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epover在美國社會是比較常見的社交術語,用中文表達就是“媽,今晚我去某某家擠一宿”。孩子這麽一說,BAO媽媽肯定要急了,各種焦慮,各種不堪入目和陰暗畫麵占據大腦。答案麽,一定是NONONONONONONO... ...。這人一定是你你你你,還有我!
我家小兒子(下文時而稱弟弟)分別在6、7歲,也就是過去一個月內Sleepover兩次,相當於宣告階段性獨立,還真挺有得寫。弟弟的社交圈兒一直沒脫離姐姐,幼兒園和一年級有男同學,現實生活中所有的朋友都是女生。幼升小的時候,盼啊盼,終於出現一位比他大一歲多一點的小男生。這小男孩兒原本是想和姐姐做朋友的,兩家人暑假去徒步,和姐姐倆人聊學業聊人生聊愛好,能說上差不多15km。此時,弟弟還要時不時賴上爸爸騎大馬。
隨著弟弟進入一年級,詞匯量增加,再加上男孩兒們一起打籃球,終於從姐姐手上成功截獲人生第一位好朋友。上個月那孩子爸爸出差,又有小長假,倆孩子一接頭就頭頭是道說服雙方家長,說得Sleepover了,就一宿。倆男孩兒呀,於是,我家爸爸就啟動Coach模式了。
弟弟做了很多準備,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各種玩具。到了晚上,大人小孩都興奮,結果十點多倆娃從房間裏竄出來說肚子餓,要求加餐。起床麽,一早倆娃根本就不用叫,嗖嗖嗖爬起來一起洗漱聊天玩玩具,大孩子還教弟弟做數學讀書,玩得好極了。
時間一晃而過,這一次兩家人都重視的Sleepover持續了三天。不僅增進了雙方友誼,還極大開發了爸爸帶娃的本領,成功晉升為超級奶爸。
上周末,倆孩子一接頭,又想Sleepover。這一次是我家弟弟去他好朋友家。他從早就開始盼啊盼,把自己最珍愛的玩具帶上,天沒黑就洗好澡等對方爸爸過來接。第二天一早,倆娃5點半就起床開啟聊天模式。這一次倆娃一起兩宿,兩家人也一起度過愉快的周末。
兒子被接走那一晚我沒心沒肺整整睡了10個小時,想想都奢侈。這孩子從小沒離開過我,白天再怎麽活蹦亂跳,到了睡覺時間準來找媽,所以分床這件事一直做得不徹底。這兩次和好朋友的Sleepover,仿佛獨立宣言一樣,睡覺前找媽媽的焦慮感彼此都減少了許多。
他倆話特別多,就那點兒人生經曆,也能從早說到晚說上好幾天。我們也挺好奇,孩子爸爸們時不時也傳授人生經驗,打探他倆是不是連廁所都一起上,看誰飆得高飆得遠什麽的。小屁孩兒們比老爸們文明多了,對於這種問題特別不屑,而且表示難以理解。小樣!
有點小遺憾是,男孩兒和女孩兒不同,離開家沒什麽事兒不會主動打問候電話。中間有幾次電話也是為了交代事情配合他。昨天晚上好好和他談了這個問題,離開家,早中晚,每天至少應該有三通電話和家裏日常溝通。
*** *** ***
女兒(姐姐)的經曆就有些不一樣。
女兒9歲時各種基本生活技能都打好了底子,就算放養出去,生活自理不會有大問題。 我們對她強調最多的是學會保護自己,包括安全和心理建設。陪伴她一起長大,也是我們成長為合格父母的過程。做為第一個孩子,我們都非常謹慎,也比較嚴格,好在我們學會了有步驟地放手,所以各方麵都比較獨立。
值得說的是姐姐有三次很特別的Sleepover。
我家第一次參加Sleepover是社區圖書館主辦的“圖書館之夜”,記得是女兒一年的時候。提前一兩個月報名,K班以上,限額,要有家長陪同。當天下午換上睡衣,拿著睡袋就和女兒一起過去了。我家爸爸這個時期功課挺緊,寧願在家帶小兒子,也堅決不參加這類社交活動。等等,何止不肯啊,把我們娘倆送進圖書館之後的表情,難道不該叫“如釋重負”嗎~~
圖書館提供晚餐和早餐,中間還有零食時間。圖書館打樣之後,圖書館開放給Sleepover的家庭,活動才算正式開始。那天有一係列的遊戲安排,還有玩偶表演,故事時間,節奏緊湊參與性非常強。
最後是一起看熱門兒電影《超能陸戰隊》。記得當時電影畫麵裏大白一出現,小朋友們就歡呼。和一幫小朋友們穿著睡衣躺在睡袋或者墊子上,看著自己喜歡的電影,放鬆地咀嚼著平時限量吃的M&M糖,把平時絕不可能被允許的這些事兒都幹了,別提多歡樂了。
整個圖書館是開放空間,家長們約定俗成,媽媽們會聚在一起,爸爸們會自己遠遠地找書架隔間,或者按照各自家庭分開。小朋友們嘛,當然開心啦,仿佛進入歡樂集中營,女兒也很快交到好朋友。
有些家庭是連年參加,顯然比較有經驗。我們第一次參加,看電影和睡覺的時候,和我搭邊兒的一直是不同的印度媽媽,說不上煎熬,但好像睡通鋪一樣,真心不覺得從容。
這時我們來美國時間尚短,各種不放鬆。但通過這樣的活動,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裏,大家吃一樣的食物,經曆同樣的事情,心理上打破了族裔隔閡的恐懼,不抗拒接觸各種膚色的人,算是學會了勇敢。
第二次是四年級時隨女童軍去基地訓練。
那一次我要carpool女兒的意大利裔好朋友,一路上從K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希望能有點單獨的時間,就先帶她倆去小挫小逛了一會兒,晚餐沒有和大部隊一起,於是到達之時伴著夕陽餘暉一眼望見坐落在海邊黃金地段的女童軍基地的時候相當感動。
基地可入住兩組隊伍,廚房、衛浴都幹淨整潔,影像和課程設施齊備。除了沒有床,需要自備睡袋和食物以外,就是拎包入住,可以滿足所有日常生活需求。
晚上,是一係列有信息支持的課程和互動遊戲,最後是睡前電影。這一次Sleepover同行的家長包括我隻有四位,領袖家長是在女童軍長大的,還有一位非常得力的輔助家長是香港出身加拿大長大的華裔,也曾有過女童軍經驗。另一位高中來美國的中東家長與我都是因為不放心,半監督半體驗式來參與項目。她非常不習慣打地鋪,我那陣子行程比較緊,倒頭就睡,根本就顧不上習慣不習慣。
早上起來看日出,吃這些9/10歲女孩兒給準備的豐盛的早餐,學到很多細節。女童軍的孩子都偏樸實,非常樸素,看著並不出眾,但自律自理和自立能力都很強。
這一次真正意識到美國這個地方,把所有最好的公共資源都給了孩子們,這種女孩兒教育能享受到的硬件上的優質資源不得不讓人歎服。
第三次是,暑假期間女兒班裏的同學邀請她參加生日party。邀請函早早就發過來了,但是我們一直猶豫要不要答應參加。因為這女孩兒的10歲生日願望是戶外Camping Sleepover,地點在那孩子家後院兒。
這孩子也是和女兒一起長大的,她是體操運動員,訓練計劃排滿了日常,就連家裏室內都架著單杠設備,到處都可以飛簷走壁讓孩子攀爬翻跟頭的節奏。家裏後院兒巨大,有讓所有小孩兒會為之瘋狂的秋千和《金剛》那樣的藤蔓可以讓孩子們牽著飛來飛去。她家後院兒一點兒都不遜於原始遊樂場。我們也了解她父母的工作,但是家庭之間的交流非常有限,我們果然能放女兒去參加這樣的Sleepover嗎?
隻邀請幾位小朋友,這一次家長自然是不好同行的。我很有心機地打探還有誰去參加, 都會有哪些安排。最後和女兒商量做兩手準備,但又不好直接說出我很不放心。心想,先送她一起過去,看氛圍,臨睡前把她帶回來,留宿就免了。
到了現場一看,真心覺得自己多心了。那女孩兒因為平時訓練多,和小朋友們的聚會時間有限,所以借著生日想和自己好朋友在一起。她的父母也是極盡心意想滿足女兒的要求,所以做了不少準備。加上她妹妹的好朋友,邀請的也隻有幾位。那一天,孩子的父母在院子裏布置了東南亞風格的浪漫夜景,還有三個帳篷。全場赤腳,幾個女孩兒像森林裏的精靈一樣在巨大的後院兒玩耍,是一場原始樸素而又充滿愛心的精品party。
我和一同送姐姐的弟弟沒有逗留太久回家了,雖然兩家距離不過5分鍾,到家開始手機就沒有離開過我。
大概兩個小時之後晚餐時間,女兒發來Face Time。她跟我介紹她的新朋友,還有party現場。也請我和那孩子的爸爸媽媽互動。不一會兒又發來視頻,說是她們剛錄的;又不一會兒院子裏亮起了燭光布置的浪漫布景,她又邀請我和她同步觀賞;臨睡前和小朋友們嬉鬧中間也給我打來電話分享正在談論的話題。這下,一會兒一個電話,完全打亂了我的節奏,不放心變成沒耐心,督促她該睡了。
第二天一早,早餐時間,女兒沒動靜了。我估計她應該把iPad的電耗完了,琢磨要不要主動打電話問幾點去接合適。這時候,對方媽媽的電話撥過來,傳過來的是女兒的聲音:
“媽媽,他們想我們吃完午餐再離開,可不可以下午來接?”之後那女孩兒的媽媽和我互道早安約了時間去接。
女兒的iPad果然沒電了。而且和我互道晚安後幾個小女孩兒根本就沒睡,一直看星星聊天,直到淩晨才入睡,又因興奮起了個大早。真同情sleepover在旁邊搭了帳篷陪睡的媽媽啊,而那孩子的爸爸一個人在房子裏吹著空調獨守空房,再也沒有機會出現。
之後女兒就轉學了,女兒小學期間唯一一次和同學Sleepover,給了她無盡美好的回憶。
周末我和孩子們也會Sleepover。看著倆娃漸漸長大,占據越來越多床上空間,享受肌膚之親之時,趁他們熟睡抱抱這個親親那個,看啊看也看不夠。
每一次Sleepover之後,不僅孩子們之間的感情會增進,觀察和學習到與自己家裏不一樣的生活細節,孩子們回來之後和家人訴說這期間經曆之時,因得新鮮話題的共同探討,與家人之間的感情也會更加親密。每一次外宿,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一種試探性的獨立,每一次成功的試探都是階段性的獨立宣言。因此,有選擇的Sleepover也可以理解為家長有步驟地學習放手。
Sleepover的經曆,更是孩子們之間彼此呼應著長大的成長訓練,會在孩子們之間建立成長必須的共感帶,為彼此壯膽,為彼此更加自信給予加持。這種訓練是社交生活中非常常見和獨特的訓練經曆,也是對原始人性的一種渴望和召喚,隻是對於現代社會被包裹和保護的人而言,多了許多警惕心而已。
至於家長們最擔心的安全問題,我也很擔心。學會保護自己是每個人一輩子的功課,選擇Sleepover環境的過程也正是孩子在父母陪伴過程共同探討保護自己和學習獨立的機會呢。
2/2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