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神通能表明修行成就嗎?
答:修行到了一定的境地,必伴隨著神通的發生,但有了點神通,卻不能說修行一定有了成就。一般說來,神通主要指三明、五眼、六通。所謂三明,是指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知宿世多生的經曆及業因果報,稱“宿命明”;見自他生死去向及因果,稱“天眼明”;知自他煩惱是否斷盡及因果,稱“漏盡明”。五眼為:(1)肉眼(2)天眼(3)慧眼(4)法眼(5)佛眼。肉眼顯色,天眼顯質,慧眼顯理,法眼見空,佛眼窮本,隨定力深淺而有不同的顯現。六通指:(1)天眼通(2)天耳通(3)他心通(4)宿命通(5)神足通(6)漏盡通。天眼徹視,天耳洞聽,他心知念,宿命通命,神足暢達,漏盡斷惑。前五通依定力成就,各種修煉都能成就,唯漏盡為佛家獨有,非正修不能成就。佛法以明心見性為修行目標,神通隻是修行過程中伴隨而來的一種自性功能現象,非為證道。不能明心見性,縱有神通發生,不作成就看待。
問:“舍利”是成就的標誌嗎?
答:舍利指佛陀、菩薩、羅漢或高僧大德圓寂後留下的超物質結晶體,至今難以明晰其物質組成。此晶體,高溫不能熔,高壓不能損,且增減自如,誠不可思議。就外觀,則呈現光色多樣、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等狀,有所謂骨舍利、肉舍利、發舍利,全身舍利、碎身舍利,生身舍利、法身舍利(經卷)等分,是被世人奉為無限吉祥的佛門珍物。如果說其他現象還不足以表征修行成就的話,那麽舍利則是千真萬確地指向了修行上的成就。《金光明經·舍身品》雲:是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密功德所得所重,為戒定慧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般若經》雲:佛身及設利羅(即舍利),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羅密多功德所熏修,乃為一切世間天人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按佛典記載,本師釋迦牟尼佛涅磐行荼毗時,爾時金棺從座而起,高七多羅樹,往返空中,化火光三昧,須臾灰生,得舍利子八斛四鬥,為五色珠,光瑩堅固,其舍利為當時佛弟子及八大國王分享並建塔供養。
問:證果在時間上有講究嗎?
答:從本質意義上說,修行證果實無時間講究,何時因緣成熟了,何時就證果。每個人根性不同,加之精進努力程度不同,故而證果時間也不同。佛教從依自力修行出發,給出了一個大致的時間表:證阿羅漢果,多至百劫,少則一至三生;證辟支佛果,多至百劫,少則四生;利根人修大乘菩薩道,若能特別精進,即世可證六根清淨,甚或能登初地聖位。從信佛到究竟成佛,共需三大阿僧祗劫,這是就自力修行而言的。隻因諸佛成就淨土,這個時間便大大縮短,那便是籍著諸佛的大願,先往生凡聖同居土,雖未證聖,但成佛已是決定中事。又,修大乘菩薩道,並不刻求速成,而是放長心線,甘願以眾生身入生死海,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中途如感力不從心,則可採取方便往生諸佛淨土,暫作調整,之後再來。故而要想速成,當修淨土。
問:“五乘”佛法說什麽?何謂“一佛乘”?
答:為方便故,佛教將佛法分為大乘、小乘。到具體修持,則有“五乘”之分,即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人乘即是人道之法,以“五戒”為法本,謂修五戒可得人身;天乘即是天道之法,以“十善”為法本,謂修十善及諸禪定可以生天;聲聞、緣覺乘即是小乘之法,以“四諦”、“十二因緣”為法本,謂修四諦法、十二因緣法可得阿羅漢、辟支佛聖果;菩薩乘即是大乘菩薩之法,以“六度”為法本,謂修六度可圓成菩薩道。五乘中,人、天乘為善法,是整個修道的基礎。聲聞、緣覺乘為解脫法,隻能自覺不能覺他,尚須回小向大。五乘中,隻有菩薩乘是大乘,是通向究竟佛道的必由之路,為佛所稱揚讚歎。除五乘外,尚有“一佛乘”之究竟圓滿之乘,以修普賢行願為法本,得究竟佛果,是佛降世教化的本懷。經雲,諸佛唯以“一佛乘”賜予眾生,以眾生不堪受此大法故,佛以方便一分為五,循序引導歸於一佛乘。
問:戒在修持中的地位如何?
答:戒在佛法修持裏整個處於基礎地位,戒律成就,諸事宜成。反之,戒根不備,縱有智慧禪定現前,也屬枉然。佛之戒律,如同世間律法,要求行人嚴守。唯有守戒,才能框正身心,與性相應,故知戒律乃佛法修持之必須。若不守戒,即非佛弟子。有關戒之種類,隨行人不同而不同,而有所謂居家戒、出家戒、菩薩戒等,但最基本的是五戒十善。於戒,應當明確是學佛修行的第一步,也是生生世世的課程。於戒,應當明確“攝心”才為真戒。所謂攝心,即是保持六根清淨。唯有攝心,才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於戒,應當明確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的基礎,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即是。於戒,還應知道是如來滅度後之根本師從,也是末法時期區別佛道與魔道、神道、邪道及真假佛弟子等根本所在。於戒,還應知道行菩薩道方便含義。
問:“人天乘”修什麽?
答:人天乘是人乘、天乘的合稱,在五乘佛法中據於基礎之位。蓋人道為修道位,故佛法首先應從人乘修起。人以五戒而立,在世行五戒,來世仍還為人。於五戒中持齊,為人則大福大貴;若有缺額,則福亦缺,以是形成人中差別,故而人乘主要是修五戒。於人中,還有一類從地獄、餓鬼、畜生展轉報盡而得人身之人,這類人無福可言,另當別論。此外,還有以天福享盡而落人身的,尚需重新起修。天以十善、禪定而立,是比人乘更高的一個階位,修十善可得六欲天報,修禪定可入色界諸天乃至無色界天。天道之境,是一層比一層定得深。另,天人雖有大福報,但仍屬凡界,報盡還入輪回,故而非為究竟。欲修佛法,先從持守人天戒德做起,把基礎打牢,繼而向解脫道乃至菩薩道起修。
問:受三歸、五戒有什麽特別意義?
答:如同世間加入某一組織需要舉行一種儀式一樣,成為在家佛弟子也有相應的法式,在佛製裏叫做“歸依”。歸依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行者要有主動歸依的願望,二是要有一名出家住持僧授歸。歸依時,受歸人應到寺院,由歸依師在大殿授歸,受歸的內容主要是三歸五戒。三歸為: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此與天魔、外道、邪說、邪眾等斷開。五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行儀時,授歸師並受歸人俱應至心,若不至心,即不為真歸依且要獲罪。需要說明的是,歸依是歸依三寶而非授歸師一人,授歸師隻是代表三寶授歸,歸依後是三寶弟子而非某某授歸師弟子。依經教,歸依畢即有魔民向魔王報告,說某某又歸依了佛陀,本部子民又少了一個。又依經教,受三歸五戒後即有天帝部下神王相護,不令邪神惡鬼得便。於行者,則是受歸後一定要善持勿毀,如是方能獲益。
悲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