我想到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多種族是美國的寶藏,它能讓美國文化變得更好,寶貴。
尤其開心US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是Bear' 的評論 : 可以問點兒有意思的問題不,
這本書本身挺有意思的,是一個挺沒文化的人寫的序
我是Bear 回複 悄悄話 看來是日本?
我是Bear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本土長大的第四代移民?從哪裏移到中國的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