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淨土論

(2024-10-11 17:57:07) 下一個

淨土論

淨土者,佛國也。眾生以無明惑業故,而感穢土,即我們所居世界也。佛以斷惑證真故,而現淨土,故知穢淨,隻在一念之間也。心淨則土淨,心穢則土穢。轉穢土為淨土,十方三世諸佛之本願也。往生淨土,乘願再來,利樂眾生,千經萬論之指歸也。在佛教諸宗中,淨土以其行法至簡、涉理至深之特色深得大眾喜愛,一句佛號,即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縱觀現時代學人,多行淨土法門,可歎可讚也。在諸淨土中,又以彌陀淨土最為深入人心,蓋彌陀淨土,釋尊獨標;彌陀願力,殊勝絕妙;彌陀行門,至簡至深;釋迦彌陀,至親至近也。再觀當今佛書,無不以淨土為述。淨土於人是那麽的熟悉,於熟悉的同時又有不熟的一麵。有鑒於此,本章依據教理,先行對淨土作出總述,意在使行人從理上認識淨土,知淨土不虛,而不至於盲目信從。在此基礎上,專擇為釋尊獨標之西方淨土,揀擇一些問題進行重點闡釋,使行人了知西方即我等歸屬也,彌陀即我等依止也,正所謂乘釋迦之船往麵彌陀,隨彌陀之願來助釋迦。在全論中,當屬核心之論,蓋因淨土乃一大藏教之指歸也。

 

 

問:什麽叫淨土?

答:土者,國土也,凡聖所居之地土也。十法界,即凡聖之土也。在凡,則為穢土;在聖,則為淨土。穢土依眾生業力成就,淨土藉諸佛願力流現。此處所言淨土,即指佛法界諸佛淨土。所謂諸佛淨土,是指由諸佛在曆劫因地上為利益眾生而發廣大誓願、在果地上所流現的清淨、莊嚴刹土。於淨土,可以理解為在自性一真法界上由願力所成就的莊嚴國土。每一尊佛在大願成就時,都會流現淨土。佛數無量,因此淨土也無量,總稱十方淨土。釋尊在大藏中,特為我們指出了彌勒淨土、彌陀淨土、藥師淨土、華藏淨土等,尤以彌陀淨土為最。淨土在本質上無異,唯依諸佛別願而有差異。淨土總分有四,即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於此四土,應知皆一心流現,也一切眾生本具也。普通行人所要往生的淨土,即凡聖同居土也。凡生淨土,即入自性願海、皆當作佛也。

 

問:國土為什麽有淨穢之分?

答:一切土,皆由本體依心而現。心分覺與未覺,以此流現淨穢二土。就土而言,非為真實;就性而言,則為真實。諸佛以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因此在果地上自依本願流現清淨國土。眾生不覺,一切皆受業識支使,以業識雜染故,而有穢土流現。淨土現則穢土沒,穢土現淨土沒,全在一心所感。我們的心呈現什麽樣,即感什麽樣的土。若問淨土在哪裏,與穢土一樣,同在我們心中。若問淨土是否真有,則與穢土是一個道理,形有而質無。行人修持淨土,即是以清淨三業並且藉著諸佛願力往生自性淨土。

 

問:什麽叫常寂光土?

答:常寂光者,自性也、法身也。以自性、法身真常寂靜,故名常寂光,也謂一真法界。常寂光淨土,即眾生本居之土也。所謂本居,是說眾生原本就住在那裏,身與土是合二為一的,屬本地風光。以無明妄想故,使法身轉為色身,寂土轉為穢土,失卻本來之狀。成就佛果,也就意味著色身又回到法身,穢土又回到本土,故而諸佛淨土,第一當推常寂光淨土。在四土中,唯此土具根本義,餘土是在此土基礎上建立的。

 

問:什麽叫實報莊嚴土?

答:實報者,如實之報也;莊嚴者,莊重密嚴也。謂佛於因地修真實功德、發廣大誓願而感現的報土,為報身佛所居。此土唯攝斷除無明分證佛性之法身大士,蓋菩薩斷除塵沙,自能感現此土。在那裏,無有凡夫二乘,純一聖位菩薩。於行人言,若能成就念佛理一心不亂,則生此土。

 

問:什麽叫方便有餘土?

答:方便者,權宜也;有餘者,不究竟也,為諸佛攝受聲聞、緣覺、地前菩薩等不究竟證果者之土。聲聞、緣覺若能回小向大,必生此土。佛有三身,謂法身、報身、應身。此土連同凡聖同居土,為應身佛所化。於斷惑言,則為斷除見、思二惑、未能斷除塵沙、無明之聖者所居。於行人言,若能成就念佛事一心不亂,則生此土。

 

問:什麽叫凡聖同居土?

答:凡聖者,凡聖兼有也;同居者,凡聖共居也,故又稱染淨同居土,為佛教化普通往生者之土,也為眾生帶業往生之地。四土中,此土品位雖低,但卻是諸佛之慈悲大願之集中體現。蓋眾生多業,不待了卻,即能帶業往生此土。一生此土,定成佛道。以是故,為法界無量眾生所樂往。行者往生此土,初以凡夫身與聖者同居,一同接受佛菩薩教化,之後得證聖果。另,我們所居之娑婆世界也為凡聖同居土,此地也多聖者,但我們卻為業感而不能得見。名稱雖同,但卻有質的差別。

 

問:諸佛為什麽要建立淨土?

答:淨土從諸佛大願中流現,若無願力,即現一真法界,而無別樣淨土。如果是那樣的話,則唯有靠自力行修。於實際情況言,這是很難成辦的。何以故?佛道艱難,路途遙遠,眾生多業,力不能堪,若無弘誓大願支撐,即要發生畏難退轉,幾無所成。諸佛深明此理,不惜曠劫修行,建立弘誓大願,成就美妙國土,為的就是給後來者創設方便。有此方便,眾生不待曠劫修行,即可隨願帶業往生諸佛淨土,在那裏成就道果,之後乘願再來,饒益眾生,這即是諸佛建立淨土的因緣。從這一意義上說,諸佛是開路者,我們是行路人,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報答佛恩,即此也。

 

問:淨土法門是小乘還是大乘?

答:判別小乘還是大乘,唯在自利還是利他。若是純以自身解脫為修,不問世事,不理眾生,自是小乘無疑。反之,若是於入世中修出世法,與眾生打成一片,自屬大乘。淨土以念佛為修,前提是發菩提心,不誤生產生活,與普通人看上去沒有什麽兩樣,但實在是修出世法,也在影響眾生。那種出世,不同於二乘之出世,是以往生淨土為過度的。隻因往生淨土,出世在所必然。在生念佛,又有願心相佐,即會對世人發生有益影響。往生後還要再來,還是為得眾生,所以淨土法門應屬大乘。不但是大乘,還屬一佛乘,因為但得往生,無不成佛。於此,釋尊在《大乘無量壽經》中已說過淨土非是小乘,這是由阿彌陀佛的大願決定的。

 

問:於淨土,我們都應了知些什麽?

答:於淨土,大約應了知如下:一者,了知成就淨土之佛並其本願,以及協助本尊教化大士,一般為一佛二菩薩,例如西方淨土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成就,觀世音、大勢至為協教大士。佛表性德,菩薩表修德。二者,了知淨土廣大莊嚴之相,一一莊嚴皆由諸佛本願所成,皆為方便化導眾生而設,例如西方淨土之寶地、寶樹、寶鳥、寶樓、寶池、寶華、寶水等。三者,了知往生眾生之狀,例如西方淨土之三輩九品、入胎處胎、華開見佛、神通力用、乘願再來等。四者,了知往生淨土之修法,當知此雖乘諸佛本願,然功用全在自己,正所謂內因外緣具足,則得往生,等等。另,於淨土事,佛告訴我們,不應作優劣分別想,但作平等觀,從心修起。

 

問:何謂妙音菩薩(居士)?

答:修淨土人每稱自己為妙音居士,於人則稱妙音菩薩,無分情形,皆是一名。為何如此統稱,原來是釋尊在《大乘無量壽經》中賜予我們後世修淨土行人的法名,謂我們在因地上聽到了大乘無量壽這一微妙法音,在修時稱妙音菩薩,當來成佛後同名妙音如來。這一賜名,不但為我們提供了稱謂上的方便,而且授記我們當來必將作佛,無疑將成為一切修學淨土行人的榮耀。已有法名的居士可將自己稱作妙音,沒有法名的則等於佛賜給了我們一個雅稱。

 

問:往生淨土的含義是什麽?

答:修淨土的目標在於往生諸佛淨土,進而在淨土上接受法化,乃至成佛,然後乘願再來。於此往生,我們可作轉往它地受生理解,是心識的轉移,與我們平常說的死後轉生並無二義,隻是轉生地大大提升了,不是三界六趣,而是永無退轉的佛國淨土。於此佛土,我們既可看作是諸佛之土,但更重要的應理解為自性之土。一切眾生本具佛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往生淨土,其實質是回歸到了我們本有之土,而不是說在本有之外另有佛土。諸佛之土,就是我們的本有之土。至於本土上的莊嚴,則應歸功於諸佛大願功德,但同時也有我們的一份。修持中念念回歸自性,即是在念念往生淨土,臨終往生,即是回歸自性,這是真正的往生含義。

 

問:行人一定要往生淨土嗎?

答:從本質上講,眾生本來是佛,以妄想執著而成眾生。於眾生地,若能背迷返覺,即可複本。隻因眾生流轉久遠,迷得太深,以至忘失自我本性,故而複本歸元實是件大不容易的事。且莫說執迷者迷不知返,就是通過學佛有所覺者要成就究竟覺悟,其路途也是十分遙遠的,中間會發生什麽,無有定準。怎麽辦?藉諸佛大願往生淨土不失為一個最好的選擇。何以故?若不往生,就要在三界繼續流轉,流轉則有隔陰之迷,再生能否續修,卻是打了問號,如此延誤時日,究到何時成辦?而一旦往生淨土,卻是沒有了這些問題,故而行人最好選擇往生淨土,這是釋尊的意願。但話又說回來,當中也不乏有稀有者立誌在穢土成辦,即如釋尊就是在穢土上成就佛道的,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問:往生淨土都能成佛嗎?往生後其形如何?

答:往生淨土必當成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往生後當下卻不是佛,而是住在蓮胎裏。像極樂世界有七寶蓮華池,裏麵有各色蓮華。十方世界有一個眾生念佛,七寶池裏即生一樣蓮華。到眾生臨終念佛往生時,阿彌陀佛即把各自的蓮華帶來,往生者神識即刻投向蓮華,由佛帶回,安放在池中。至於往生者要在蓮華裏住多久,卻是各有差別,以此形成九品蓮台,總的來說是功夫越深時間越短。等到蓮華開放了,往生者即可出胎麵見佛菩薩及清淨海眾,親蒙佛化,成就佛道,之後是乘願再來。

 

問:何謂華藏淨土?

答:《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華藏淨土,是以盧舍那佛為教主,以文殊、普賢為協士、具足無量功德莊嚴的實報淨土,無有餘土。在華藏淨土中,一切都是重重無盡,真正體現了法性義理。於此淨土,我們應知是由毗盧遮那佛昔在人間為太子時修菩薩道發廣大誓願所成。以願力殊勝故,在諸佛淨土中居核心地位,一切諸佛淨土皆依華藏淨土周匝排列,是為十方諸佛共讚之根本淨土。以普賢菩薩為代表發出的的十大行願,就是證入華藏淨土的根本行門。若欲證入華藏淨土,當行普賢十大行願,並稱念本師釋迦牟尼佛。

 

問:何謂彌勒淨土?

答:彌勒淨土又稱兜率淨土,是娑婆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上生下生之地,位於兜率天內院,以彌勒菩薩現居此土而名彌勒淨土。釋尊涅磐後,彌勒菩薩上生此土。同樣,彌勒菩薩當來作佛時,也將由此土下生人間。彌勒淨土的特點,是院外為兜率天土,院內卻是一方淨土,可謂是穢土中的淨土。若有行者具足大乘基業,並欲隨彌勒當來下生人間教化,可生此土。於此淨土,我們應知乃為本土行菩薩道者專設。為此,佛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指出,此土以在天界故,尚為有漏,於廣攝眾生,則顯不足。這就是說,此淨土攝受猶有所限,這點大比不上彌陀淨土之廣攝。欲生此土,當念彌勒尊佛。

 

問:何謂藥師淨土?

答:藥師淨土以藥師佛得名,全稱東方淨琉璃世界,本於藥師琉璃光如來於因地所發十二大願,願願指向救度末法苦難眾生,以消災延壽稱名法界,其土莊嚴一如極樂國土,是釋尊為我們指示的又一個可往生之處。身處末法眾生,若有貧困饑寒疾病等難,行者若犯佛法禁戒乃至得成究竟道果,當係念藥師如來,即蒙佛力加被。藥師佛的兩大協士為日光遍照和月光遍照菩薩,也當係念。比之極樂淨土,唯在佛願不同,彌陀之願重在歸宿,一如太陽歸西;藥師之願重在增福,一如太陽東升。學佛需要福德,係念藥師其義在此。

 

問:何謂維摩淨土?

答:語出《維摩詰經》,本指妙喜佛國淨土,以維摩詰居士從妙喜國來助佛宣化,開示人間淨土,故成為人間淨土的代名詞。謂行人但以性修,即於本土而現淨土,正所謂轉穢土為淨土。經載,維摩居士自妙喜國土化生於娑婆世界,雖為法身大士,卻示現為在家居士。雖處俗家,不著三界;示有家室,常修梵行,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即是大乘菩薩道的宿影,所以維摩詰堪稱是佛陀時代第一居士,其家堪稱是佛化家庭的典範。維摩淨土的意義,即在於開創了人間淨土典範。

 

問:何謂彌陀淨土?

答:彌陀淨土即是為我們所熟知的西方極樂淨土,是阿彌陀佛為廣利群生從願心中流現的淨土,也是釋迦獨標的一處淨土。蓋此土無分根性優劣,但得真信切願,即蒙大願加被往生,往生後無不成就佛道,故而可作一切罪業眾生的大依憑。有關此土在華藏世界中的方位,大約是與娑婆世界同處於另一個世界種的第十三層,其位在娑婆之西,距離娑婆10萬億佛土。有關此土教主阿彌陀佛與本土的因緣,可謂是深之又深。以是故,於諸佛淨土中,釋尊獨標彌陀淨土,倡導眾生發願往生。有關往生此土之便利,集中體現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謂行人但得臨終發菩提心,至心十念乃至一念,即可往生此土。以是故,西方淨土有無量不可稱計之往生者,一一生者,皆可一生成辦。

 

問:除上述淨土外,還有何等淨土?

答:佛在般涅磐時所說的《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中言明:四輩弟子若臨命終,若未終者,願生東方香林刹者,佛號入精進菩薩,無央數國土莊嚴;東南方金林刹者,佛號盡精進菩薩;南方樂林刹者,佛號不舍樂菩薩;西南方寶林刹者,佛號上精進菩薩;西方華林刹者,佛號習精進菩薩;西北方金剛刹者,佛號一乘度菩薩;北方道林刹者,佛號行精進菩薩;東北方青蓮刹者,佛號悲精進菩薩;下方水精刹者,佛號淨命精進菩薩;上方欲林刹者,佛號至誠精進菩薩,若人臨終願生彼者,隨願往生。這是佛在涅磐時為我們指出的十方可生之土,並特別辯明:若四輩男女臨終之日,願生十方佛刹土者,當洗除身體,著鮮潔之衣,燒眾名香,懸繒旛蓋,歌詠三寶,讀誦尊經,廣為病者說法,隨心所願無不獲果。

 

問:釋尊為何要獨標西方極樂淨土?

答:在諸淨土中,釋尊說得最多的當屬西方極樂世界,即如《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並有諸如《悲華經》、《法華經》、《華嚴經》等大經也都提到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並最終把一切行門都指歸西方淨土。從本義上說,諸佛淨土都一樣莊嚴清淨,但以諸佛本願不同,自有不同的攝受功能。比較淨土諸佛本願,阿彌陀佛當數第一,釋尊據此說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彌陀本願之殊勝,集中體現於後世大德所總括的四十八願,可謂願願都是為利益眾生,而且是無分優劣,但得看破放下,信願念佛並懺悔業障,無不得生,這是餘佛餘土所不能比擬的。以是故,阿彌陀佛成為眾生依憑,西方極樂世界成為淨土主導。

 

悲珍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