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走一遭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正文

女兒學車記(一)

(2015-12-11 09:34:32) 下一個

女兒學車記

 

一個人對幸福的憧憬和渴望在不同的時期是有不同的內容的。在現階段,我對幸福的定義是非常具體而簡單的:自己開車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千萬不要誤會,以為我是個年輕,叛逆的飆車族,告訴你,我隻是個平凡瑣碎,熱愛生命,卻又有個年滿十五歲女兒的母親。對啦,從過了十五歲生日起就不斷提醒我她已經有資格學車考駕照的女兒,給我的幸福生活增添了危險的色彩。

女兒的生日在二月底,三月一開頭,她就把暑假的日程安排了一大半:要用一個月的時間去讀駕校,還要去歐洲旅遊一次,其餘在家的時間每天要參加學校長跑隊的訓練。先生聽了女兒學開車的要求後,又驕傲又自豪:“吾家有女初長成”啊! 不僅滿口答應,還超額地許願:“女兒,等你滿十六歲的時候,爸爸送你一輛車當生日禮物!”父女倆都心花怒放,全然不顧老媽在一旁膽戰心驚。

買好,許諾的事都由老爸作了,而具體運作安排還得老媽出馬。正在老媽四處搜尋信息的時候, 女兒的小學同學,一個台灣女孩兒的媽媽打來了電話。這個台灣女孩兒Sharren,是在小學三年級時隨父母來到西雅圖,轉學進了女兒的班。因兩個女孩兒性格極為互補,我的女兒Carol活潑好動又多話,Sharren卻是溫柔安靜又耐心,在一起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五年級小學畢業後,Carol轉到另一所中學讀初中,兩個人就隻有在暑假時,由媽媽們安排到同一個夏令營時才能相聚。她們曾一起去過兩個給天才學生辦的暑期課程班,一個騎馬夏令營,都相處得很好,所以這次兩個媽媽又是一拍即合,讓她們一起去學開車,一來她們兩個人可以有個伴,壯個膽,二來我們兩個媽媽也可以各省一半的時間,一個專管接,一個負責送。下一步就是要選一所聲譽最好,離家最近的駕校了。聽著條件有點苛刻,但還真讓我們找到了一家,本地最有名的一所駕校,在離我們兩家大約十分鍾的路程處,有一所分校,說是“分校”,其實也就是一間教室,大約能裝四五十個學生,不過學學交規,有副桌椅板凳,有個老師講課也就足夠了,總不能奢望人家給你擺兩排模擬機,裝著賽車的遊戲軟件讓你跟頭把式地真造一氣吧!有了駕校,接著就是要選個對媽媽和孩子都合適的課程。這可不是那麽容易的,媽媽們白天要上班,孩子們白天有各自的活動,所以,白天的課程在第一時間就被否定了。一看駕校的時間表,就隻剩了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全周末,周六周日中午各兩個小時,從七月份直到九月份,雙職工的父母絕對不能同意這個安排。西雅圖一共就這麽兩三個月陽光燦爛的日子,上班族又隻有周末這兩天來享受幸福生活,豈能容許駕校來攔腰斬斷!哪怕是為了寶貝女兒,也不成!於是隻剩了最後一種選擇:學期一個月(七月中到八月中),每星期三次課(周一,周二,周四),每次兩小時,時間是晚上六點半到八點半。好在西雅圖緯度高(有點類似於中國的齊齊哈爾)夏天太陽落得晚,八點半還仍然是夕陽半空,且涼爽宜人,於是皆大歡喜。下一步是兩個媽媽分工,誰接誰送。這個好辦,我的辦公室離家半小時,Sharren的媽媽要開一小時才到家,下班後自然是我先到家,那麽我負責送兩個丫頭去上課,兩個半小時後Sharren的媽媽(後來實行中才發現,其實是Sharren的爸爸)再把我們丫頭接回來。最後一項,是給兩位小司機選實際駕駛課的課時。駕校有三種選擇,四小時,六小時和八小時。前麵學交規的課程都是一樣的,如果你選四小時的實際駕駛課,學費就是六百多,六小時是七百多,而八小時是八百多。雖然貴了兩百多塊,但是我們這兩個媽媽的認識是一致的:寧可多花錢,也要把這高風險的活兒推給駕校。我們就等著學習一結束,接回兩個技術熟練,藝高膽大的小司機。結果事實證明,我們大錯特錯了!錢雖然多花了,可風險一點兒沒降低。你想想,像開車這樣的高難度熟練工種,豈是教練多教個三四個小時就可過關的?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危險的修行過程,按照法律規定,也隻有爹媽被允許陪伴左右。

駕校全部安排好了以後,離放暑假也就隻有個把月的時間了。想想心裏還是不踏實,就開始捉摸周圍朋友中,誰家有比我們丫頭大一兩歲的孩子,挨個打電話,聽聽別的父母有什麽可以借鑒的經驗。一圈兒電話打下來,得到的信息是五花八門,且大部分是負麵的消息。首先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朋友,隻要孩子學車的欲望沒有達到不讓學就離家出走的程度,便置之不理,這是硬抗,還有很多家長是,學車可以,考駕照也行,但是上大學之前你想開車上路,門兒也沒有。理由是,先把駕照拿到手,兩年不開車,落個好記錄,等保險降下來再說。這些父母說,隻要把高中這兩年扛過去,上大學後孩子要住校,更沒必要開車了,這叫軟磨。不論是軟磨還是硬扛,家長們的目的都是要盡量推遲自己的孩子開車上路的時間,希望他們心智更成熟一些後再去麵對這種需要時時刻刻判斷,反應,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的挑戰。然後他們紛紛給我講了很多聽來的,或者是身邊發生的悲劇,有的是開車第一次上高速就沒有下來,因為媽媽從來不允許女兒上高速,結果女兒大學畢業時終於爭得上高速的權力時,卻因不知該如何控製五六十邁的快車,撞上別人,車毀人亡,有的是開車撞了別人,把對方撞成了植物人,父母傾家蕩產,等等,等等,聽得我頭皮發麻。好在女兒雖然是男孩子性格,做事卻非常謹慎,這大概得自先生的遺傳。據我婆婆講,先生一兩歲時,不管過多矮的門檻兒,都會先坐在門檻兒上,把腿抬過去,然後再站起來繼續前進,穩重之性格由此可見一斑。女兒學走路,學騎車時也頗有乃父風格,雖然常常被急性子的老媽罵得狗血噴頭,卻始終以不摔跟頭為第一宗旨。想到此,我的心裏踏實了許多。(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