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掃葉

生在江南,長在水鄉。飽受小橋流水的熏陶,唯少大江東去的誌向。自幼喜好在雜書中尋夢,最喜歡的詩人:杜甫,最喜歡的詞家:辛棄疾,最喜歡的外國作家:雨果,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沈從文。
正文

遠方有塊芳草地(三)

(2016-07-02 00:19:16) 下一個

 

掌燈時分,黃湛榮伏臥在自家的床上,有一聲沒一聲地呻吟著。受了杖刑的屁股倒是包紮好了,不過從包紮的土布上滲出的一片殷紅可以看出,三十大板下手極重。

 

媳婦羅氏將晚飯端了進來放在床頭的矮櫃上,又挑了挑油燈裏的燈芯,房間頓時明亮了一些。    

 

“該吃晚飯了。”羅氏站在床前怯怯地喊了聲。

 

黃湛榮抬起頭來用眼角掃了掃矮櫃上的飯菜:“酒呢?”

 

“家裏的酒全給你喝光了。”羅氏低聲嘟了一句。

 

黃湛榮猛地用一隻手支起身子,另一隻手對準媳婦的臉甩了過去。

 

“啪”的一聲,羅氏的臉上頓時紅印五道。她捂著臉不敢出聲,眼淚湧了出來。

 

“啊喲!”黃湛榮動作大了點,牽得屁股一陣鑽心的痛,他連忙趴了下來:“啊喲…官爺給老子罪受,你…啊喲…的膽子是不是也跟著…大起來了?哼…敢和我回嘴了。哼,皮是癢了是不是…啊喲…,快給我拿酒來…啊喲…”

 

羅氏跑到院子裏,不知如何是好。家裏一個銅板都不剩,村頭的小雜貨店倒還沒有打佯,可是賒的酒錢還不出,去了也白去。

 

羅氏的家鄉在蘇州,原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個好地方。可惜的是她生不逢時,童年正值長毛席卷江浙。蘇州成了太平天國的轄地,天國嚴禁婦女裹足,違者剁腳,所以羅氏和小腳無緣。長到快十歲時,太平天國氣數漸盡,蘇州也重落官兵之手。從來兵戎相見百姓苦,羅家本來在兵荒馬亂中已經難以度日,待到官兵入城一戰時,僅剩下的一點家宅也被燒個精光。羅氏的父母萬般無奈下舉家南遷去廣東投親靠友,可是經不住沿途的盜賊橫行和瘟疫侵襲,等羅氏見到自己的舅舅時已經是孤女一個。從此十多歲的羅氏成了舅家不花錢的使喚丫頭。

 

常言到女大當嫁,可惜羅氏的一雙天足成了累贅。舅家又無心幫忙,所以根本找不到婆家。直到兩年前,羅氏已經二十有六,突然有媒婆自動找上門來為黃湛榮提親。

 

媒婆將男方說了個天花亂墜。什麽獨子單傳年長見廣,什麽公公早逝公婆贏弱,等等不一而足,讓羅氏真的以為這下苦盡甘來。

 

直到過了門,羅氏才算明白了媒婆那話中藏著的含義。自己嫁的男人四十出頭不說,還是個成天在外胡混的酒鬼。不僅弄得家徒四壁,還將早年守寡含辛茹苦養他的老母氣癱在床。羅氏隻是換了個地方繼續受苦。

 

好不容易才將公婆服侍歸了天,接著卻被男人發酒瘋踢掉了孩子。羅氏除了默默承受實在無可奈何。常言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家再破還能遮風避雨,男人再孬也算有夫可靠。羅氏暗地裏沒少哀怨自己的命不好,不過每日裏依舊竭盡所能地維持著這個要散架的家。

 

現在男人被打得趴在床上,催著她去弄酒。羅氏變不出酒來,又不知道怎麽去平息丈夫的遷怒,情急之中隻會站在院子裏抹著眼淚。

 

幽暗的院子突然一亮。羅氏不明所以地抬頭望去,隻見一盞燈籠出現在小院門口。燈籠後麵跟著進來兩個人,羅氏仔細一看不由一愣,來人竟然是黃耀宗老爺和他的看門家丁阿三。

 

黃老爺不僅是村裏的首富,還有功名在身,更是本地黃姓族親舉足輕重的頭麵人物。如此的一位鄉紳名人,平日裏對黃湛榮這樣的混混連正眼都不會給一個。現在冷不丁地前來夜訪,難怪會讓羅氏愣在當間。

 

窄院路短,說話之間,黃耀宗在阿三燈籠的引路下已經走到羅氏的身前。一直注意著腳下的他抬起頭來,正準備開口對阿三吩咐什麽的時候,目光正好和一臉驚訝的羅氏打了個正麵。四目相交間,黃耀宗的心裏宛如電光一閃。

 

“好一個梨花帶雨的俏模樣!” 黃耀宗不由暗暗讚歎。

 

如果說羅氏有沉魚落雁之貌,那絕對是無稽之談。但是和本村的姑娘媳婦們相比,確實有些過人之處。羅氏一來天生的膚色白皙,二來身材高挑勻稱。常言道一白遮三醜,加上身材相配,羅氏就占了盡了便宜。最讓人稱奇的是粗茶淡飯和多年辛勞不僅沒有給她帶來早衰的痕跡,反而增添不少成熟的少婦韻味。

 

要說黃耀宗身邊不乏女人,在家妻妾成群,在外青樓有歡。可是在他年過半百的人生中卻從來沒有背井離鄉地外出闖蕩過,平生最大的一次遷移,就要算三年前買得功名後,從這近郊的村裏搬到三裏地外的縣城裏了。如此一個土鄉紳,遇見的盡是些本鄉本土的女人。恩山不是出美女的地方,女人們的身材過於小巧玲瓏不說,膚色也得靠厚厚的脂粉來染白。所以婷婷而立的羅氏往他麵前一站,會給他一種驚豔的感覺。

 

“老爺,這就是阿榮的老婆羅氏。”阿三倒沒有注意到主子神態的變化,開口介紹起來:“羅氏,我家老爺專門從城裏趕下來看看阿榮…”

 

“哦”黃耀宗聞聲醒過神來,適才直眼勾勾地盯著羅氏看,讓他有點窘促:“是侄媳啊,隻是眼生的很。”

 

“羅氏嫁給阿榮也有兩年多了。隻是老爺這幾年搬進了城,偶爾回一趟老宅。這才會眼生。”

 

“是啊是啊。”黃耀宗順著阿三的話說開去:“這幾年,官事商事家事忙得焦頭爛額,連親戚都生分了,還請侄媳見諒,嗬嗬。”說著舉手朝羅氏一揖。

 

羅氏被黃耀宗如此的彬彬有禮搞得不知所措,忙忙地還了個萬福:“叔老爺這麽說可就折煞我們做小輩的了,快請屋裏坐。”

 

“是三叔來了?”黃湛榮在屋裏帶著哭腔喊將起來:“三叔啊,我可真冤哪!啊喲…”

 

“阿榮,老爺知道你吃了苦,這不是專程來看你了?你大呼小叫個什麽?”阿三一邊將黃耀宗往屋裏引,一邊大聲回道。

 

“叔老爺,你請坐。”羅氏將堂屋正中桌子上的油燈點了起來:“我進去給叔老爺燒點茶來。”說著轉身進了裏屋。

 

屋子裏明亮了一些。透著油燈的亮光,黃耀宗環視四周。隻見堂屋空空如也,一張八仙桌,兩張太師椅外加幾個方凳成了屋內唯一的家具。雖然陳設顯出家景貧寒,但是室內卻十分清潔。桌凳雖舊卻幹幹淨淨,不像別家那樣黑油膩膩;堂屋的青磚地上不留積土,牆壁上下不見掛蛛。看到一個破落的家搞得如此井井有條,黃耀宗心裏又是一動。看看自己身邊的女人,除了隻懂得塗脂抹粉穿金戴銀外,別說親自動手居家過日子,就是身旁倒了個油瓶也不會伸手扶上一扶的。想到這裏黃耀宗不禁羨慕起黃湛榮起來,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好漢沒好妻,瘌痢娶花枝”。雖然在鄉裏黃耀宗算得上是有錢有勢有女人,可是事實上還不如一個無賴混混有福氣,家裏藏了個賢惠的美嬌娘。

 

“叔老爺,你請喝茶。”羅氏將斟滿的粗瓷茶杯輕輕放在黃耀宗身邊的八仙桌上。

 

“侄媳,一家人喊老爺太見外了吧?”黃耀宗柔聲地說著,眼睛卻緊緊盯在羅氏的身上。剛剛在灶前忙完的羅氏,臉上帶著被灶火烤出來的淡淡紅暈。對黃耀宗來說,這眼前的羅氏隻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秀色可餐。

 

“老爺,阿榮傷得還真不輕。”阿三的聲音從側廂的臥室裏傳了出來。

 

聽到阿三的話,黃耀宗總算是從心猿意馬的思緒裏走了出來。原本今夜是找黃湛榮問話,將今天輸得不明不白的官司問出點所以然來。沒想陰差陽錯遇到羅氏,讓他神魂顛倒,差點忘了要辦的正事。

 

黃耀宗有生以來還沒有遇到過這麽大的挫折。前兩天在縣衙門的時候,鍾大人可是給了定心丸的。沒料想結局卻讓他目瞪口呆,簡直像是煮熟的鴨子不但飛了,還帶走了盤子一般離奇。下午去縣衙想找鍾大人討個說法,看門的衙役以縣太爺帶著一幹人外出公幹為由,讓他吃了個閉門羹。

 

以前他總以為有錢能使鬼推磨,多年來他也的確靠著錢所向披靡,將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擺得個一抹平。可今天他卻第一次像被耍了猴一般,心裏恨恨的準備報複,但一時間還弄不清楚是被誰耍了。根據自己的推測,應該隻有兩種可能,一是那洋牧師用了比他多的錢買動了鍾大人或者買動了鍾大人的上司。如果這樣,那鍾大人的官也就做到了頭。常言道“強龍不壓地頭蛇”,這位縣令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居然出爾反爾得罪族氏宗親,這不是自找回家賣紅薯的路?其二是這黃湛榮在堂上說錯了話,讓案子審不下去。如果這樣,那黃湛榮得罰沒錯,但是鍾縣令也實在無能,連休堂另議的機會都不會用,那還能當好父母官?

 

雖然無論哪一種情況發生,鍾縣令的官位都難保,但是在攆他走路的方法上有很大區別。前者是動用族親百姓公開抗爭,後者則是聯合本鄉童生以上的讀書人修書去府台道台上告。黃耀宗要做的是所謂的“有理有節”,這才是夜訪的真正目的。

 

“湛榮,我來問你,今天在堂上你說了什麽話?”

 

“三叔,我真好冤啊。”黃湛榮帶著哭腔的聲音從房裏傳了出來:“縣老爺根本沒有讓我說話。他…”

 

“黃湛榮在家嗎?”屋外一聲高聲問話打斷了黃湛榮的哭訴。話聲未落,堂屋門口已經走進二人。前麵引路的是衙役班頭陳福貴,後麵跟著的正是師爺周伯軒。

 

站在一邊的羅氏見到走進來的是差爺,心裏不由地有些慌:“官爺,官司不是已經了了嗎?”

 

“侄媳,不用慌,有叔在這裏為你做主。”黃耀宗在一邊接了話,他坐在那裏沒有動,隻是抬手對著周伯軒和陳福貴略略一揖:“周師爺,陳班頭,侄媳問的沒錯,這判也判了,罰也罰了。難不成大人們又找到新的罪證?”

 

“黃老爺也在這裏啊,學生這裏有禮了。”周伯軒一臉和善的笑意,仿佛根本沒有察覺黃耀宗的冷言相向:“學生是受了鍾大人的所托來此探望黃湛榮。”

 

周伯軒說完又衝著陳福貴吩咐起來:“陳班頭,還請你代我進去探望一下,順便將帶來的金創藥留下。”

 

陳福貴一邊答應著一邊跟著羅氏朝廂房走去。

 

堂屋裏隻剩下黃耀宗和周伯軒二人。黃耀宗朝周伯軒望去,隻見對方也正注視著他。臉上帶著笑意,一付神態自若的模樣。

 

“周師爺,在下有一事不明,可否請教?”

 

“黃員外客氣了,但講無妨。”

 

“侄兒公堂敗訴乃鍾大人的裁決,然師爺又奉鍾大人之托前來探視。莫非是縣令大人一時糊塗判錯了案,如今賠禮來了?”

 

“鍾大人從來謹慎審案,所判之案自然無錯謬一說。隻是大人微查秋毫,知道令侄一案有代人受過的隱情,所以派學生前來探視送藥。”

 

“師爺怎麽讓在下越聽越糊塗。”

 

“員外可否借一步說話?” 周伯軒說完轉身朝屋外走去。

 

黃耀宗不明所以地跟了出來。周伯軒走到院子當中停下了步子,見到黃耀宗也來到身邊,便示意他朝西望去:“員外可見那教堂的尖頂?”、

 

夜幕下,透過院牆可以隱約看到遠處黑幽幽的教堂尖頂。

 

“員外想必知道令侄訴狀的內容。且不說娘喪子夭牽強附會,就連尖頂正衝家門一說都是子虛烏有。令侄大字不識,訴狀一定由人代筆,所以鍾大人乃認定令侄是代人受過而已。”

 

“周師爺,打開天窗說亮話,侄兒確實是為我出頭罷了。或許訴狀不盡詳實,然此舉乃是為了維護朝綱社稷儒學倫理之大是大非。鍾大人不是一直對在下的觀點十分讚同,為何臨到判決,卻出爾反爾,在小不實處大做文章?”

 

“員外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鍾大人實在是為了保護你才出了丟卒保車之策。”

 

“此話從何說起?”

 

“員外可知道十四年前發生在揚州的教案?”

 

“倒是有些印象。不過詳細情況不甚了了。”

 

“事發之時,在下正在揚州甘泉縣令錢大人幕下任職。法蘭西教士金緘三在縣裏傳教行醫,又開設育嬰院。儒士鄉紳發現他行為不端,乃至有擄人挖眼剖心、取腦配藥等嫌疑;加上屬下育嬰院收容的嬰孩死亡人數離奇大增。於是乎領著鄉裏鄉親討回公道,一時間群情洶湧,毀教逐士勢不可當。隻可惜事件之中,居然無人想到人贓俱獲的道理。所以等到英法夷國陳兵南京江邊向當時的兩江總督曾國藩曾中堂理論時,曾中堂苦無傳教士不端的真憑實據,萬般無奈之下隻得將揚州知府孫大人和知縣錢大人革職查辦。”

 

周伯軒話音剛落,黃耀宗連忙插了進來:“恕黃某愚昧,隻是聽不出來揚州一案和在下有什麽關聯。”

 

“黃員外有所不知,其實當時夷國領事得寸進尺,要求將領頭的鄉紳們緝拿問罪。朝廷上下雖然並不滿洋鬼子的霸道,但對鄉紳們讓國家顏麵盡失也頗為震怒,所以有過對領頭鄉紳斬立決的廷議。幸虧曾中堂愛惜才俊,對洋人軟抗,對朝廷力諫。方才保住了眾鄉紳和他們家人的性命。”

 

黃耀宗終於聽懂了周伯軒的弦外之音。原來與洋人打官司不像鄉裏訴訟那麽簡單,光靠銀子就可以瞞天過海一手遮天。這事如果再鬧下去可真的是後果不堪設想,知縣大人沒了烏紗帽不假,可自己要用腦袋作陪。別說曾中堂已經作古,就是他老人家還在,自己土鱉一個,橫行鄉裏還湊合,出了恩山縣誰還認得他,又怎麽能驚動得國家重臣為之緩頰?想到這裏黃耀宗不禁冷汗一身。

 

“周兄,可真謂聽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黃某慚愧,慚愧啊!”黃耀宗對著周伯軒一躬到底。

 

周伯軒連忙將黃耀宗扶住:“黃兄,使不得,使不得。其實小弟也是跟了鍾大人這些年,多少了解一點大人的為人處事,才妄加猜測而已。大人對黃兄為了維護本鄉醇樸民風的義舉頗為敬重,在小弟麵前多次讚歎。隻是今日一案黃兄百密一疏,才讓大人左右為難。”

 

周伯軒說到這裏,從袖筒裏取出一紙:“這是黃兄的銀票,鍾大人托小弟交還與黃兄。大人說無功不受祿…”

 

“這是哪裏話,” 黃耀宗連忙打斷了周伯軒的話:“鍾大人這樣是看不起黃某了,大人如此費心為民,難道吾等鄉民連對自己的父母官盡一點孝心都不成?還請周兄代在下向大人致意,學生自當登門道謝。”

 

“黃兄既然如此說,小弟也就恭敬不如從命,在此代大人謝過。”周伯軒趁勢將銀票收回袖筒:“大人還說了,初來乍到,百事待舉。得有黃兄這樣的才俊鼎力扶佐,實乃大人之幸也。”

 

“大人言重了,有大人這樣的父母官來治理恩山,實在是地方之福。日後有用得上在下之處,必當盡心盡力…”

 

兩人正說得投機,隻見陳福貴已經探完黃湛榮從屋裏走了出來。周伯軒立刻斷了話頭,舉手對黃耀宗一揖:“天色已晚,小弟告辭。”

 

“周兄,黃某老宅就在這村東頭不遠處。如不嫌棄,請到家中留宿一晚,待明日早讓家人備轎送周兄回衙門如何?”

 

“黃兄盛情小弟心領了,隻是衙門公務繁忙,身不由己。改日得空一定討擾。” 周伯軒說完便帶著陳福貴起身離去,走到院門口又停了下來,轉過身來對著黃耀宗:“對了,大人還讓小弟帶上一句話。希望黃兄千萬勿為小挫氣餒,亂力怪神終有一天會露出馬腳,隻要鐵證如山,大人一定從重從快。”

 

“多謝,黃某一定謹記在心。”

 

目送周伯軒出了院門,黃耀宗又轉臉朝西邊的教堂尖頂望去,心裏五味雜存。一年多前,當費牧師帶著前任知縣的推薦找他買地時,他還很得意。因為欺洋和尚人生地不熟,將村西的那一小塊碎石地賣了個高價。不想那牧師還真建起了教堂,將一塊廢地利用起來不說,還開始影響到他在村裏的威望。以前一言九鼎,說什麽是什麽。現在雖然令出依舊行,但是會有人膽怯怯地提個疑問出來。正因為這樣,黃耀宗才使出這一石二鳥之計,既趕走洋和尚,又白吞了建了房的地。誰料想洋人現在勢大如此,自己竟然落了個偷雞不著蝕把米,這口氣讓黃耀宗如何咽得下?他思量著周伯軒的話,心裏有了主意。不就是要證據嗎?睜大眼睛地找,實在沒有,造它一個還不是輕而易舉?想到這裏黃耀宗不禁輕輕地舒了口氣。

 

“老爺,”阿三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站在身邊:“天也不早了,您是不是準備回府?”

 

“嗯。”黃耀宗一邊答應著,一邊抬頭朝屋裏張望著。隻見羅氏正低著頭站屋門口,他立刻回過身朝羅氏走去。到了麵對麵時,黃耀宗從袖筒裏摸出些碎銀來遞到羅氏的手裏:“侄媳,這點錢給侄兒補養身子。”

 

羅氏還沒有明白過來,手卻被黃耀宗握住。她連忙試著抽回手,可是黃耀宗依舊緊緊拉著不放,慌亂中碎銀散落在地上。黃耀宗這才鬆了手,羅氏一麵急急地向後退去,一麵語無輪次地說道:“叔…老爺…,謝謝…叔老爺。”

 

黃耀宗轉身離去,留下不知所措的羅氏站在那裏發呆。

 

“酒…酒啊。”黃湛榮又在裏間喊將起來:“你這個死婆娘跑到哪裏去了?啊喲!…再不…拿酒來,看…啊喲…看我不揭了你的皮!”

 

“我…我…這就去”羅氏連忙蹲下身去撿起散落在地上的碎銀。

 

院外,黃耀宗已經坐上了候在那裏的小轎。

 

“起轎回府。”阿三向轎夫吩咐道。

 

“慢著。”黃耀宗掀起轎子的窗簾探出頭來:“今天不回城裏了,回老宅。阿三,你先一步去告訴劉媽,讓她備點消夜。再吩咐她這陣子我會常回老宅住住,要她隨刻備著。”

 

“是!”阿三答應著急步離去。

 

轎子緩緩而行,黃耀宗放下窗簾閉上眼睛,腦海裏盡是羅氏的影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