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掃葉

生在江南,長在水鄉。飽受小橋流水的熏陶,唯少大江東去的誌向。自幼喜好在雜書中尋夢,最喜歡的詩人:杜甫,最喜歡的詞家:辛棄疾,最喜歡的外國作家:雨果,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沈從文。
正文

養生隨筆門外談

(2016-01-21 23:24:53) 下一個
養生隨筆門外談
引語
 
近來隨筆塗鴉溫哥華的草藥,塗著塗著才發現均與養生相關聯,猛然之間意識到自己是“因為知命,所以關心”。盡管有點“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遺憾,但也不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得。
 
幼時因為陰差陽錯曾與山林草木結緣,又因為陰錯陽差與其失之交臂。卻不成想如今得閑,又可以時不時地與山野麵對麵,青澀年代心中閃過的願想如今就在眼前。人生或許就是這般神奇:尋覓一生未必真的明白在求什麽,然而不經意處上蒼自有安排給人回夢。既求之則得之,恩澤之下不可相負。既來之則安之,受惠本當順勢而為。
 
斯芬克斯之謎也許沒有多少人還記得,神話裏說因為猜不出謎底而死的人無數。筆者年少時覺得荒謬可笑,如今想想其實很有哲理。這個謎底是人,而人似乎頗有智能,可是直到如今有誰敢說悟透了自身?斯芬克斯的謎麵看來簡單,隻是將人的一生一分為三。四腳、兩腳和三腳時期,而且用一天來形容生命苦短。然而反映出的祖先智慧,讓我們這些進化了數千年的後浪們沒有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優越感。
 
四腳時的好奇求知和兩腳時的爭強好勝,到了三腳之時都成了過眼雲煙。剩下的是終於知道了夕陽無限好的可貴,期盼著黃昏能離自己越遠越好,於是養生成為三腳之人的主題就不足為怪了。
 
人的社會是很實在的,有需必有供。特別是在三腳之人的比例有增無減的狀況下,養生這個主題必然方興未艾,它可以是陽春白雪,也可以是下裏巴人;可以是書香清雅,更可以是銅臭庸俗。其實是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者是否得之而益壽延年。
 
說到養生二字,並非筆者專長,但卻是興趣所在。半生之中凡是與養生有關的書籍資料所見必覽,與養生有關的話題所聞必錄。然而時至今日感覺依舊是不得其門而入,可謂是聽著專家解惑是越解越惑,讀著專著釋疑是越釋越疑。
 
就說是吸煙一事,可謂是被鐵板釘釘般地危害健康。可是就是有許多名人煙不離手居然也活到九十九,相反許多人此生與煙無緣,卻被那些與煙有關的疾病侵蝕早逝。專家們或許會不屑一顧:盡受二手煙的危害。隻是為何一手不如二手更強?而且到底吸入多少二手方為危害最強?至今似乎無解。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筆者無意在此展開。隻不過對養生聽聞閱覽多了,也相應有些心得。既然不入養生之門,呆在門外信口開河一番又有何妨?諸君莫怪,願聞則留,勿聽則走,悉聽尊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