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猛於虎——俞佳的《四周五人》
(文章轉自微信)
俞佳(Jennifer Yu):“對於一些亞裔美國人來說,寫作遠非理想的職業。但是,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寫得不好。”
九歲開始,就在網絡上發表小說;在高中,作為學校演講隊隊長和辯論隊的主力隊員,負責撰寫演講稿;自認為沒有體育天賦,卻是學校田徑隊的隊員;13歲就考了SAT高分;16歲以全A的成績高中畢業,進入了“長青藤”賓西法尼亞大學。在賓大,她一入學就擔任了校報的編輯,邊讀書,邊兼職工作……。
這是多少華人家長所羨慕的“模範孩子”啊!
但是,在這些成功的背後,她並不開心。或者說,根本不高興。在高中時,她一方麵在微積分課上開小差,給女同學寫關於男孩的紙條;另一方麵又對著鏡子,衝自己大喊,“我不夠好,永遠都不夠!” 在大學期間,雖然她的日程排滿了各種會議、聚會和咖啡約會,但另一方麵總是覺得自己鬆懈不得,因為身邊總有人比自己更有能力、更友善、更能幹 – 自己怎麽做都滿足不了自己和人們的期望。
有多少華人家長意識到,當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裏努力學習,有的甚至每天隻休息4個小時,以期達到人們對“模範少數民族”的期望時,他們的內心是怎樣在優秀與恐懼之間“掙紮”的呢?
我們常常聽到華人的孩子,在學校裏因心理疾病而承受不了壓力,繼而走上絕路的悲劇新聞,這樣的悲劇在高中和大學都有,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名牌高中、名牌大學裏時有發生。惋惜之餘,卻鮮見行動,於是悲劇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
華裔青年作家俞佳行動了,她在19歲大三時寫成的第一本小說《四周五人》(Four Weeks, Five People),經過曆時兩年半的精心修改,五月份在全美各大書店上架,Amazon網站上也即時發行(請點擊下麵的二維碼進入亞馬遜網站)。
Link to Amazon:Four Weeks, Five People
《四周五人》的故事情節是圍繞著五個有心理疾病的年輕人在夏令營的四個星期展開的。這個主題觸及了目前日益引起人們關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從一個十九歲女孩子的視角,告訴我們那些“不一樣”的孩子的心路。
俞佳喜歡寫作,但她起初的目標並非是當作家。剛剛進入賓大時,她選的專業是醫學預科,後來又試過經濟學、法律預科。“我試過一切,努力不學文學創作專業,這不是亞裔美國人能夠接受的專業。” 然而,文學創作專業最終還是贏了, 在大三的下半學期,她決定遵從自己的內心,以英語為專業,專攻文學和戲劇創作。這本書是她在賓大選修“為兒童和青少年寫作”的課堂上完成的。
有個朋友說起俞佳(Jennifer)的文學天賦,曾用女承母風來形容。俞佳的母親“阿塵” ,是一位在波士頓社區有很高知名度的華人“文青”,她的文字優雅、樸實且感人。阿塵在俞佳21歲生日時是這樣介紹女兒的文學之路的:
“流年似水,歲月如指尖流沙,即使我握緊雙手,也留不住那些一起經曆的磕磕碰碰卻溫暖馨香的時光。曾經那個大大咧咧不愛紅裝的小姑娘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這變化快得真讓人猝不及防。你長大了,擁有了一片屬於你自己的天空,我們父母早就主宰不了你的思想,也早就放手了,甚至有時連相互理解也都可能是一種奢侈。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地知道,那就是你的夢想你的追求,你從幼年就埋在心裏的目標,你一直都沒放棄。兜兜轉轉了這麽些年,之中喜怒哀樂參雜,一路走來,上學就業,經曆了旁人眼中的成功,自以為是的失意,有過喜悅困擾,掙紮彷徨,但成為一個作家的夢想,從九歲的時候在網上自己印刷了那本文字稚嫩的小說後,就在你的心裏一直都清晰明確。正如你曾說過的:情願窮也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你似乎也正在這樣努力著。”
從小就喜歡寫作,又接受過寫作專業訓練,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有親身經曆並且極為關切,《四周五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催生的。整部作品布局嚴謹有序、情節扣人心弦、場景獨特、文字嫻熟流暢,人物刻畫尤其是心裏描述細致生動,把五個性格各異的“問題”青少年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讀者【白焱】是這樣評價和《Four Weeks, Five People》的:
“在如今一提到家中有teenager就談虎色變的時代,青春少年真的惹不起。做為三個teenager和pre-teens的媽媽,這些年來自己對青春期的焦慮症和更年期的鬱悶症交替並行,苦不堪言...,難得的是這本書用人物獨白的手法,把小姑娘小夥子們的苦悶和內心直接宣泄出來,真實直觀簡單易懂,對不願動腦子的中年媽媽尤其是一份福利...作者甚至把第一手的人生經驗搬進了書中--例如,自己一不小心從書中Asia Girl 和 Helicopter mom身上就看到了自己和好多朋友的影子,好可怕哦!麵對最近附近幾個鎮子發生的幾起青少年悲劇,更有“13 Reasons Why”帶來的焦慮、迷惑和坐立不安,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出版很是及時,娃們的GPA/藤路 vs. 娃們的心理健康, 魚和熊掌能否兼得?貪婪(Greedy)的媽媽祈禱一把吧,阿門!“
科學家【林靜】結合自己的專業評論說:
“我們通常所說的心理疾病來源於英文的mental illness, 其實是腦神經方麵的疾病,近幾年來,患病率一直在上升,尤其在青少年中,引起了社會的日益關注。書中選擇的5個主要人物,Clarisa的精神強迫症,Andrew的厭食症,Ben的幻想症,Mason的狂躁,以及Stella的抑鬱,是精神疾病的典型代表。作者通過一個專門為這些患者開設的夏令營為平台,讓他們相聚在一起;然後以時間為縱坐標,從夏令營開始到結束分四個部分來展開這些孩子們經曆的營地活動和心理變化;以各個人物為橫坐標,一個人物一個章節,用第一人稱來講述自己的故事。
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縱橫兩維坐標,為讀者展開的是這些患者內心的焦慮,恐懼和無助,以及他們渴望的信任和愛護,把內心活動表現得淋漓透徹;通過夏令營這個平台,為這些孩子們找到連接、共同點和各異,從最初的相互排斥,擠兌,吵鬧,到後來的關心、友誼、愛情,特別是通過Andrew病重被送走,大家的牽掛,表現出來的是他們內心的溫暖和善良,讓我感動。
作為家裏有著青少年的母親,我為這5個孩子心痛,特別是讀到他們的絕望和無助的時候;也非常理解Clarisa的母親那一刻也無處安放的心。
因為我的工作是研發治療心理疾病的藥,所以在讀Jennifer的這本書的時候特別有共鳴。她在書中還提到了Sertraline這個治療抑鬱的藥,需要幾周才能見效還有不少副作用,這說明Jennifer的知識麵很廣。而對我們研發安全有效新藥的人們來說更是一個激勵。”
網友【小樹讀書】的評論很有文藝範兒:
“這些年在teen和pre-teen中比較流行的一些夢幻(fantasy)小說都幾乎是以“營”為寫作場景,比如Harry Potter的魔法學校,其實可以算做一個大營地,再比如Rick Riordan的係列小說,在我孩子小的時候我跟著他們讀了不少,也都可以劃歸為“營地”故事。在營地,有奇遇、有探險、有太多未知的事物,可以給予小說家發揮想象的大量空間,這正是fantasy類小說構架情節所需要的。
可《Four Weeks, Five People》這部寫實性小說為什麽也要安排在營地裏呢?
我個人理解,隻有在營地裏,這些攜帶“問題”的孩子才能暫時不受家庭的影響,真實地釋放自己的內心,因為很多“問題”的形成都與父母親密關係的產物。父母用自己的生養權、擁有權、愛護權給予孩子一些他們沒有的,也剝奪了一些他們擁有的,孩子們的所失所得既有正麵的,也有負麵的,父母的角色形形色色,有陪伴者,有監護者,有奠基者,也有綁架者……都是以愛的名義。所以小作者在接受采訪時說一開始不敢給人看,雖然寫的不是自己,但也是一種刺破青春的寫法,需要勇氣。
四周的營地生活後,五個teen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bound),對他們各自的“問題”影響多大?改觀了多少?還是因為即將回歸家庭,又將故態複萌?
小說開放式的結尾予以人懸念。在小說結尾,teen們被要求建一個小屋房子(cubby house),安全嗎? 建成了沒有?不知道。隻是這個小屋房子讓我想起另一部小說《Spirit Bear》,也是一部類似救贖心靈的寫給teen的小說,主人公曾經也是個問題少年,同這五位不同的是,他是一個行為問題少年,在被流放到孤島後,經曆了很多險境,也遇上許多美好,還有亦幻亦真的感情熊(spirit bear),這些都對主人公的人格重塑產生了影響。值得著重一提的是,《Spirit Bear》的主人公也出自問題家庭,雖然鋪設較少,沒有濃墨重彩描述,但從被虛化的背景中可以看得出來。
我的整個閱讀過程都如在鋼絲上行走,總提著一口氣,不斷提醒自己反省自己,這不過是小說而已,小作者誇張而已,不必見個模子就對周圍的人狐疑猜測、對自己強按硬套,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麽極端,自己更與Helicopter 媽媽相去甚遠……”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也隆重介紹了《四周五人》並采訪了俞佳(點擊下麵的二維碼鏈接),在訪談中提到了羅格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卲金(Suah Kim)的觀點:盡管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個普遍問題,一般的父母為了不讓心理健康問題擴散到自己的家庭中,所以不願意、不鼓勵他們的孩子談論自己的私人問題。特別是對於亞裔美國人而言,作為模範少數民族,你隻能成功,不能承認失敗,甚至連說自己需要幫助也是難以啟齒的。
(識別二維碼進入NBC評論)
俞佳意識到了“亞裔美國文化不利於心理健康”的問題,她認為:“並不是亞裔美國人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快樂,但我們沒有談論這些問題的傳統。” 作為華裔第二代移民,她是第一位用小說的形式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公諸於世,並站出來大聲疾呼的。
今年早些時候,俞佳又完成了她的第二部小說,並開始起草她的第三部小說。期待年輕的才女俞佳更多的作品,用她的才華,為青少年、為社會、為世界的美麗多作貢獻!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這女孩俺肯定認識,她好幸運有個難得的好母親。
很優秀的女孩!認出來是誰了,母女都是才女:)