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這玩意,進入我家後院,登上我家餐桌,完全緣於我認識多年的親親老大姐。每到春天,她會給我包韭菜盒子吃,幹活的當會,話題總會講到香椿,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那個香喲…南方出身的我,存下了對香椿的無限向往。那年,我們兩家都新買了房子,就琢磨著怎麽也得弄棵香椿種種。老大姐打探好了,朋友家有棵香椿分成了4棵,說了可以分給我們。老大姐帶著我拿著工具就去了,好家夥,那已是兩層樓高的樹了!花了半天鋸成肩膀高,挖開來一看,仨女的都傻眼了,這4根樹杆長在一個大木坨上!怎麽看都不是我們能解決的。後來還是老大姐的先生出手,下班後出動電鋸才搞定。這一根木杆似的香椿來到我家N年後,子子孫孫有了十幾棵了。各種香椿的做法也由老大姐親手教給我了。今年早春有雪,香椿芽給凍壞了,因禍得福,壞死芽邊上又冒出4,5棵芽,雖然比往年晚,但今年收獲特別多!
看看晨光中的香椿芽
摘下來,大部分送人了。
吃香椿囉。前麵的嫩芽摘下另備,剩下部分燒鍋開水,急燙急冷處理一下。說是不新鮮的香椿會有亞硝酸鹽,燙過之後可除掉大部分。雖是後院剛剛摘的嫩芽,為了保險還是燙一下。
理好了切碎,前麵粗點的炒雞蛋,後麵的嫩葉拌豆腐。
再做個口袋餅,填上香椿炒雞蛋,我家大吃貨的最愛。
小吃貨嫌香椿拌豆腐太素,香椿炒雞蛋蛋太多。咱就中和一下,香椿雞蛋快凝固時,加2塊豆腐,用鏟子壓碎,翻炒一會,淋點醬油和香油起鍋,就成了香椿雞蛋扒豆腐。
香椿替代小蔥做烙餅:和軟麵,撒上鹽擀開,老大姐教的竅門:鹽要擀進麵裏。抹上麵粉和香油調好的油酥,撒上碎香椿葉,卷起切開,和上口再擀開。平鍋薄油烙成金黃,就成了酥脆香椿烙餅。
那個備存的香椿芽呢?同樣開水燙過,裹上麵糊,中火油溫燒到150°C,就可開炸了。
麵糊我喜歡用麵粉4大勺,澱粉2大勺,水龍頭下攪成帶紋路的糊,再加個雞蛋攪勻。
炸好的香椿芽配日式沾汁,當天婦羅吃。配花椒鹽就成了香椿小魚。
好好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吧!
香椿醬
香椿一把、鹽適量、植物油小半碗(我用的是炸熟晾涼的色拉油。
1、將香椿洗幹淨摘去不好的葉片,梗子老一點也沒關係,焯一下,香椿完全變成綠色後撈出;
2,晾涼控水,切成小段放入料理機(攪拌機)放入2大勺植物油和1小勺食鹽絞成香椿泥;
3、打好的香椿泥嚐一下,再用鹽調一下味道,要比平時炒菜鹹一些,然後放入幹淨無水的玻璃瓶中,在上麵再倒上一層油,起密封的作用,能讓香椿醬放得久一些,做好的香椿醬蓋上蓋子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一兩個月是沒有問題的,吃的時候用勺子將油往旁邊傾斜一下,用勺子挖出來一些,再放正瓶子油就又蓋上香椿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